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突破管理杂志 论文的突破 硕士论文突破难点 突破管理杂志订阅 烟草突破论文

关于突破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续接和突破:1990年代的固原文学(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突破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30

续接和突破:1990年代的固原文学(下),该文是关于突破毕业论文范文和固原文学和年代和突破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多元共生的诗歌创作格局

  1989年海子的自杀被很多评论家和诗人认为是一种象征,即诗歌的英雄时代已经终结,尤其是“90年始的‘散文化’现实,加速了诗歌‘边缘化’的进程,也使诗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因此,很多诗人开始“调整其写作姿态、想象方式、语言策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P420-421),希望能对诗歌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或者规范诗歌的写作,“知识分子写作”“个人化”“民间立场”等等成为1990年代诗坛最为常见的话题.不过,这一阶段的诗歌就其整体而言,正如王家新所言“当诗歌走到一个‘边缘’,它会发现那里正是它本来的位置”(王家新《回答四十个问题》《为凤凰寻找栖所——现代诗歌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P269).

而此时,在西北一隅的宁夏固原地区,大多数诗人才刚刚苏醒,从新诗起点一路吹来的风才略略刮到这偏远的地方.什么是新诗,怎样创作新诗,新诗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和问题等等,是当时固原诗人们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诗人虎西山在他后来的诗集序言中回忆当年写作诗歌时所遇到的问题时说:“20世纪80年代,关于什么是新诗,大家在认识上还有许多不明朗的地方,所以作者往往也是一头雾水,写了半天,自己还不清楚算不算诗……我个人认为,新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高很快,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也大.当然话说回来,从事新诗创作仍然会面临许多困惑.比如,作为新诗,其读者越来越少,就是一个问题.”(虎西山《远处的山·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10,P2)这大概代表着固原诗人在当时所遇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大半个世纪的诗人、诗歌、观念、方法从天而降,徐志摩、戴望舒、现代派、艾青、政治抒情、朦胧诗、海子……开始对固原诗人陆续产生影响.但值得庆幸的一点在于,宁夏固原这样的偏远地区,由于远离娱乐和消费文化的中心,商品经济的大潮和光怪陆离的观念没有能够对这里的诗人产生太大的冲击和影响,所以他们得以在喧嚣中保持着一种难得的安静与从容,沉默坚守成了他们进入诗坛的主要姿态和可贵品质.

1990年代,出生于60年代的诗人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引领固原地区诗歌创作走向繁荣.与此同时,70年代出生的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艺术格调和个性化的写作姿态崭露头角.这一时期,固原诗歌写作者主要包括虎西山、王怀凌、单永珍、左侧统、杨建虎、冯雄、周彦虎、泾河、方石、张嵩、郭静、胡琴等,杨梓、梦也等出生于固原但在银川写作,与固原诗人南北呼应.对于这些诗人而言,民族宗教信仰、独特的地域文化、多元视野下的文化冲突、个性化的人生体验、沉重苦难的生存图景等构成了他们写作的精神资源,从而使固原的诗歌创作能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进入诗坛并产生影响.

  虎西山是固原诗人中久负盛名的一位,1990年代当更多的年轻诗人们还因为怎么写诗写什么样的诗而苦恼的时候他早已经敲开了《诗刊》《星星》和《飞天》等诗歌大刊的大门.虎西山的诗得益于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宋词的丰富养分,所以他的诗空灵飘逸智慧,“大多来源于生命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和灵机一动,信手拈来,信笔写来,甚而有些‘禅’的味道.”(钟正平《西海固“文星”“诗星”六家点击》,《文学的触须》,阳光出版社,2012.11,P83)比如在一首题为《粮食的故事》的短诗中诗人写到“田园于是沉默/静静地承受/由来已久的创伤/那些被传阅的粮食/很渴/垂着头/听人们议论别的什么”(虎西山《六盘山以西(三首)》,《六盘山》,1992年第4期)干旱几乎是每位固原诗人作家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但是少有作者能够去表达“粮食”的感受,这恐怕不仅仅是技巧的问题,而是写作的智慧.不仅使语言充满了生命力,而且使语言所要呈现的事物也充满了活力,成为生动可感的具有独立精神甚至思想的对象,而不是被诗人操持的僵死的木偶.从新诗发展到1990年代其最大的问题之一也是对古典和传统的继承和续接问题.著名诗人郑敏曾撰文指出:“世纪初的白话文及后来的新文学运动中立意要自绝于古典文学,从语言到内容都是否定继承,竭力使创作界遗忘和背离古典诗词”(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这种背离古典语言和文学传统的做法是导致新诗不能出现世界级的诗人和作品的重要原因.当然,对于虎西山而言,青年时代求学过程中对古典诗词的接受恰恰成就了他后来的创作,这一点也是很多年轻诗人所不及的.

  王怀凌于2000年8月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大地清唱》,收录了他此前创作的大部分作品,比如曾引起较大反响的《大旱的西海固》《西海固方志》《我们是虫》等等.王怀凌的诗歌写作也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接受和古典诗词的熏陶,“他曾不止一次地流露过对唐诗宋词的迷恋,并固执地断言,一个好的中国诗人,如果不汲取优秀的传统诗歌的力量,仅靠贩卖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二手货,是成就不了大作品的.”(单永珍《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王怀凌诗歌印象》,《大地清唱》,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8,P176)当然,对于王怀凌而言,更多的是来自于西海固现实生活的原初感受.或许和更多诗人相比,王怀凌对西海固的土地更加熟悉,这和他的职业有关,多年来,他工作在基层一线,对西海固的风土人情、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养成了不懈地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王怀凌《大地清唱·心怀感激(代后记)》,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8,P180),正是这种习惯使得他的诗歌更加接近于写实,如《大旱的四月》中的西海固“让我怎样来浇灌你/满脸干涸的皱纹/‘大旱不过二十五’/父亲 我们被农历二十六的火轮/追赶得 失魂落魄”,因为这首诗王怀凌曾在一段时间被称作“大旱诗人”,很少有诗人能够把干旱的西海固写得这么充满希望而又这么悲伤绝望.

  在西海固已有一定成就的诗人中,单永珍和杨建虎是中文科班出身.因此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有着较为系统的文学滋养.或许他们清楚大众对于诗歌消费的需求,清楚批评家对于诗歌的预期,清楚诗歌在经历了古今之变后在1990年代那个时代的节点上,它更需要什么,尤其是海子之后,神话破灭,所谓诗坛更加纷乱多元,以他们对诗歌演变的了解以他们的敏感,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在他们的创作中,或隐或现有一种中文系式的先锋和前卫,有一种中文系式的美学风格,有一种较为系统的新诗传统.当然,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诗歌之于西海固,之于西海固的民众和土地,则显得有一些疏离,他们离现实较远,但却在认真回应各自的精神世界.这是这他们在诗歌创作中所呈现出来的相近的东西,当然,对于他们而言,从文本出发更多的读者甚至批评家可能会看到差异.

  “清凉的地音,为谁打开悲壮的文明/粗犷的风骨敲击历史,旗帜血淋淋的/烟瘴深处,窑洞像岁月的眼睛/揭开人类的苍凉/遥远的水哪里去了,黄土地之上/一群人正在俯首割芟”(单永珍《菜园遗址·1》,《六盘山》,1996年第5、6期合刊)单永珍从开始写诗就有较为清醒的历史意识,试图通过对历史的“解构”或者“回望”来回应当下人的精神世界;此外最为常见的就是诗人通过对西部充满神性的广漠山川的赞颂,来实现自我的精神的放逐和表达对俗世人生的抗拒,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让我们点燃篝火,照亮阿尼玛卿山上的雪/让我们敲打骨头,高举灵魂的碎片/让我们把自己焚裂,为着众生的吉祥彻夜祈祷”(单永珍《甘南:抵达天堂的遭遇(组诗)·在玛曲的孤独》,《朔方》,2000年第12期).

  而杨建虎的诗歌创作基本上是从“四月”的“荒原”开始,从《流过乡间的谣曲》到《沉沦的花园》,这种弥漫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对土地的抒情几乎就没有停止过.“雪在很远的地方落着/那是冬天.冬天里我的心灵期盼着复苏/我知道雪在离我很远的地方落着/我多想回到一场大雪浸润的大地上去//坐在祖国西北贫困山区的一扇窗户内/我阅读着雪.整个季节跌落着美丽和忧伤/在词语飘动的方向上/我听见寒风呼啸着刮过了山梁”(杨建虎《词语与空间(组诗)·雪在很远的地方落着》,《六盘山》,1998年第6期),虽然杨建虎那时候还是一名青年诗人,但是在这首诗中的一些词语已经带有诗人的印记或者具有标识的意味,比如“冬天/秋天”“大雪/雨”“窗户/故乡”“阅读”“忧伤”等等,有时候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求诗人具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和相对稳定的情绪.所以,在杨建虎的诗歌中,有挥之不去的散淡、悲凉的美学氛围.

  除上述诸位之外,左侧统、冯雄、周彦虎、郭静等诗人在1990年代亦有不俗的创作,使他们成为彼时固原诗坛上闪耀的诗星.

散文创作的逐渐发展

  洪子诚认为“进入90年代,似乎在没有预言和策划的情况下,散文突然显现‘繁盛’的局面,在文化、图书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各种散文集、散文选本开始畅销;专发散文的刊物拥有大量读者;不少文学杂志开设散文专栏;一些报纸的副刊也腾出版面来登载散文、随笔,散文随笔作者人数大增:这种种景象构成了当时的‘散文热’”(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P399).但在此时的固原地区,这种“散文热”更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读者层面,从固原各地新华书店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统购统销中一些热销散文作品已经悄悄占领了阅读市场.但是在散文创作的层面,1960年代以来以“散文三大家”为代表的表现时代精神、主题先行的散文创作观念仍然能得到一些写作者的认同,1980年代全国散文创作那种挣脱束缚规范,“散文”的追求还没有在固原的写作者中产生大面积的回响.当然,这是从当代散文发展的要求所做的比对,任何一时代任何一地域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学经历,有自己特殊的书写与表达策略.

  对于固原而言,散文和小说、诗歌相比,的确没有太明显的创造意识、文体意识和写作者的冲动.虽然写作者队伍庞大,几乎每一位作家诗人都有所涉猎,但这几乎是他们的副业,很少有作家专一而深刻的在散文写作领域深入探索,因此相较而言,散文创作所取得的成就较小说诗歌而言略显逊色,甚至一些突出的部分,也可能有一定组织和策划的推动,比如《六盘山》杂志的“西海固同题散文”等等.

  在1999年11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海固文学丛书”散文卷收录49位作者的98篇作品,作者队伍涵盖固原地区老中青三代作家,其中包括徐兴亚、李振声、范泰昌、张光全、屈文焜、高琨、南台、李成福、于秀兰、赵景聚、火仲舫、薛正昌等老一辈作家,也包括石舒清、火会亮、郭文斌、钟正平、左侧统、梦也等中青年作家,这些散文作者中几乎没有专门从事散文写作的人,他们要么是编辑,要么是教师,要么在当时专写小说或者诗歌,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散文写作成为他们工作之余的一种闲“赋”,在丰富自己创作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固原地区文学品类与样貌.

  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郭文斌于1998年7月在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空信封》,这册后来被好几位评论家不断谈起的散文集子,是作者从已经发表的二百多篇散文作品中精选出的52篇作品编订而成,在出版之后很快销售一空,后来又多次再版.在《爱情没有药》《空信封》《落在日子肩头的相思鸟》等作品中作者试图表达爱与离别这种人类普遍情感最终因人而异的特殊之处,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品中的情绪既充满了“看透”之后的通达,但也因此更具有悲剧彩色,尤其是《空信封》一文.另外如《点灯时分》《荷花沟》等作品则传递出作者“被故乡放逐”之后急切回归传统与遁世无为的思想,这其中也包含着作者自身矛盾纠结甚至无法言说的心理.郭文斌在写作中非常善于捕捉瞬间的心灵感受,并通过节制的适当的抒情把内心微妙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也是他能够获得大多数读者和批评家认同的原因之一.

  1990年代的固原师专也是培养固原作家的摇篮,中文系的师生创作成为固原文学一景.慕岳、张光全、钟正平、薛正昌等当时都在固原师专任教,同时在散文、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不菲的成绩.其他在较长时间坚持散文创作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有李成福、火仲舫、韩聆等.

(本文为宁夏社科规划项目“宁夏文学与地域文化的认同”(15NXCZW01阶段性成果))

言而总之:本文论述了关于突破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固原文学和年代和突破相关突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续接和突破:1990年代的固原文学(中) 小说创作的丰收1990年代“长篇小说热”成为当时中国小说创作的重要现象引起格外关注,大多数有影响的作家都曾出版过有影响的长篇小说,读者和批评家也常常会把长篇小说的发展作为判断一.

2、 完善导师制:教会徒弟,提升师傅(上) 在一家公司项目会议室的宣传栏上写着这么一段话你也曾希望在懵懂的时候有人给你热心帮助,你也曾希望在迷茫的时候有人为你指点迷津,你感激曾热心帮你成长的人 现在,你有能力了,何不把感激传递下去知识在传承中彰.

3、 盐和语言的召唤:盐官骡马市场考(随笔) 如果说十九世纪实证主义与客观主义史学的流弊在于忽视人的存在和人的意志,在民众与山河中求知的方法论无疑将确立人的价值与人的原则 克罗齐以一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诠释了历史的时空.

4、 中国好吃大学排行榜:读大学就是吃大学(上) 又是一年一度高考填报志愿的季节,准大学生们在城市、大学、专业之间做着激烈的思想博弈 其实吧,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大学食堂好不好吃,也应当考虑在内 如果你不是吃货,当我没说 世上所有的食物,都像容器,.

5、 财政:支持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等) 财政支持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今年,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 05亿元,在河北、山西和内蒙古……23 个省份建设61 个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项目 项目主要通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新型农.

6、 河湟村庄:四十年的征程(组诗) 庄 隆一直沉默着,沉默着在县城的边缘一个清晨,奇迹出现了仿若一部传奇以县城新区的身份成为鲁沙尔最醒目的封面味蕾被农家院的饭香打开视线被小区的楼房拔高耳膜里灌满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四通八达的道路载着时代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