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浅谈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浅谈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8

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该文是关于浅谈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和李尔和布莱希特和《李尔》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邵倩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14 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2014lslktziwx-1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爱德华? 邦德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左翼戏剧作家,也是当代最受争议的一个作家.在邦德看来用作品阐释社会政治问题是作家的职责.受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的影响,创作了《李尔》等一系列史诗剧,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和探讨改变的途径,发挥戏剧作品的社会功能,传递其社会意义.

关键词:布莱希特式;政治问题;史诗剧;社会功能作者简介:邵倩(1989-),女,安徽宿州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 中图分类号] :J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6)-32-166-02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在西方戏剧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英国理论家麦考娄将后来继承和借用布莱希特戏剧观念和技巧的做法称为布莱希特式(化)(Brechtian).[1]

二战之后英国的左翼戏剧作家大都受布莱希特主义的影响,创作能够反映当代政治问题的史诗剧,其中也包括爱德华? 邦德.作为一名戏剧家兼社会批判家,爱德华? 邦德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社会动态,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揭露社会政治问题,探讨改变社会暴力的方法.例如邦德取材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李尔王》,运用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创造了全新的《李尔》,揭示社会暴力问题的根源,从文化的深度来表现政治主题.《李尔》是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的反动式改写,以“陌生化效果”的情节展现在观众眼前,从一个人们熟知的李尔王到一个陌生的李尔王,这种“离间效果”的突现与《李尔王》情节形成强烈的对比,通过改写《李尔王》来唤起人们心中理性思维,激发他们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源.

本文主要讨论爱德华? 邦德的《李尔》这部戏剧中对布莱希特史诗剧理论的应用,探讨对陌生化效果的使用,以及对黑格尔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原则应用,在摈弃传统戏剧所产生的剧场幻觉下,进一步探讨这部史诗剧的社会功能.

一、邦德对“对陌生化效果”应用

“陌生化”是史诗剧理论的核心.在布莱希特的《戏剧小工具篇》中他说:“陌生化的反映是这样一种反映:对象是众所周知的,但同时又把他表现为陌生的.”这样,“某些自然而然的事变得不那么自然而然了,当然可以真正的变得可以理解.”[2] 由此可以看出“陌生化”就是要将人们自认为熟悉的事物,自以为理所应当的事件,通过各种手段让它改头换面,变得不再熟悉,变得触目惊心,以便使他们在震惊之余,用一种创造性的目光去追寻那掩蔽在熟悉的假象背后的“事件的因果律”,最终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爱德华? 邦德之所以选择《李尔王》作为创作素材,是因为李尔王这位传统式的悲剧人物已经被“神”化.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所描述的李尔是一个悲剧英雄陨落的故事,它的故事情节能够紧扣住观众的情感,使之沉迷于剧情的幻觉中,这种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太过于神话,因此将会失去其现实意义.邦德想要它的戏剧触及到当代社会问题,反映现实矛盾所在,因此他要让他的李尔超越传统悲剧中个人独白和悲剧命运的束缚,把故事上升到社会意义上来.邦德采用陌生化效果的原则,颠覆人们所熟悉的李尔形象,带来的反映当然也是触目及心的,迫使观众不得不思考社会现实,暴力源头所在这一问题.

基于这一点,邦德用一个陌生的李尔展示在观众面前,对悲剧主人公李尔的改头换面.李尔由莎剧中那个因人格缺陷而付出沉重代价的悲剧人物,变成了邦德剧中的一个以“善”的名义实施暴力的父权暴君.[3] 原剧中考狄利娅是一个心地善良,纯洁如天使般的女子变成了一个残忍好战的统治者,对她所遭受的不幸所进行的残忍报复,建立了同李尔一样的残暴的政府.邦德彻底改变了人们心目中原本那个悲剧英雄人物及善良的考狄利娅形象,以期给观众带来触目惊心的反映,从一个为人熟知的李尔变成一个陌生的,全新的李尔.利用“陌生化效果”塑造一个陌生形象的熟知人物,用创作性的目光引领观众揭露“暴力”社会的根源所在,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从传统的剧作看《李尔王》中李尔这一悲剧英雄人物的结局能够引起观众情感的投入,带来剧场幻觉的效果,而不是重视社会现实,这就缺乏现实意义,迫使观众不得不在一个幻觉的剧场中悲愤.而邦德将李尔悲剧的一生改写,同样是悲剧,但此“李尔”非彼”李尔”.此李尔在经历了众叛亲离,亲眼目睹自己两个女儿的惨死状况,又被挖去双眼等一系列悲剧之后,在剧终是真正清醒的.他在暴政之后的遭遇中找到理智,在暴力中看到社会的本质.他称“野蛮人夺取了我的权利,您犯下罪行,并称其为法律.”[4] 在暴力政治中,李尔意识到暴政是来自整个错误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观念.他下决心要拆除城墙的那一刻,也是他意识到社会本质的那一刻.邦德的李尔对于所经历的苦难进行反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用行动甚至生命去摧毁自己曾下令修建的城墙来表明推翻暴政的决心.[5] 这就从传统戏剧重视情节发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拉近与社会现实的距离,迫使观众不得不思考在社会暴力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危机和资本主义的运行制度本质所在.

正是因为“陌生化”手法这种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使得人们从“共鸣”所造成的感情激动中解放出来,冲破传统舞台用“同化”法制造的幻觉迷雾,用批判的态度对待眼前所看到的事件.这部以“暴力”为主题的戏剧,不仅是李尔剧终时的反省,同样是观众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二、《李尔》中的辩证观.

爱德华? 邦德再重构《李尔》故事情节时,完全展现现了布莱希特史诗剧中的辩证观.布莱希特在30 年代末写的《辩证法与陌生化》的提纲中中,对陌生化戏剧理论的辩证法和认识论依据做了明确的解释:“陌生化作为一种理解(理解—不理解—理解)否定之否定.”[6]

《李尔》中首先对传统莎剧中的李尔给予否定,改写成一个陌生的需要重新定位理解的李尔,再到被人熟知理解的李尔,这一过程恰恰显示了其对布莱希特辩证戏剧中“否定之否定”原则的应用.莎剧《李尔王》中的李尔是一个传统悲剧式的英雄人物,是一个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人,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暴力统治者,而邦德剧在《李尔》中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为了巩固自己政治统治地位而不惜一切代价筑建城墙的暴君,后又被他的两个女儿,博迪丝和丰坦尼尔号召人们推翻其暴力政府欲建立新的政府,但是最终被考狄利娅推翻,考狄利娅一坐上王位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暴政.在原剧《李尔王》中考狄利娅是李尔王的小女儿,她心地善良,即使李尔王剥夺了她应继承的土地,她仍以她纯真炙热的心爱着他,但《李尔》中考狄利娅则是一个同李尔样一旦登上王位就开启暴力统治的人,这一过程也凸显了对辩证戏剧理论的借鉴.李尔亲眼目睹了两个女儿的惨死状况,以及自己被新发明的刑具挖去双眼,在这一系列的灾难之后,李尔开始反省自己这个社会制度,发现所谓的修建城墙,不过是统治者打着和平统治的旗号将暴力这一诉说合法化,于是最终决心拆除城墙.剧中情节正是由这种“理解—不理解—理解”的结构嫁接起来的.“李尔、考狄利娅”由一个符合我们习惯,熟悉的可以理解的人物通过“离间”的方法,在一段时间内我们不再觉得它是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再通过“离间”的三棱镜后,它再度为我们所认识.当再度对李尔产生认识时,我们的这一认识观就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这样全新的李尔和全新的考狄利娅就真正为我们所熟悉和理解.

爱德华? 邦德一直以社会批评家自居,当然其剧作大都带有社会批判的意义.用批判性的理性目光来看《李尔》就不难发现其社会意义之所在.他不仅是批判李尔的那个暴力政府,更重要的是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暴力的根源,揭示在资本主义制度运作下,将暴力统治合法化的借口.邦德做到了这一点,即使其描写的暴力主题备受人们争议,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剧本背后的实质无疑已开始让观众慢慢清醒.经历过二战的摧残,使邦德对外部世界在认识上有了变化.战争使邦德强烈地感受到了社会中存在的暴力:“它使一个人对他生活的世界充满了邪恶的印象.”[7]《李尔》剧中主题的张力就是使观众远离剧场幻觉,吊起观众的自己的批判思维,在意识形态上产生新的认识,让观众在道德的情操上得到升华.《李尔》中暴力的声音是一种*现代社会审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声音,因此它起到一种社会批判的作用.

结语:

使用布莱希特史诗剧理论,邦德创作的《李尔》虽然受到人们的质疑,但其背后所折射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不得不令人思考,在颠覆传统戏剧“剧场幻觉”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戏剧在社会意义上的功能,无疑是史诗剧以及作为其核心的陌生化效果的追求.因此邦德的《李尔》的社会功能就是为观众对现实的思考,对资产阶级本质的进一步认识,以期达到改变社会现状的目的,帮助人们“主宰自己和主宰这个世界.”

此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浅谈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李尔和布莱希特和《李尔》相关浅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爱的救赎电影《白色夹竹桃》述评 【摘要】电影白色夹竹桃讲述了孤苦伶仃的少女阿斯特丽徳,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苦难之后,摆脱了对母亲的依靠,凭自己的力量,改变了命运,最终过上属于自己的新生活的故事 本文试从阿斯特丽徳的成长经历,简单述评阿.

2、 亚里士多德城邦政体思想述评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罗 润/西北师范大学摘 要政治学一书是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这本著作对政治学理论基本问题的界定,以及在国家理论、政体理论和法治理论……基本理论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世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3、 不可避免和可以预料哈罗德《读诗的艺术》 摘要“不可避免”和“可以预料”是哈罗德·布鲁姆在读诗的艺术中提到的两种易于成诵的诗的模式 “不可避免”背后所体现的.

4、 中庸的无神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政治学》关于神与神事 罗晓颖【摘要】亚里士多德谈论哲学、幸福、智慧、美德,分析运动、灵魂、原因……诸观念时无不涉及“神”这一概念 不过,这个明显不同于奥林珀斯山众神的“神”,.

5、 以行知思想引路,进行爱的主题教育以《桂花雨》一文的教学为例 摘要“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而爱学生、教会学生去爱则是教师的职责 践行行知思想,正是需要将“爱的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以读促讲、寻脉.

6、 东西方建筑的巡游和评汉宝德《东西建筑十讲》 □ 刘珊珊 黄 晓东西建筑十讲,汉宝德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欧亚大陆作为地球上最大的一片陆地,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两大文明,二者恰好处于大陆两端,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