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学生独立完成内容和特色 独立动画论文 独立发表论文 学术论文独立作者 独立审计论文 独立作者论文

关于独立方面论文范本 和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相关论文如何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独立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0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本文是关于独立方面论文如何写跟陈寅恪和思想和精神有关论文范本.

文/ 刘 斌

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

幽静的清华园,矗立着王国维的纪念碑,学子们每经此地总会怀着对一代国学大师的崇敬与惋惜的心情,而又总会为在20 世纪中国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陈寅恪所写的碑铭所感动与激励.碑铭中称赞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第一次以凝练的语言总结表达了近世启蒙思想运动以来中国学者要求学术独立与自由的理想,成为正直学者的追求与人格的象征.早在1905 年,王国维即论述了学术独立的意义,他说:“夫哲学家与美术家之所志者真理也.真理者,天下万世之真理,而非一时之真理也.”因而追求真理是学者的天职,他希望“今后之哲学、美术家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则幸矣”.他评论学术界时,主张将学术研究视为目的,而非国家、民族和宗教的手段;这样学术才能独立,而“学术之发达,存乎其独立而已”.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的自杀方式表现的独立与自由是伟大而永恒的.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师,陈寅恪一生通晓蒙、藏、满、日、梵、巴利、波斯、西夏、拉丁、希腊等多种语言文字,尤精于梵文、西夏文、突厥文等古文字的研究;他先后从事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唐代和清初文学、佛教典籍的研究,著述精湛,在学术史上开拓了研究的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毫无疑问,五四以来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将传统的治学格局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开拓出了崭新的学术路径,这其中陈寅恪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他之于我们民族和当代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其自由无羁的思想和独立不倚的人格.陈寅恪先生的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的、极富个性的,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民族,她在创造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同时,亦积淀了过于厚重的历史文化沉疴,而专制思想便是其最为显著的表征.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及其文化传统留给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扼杀人的个性思想和独立不羁的人格,通过政治强权和道德教化培养人的奴性意识,使人丧失自我.而人一旦丧失自我,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剩下的就只有奴性意识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封建专制体制最终在历史的渐变与演化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思想体系和文化特征,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便成为规范和制约社会及个体思想与行为的准则,进而深刻而久远地吞噬着国人的灵魂,使国民养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奴性意识.对于此,陈寅恪有着最为清醒、最为彻底、最为深刻的认识.此时,在王国维的纪念碑铭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览无余.

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20 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在刘桂生、张步洲编的《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20 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围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致的.关于文化精神,1927 年,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提到:“劫尽变穷,则在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陈寅恪认为,王国维就是一个为中华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

那么,这种文化精神的内容到底是指什么呢?其实在上文的纪念碑铭中,陈寅恪已经明白地说了出来:“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把“碑铭”和“挽联序”联系起来理解,可以看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他看来是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且十分之伟大,它可以历经千年万载,与天地同久,与日月星争辉.

1913 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把独立精神与民族精神联系起来.陈寅恪在此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针对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现状,陈寅恪认为“吾国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对于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 陈寅恪十分悲愤.1929 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在教育学生时,十分重视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1938 年3 月13 日,他在和同学谈话时强调,一定要养成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批评态度.陈寅恪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2 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写道:“道教对输入之思想,如佛教、摩尼教等,无不尽量吸收,仍然不忘其本来民族之地位”,他郑重指出,吸收外来文化,“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他这种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态度,同样反映出所坚持的民族独立精神.在其后的《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中,陈寅恪的这种思想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也体现在优秀的中华儿女身上.

陈寅恪大力倡扬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既努力维护民族独立自由,自己也坚持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表现出高尚的品格风骨.这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一个民族如果只是强调民族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忽视甚至抹杀民族成员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民族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也是不能支持久远的.大搞人身依附关系,扼杀思想自由于民族百弊而无一利.一旦有了独立自由的环境,陈寅恪就异常欣喜,他曾用这样一句诗表达了对这种环境欣喜之情:“万竹竞鸣除旧岁,百花齐放听新莺.”

陈寅恪对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真情,是和他的家庭分不开的.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立三在戊戌变法时,在湖南实行新政,对教育、文化、经济等发面进行改革,卓有成效.1937 年7 月,日本侵华君进占北平,陈立三忧愤至极,绝食而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目睹父祖的行为,加之平时所受熏陶,自然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陈寅恪自1929 年为王国维撰写碑文,到1964 年完成《柳如是别传》,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并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都是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完成的.为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作为独具人格魅力的现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还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1927 年,王国维的逝世给陈寅恪以巨大的震动,而他在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更是一直贯穿其终生.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联中也写道:“十七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伤身.”正是王国维临终时的“文化托命”和挽联中的“谬承遗命”使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所在,那就是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出于“文化托命”的目的,陈寅恪先生首先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古史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中古时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既有国家的大分裂,又有民族的大融合,同时外有佛教思想的输入,内有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移植与交流,并且在以后数百年的分裂与动荡之中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他曾经对吴宓说:“寅恪尝谓唐代以异族入主中原,以新兴之精神,强健活泼之血脉,注入于久远而陈腐之文化,故其结果灿烂辉煌,有欧洲骑士文学之盛况.而唐代文学特富想象,亦由于此云云.”于是从1927 年开始,此后的50 多年间,他始终洋溢着“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生命热情,并以弘扬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为使命,怀着其“终必振复”的信念,致力于学术研究.历大半个世纪岁月的消磨,陈寅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在近、现代的中国学者中无人能出其右.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相联系的,是陈寅恪的创新精神,这是他取得如此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可以说,终其一生,陈寅恪除坚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治学原则外,还有就是在治学中总是有过人的见解, 在学术研究中总能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特别是他善于运用材料、善于从旧材料和常见材料中提炼出新见解的能力,一向为人所称道.傅斯年先生最佩服的就是这一点.他曾经在《史料论略( 史学方法导论)》中对陈先生大加赞赏:“我的朋友陈寅恪,在汉学上的素养不下钱晓徵,更能通习西方古今语言若干种,尤精梵藏经典.近著《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一文,以长庆唐蕃会盟碑为根据,‘千年旧史之误书,异国译音之讹读,皆赖以订’……而能使用此项史料者更属至少,苟其有之,诚学术中之快事也.”他与同时代那些留洋欧美的新派学者有所不同,不以“贩运”或“转译”来取胜,而是力主学有根基,言必有据,不因时代风潮而动,而是冷峻的观察事实,从新的视角处理原有的材料来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论点、论据.

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陈一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的是凭自己的睿智和胆识,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续命河汾”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戛戛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也必将为后世学者所弘扬.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大学硕士与独立本科独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陈寅恪和思想和精神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陈文茜:只看到自己,是大部分痛苦的根源 文/陈文茜如果人生你喊苦,而你不是难民、不是乞丐、不是无家可归者,甚至你仍拥有家人、拥有健全的四肢,我想大胆地说你的痛苦,可能不是来自于痛苦本身 你的痛苦与愤怒,可能一大部分来自你欠缺“同.

2、 试说陈寅恪《论陶渊明之思想和清谈之关系》本事 谢泳论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是陈寅恪一篇名文 细读此文,感觉陈寅恪撰著此文似有感而发,时有“后读之者不能得其确解,空叹赏其丽词,岂非可笑之甚耶”一类语句,行文间似有一个针对的.

3、 陈斌华:看病重要,看人更重要 在网上搜索“老年精神科、陈斌华”的关键词,排名靠前的都是陈斌华撰写或者接受采访的科普文章 这些文章普及了老年人精神健康方面的许多知识,关注老年痴呆症、老人孤独、抑郁……问题和疾.

4、 陈春花:人不是消费者,而是生活者 商业是什么生意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我发现能成为大型企业的真正原因在于能够真正理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对生活向往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们始终在分享价值 在今天这个时代,应该是回归生活本身的事情才是&lsq.

5、 新世纪以来关于陈寅恪文学方法综述 内容摘要陈寅恪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史学大师,亦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学术界从20世纪30年代已有学者开始对陈寅恪学术思想和有关观点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开始以更具学理.

6、 陈剑平:给庄稼瞧病,让麦浪飘香 文 刘诗瑶陈剑平院士,植物病害“诊治”人 他在禾谷多黏菌体内发现2 种大麦病毒,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真菌传播植物病毒的第一个直接证据,阐明了病毒缺失突变与真菌传毒的关系,解释了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