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营养和癌症论文 癌症参考文献 癌症英语论文 中国癌症杂志参考文献格式 癌症心理参考文献 癌症护理论文

癌症方面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跟索尔仁尼琴《癌症楼》的反讽修辞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癌症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6

索尔仁尼琴《癌症楼》的反讽修辞,本文是癌症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癌症楼》和索尔仁尼琴和反讽修辞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反讽(irony)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修辞方式.柏拉图构造的一系列对话中的苏格拉底就是使用反讽的高手,他的论敌之一色雷叙马霍斯就指出:“你使的是有名的苏格拉底式的反语法.我早就领教过了,也跟这儿的人打过招呼了——人家问你问题,你总是不愿答复,而宁愿使用讥讽或其他藏拙的办法,回避正面回答人家的问题”[1].从他话里的“反语”“讥讽”“藏拙”等可以看出,反讽的意义在那个时候已相当明确:即所呈现出来的意义与实质意义相反.到了二十世纪,反讽成为新批评派的重要概念,布鲁克斯认为反讽是“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2],反讽是诗歌语言的普遍特点.赵毅衡在其《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给出了反讽在修辞学上精确定义:“反讽的修辞学定义,是一个符号表达的非但不是直接意义,而是正好相反的意思,这样的文本就有两层相反的意思:字面义/实际义,两者对立而并存,其中之一是主要义,另一义是衬托义.”[3]至于何者为主要意义,要依据具体语境而定.其实,关于反讽的最简定义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言非所指”,在一个表达式中包含两个完全相反的意义,从而使得文本充满表达与解释的张力,取得超越文本表层意义的意义.由于反讽的这些品格,成为哲学和艺术中常见的修辞方式,甚至“经过几千年思想家的努力,反讽在当代已经成为人性的根本存在品格,社会的基本组成方式,成为当代文学艺术符号学研究的关键课题.”[4]

对于小说来说,反讽自然是其常用的修辞手段.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就是讽刺的艺术:它的‘真理’是隐藏起来、不说出来的,而且不可以说出来的.”[5]索尔仁尼琴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其作品以反映人生悲苦、批判社会乱象、拷问人的灵魂见长,他的长篇小说《癌症楼》把前苏联五十年代的社会各阶层、甚至各年龄段的人们放置于癌症楼这一特殊场景,在癌症、肿瘤等死神的直接威胁下拷问人们的灵魂.小说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充满了反语,构筑了一系列的悖论,不论是明显的字面对立,还是隐性的叙述结构上的悖反,使得小说的“真理”令人细思起来回味无穷,感慨万端.可以说,在这本小说中,人性与社会通过反讽的修辞方式得到了更加深刻的反映和揭示.

一、癌症楼:反讽的集中发生之所

索尔仁尼琴把故事的发生地选在一家专门治疗癌症和肿瘤的医院,一般来说,医院是救死扶伤之地,医院的工作人员是白衣天使,那么对于病人尤其是患了癌症的病人来说,专治癌症的癌症楼无疑是给他们希望的天堂,但在索尔仁尼琴笔下明显不是这样的.小说开头第一句就是:“癌症楼也叫做13号楼”,13在西方文化中是很不吉祥的一个数字,往往与死亡和地狱相关,拯救生命的医院在这里却象征着地狱的阴暗和晦气.天使的所在却冠以魔鬼的符号,可见癌症楼就是反讽的集中发生之地.实际上,从全书来看,癌症楼几乎没有完完全全治好过一个人.病人在这里忍受了各种折磨之后,要么在谎言中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死,要么病情在缓解之后却潜伏着下一次更危险的爆发,要么是命捡回来半条人生却几乎失去了全部而生无可恋……癌症楼不会给病人希望,只会使他们在病痛的折磨和死神的威胁下丢掉原有的尊严和信仰,失去人生的快乐和希望.

科斯托格洛托夫说:“我一生的特点就是不喜欢当长尾猴子给人做试验”[6],可是癌症楼里的病人没人会逃脱被做试验的命运.就拿放射科的主要治疗手段照X光射线来说,这种穿透力极强的光线能摧毁消灭癌细胞,曾经被认为是“最见效的、绝对可靠的治疗方式,是现代医学技术取得的辉煌成就”[7],因而给病人不停地照,照得津津有味.但是这种射线也会破坏正常的身体组织,病人接受这种治疗,当然会缓解肿瘤的威胁,但是却要承受其他身体组织受损的代价,身体中潜伏的危险说不定在哪一天就要爆发.当初照了X光的孩子,长大之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残疾.他们的母亲当初面对挽救孩子的医生感激得涕泪交加,说永远忘不了他们的救命之恩.当时医生肯定也会对自己拯救了病人的生命而喜悦欣慰,如今这样的结果谁又能想得到呢?这就是试验的性质与代价,并且现在的医学中还大量存在着这样的试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试验中前进.对于作为试验对象的病人,“无论对这个畸形的少年,还是对这个不幸的年轻母亲,谁也不会解释说,他们小时候接受的治疗有问题,因为说明这一点对个人无益,对公家也不利,只会妨害在居民中间进行医疗卫生方面的宣传工作.”[8]扩展到整个社会也是这样,在社会试验中牺牲的人们,也不能抱怨社会试验有问题.或许社会试验也是怀着一番好意,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于是大家继续任由一层薄薄的纸包住谎言,蒙蔽自己也蒙蔽众人.

当然这并不是医生的错,癌症楼里的几位医生不论是从医术还是医德来说都是无可挑剔,都充满了“把哀求救助的人从死神的怀抱里夺回来的力量”[9].他们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怀着高度的责任感,拼尽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不能彻底地治好病人,反而让病人不信任他们,怀疑他们在拿病人做试验或者要毒死病人.即使他们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是却毁了他们的生活,怀着一颗救人之心,却剥夺了病人完满幸福地生活的权利.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为病人的生命做出了决定——很少有好结果的决定,如果病人知道了医生的决定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会不会把支配自己生命的权利交给医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为了活下去而牺牲掉完满的生活是值得的.科斯托格洛托夫就请求:“不过现在,请放我走吧!让我像一条狗那样爬回自己的窝,在那里躺一躺,舔舔身上的毛.”[10]

“情景反讽(situational irony)是意图与结果之间出现反差,而且这个反差恰好是意图的反面.”[11]这种反讽是具有悲剧意味的、令人心酸和无奈的.这些医生付出三倍的心血去挽救一个人的骶骨,可是一只滚桶轻而易举地就把他们的努力付诸流水.他们自己也会意识到治疗方法不是那么完善,也不忍心只是延长病人的痛苦,可他们只能继续这么做.表面上看起来病人是试验对象,医生是试验者,其实癌症楼里的医生和病人一样,人生中充满了各种无奈.小说就是通过这种悲剧式的反讽揭示出:人是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的.生活中、生命中充满了各种荒诞无稽的事情,正如科斯托格洛托夫所说:“人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为什么要用逻辑学去加以解释?”[12]

医生的话语里也充满了反讽.“一个病人却十分惊慌:‘大夫,您听我说!我的脊骨为什么疼得厉害?莫非那里也有肿瘤?’‘这是继发现象.’(他说的是实话:转移也就是继发现象.)”[13]这是癌症楼里的外科主任列夫.列昂尼多维奇的回答,当他说“病人目前服用强身和止痛药物”,意思就是“完了,治疗已经来不及,毫无办法,只要能减轻他的痛苦就好”;当他说“片子拍得很好!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开刀了”,“病人得到了鼓舞:情况不光是好,而且是非常好.”其实他的实际意思是“照片之所以很好,是因为无需再拍,它再清楚不过地显示出肿瘤的大小和边缘.手术已经没法做了,所以大可不必.”[14]

列夫.列昂尼多维奇的话言与意错位,表里不一,在病人那里是典型的反讽,只不过病人作为接收主体,很少有人有能力读出深层意义.在读者这里,因为括号里叙述者的注释一并呈现,医生的话在这里成为悖论,其实悖论属于广义的反讽的涵盖范围.“尽管‘反讽’与‘悖论’经常被混用,但在修辞学意义上,一套符号代码两个意义层面(表达面/意图面),在语境的压力下对立并存,这个公式能够概括‘反讽’的言与意的悖反特点.”[15]当然病人听到医生的谎言做出的天真反应,又一并呈现给读者,构成另一个层面上的反讽:死在临头,却依然在欺骗中唱歌跳舞,人生的荒诞性从这层反讽里呼啸而来.

当然并不是说医生这样说是冷酷和残忍的,在小说中列夫.列昂尼多维奇是一个医术过硬、工作投入、让病人信服的好医生,他这样说,这样辛苦地表演当然是为病人好.医生无可厚非的好心,病人盲目的乐观,不能说哪一方的表现有错,但是这样却凸显出一种无奈与辛酸.人类就像玩偶一样被摆布,身体安康、万寿无疆背后或许就是人生无常、命在旦夕,并且不是其他人怀着恶意在作弄你,恰恰相反别人是为你好,别人怀着好心在为愚弄你而付出自己的努力,自己在谎言中确信自己的生命安全.人生存于世的荒诞方式在癌症楼这个典型的场所里得到了微缩但是精确地传达.许多人都把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当做是政治的影射,就《癌病楼》来说,笔者以为在政治的影射之外更是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探析和揭示,正如他在诺贝尔授奖演说中所说:“艺术家的工作是不能纳入贫乏的政治范畴的,正如我们的整个生活,不管我们怎么去捕捉,其中也不会有我们社会的意识.”[16]

二、人生中的反讽:意图与结果悖反的

悲剧

《癌症楼》里描写了许多人物,反映了他们反讽式的、戏剧意味的人生.癌症楼里既有一切看不顺眼的官僚鲁萨诺夫,也有思想激进的流放犯人科斯托格洛托夫,既有心灰意懒不愿提及过去的大学讲师舒卢宾,也有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大学生瓦季姆……在社会上人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区别,有人民、敌人的成分划分,但是在癌症楼里,大家却具有共同的敌人——癌症和肿瘤,党的忠实干部在癌症面前也免不了与在他心目中是终生流放犯的坏分子同处一间病房,甚至不得不低声下气向处于敌人阵营的坏分子请教治病的土方子.纯粹的生命、复杂的人生岂是简单的阶级成分所能框定区分的?在癌症楼这个反讽集中发生之地看得更加真切.

在癌症与肿瘤面前,人变得是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就像被命运捉弄了一样,你一生坚持的,你引以为傲的,你由此获得幸福的,给你希望的,最终要么发生了癌变,要么被癌症击毁.所谓的人生追求、尊严、信仰在癌症楼里待上一段时间几乎毫无例外都要土崩瓦解,甚至走向反面.

官僚鲁萨诺夫靠告密爬上高位,一辈子在审查别人的根底,最终却在癌病楼里接受癌症的审问.在外面的世界他作威作福,像一样关注别人的一言一行是否诋毁了党和国家,来到了癌症楼后,慢慢就像跟外面的世界隔断了似的,面对疾病的折磨有时候甚至懒得去理一些他平时极看不顺眼的事情.“不过几个小时的功夫,鲁萨诺夫就似乎失去了自己的整个地位、功绩和未来的宏伟蓝图,变成了只不过是七十公斤重的白净而温热的肉体,连明天自己会怎样都不知道.”[17]在连续打针,身体变得更加虚弱以后:“他似乎变得麻痹了,又像是被棉花堵住了耳朵的聋子,不再怀着平时那种满腔的公民热血去对待周围的事物了——跟丑恶的错误现象作不调和的斗争.”[18]

大把挣钱、大块吃肉、大碗饮酒的建筑工人叶夫列姆,“将近五十年来,他使这条舌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就凭这条舌头他为自己争到过本来挣不到的工资”.[19]到头来恰好是这条舌头患了癌,要了他的命.他一辈子醉心于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惜耽误手术,最终面对癌症的折磨,他平时所倾心的“工作、玩乐、喝酒、抽烟都使他感到索然无味”.[20]

在前线上、在劳改营里、在流放地,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回归家乡的权利,科斯托格洛托夫的生命阴差阳错地与各种不幸相伴,最终还失去了健康.在癌症楼里经过治疗有了起色之后,一切和全都复归,“重新恢复了对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的感觉”.[21]他正准备回归他的流放地找个女人结婚,过幸福日子的时候,为了治病所注射的人造雌酚却使他失去性功能.命运似乎盯着他,有意玩弄他,给他一点希望,在他欣喜得意、憧憬未来之际却残酷地把这一切击碎,他的意图与结果似乎永远达不到一致.他的生命里充满了各种荒唐的事情,他的终生流放之地却成为他在癌症楼里一心向往的自由之乡.从吞噬生命的癌症楼离开,本是天大的喜悦,但在科斯托格洛托夫离开癌症楼之时,“创世的第一天”的那种欣喜也没有留存多久,更多的是沮丧和窘迫,麻木与枯槁,他像一个死人一样回归他的流放地.正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归来之时,本应乐而无法乐,哀景与乐情同处一句,这种反讽式的结合更突出科斯托格洛托夫之生命的无奈与辛酸.

还有悲惨的舒卢宾,为了保全自己、妻子和儿女,一辈子都在弯腰干活和沉默不语,一路向政治妥协退让并没有获得生活的安宁,换来的只有自己的一路降级,到最后妻子也死了,儿女也抛弃了他,身体也成了一只粪袋,要在旁边开一个窟窿来排泄.

在癌症楼里,生命面对癌症、面对肿瘤的威胁,“人靠什么活着?”“人为什么活着?”这些问题才真切地呈现在面前.一辈子都没有在乎过这个问题的叶夫列姆最先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癌病楼里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基本上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随着肿瘤的发展,最后都走向了自己意愿的反面.

鲁萨诺夫回答得很干脆:“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问题.应当记住,人们活着,靠的是思想信仰和社会利益.”[22]一个十足的利己主义者,一个胆小鬼,嘴里却说着如此冠冕堂皇的话,鲁萨诺夫就是一个反讽性的人物.以爱国者、爱人民者自居,却随时准备审查某个人的底细,好进行卑鄙的告密活动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听到当年被他诬陷的同事、领导要被放出来时,他恬不知耻地反问:“他们有什么权利现在把那些人一个个放出来……怎么能这样不近人情地作呢?……”[23]其实,他怕的不是追究他诬陷的罪责,而是怕罗季切夫硕大的拳头.

患了黑素细胞瘤的瓦季姆的回答比其他人崇高得多:“靠什么活着,这我恰恰知道.靠创造性的劳动!而且这很起作用.不吃不喝都行.”[24]他为了证实通过放射性的水来找矿的设想,不惜延误治疗癌症的时机.面对癌症、肿瘤他并没有表现出恐惧和怯懦,他认为“人类的价值,归根结底,不在于可怕增长的数量,而在于臻于完美的质量.”[25]因此对于像叶夫列姆这样在他看来没有多大意义的生命,其消失并不能触动他.

但是,随着癌症的发展,求生的本能摧垮了他的意志,原本他不希望母亲以他的父亲是烈士的身份为他在莫斯科找治病的胶体金,最后却万分期盼胶体金尽快送来.正如刘亚丁所说:“到这里,瓦季姆原来那些充满理想主义悲壮色彩的豪言壮语全都成了谎言,剩下的只有求生的原始.高大的英雄变成了可怜的乞求者:乞求胶体金,乞求活命.”[26]

美丽如安琪儿的小姑娘阿霞坚决地回答人活着是为了幸福,人活着是为了爱情,在她心目中没有幸福,没有爱情,简直比死还要难受.但是,最终却要被切掉一只,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一切都与她的希望、她的意愿背道而驰.可以想象到她美丽年轻的生命今后将要遭遇怎样的磨难:别人嫌弃、歧视的目光;不能坦然地走进游泳池;不能安然地穿美丽的衣服;或许也不能嫁给自己想嫁的人.

在癌症楼里,在这个充满谎言、充满恐惧的地方,在这个生命直接受到死神威胁的地方,在这个不时有同伴死去被抬进去解剖的地方.人一生所坚持的阶级立场、信仰观念、奋斗目标面对癌症的拷问,慢慢都陷入翻转,要么是主观上放弃先前的立场,要么是客观上走向自己希望的反面.

当然,反讽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生活态度.在流放中卡德明夫妇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这样说:“真是太好了!这比过去好了多少啊!我们能来到这样一个好地方真是走运啊!”[27]面对如此荒诞的制度和被捉弄的命运,他们除了自我嘲讽聊表安慰之外,还能做什么呢?当然他们是真正地感到幸福的.小说通过他们来表达一点积极的主题:幸福与物质无关,什么也不能阻止人类获取幸福的权利,因为幸福是在心底.

三、社会中的反讽:各种荒诞反常的现象

当然,《癌症楼》并不局限于反映医院这个小社会,也不局限于展示癌症楼里医生、病人们被戏弄的人生,小说也时而对整个社会进行扫描.其实癌症楼就是不健康的患了癌的社会的缩影,正如索尔仁尼琴在自传中所说:“小说实际面临的是什么?应当说是集中营体系.是的,如果一个国家身上有这样的肿物,这个国家不可能是健康的!”[28]于是作者笔锋所及,整个社会或大或小的奇怪荒诞、极具反讽的现象也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就人手不够的医院,放射科最好的护士奥林皮阿达.弗拉季斯拉沃夫娜却要被调去参加市公会金库司库班学习十天,并且不能推辞、不能拒绝.癌症楼这样的医院肩负着救死扶伤这样的重任,需要得力人手,院长明知道如此却徇私情招录了许多无能之辈,造成医院里能干的越来越少,不干活而爱生事的越来越多.医院里的小护士卓娅也明白:“谁要是不干活,你拿他也毫无办法;谁要是肯干,那就得一个顶俩.”[29]还有科斯托格洛托夫所讲的,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工农红军”,补贴太少,吃得极差,躲在后边的军官却拿着极高的军饷,吃补充军饷的时候由于自己都感觉到不好意思而躲开士兵.

科斯托格洛托夫从劳改营到永久流放地,集中营的生活使他变得麻木,“就连本该受到讽刺作家鞭挞的事情,在奥列格看来也不过是笑料而已”,因为这种荒诞无稽、没道理可讲的事情太多了,除了微微一笑还能怎么样?在劳改营一个立陶宛人为了离开单人囚室竟然吞下了一只铝勺,但是恰好外科医生被押走处决.医生前一天准备好给患了癌的病人做手术,第二天却被拉去秘密处决.

后来东佐娃大夫为治疗科斯托格洛托夫的病而辛辛苦苦地找档案资料,国家保密制度却不允许邮寄资料.

在科斯托格洛托夫流放的地方,缺的是妇女,但却有两个妇科医生.在流放地,有许多荒诞奇怪的事情,作者曾经罗列了一系列的悖论:“就拿新来的校长阿本.别尔杰诺夫来说,他从墙上把萨夫拉索夫的《白嘴鸦》这幅画撕下来扔到了柜子后面(因为他看到画上有教堂,认为那是宗教宣传品).还有那位区卫生局长,一位精力充沛的俄罗斯女同志,她经常在讲台上向区里的知识分子做报告,私下里却以两倍的价钱向当地的女士们销售一种新花色的中国绉纱,直到这种料子在区百货商店也出现了为止.还有,救护车常常是烟尘滚滚地疾驰而过,但往往不是运载病人,而是充当区委会的小轿车,要么就是给的家里分送面粉和奶油……”[30]

四、反讽叙述: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张力

《癌症楼》不光是在内容中揭示了人物反讽性的命运,社会中反讽性的奇怪现象,小说在叙述形式上也形成了反讽效果.小说前两章以鲁萨诺夫为视角人物,在这个养尊处优的官僚看来,癌症楼是那么肮脏可怕,医生是那么不负责任,病人中的“啃骨者”科斯托格洛托夫是那么粗鲁野蛮.持续地使用人物视角能产生道德效果,赢得读者的同情:鲁萨诺夫是一个多么可怜不幸的人啊.但是从后边的叙述中又发现鲁萨诺夫是多么卑鄙、阴险的一个小人,因此从整个小说来看,前两章是不可靠叙述,叙述者采用人物视角进行叙述,但是其价值观念明显与隐含作者的批判揭露态度相反.小说的不可靠叙述,又称“反讽叙述”,这样的安排使鲁萨诺夫表里不一的虚伪形象更加明显.在读者分裂出第二人格作为叙述接收者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在前后判断中的巨大落差使其对这个人物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第二十九章,鲁萨诺夫与儿子的聊天中,看起来鲁萨诺夫就像一个慈祥的父亲为自己的儿子忧心忡忡、恨铁不成钢,而儿子尤拉优柔寡断,令父亲很不放心.其实这里恰恰是在表现尤拉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鲁萨诺夫却铁石心肠,虚伪奸诈.因此,这里的叙述也是反讽性的.

小说采用全知叙述,叙述者隐身,就像躲在幕后操纵人物一样,他知道一切,并把这一切透漏给叙述接收者,当然作为分裂出第二人格充当叙述接收者的读者也看得很清楚,但是人物却被蒙在鼓里.这样就形成一种戏剧式的台上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张力,患了癌的人物以为摆脱了病魔,欢呼雀跃,奔向新生活的时候,叙述者却透露出,其实他们的身体潜藏着巨大的危险,读者不仅为人物的命运而悲哀,更为其盲目乐观、死到临头还沉浸在长命百岁的美梦中的反差所触动.作者采用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完成了文本意义的构建,并且给予读者多重触发与感悟,“叙述主体的意图(即意义生成的源头),是在与其对应的接受主体的互动关系中,形成意义的自我增殖”[31],这就是反讽叙述的魅力.

癌症楼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样一幕幕的戏剧反讽.听医生说“没关系,自由自在地生活吧”,因而每一个病人离开医院时似乎都欣喜宽慰,以为自己告别了病魔与死神,健康美好的生活在向自己招手,其实或许很快死去,或许很快复发,或许有更严重的后遗症,或许十几年后医院的名字都换了你还得回来找这家医院.比如送普罗什卡回家的情形,“普罗什卡同大家一一告别,从楼梯上还高兴地不时回过头来,向大家连连挥手.就这样,他满怀信心地走下楼去.去迎接死亡.”当然,只有叙述者和叙述接收者知道迎接普罗什卡的是死亡,普罗什卡自己以为迎接他的是健康的生命与美好的生活.

总之,《癌症楼》这本书通过癌症楼这个充满了反讽意味的小社会的状况,来映射着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不健康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本书就是一种“一语双关”式的反讽.读这本书的时候,需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要从字缝里读出点什么东西来的.

赵宝明,四川大学符号传媒学研究所成员.

注释:

[1]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6页.

[2]克里安思.布鲁克斯:《反讽:一种结构原则》,见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76-395页.

[3][11]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09页、215页.

[4]赵毅衡:《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文艺研究》2011年第1期,第19页.

[5]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董强译,2013年,第158页.

[6][7][8][9][10][12][13][14][16][17][18][19][20][21][22][23][24][25][27][29][30]索尔仁尼琴:《癌症楼》,姜明河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30页、78页、79页、52页、69页、69页、307页、307页、457页、12页、221页、85页、86页、62页、93页、159页、173页、223页、231页、27页、230页.

[15]孙金燕:《诗之“禅味”与“反讽”—从禅的平常语与诗的陌生化之悖离说起》,《符号与传媒》第五辑 2012年秋季号,第94页.

[26]刘亚丁:《<癌病房>——传统与现实的对话》,《名作欣赏》,2009年第5期.

[28]索尔仁尼琴:《牛犊顶橡树》,陈淑贤、张大本、张晓强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91页.

[31]文一茗:《不可靠叙述的符号研究》,《符号与传媒》第四辑,2011年9月.

上文结束语: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癌症楼》和索尔仁尼琴和反讽修辞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癌症本科毕业论文癌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论贝里尼歌剧《梦游女》中阿米娜的音乐形象和演唱 内容提要梦游女是由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里尼创作的一部二幕歌剧,其旋律抒情流畅,歌词优美动听,是bel canto 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之一 本文通过以歌剧中阿米娜所演唱的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为例,从.

2、 曼泰尼亚《圣塞巴斯蒂安》欣赏看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如何从宗教崇拜中渐呈人文情怀 黄旋珏 文布局中的隐喻从14世纪中叶开始,以意大利为中心,欧洲大陆上其他地区的学者、艺术家们开始用新生的、革新的、再生的或者重见光明这样的词汇比喻自己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的感觉,与此同时,他们也把中世.

3、 作为创伤症候的性和性别伍邝琴《裸体吃中餐》中的性相解读 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始终与性和性别问题纠结在一起 在华裔美国文学发生的初期,社会上流行着关于华裔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华裔男性被认为是古怪、娘娘腔、缺乏阳刚之气的无性(asexual)客体;而华裔女性则要.

4、 剥开俗世的果核寻找自由精神评王秀琴长篇小说《天地公心》 从大清镖师到天地公心,王秀琴以两部长篇小说,在山西文坛争得一席之地 无论从时代风貌、胸襟视野,还是人物塑造、精神情怀,王秀琴新近创作完成的天地公心,都堪称山西当代文坛的一部精品力作 写小说好比&ldq.

5、 萧绎与其《金楼子》述要 (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 要南朝梁元帝萧绎博综群书,多才多艺,著述词章,多行于世,展现了南朝梁贵族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崇文的风气 其一生著述近四十种,然多散佚,今存金楼子六卷本系从.

6、 快乐观念探究---以《尼各马可伦理学》为例 摘 要“快乐”在尼可马克伦理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物理学向伦理学过渡的关键,也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点 快乐本身并不能被看作是善,它只是评判善的一个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