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长恨歌论文 长恨歌文献综述 有关王安忆长恨歌相关论文观点 长恨歌参考文献 长恨歌开题报告 王安忆长恨歌开题报告 王安忆长恨歌论文题目

关于长恨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上海情结和女性意识类论文范例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长恨歌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4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上海情结和女性意识,本文是关于长恨歌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女性意识和王安忆和《长恨歌》类论文范例.

内容摘 要:王安忆《长恨歌》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讲述了上海小姐王琦瑶四十年的情与爱,其中交织着上海这座城市从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在弄堂文化背景下生活的王琦瑶,一生命运多舛.与王琦瑶一生相联系的,是挥之不去的上海情结;与王琦瑶命运相关联的,是小说背后透露出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长恨歌》 上海情结 女性意识

王安忆《长恨歌》以长恨的曲调向我们唱出了一个优雅恬静的上海女人的悲歌.回忆王琦瑶的一生,实则是回忆上世纪上海的繁华旧梦,从“弄堂”到“爱丽丝公寓”,再到“平安里”;从“片场”到“上海小姐”;从“闺阁”时代到女儿薇薇的时代,再到最后碧落黄泉……小说主人公王琦瑶一生辗转,命运多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变的是人的经历、人的情怀,不变的是生活的弄堂.

一、上海情结

《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城市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上海,上海这一座时尚之都,体现的是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然而作家王安忆没有刻画上海滩的新颖魅力,而是转向繁华都市背后的日常生活景象.用一个又一个平凡的生活情景渲染出独特的上海风情.这一幕幕精致的日常生活景象,实则更贴近小市民的内心世界,把上海的真实平凡与细腻的内心情感相结合,唱出一曲展现上海情结的长长恋歌.

1.弄堂:独特的气韵

故事发生在上海的弄堂,小说女主人公王琦瑶生活的地方.王琦瑶是上海弄堂众多女学生的代表,每天从弄堂里出来,背着书包出门的,是众多的“王琦瑶”;放学后在弄堂里,跟小伙伴谈笑风生的,是千千万万个“王琦瑶”……王琦瑶是弄堂女性的象征,生长在弄堂,后来离开,与李主任一起搬到“爱丽丝公寓”,待李主任命殒到邬桥疗伤,最后,还是回到上海弄堂“平安里”,并在平安里度过了自己的终生.弄堂的一气一息,都在感染着王琦瑶,她是属于弄堂的孩子.弄堂的古韵培养了王琦瑶的端庄,弄堂的静谧成就了王琦瑶的优雅.王琦瑶竞选上海小姐,弄堂仿佛在为她祈祷;王琦瑶搬去“爱丽丝公寓”,弄堂仿佛在叹息;王琦瑶回到平安里当护士,弄堂为她展开新生活而微笑;在平安里开派对,承载着欢声笑语的,是弄堂;王琦瑶最终死于非命,弄堂在为它的女儿流泪……

弄堂是平凡的,又是世俗的.小说描写上海的杂弄“表面上是坦露的,实际却神秘莫测,有着曲折的内心”,上海的后弄“显得有些深沉,最深最深的那种隐私也裸露出来,更像是要钻进人心里去的样子”.小说开篇即描绘弄堂,实则是在写隐藏在弄堂后面的人心.弄堂的坦露,实则是人心的坦露;弄堂的深沉,实则是人心的深沉.上海小市民的一举一动,受到的正是弄堂文化的感染.弄堂以不变应万变,养育了千千万万个“王琦瑶”.“《长恨歌》的里弄描写极具艺术特色,能够很好地完成小说的寓言功能,为王琦瑶等市井平民的生活史提供绝佳的舞台,并构成王安忆对城市生活本质性的理解方式和独特的书写方式.在艺术作用上,甚至可以说,《长恨歌》对里弄生活的描写可以与雨果对巴黎城市景观的生动再现相媲美,对小说叙事进程和历史书写都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1]

2.流言:纠缠而难辨

小说写到:“流言产生的时刻,其实都是悉心做人的时刻.”上海繁华都市的背后,是如深渊一般弄堂的点缀.在弄堂暗地里悄然兴起的话语,粗鄙而又真假难辨,伤心败俗而又混淆视听,正是流言.流言是典型的“下三烂”,然而,大多数人都离不开这典型的“下三烂”.“将小说说成‘流言’,并没有贬低它的身价,而是想让小说重新找回自己的源头.”[2]走出弄堂的王琦瑶,竞选“上海小姐”,不用揭示,就能听出“谁家王小姐,参加竞选,获得个‘三小姐’的桂冠”;被军政要员李主任包养的三小姐,流言仿佛分成两派:一种是“三小姐运气真好,从此有大官员撑腰”;一种则是“如此繁花貌美,真是可惜找不到正经归宿”之类……流言从来都不是明说出,但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着的.我们看不到小说对流言蜚语的正面描写,却还是感受到它在弄堂里的流传.

流言在上海弄堂里流传着,是真是假,我们无从知晓.有时假的话语,经过每家每户的流传,再加上人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生动描述,也似乎会变成真的.反倒是有些真的言语,到头来倒说成是假的了.流言又是纠缠的,流传流言者以之为生活必不可缺的乐趣,而流言中心者,往往是没办法,真假难辨,纠缠难解,唯有独自叹息,待时间把“流言”渐渐消磨……

3.片场:故事的开端

如果说弄堂是王琦瑶人生的开端,那么,片场则是她之后四十年爱情、亲情、友情变化的开端.好朋友吴佩珍为了让王琦瑶开心,预约好在片场做事的表哥,表哥带着她们两个到片场游玩,正是在那里,王琦瑶的美被导演发现.导演为王琦瑶的美惊叹,让她去试镜,之后,导演又向照相馆的程先生介绍了王琦瑶,程先生为王琦瑶拍照,其中一张照片被“沪上淑媛”选作封面.于是,王琦瑶因她的美,变得小有名气.最后,在程先生与蒋丽莉的鼓舞下,王琦瑶参选“上海小姐”,并获得桂冠,得到“三小姐”的称号……

片场是王琦瑶人生的转折,倘若她没有去片场游玩,她的美就暂时不会被发现.她不会认识导演,不会认识程先生,也不会认识李主任.从来到片场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开始被改写.片场描绘的是荧幕上的情景,但它却真实地改变了荧幕下百姓的生活.或许日常生活就是如此,你在台下看戏,觉得那是不真实的,遥遥不可及的,在你这样认为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正在被这不真实的戏份所改变.

二、女性意识

在《长恨歌》中,最能表现上海风情的,是上海女性.“要写上海,最好的代表是女性,不管有多大的委屈.上海给了她们好舞台,让她们伸展身手……要说上海的故事也有英雄,她们才是.”[3]通过女性外表仪态、衣着服饰,以及细腻心思的描写,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个女人在这座城市中的变化,更透过这一个个女性形象,看到上海这座城市几十年的风雨变迁.王安忆赞成女性是要回归家庭的,女人的归属感在家庭.但是,与表现传统女性以家庭为己任不同,王安忆敢于表现女性意识觉醒.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是依附男性存在的.女性主要是以家庭为主,并且把自己一生主要奉献给家庭.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中,女性听从父亲、夫君的意愿.王安忆也主张女性回归家庭,然而,在《长恨歌》中,我们看到了以王琦瑶为代表的女性意识觉醒.导演劝说王琦瑶退出“上海小姐”的竞选,跟她讲竞选“上海小姐”其实不过是达官贵人玩弄女性,应该懂得女性解放的道理.十六岁的王琦瑶不但没有听从导演的建议,反而驳斥到:“竞选‘上海小姐’恰恰是女性解放的标志,是给女性社会地位.”少女时代的王琦瑶,就已很有主见.参选“上海小姐”,是她女性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她认识到自己的美,认为参选是提高自我的社会地位.这时候的王琦瑶,不再听从于跟她意见相反的男性,而是能自我决定,自我解放.

被国民党军政要员李主任看中,而自愿搬去“爱丽丝公寓”,是王琦瑶女性意识第二次觉醒.王琦瑶想要一个家,李主任给了她一个家,尽管她对李主任并没有爱情可言.但是,为了得到一个家的归属感,她自愿跟着李主任.对于女儿的这一行为,王琦瑶的父母并没有做出任何表决.大好年华的“三小姐”,本可以像吴佩珍和蒋丽莉那样,嫁到一个规规矩矩的好人家.但王琦瑶没有选择这样做.她甘愿被李主任包养,并把等待李主任的归来看做自己的事业.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对自我婚姻做决定的王琦瑶.

几经曲折的王琦瑶,最后回到“平安里”,当上一名注液护士.在平安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她爱上了康明逊,并怀上了他的孩子.明知她与康明逊是没有未来的,他们的孩子也不能要.康明逊懦弱,他自己都在夹缝中生存,但是,王琦瑶还是自我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独自抚养成人.她做这个决定,正体现了她自我意识的第三次觉醒.严家师母对她说:“女人,还是为男人做得好.”王琦瑶却坚持:“我偏要为自己做.”明知孩子父亲是不会承担责任的,她还是坚持把孩子生下来.王琦瑶一生很苦,但是无论怎么苦,她的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她做的事情,都是自我决定的.在这一点上,王琦瑶一人的意识觉醒,起到了呼唤千千万万个王琦瑶们意识觉醒的作用.

三、女性命运

王琦瑶最终死于他杀,这是我们都无法预料到的.“一旦失去自我,女性注定会陷入几千年的宿命圈套(死于他杀).”[4]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如戏一般难以预测.王琦瑶是一个聪明人,每看到一个人,她在心里都会形成对这个人的评价.初看长脚,她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人,她肯定也无法料到,自己最终会命丧于此人.与李主任相遇,就是王琦瑶悲剧命运的开端.女儿远走美国后,她孤独难耐,只有老克腊陪伴着她.老克腊虽然怀旧,但是看到王琦瑶日渐衰老的脸庞,最终被现实打败,想离开她.此时的王琦瑶,仿佛回到与李主任相处的时光.李主任用钱满足她,让她陪伴自己.而如今,王琦瑶想用钱留住老克腊,想让他再陪伴自己几年.王琦瑶以为可以用钱留住最后的感情,可以用钱买一个人的时间,来排解孤独.但事与愿违,老克腊更坚定地离开她.辗转几十年,王琦瑶还是自己一个人孤独生活,最终孤独死去……

王琦瑶的一生,其实都是自己选择自己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她的命运是悲哀的.女性命运该何去何从,女性如何在尊重自我意愿,潇洒过好自己人生的同时,得到美好的结局,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座城市,一个人.王安忆通过描写一个女子几十年的命运,来反映上海无数女子的命运.王琦瑶是上海女子的缩影,女性意识已经觉醒,然而,女性命运却并不美好.繁华上海滩的背后,其实是更贴凡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弄堂.流言从弄堂中生起,故事从这里开始,最终在这里结束.一个上海女子的一生,唱出一曲哀婉的挽歌.

参考文献

[1]张莉.历史化的上海与上海化的历史——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上海书写[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4):77.

[2]罗岗.找寻消失的记忆——对王安忆《长恨歌》的一种疏解[J].当代作家评论,1996,(5):50.

[3]王安忆.寻找上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84-86.

[4]董蓬蓬.论《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J].安徽文学,2008,(11):44.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工程本科教学类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汉语言文学(项目编号:GDOU2014041102)的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刘捷,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144班学生;邓建,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概括总结,本文论述了适合女性意识和王安忆和《长恨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长恨歌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长恨歌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试分析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点 摘要不同作家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都会展现不同的艺术特色,我国著名女作家王安忆在其小说创作过程中就表现出较了突出的艺术特色 王安忆的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启蒙时代…… 著名文学评论家梁永安曾说过“王.

2、 重读《长恨歌》:文学的政治和文学史结构 一在文学的政治当中,雅克·朗西埃在亚里士多德的意义上理解“政治”这一名词,与我们“常识”意义上狭隘的政治观有所不同,所以他指出了&ldqu.

3、 从《暴风骤雨》看土改时期的女性解放 周韵辰内容摘要暴风骤雨是周立波反映土改的经典著作,不仅描绘了元茂屯的土地革命,塑造了形态各异的进步农民形象,而且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元茂屯土改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积极参与土改,努力实现.

4、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长恨歌》中王琦瑶人物形象分析 摘 要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以上世纪40年代的“沪上淑媛”王琦瑶为灵魂人物展开描写,记述她坎坷跨越40年斑驳光影的人生经历 本文将通过分析王琦瑶的幸与不幸、悲剧的预示以及人物形.

5、 平凡生活掘底蕴走进名家王安忆 【主题导语】王安忆,当代作家、文学家 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作家茹志鹃次女,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 初中毕业后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后调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

6、 生命的归宿是孤独解读小津安二郎《物语》 摘要日本电影物语描述了现代社会中传统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的解体 作为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因其对人性的深刻洞悉而赢得了世界性的良好口碑,体现了其所拥有的普遍性意义 解读物语,旨在以理性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