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扶贫误区论文范文 精准扶贫文献综述 金融扶贫论文 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论文提纲 扶贫文献综述 精准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扶贫方面有关论文如何写 跟舌尖上的扶贫路相关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扶贫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2

舌尖上的扶贫路,该文是扶贫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和舌尖和扶贫路和扶贫类论文如何写.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勾起了无数人的美食记忆,也躁动了人们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关于家乡、亲人、故土的思念常常缘于美食而终于美食,故乡的美食让人们念念不忘.现在,在当地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强力扶持下,这些我们记忆中的乡土小吃和土特产纷纷走出穷乡僻壤,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品尝到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穷困地区的乡亲也通过特色美食踏上了一条舌尖上的扶贫路.

小烧饼创出的脱贫奇迹

刚出锅的烧饼酥脆金黄、肉馅鲜美、芝麻喷香——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镇出产的下塘烧饼是远近闻名的小吃.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长丰双墩镇罗北村村民陶有仓和叶道翠两口子的烧饼铺,每天都能卖出上千个烧饼,净赚上千元.

“每天早上5 点出摊,晚上9 点才舍得收摊.累是累,但是每天回家,一数钱,就感觉不到累了.”48 岁的叶道翠笑着说,她家的烧饼摊平均每个月都能净赚一万多元,家里十几万元的外债已经还清了.

与陶家两口子一样,当地数百名贫困群众在长丰县政府和烧饼餐饮协会的扶持引导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现年50 岁的葛德贵是当地最有名的烧饼师傅之一.2009 年以前,下塘只有十几家在做烧饼,而葛德贵凭着自己的好手艺,把烧饼店开进了合肥的大商场,下塘烧饼的名气开始传播.由于有些匏牙,人们总叫他“老匏”,葛德贵索性请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设计了一个卡通人物“匏哥”,作为他家烧饼的招牌.到2010 年左右,下塘镇“平均每两三百家就有一户做烧饼的”,并且开始向全国“进军”.

2012 年,下塘镇和长丰县负责扶贫的干部多次找到葛德贵商量,将下塘烧饼这个本地名小吃打造成全国的知名品牌,同时也能带动一批贫困群众致富.

在政府的扶持下,葛德贵带领几十家烧饼店联合成立了烧饼餐饮协会,并且申请了中国地理标志,还请了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对下塘烧饼设计品牌定位、完善质量标准、规范产品形象、研发新产品,同时编制了统一的培训教材.

县里每年拿出几十万元为烧饼协会租培训场地、提供培训资金,只要想学打烧饼的群众都可以参加培训,不仅学费全免而且包食宿,政府还了一批统一配置的烧饼摊点车,低于成本价出售给创业群众.

“做烧饼不是重体力活,也不需要什么较高文化水平,只要勤快,学到其中的窍门,一个月就可出师.”下塘镇负责扶贫的镇干部张明说,正是看中了做烧饼门槛低、周期快、效益好的特点,当地政府决心把下塘烧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靠山”.

葛德贵说,他从十几岁开始做烧饼,一直只是个靠手艺挣饭吃的烧饼师傅.直到近年来,这种传统方法烤制的烧饼正好迎合了人们的口味,下塘烧饼才开始成为省城街头热门美食,并且开始进军全国.

“别看烧饼小,门道可不少.”葛德贵说到.为了让学员掌握下塘烧饼的关键技术,葛德贵和其他老师傅甚至还会给学员提供就业机会.目前,烧饼协会的培训班开了整整七期,近400 名学员从这里毕业,其中有上百人都是贫困户.有的自己开烧饼摊,暂时没开店的,也都在饭店、食堂找到了几千元月薪的工作.

下塘烧饼的产业规模也越做越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镇约有3000 多名烧饼师傅,下塘烧饼门店也开到了上海、南京、无锡、广州等外省城市,一年的产值至少在2 亿元.一块小小的下塘烧饼就带活了整个下塘镇,带领着全镇群众走上了小康之路.

土特产变成“金蛋蛋”

“唐汪的杏子永靖的枣,东乡的羊肉河州的饼.网络销售实在是好,土特产全成了金蛋蛋.”这首“花儿”民歌,最近由甘肃临夏州少数民族群众创作并传唱,歌词中道出了当地群众对临夏名优小吃及土特产品发展前景的憧憬与喜悦.

临夏州是回族、保安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当地拥有以手抓羊肉等清真食品为代表的20 多种名优小吃以及以唐汪大桃杏为代表的30 多种土特产品.然而,店面多、营业额小、形不成规模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行业整体发展,制约着这些名优小吃及土特产走出“家门”.

燕麦甜醅是临夏州的一道特色小吃.几年前,临夏县村民王桂花在县城开了一家小吃店,专门卖燕麦甜醅.“生意不温不火,一年下来,刚够家里吃用.”王桂花说,她也想把生意往大里做,但苦于市场份额有限,“每天基本上都是那些老客户.”

2017 年5 月,王桂花的生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她加入了当地的电商服务平台,从一个小吃店店主变成了网络供货商.自从开始在网上销售,她家甜醅每月的营业收入增长了近2 倍.王桂花的客户从临夏县的几张老面孔拓展到了全国各地,她的世界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最近,踌躇满志的王桂花从当地农行贷款6 万元,准备再增加些设备、再雇些人,把店面生意再扩大.

像王桂花这样受益于“土特产+电商”发展战略的群众,在全州已经达到了近1.4 万户.临夏州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相继推出小吃店主联保、美食一条街联保、东乡美食同行联保、同行业互保等新型信贷产品.截至2017 年末,累计向州内1.39 万户名优小吃生产加工企业及土特产种植户发放贷款21.26 亿元,支持了河州包子、广河甜醅、东乡手抓羊肉等大批名优小吃及土特产发展,扩大了网络销售规模.

去年9 月,当地11 家金融机构与全州8 个县(市)政府签署协议,支持成立县域电商服务平台中心,对每个电商服务平台前期贷款500 万元,用于吸纳人才、改善办公环境.农行临夏州分行还与全州76 家电商企业签订授信合同,授信总额达到3600 万元,解决了电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为推动土特产品适应网络销售形式,临夏州政府和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助力产品工艺流程改造,打造更多适合网络销售的产品.

针对东乡县手抓羊肉保质期较短、产品缺少适合包装等问题,当地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410 万元,扶持51 家东乡手抓羊肉餐馆增加真空打包生产工艺,有效延长了产品保质期,解决了网络销售中的瓶颈问题,去年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过40%.

针对临夏县花椒种植已成规模但网络销售力度较小的实际,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农户联保的方式,为137户花椒农户发放贷款860 万元,支持其制作适合网络销售的产品.目前临夏县花椒销售从原来的2 个品种增加到9 个品种.

针对永靖县西红柿已经形成品牌但种植比较零散、网络销售各自为政的情况,当地政府鼓励和支持三马台村72户农户成立西红柿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贷款3260 万元建成了万亩塑料大棚种植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网络销售统一,规模效应非常明显.

“现在我在北京也能吃到家乡的葱油饼了,手抓羊肉、燕麦甜醅这些老家的小吃也能吃到了.”一位在北京工作的临夏人在微信朋友圈这样说道.

在和政县电商平台上,还有来自马来西亚的17份*当地土鸡的订单,以往农户自给自产的土特产已经跨出国门.在精准扶贫政策下,临夏州风味小吃和土特产将借助网络的东风,走出一条小产品、大市场的发展道路.

陵水美食网上尽揽

“陵水特产网,震撼你的味蕾;给你原生态、最美好的体验”“正宗陵水千禧圣女果,九分清甜,一分酸爽”……打开海南陵水特产网,各类诱人的美食顿时勾起了消费者购买的.

陵水黎族自治县共有11 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产品,譬如椰林镇的陵水酸粉,新村镇的疍家气鼓鱼粥、沙虫干,英州镇芒果、美月西瓜,本号镇鲁宏荔枝,隆广镇的菠萝蜜,三才镇的琵琶蟹,光坡镇光坡鸡、圣女果,文罗镇文罗鹅、莲雾,黎安镇椰香牛、黄灯笼辣椒和马鲛鱼,提蒙乡的提蒙鸭,群英乡的五脚猪、黑山羊.

陵水特产网对陵水的特产进行了分类,有特色果蔬、海鲜干货、家禽肉类等,产品丰富多样,特色产品有圣女果、莲雾、芒果、菠萝蜜、马鲛鱼、鱿鱼干以及琵琶蟹、竹节虾、石斑鱼等.

陵水特产网是外界了解陵水美食的一扇窗.目前,在陵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陵水商务局等部门积极扶持和引导电商企业发展,培养电商人才,完善电商有关基础设施,陵水的电商行业发展风生水起.

据陵水县副县长许辉春介绍,2015年底,陵水成为海南省第一个农村淘宝入驻的县城,并建成了县域仓储物流中心、互联网创业园和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100 个站点的建设布局.近两年,陵水新增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101 家.去年全年,陵水实现了电商下行交易额达4371.5 万元,交易件数46.53 万件,农产品上行交易额达到2160 万元,交易件数31 万件.

陵水的圣女果名声在外.圣女果又名葡萄番茄、樱桃番茄,除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外,其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 倍.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陵水出产的圣女果果型优美、含糖量高、口感脆甜.陵水光坡镇距海岸较近,又处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上,昼夜温差大,土壤含盐度高,阳光充足,水质好,种出的圣女果色泽艳丽、口感鲜美、汁多肉嫩.陵水目前种植的冬季瓜菜中面积最大的就是圣女果,达7 万多亩.2016 年“陵水圣女果”正式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年又蝉联冬交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品牌冠军.

近日,来自河北省的电商代表——冀果联盟合伙人小马、小郭等人慕名来到陵水光坡镇,考察了陵水圣女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小郭在河北做电商多年,主要销售全国各地名优果蔬,经常要到产品原产地考察,这次来海南,去过白沙、三亚、昌江等市县,考察了芒果、龙眼等产品.“陵水的圣女果在网上知名度较高,我早就计划来陵水考察.我尝过全国很多地方的圣女果,觉得陵水的圣女果品质最棒.”小郭在种植基地品尝现摘的圣女果后表示,这次他先*300 箱,“这么好品质的圣女果,我和小马两人在河北每天至少可以销售2000 箱.”

以往传统的销售模式主要是老板在种植基地周边设点收购,然后通过大型货车运输到全国各地,圣女果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时间相对较长,电子商务拓宽了圣女果的销售渠道.

“几乎每天都有电商来咨询,有的经过现场考察,立即下订单.我们当天采摘,当天通过航空快运发货,这样快速运输,保证了圣女果的新鲜度,品质自然较好.”陵水疍家人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曾凡秋说.

作为陵水的“头牌”农产品,陵水电商亦将圣女果作为重要特色农产品进行推销.据悉,今年1 月19 日,陵水特产上行电商节开幕那天,30 家电商企业现场签订了2000 万元圣女果销售订单,取得陵水圣女果销售“开门红”.陵水县有关部门现场为预订订单额达50 万元以上的企业和团队颁发陵水圣女果授权证书.据统计,今年1 月到4 月中旬,陵水通过互联网共销售圣女果50 万斤.

陵水电商今年上行的圣女果全部由该县的GAP 种植示范基地供应,把陵水圣女果线上销售使用权授权给陵水电子商务协会.“从这一次规模签约可以看出‘陵水圣女果’的品牌价值广受市场认可,陵水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良好.”曾凡秋说到,陵水电商协会引导电商企业通过陵水电商特产品上行集配中心对圣女果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检测,加强产品溯源管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的开心.

产品好,但也需要销售渠道配合上.2015 年,陵水新村镇王翠清成了一名农村淘宝合伙人.“我们的电脑、电视,都是阿里巴巴提供的,政府房租免3 年,还组织我们参加培训.”王翠清说.陵水县共培养了100 名农村淘宝合伙人,贫困户有20 人,其中包括残疾人郑启仁;106 名淘帮手中有12 名贫困户.开展各类培训14 期,培训人数500 多人次,其中贫困户培训达100多人.据统计,开设网店有125 人,其中有10 名贫困户;陵水电子商务协会会员单位就有300 家以上,目前新增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共101 家,其中61 家企业,40 家个体户,同比去年增长670%;其中有10 家个体户属贫困户.帮助80 名贫困户就业,解决就业人口达到了700 人.

陵水的县域仓储物流中心、互联网创业园和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相继建成,在一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共入驻85 家电商企业;搭建并上线运营淘宝特色馆、淘宝陵水特产网、微信商城、海南陵水特产网等几大互联网平台.同时,累计建成100 个村级服务站,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农场和行政村,其中18 个贫困村实现电商服务站100% 的全覆盖.

同时,陵水引入“菜鸟物流”,打通了县到村的“二段物流”,建成县城到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实现了全县所有11 个乡镇和2 个农场的快递物流服务全覆盖;建设陵水特产品集散中心,统一产品的包装、贴标、配送等一条线流程,实现物流管理体系的规范化.

陵水当地的特色产品也通过阿里巴巴旗下平台进行售卖,促进农民增收.去年电商上行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交易额12 万元.同时,结合农村淘宝站点,构建农村公益志愿服务体系,组建乡村义工队伍,建立农村电商专项慈善资金,并不定期举办助学、慈善活动;农村淘宝站点通过天猫定期实现在外务工的父母和留守儿童的视频通话,弥补因距离而产生的感情缺憾.

陵水丰富多样的美食就这样搭乘电商“快车”,销售到岛外各地,不仅让外界的消费者能品尝到陵水的美味,同时也为陵水百姓拓宽了增收渠道.

此文汇总,本文是关于舌尖和扶贫路和扶贫方面的扶贫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扶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扎根山区的扶贫书记屈路影 一2017 年6 月14 日傍晚,闻听第一书记于广桥正在医院抢救,郭清村支部书记李高社和村长夏细勤都来不及吃惊,赶忙和几个村干部往咸阳中心医院赶 数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几乎没有说话,脑子里来回翻腾的都是.

2、 一名扶贫干部的复兴乡村之路 刘早生 李朋叶娇是重庆市武隆区扶贫办的一名年轻工作人员,七年前,初入职场的她第一次下到黄莺乡复兴村,见识到了山路之崎岖,民房之破旧,听同事们讲起曾经要绕道贵州再爬坡上坎几个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的艰辛,还.

3、 真情倾注扶贫路 “脱贫攻坚开始后,奔波在村子里头 也想陪爸妈走一走,也想牵妻儿的手;舍小家来顾大家,是我坚守的理由 我们并肩在脱贫路上走喔走喔,发展生产摆脱贫困一起来加油;从此看病上学无忧,搬迁贷款助你增.

4、 赤城扶贫路:多领域共同发力 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多个领域共同发力,为赤城县扶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文│王满龙 本刊记者 郝 杰张兴军作为环首都14个县区之一,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的县城与生态、人文.

5、 因路而富:她成为家乡电商扶贫带头人 牛庆花对路有特殊的感情 “千峦环其外,百流出其中,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是牛庆花的家乡—山东沂蒙老区蒙阴县曾经的写照 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不再守.

6、 精准扶贫背景下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构建 关键词精准扶贫;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下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总体环境以及构建面向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意义,指出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图书馆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实现路径,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