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词义期刊

关于词义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乖的词义演变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词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5

乖的词义演变,本文是关于词义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词义演变和词义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李 莉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科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词义的演变有其内在的动因和演变机制.在历史长河中,“乖”一词的词义几经变迁.本文主要通过语料分析及问卷调查两种研究方法探究“乖”字的使用情况,并尝试推断它是如何演变出“违背,背离”和“顺从,不淘气;聪明”两个完全相反的义项.同时,对“乖”字在河南新乡方言中作为称呼语泛化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并尝试分析其泛化的演变机制.

关键词:“乖” 正反同词 称呼语 泛化

一、引言

词的含义在历史进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要想更好地阅读古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义;或是要在言语交际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形象、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要对词义演变进行系统了解.现代汉语中,“乖”字常用来形容孩子听话、懂事,在某些方言中甚至可以用作面称,直接称呼他人,但在古代文献中却常用其来表示“违背,背离”之义.表达含义的转变自然有其特殊的动因和演变机制,本文试从两个阶段来探究“乖”字的义项演变及其演变原因.

二、“乖”字的义项演变及其演变机制

(一)“乖”字的义项演变

《说文解字》:“乖,戾也,从而兆.兆,古文别.”由此可知,“乖”字是个会意字,小篆字形像羊角形,从“北”,取其“分背”的意思.如汉代王充《论衡·薄葬》中写道:“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这是说:现今墨家否定儒家,儒家否定墨家,各有各的主张,所以互相违背相互矛盾.这里的“乖”就取其“违背,背离”的本义.谷衍奎先生在《汉字源流字典》写道:“篆文‘乖’的初文应为‘’(乖,拐),篆文乖像羊角形,向两边分张,故用以表示‘分背’之义,官话方言中用‘拐’,后来‘’用作偏旁并借作了‘拐’,‘相违背’之义便又加了义符‘兆’(表分裂)写作‘苝’,隶变以后楷书写作‘乖’,‘兆’变成‘北’(二人分背),读作guāi,本义指违背、不协调,后专指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别扭.”通过对古文献典籍的语料考察发现,“乖”字不仅本义“违背,背离”有广泛的使用,通过相似引申、相关引申、相因引申等引申出的各个义项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汉语大词典》中,“乖”共9个义项,见表1.下表是笔者通过北大语料库考察的“乖”字的义项随时展的演变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乖”字从“违背,背离”义演变出完全相反的“机灵,聪明;驯服”义这种现象从宋代之后才开始出现.宋代《朱子语类》中的“圣贤在当时,只要在下位,不当言责之地,亦是圣贤打乖处.”这里的“打乖”就是“耍花招,机变”之义.此后,“乖”字表示“机灵,伶俐”“不淘气,驯服”等意义在文学作品中开始经常出现,如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歌重会珍珠衫》:“却说蒋兴歌跟随父亲做客,走了几遍,学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会.”这里的“乖”已经完全转变成了“聪明,机灵”之义.

“乖”字是如何从其本义“违背,背离”演变为完全相反的“机灵,聪明;听话”义的呢?下文对“乖”字的义项演变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

(二)“乖”字的词义演变机制

前贤对于“乖”字的义项演变原因探究的较少,笔者根据词义演变的原因大致整理出以下几种说法.

1.反训说

“反训”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训诂学术语,它最早由晋代训诂学家郭璞提出.《方言注》:“苦而为快者,犹以臭为香,乱为治,徂为存:此训义之反覆用之者也.”到底什么是反训?当代学者对反训所持的观点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认为“反训”是一种训诂法则,即用一个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这个词本身,如:“乱,治也.”二是认为“反训”指一个词具有两种相反的意义,这是从词义的聚合角度来分析.第三种认为“反训”这一说法本身就不牢靠.王宁(1996)指出:“把‘反’和‘训’搭配起来是不妥当的.‘反训’这个词最好不要用做术语,把‘相反为训’说成是训释方法或训释原则就更不妥当.”从这个角度来看,“乖”字产生的两个完全相反的义项显然不能看作是通过反训这种方法得来的.

2.正反同词说

所谓“正反同词”是指:语言中的某个词,由于种种原因(如词义引申等),在共时的语言背景下,具有两个互相对立的义项,这种对立包括褒贬对立、施受对立、正反对立、彼此对立等,“乖”字就是通过词义引申形成的正反对立兼有褒贬对立的现象.我们都知道,词义引申的途径包括相似引申、相关引申和相因引申.一个词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会产生出与原来完全相反的义项,这叫做逆向引申.本文所讨论的“乖”字就属于这种.通过词义的引申,我们可以轻易地推测出它由本义①违背,背离;引申为两个人在方向上,具体的方面相互②分离,离别,分离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③隔绝,断绝;长时间的不沟通和隔绝,彼此之间的差异便会越来越大,就会产生④差异、不同;这种差异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被看作⑤反常、谬误;一旦某些事情背离了它原来的目标或想法出现反常或者谬误,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做这些事情时通常都不会很顺利,让人如意,这就引申出了义项⑥不顺利、不如意,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处处感到不顺心,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如意,就可能会滋生出悲观消极的情绪,进而产生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或心理,人就可能会变得⑦邪恶、奸猾.以上这些义项均通过相关、相似或者相因引申演变出来,那么从义项“邪恶,奸猾”这个带有贬义色彩的义项是如何演变为“聪明,伶俐”甚至“不淘气,驯服”这两个褒义义项的呢?

对立统一规律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适用,宇宙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它解释.高庆赐(1978)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词义的发展演变,表现在一词多义方面,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存在的.”实际上这和段玉裁先生所说的“穷则变,变则通”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文》:“亻面,乡也.”段玉裁注:“乡,今人所用之‘向’字也.……亻面,训乡,亦训背,此穷则变,变则通之理……”.这里所说的“穷则变,变则通”即指:词所表示的某个含义到了极致,到了某种“尽头”之后,就会朝着与之相反的方向转化,使该词产生出与原义相反的新义项,这样原来的词义与新的词义内容对立,实则相同.就“乖”字而言,如果一个人奸猾到了极致,做尽了邪恶之事,那么换个角度来看这个人一定具有非常聪明、机灵的头脑,才有可能在做事时耍花招之事.这样就引申出了义项⑨机灵,聪明;“乖”字的感彩也由贬义变为褒义,而“背离,违背”这个义项也通过逆向引申演变为义项⑧不淘气,驯服;之义.

在这里,笔者比较赞同“正反同词”的说法.这几个义项看起来差别很大,事实上,它们之间相反相成,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各义项之间都有各自的内部演变机制,这也反映出人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性和辩证性思考.

3.方言假借说

第三种说法认为现代汉语口语里的“乖”,只是在借字表音,而不是字义本身有所演变.也就是说,现代口语里本身就有这样一个来源不明的词,于是人们按照实际的读音用同音字来转写,而“乖”字,在理论上有可能是“归”字或“规”字的方言白读,也有可能是未被造成汉字的一个口语词汇.两汉扬雄《方言》中就有:“凡小儿多诈而狯或谓之九姡.姡字长言之则为乖,世遂以慧为乖角.”“狯”的本义就是像狐狸一样狡猾,而“姡”也有“狡猾,奸诈”之义.从这里可以推测“乖”只是一个读音,说一个人“guāi”用的字可能是“狯”,也可能是“姡”,只是“乖”这个字更常用且读音相近,就把这个字借过来表达“狡诈”之义.古代汉语中的“乖觉、乖滑、乖人、乖角”这些词往往都同时包含⑦和⑨两个义项,因为奸猾狡诈之人,头脑一定聪明至极,而过分聪明的人,在做事时往往就会耍花招,狡猾伶俐.如《红楼梦》中:“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的……’”.

至此,“乖”就有形容小孩子“聪明”的含义,而聪明、奸猾的人,都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是很识趣的.如《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单太爷道:‘这是我们这位堂翁办的好事.百姓起初原来告的,不知道怎么一来,一个个都乖乖的回去,后来一点动静都没有了.’”这里的“乖”已具有“不淘气,驯服”之义.因此,“乖”就成为了“听话”的同义词,其含义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方言假借”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缺乏理论支持,只是一种推测,要想支持这种说法,就必须找出更多的例证来论证方言中的“乖”和现代口语中的“乖”是如何发生假借和演变的,加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这需要我们在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考察.

三、“乖”作为称呼语的泛化及其演变原因

(一)“乖”字作为称呼语的泛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称谓语的定义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即指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双方需要给彼此冠以一个指称符号,这种符号用语言表现出来就是称谓语.根据这一概念的解释,马宏基和常庆丰(1998)提出,“称谓语应该这样界定:指称对象是人的,由于身份、职业、性别等而得来的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一套名称.”汉语称谓语从交际对象的角度分为面称和背称,称呼语是称谓语中可以作为当面打招呼用的、表示彼此之间关系的那部分名称,笼统来说就是指面称.所以,称呼语从属于称谓语.

“乖”字作为称呼语使用在明代已初见端倪,如《初刻拍案惊奇》中:“我的乖!我与你两个商量件事情.”再到清代《续济公传》:“看见狄小霞,便哈哈哈大笑:‘乖乖,你来你来!’就用手上那芭蕉叶子向他招招的.”这两个例句中的“乖”是对机灵、聪明或者外表文静、乖巧的孩子的称呼(绝大部分用于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身份、职业、性别等因素在交际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这也对语言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产生出新的符合语言演变规律且满足交际双方需要的称呼语.为了遵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我们不能随意造一个新词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不仅会增加记忆负担和书写负担,也违背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这一根本属性.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从已有的语言材料中选择一个词语,让这个词同时承担多个语义,或者扩大该词的语义职能,使它所指称的对象范围变大,这就叫作“称呼语的泛化”.

秦学武(2006)认为:“称呼语的泛化,是指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扩大称呼语的指称范围和语用范围,以达到促进交际的目的.”近年来,“乖”字作为称呼语一直在扩大其指称对象的适用范围.最初“乖”字只用于称呼乖巧懂事的小孩儿,后来多用于情侣之间表达爱意,或者是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近几年来,我们发现“乖”字在陌生人之间的使用频率逐步增高.笔者以河南省新乡市民为例,调查了日常生活中“乖”字作为称呼语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笔者共发出调查问卷100分,收回有效问卷95份.由上表可知,在当代社会,“乖”作为称呼语发生泛化主要表现在指称对象的年龄及熟识程度两方面.

1.从熟识程度来看,以前的“乖”字多数情况下用于两个相识的人之间,比如恋人之间用来表达爱意,长辈对晚辈表达喜爱、赞扬之情.而现在,初次见面的两个人需要遵循交际原则,在互相交流时,往往会选择“乖”这个称呼语,并且多用于女性长辈和年轻晚辈之间,一些从事服务行业、小商业的女性和顾客之间,这其中包含了交际原则的内在机制.

2.从年龄方面来看,之前“乖”字的使用多局限于幼小的儿童、小孩儿之间.而现在“乖”字对于30岁以下的男女均适用,多用于女性之间.这种演变和“乖”字自身所具有的褒义色彩不可分离.

(二)称呼语“乖”泛化的演变原因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乖”字作为称呼语在社会生活中已经泛化,而促使其泛化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下文尝试对“乖”字作为称呼语泛化的原因加以解读.

1.社会因素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会对交际产生新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交往双方在交际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期双方的关系向着友好的方向发展.当代社会将女性乖巧懂事作为一种赞美,而“乖”这一称呼语能够传递出友好的信息,在开始交往那一刻,就给对方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谈话氛围,有利于接下来进一步的交谈与往来.

2.语言内部因素

语言内部的不平衡性一直是语言演变的根本原因.语言内部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其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处于相对平衡之中,当某个要素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变化时,同一语义场中的其他要素也要发生相应的变换以达到新的平衡.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原用于指称年轻女性的称呼如“小姐”,因为它自身意义的转变,现在已经具有贬义色彩,成为了“”、所“陪酒女”的委婉说法,这样在现代交往过程中,没有人愿意再用这个词作为称呼语,就出现了年轻女性称呼语的缺位①现象,即社会生活中没有合适的词语可以用来当面称呼一个女孩,我们也不能使用“喂、哎”这种不符合言语交际礼貌原则的词,这就给我们的交际带来了困扰和障碍.语言为了保持自己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根本属性,必须迅速调整自己,寻找新的词语来指称年轻女性,“乖”作为称呼语这一用法应运而生.

3.语用因素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日常的交际称呼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乖”一词本身就具有聪明、乖巧的褒义色彩,这就使作为称呼语的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交用语,可以更直接的表达且让受话者体会出赞扬和喜爱感情.比如一位服装店的老板娘看到年轻小姑娘在逛街时,就会打招呼说:“乖,来我们家看看吧.”“乖,你喜欢什么风格的衣服啊?”……这种情况下使用“乖”,会迅速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消除陌生人之间的疏离感和防备感.这里体现了我们在言语交际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礼貌原则.言语交际的本质是通过传递信息,实现双方的互动.因此,无论是对于熟人还是陌生人,我们恰如其分的运用“乖”来指称对方,不仅可以体现礼貌,同时也表现了对对方的友好及亲近之情,符合交际的基本原则.

上述三种原因促使“乖”作为称呼语出现泛化现象.称呼语“乖”的泛化填补了语言中对年轻女性称谓语的缺位现象,减少了沟通障碍,使我们能够在更自如的环境中进行交际.称呼语“乖”的指称范围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我们尚且不知,这需要历史来进行检验.因此,在使用“乖”称谓时要注意,虽然它发生了泛化,但是它的使用仍旧有一定的限制,如男性长辈使用的较少,非正式场合使用较多,在某些方言区发生了泛化,但有些方言区还没有发生等.

四、结语

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研究了“乖”字的词义演变情况,主要分为“乖”字从“违背,背离”义变为“聪明,伶俐”义和“乖”字在现代汉语中作为称呼语泛化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由于考察的局限性,我们没能对语料做穷尽式的调查,因此有些结论可能不尽完善.词义演变的情况时刻都在发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这些细微的差别,才能在交际运用时更贴切地表达自己,这也是语言研究的最终目的.

本文总结:这是一篇适合词义演变和词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词义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词义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宣的词义系统演变 付慧娟 辽宁大学文学院摘 要“宣”是古汉语常用词,对“宣”的词义发展系统的分析,是词汇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工作 词汇史是由单个词构成的,因此,单个词的词义系.

2、 牺牲的词义演变 李娟摘要“牺牲”作为复音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末期,“牺牲”最初成词是“牺”和“牲”在“宗庙祭祀用.

3、 为什么越乖,路走得越难 这一年我接触了十几个不幸福的女读者,她们来找我倾诉,开场白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小到大,我就是那种典型的乖乖女 ”如果乖的层面只停留在得体、有教养、尊重他人,那么乖孩子的确是完美的.

4、 媒介生态视角下微博舆论的形成、演变和引导 摘要媒介生态学视角下,微博系统中形成了由生产、传播、消费、反馈的信息流,其中微博语录是最强大的信息流 微博舆论的形成、传播和演变有其一定的规律,做好微博舆论引导,就要把握这些规律,并据此形成一套完整、.

5、 从行政推动到内源公共图书馆动力机制的演变 摘 要 文章分析近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在行政推动模式下的快速发展;介绍公共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概念;讨论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从行政推动演变为内源发展的原因;归纳公共图书馆内源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出公共图书.

6、 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模式 和演变 摘要介绍了数字阅读的特点、现状与推广方式,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构建要素,研究了基于社交网络的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模式,指出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民阅读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