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众投资指南杂志 农业杂志投稿 农业论文 农业机械期刊 农业期刊 农业期刊有哪些 农业投资论文 关于白朗县蔬菜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投资的英语论文 农业党校毕业论文答辩 农业工程学报杂志 华南农业大学论文模板

农业投资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出路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农业投资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3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出路,该文是农业投资有关论文范例与出路和农业和非洲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是中非双方农业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双方农业需求的基本出路.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农业对非洲农业投资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投资的互补性和必要性,探讨了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非洲;农业投资;现状;问题;建议

DOI: 10. 13856/j. cnll-1097/s. 2017. 03. 029

1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背景分析

1.1 中国与非洲农业投资环境的互补性

1.1.1 农业自然资源对比

从中国农业资源来看,中国拥有世界22%的人口,但耕地资源却仅占世界的7%,人均耕地相对匮乏,并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可耕地面积正在逐步下降,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冲突逐步加深.相对于中国而言,非洲农业资源十分充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良好,雨热同季,每年可以播种三季粮食,同时非洲还拥有丰富的渔业和畜牧业资源,农业发展潜力无穷.单就土地资源而言,在总面积与人均面积两个层面,非洲国家均远超过中国.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可耕种地面积5.2亿hm2,平均每人的占有量是0. 08hm2,而对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耕地总量大约是10.6亿hm2,平均每人的占有量是0.23hm2,远远超越了中国.根据2012年国际著名咨询组织麦肯锡的数据统计,世界没有被开发利用的耕地60%都集中于非洲地区,因此可以说非洲是一个长期被人忽视但却极具农业发展潜力的地区.

1.1.2 农业生产能力对比

近年来,中国农业迅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出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中国依靠十分有限的农业资源却供给着世界22%的人民,中国的粮食产出率基本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求.然而对于非洲而言,可耕地面积和人口均约为世界总水平的13%,但就目前来看,非洲地区的粮食产出难以达到人民所需.在非洲54个国家中,有21个国家需要外界提供粮食援助,且多数国家的粮食供给达不到需求的一半,农作物除了玉米外,绝大多数的粮食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可见非洲国家丰富的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从2013年中国与非洲主要农产品的单产指标(每公顷产出量)来看,仅有茶叶的单产中国低于非洲国家,而对于其他主要农产品的单产,中国与非洲国家相比要高出很多,如玉米,中国单产是5 lOOkg/hm2,而非洲国家单产仅为1 800kg/hm2,如高梁,中国单产是4 500kg/hm2,而非洲国家的单产仅为850kg/hm2.由此可见,中国农业的单位土地生产能力要远远高于非洲国家,中国在粮食生产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

1.1.3 农业技术水平对比

从农业技术角度而言,中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先进的技术经验,在家禽饲养、农作物病虫防治、杂交水稻、沼气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与此同时,在农业高科技领域也获得了突破,如航天育种、基因疫苗、动物疫病等方面研究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之下,非洲仍然使用粗放的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非常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洲农业的发展[1].此外,从技术推广角度而言,中国建立的农业技术试验站能够使农民迅速地获得先进的技术,但是非洲国家没有搭建起较为完备的农业推广系统,使得农业技术的传播受到阻碍.因此,中国可通过对非洲农业的投资,利用自身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完善的推广系统,去帮助非洲农业实现较快的发展,促进中非农业的进一步合作.

1.2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1.2.1 缓解中非粮食危机

非洲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具备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然而,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缺乏始终阻碍着非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非洲国家一直遭受着粮食安全的威胁.积极引入外商投资,寻求国际化合作是非洲各国发展农业的有效渠道.对于中国而言,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中国也不能忽视耕地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中国的人均耕地占有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只是世界平均值的40%,资源开发的后备性不足,加之近年来工业用粮不断上升,可见中国潜在的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小觑.中国与非洲在农业领域进行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仅可以减轻非洲地区面临的粮食危机,促进非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解决中国农业资源和市场瓶颈,防范中国粮食危机的发生.

1.2.2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拥有13亿人口且一半以上生活在农村,农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逐步加大农业投入与技术研发,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诸如土地开垦过度、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发展中非农业合作,培育一些大型的具备先进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的跨国农业企业,出口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进口国内发展所急需的资源型农产品,这样一来能够缓解中国农业面临的资源和市场瓶颈,培育新的国际市场,有利于中国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可推动中国农业的持久发展.此外,发展中非农业投资,可以规避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平等地享受其给予非洲的各种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1.2.3 提升非洲农业技术水平

中国人口众多,但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相对匮乏,中国利用较少的耕地和水资源解决了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与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相似,大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在农业技术方面有着共通性,适合非洲地区使用,所以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非洲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如在粮食作物生产方面,中国拥有先进的地膜覆盖技术和膜下滴灌技术,如果去一些降水量较少的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势必会带动当地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2].

2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发展状况

2.1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发展现状

2.1.1 投资规模

近年来,中国逐步加大了对非洲的投资力度,投资规模与投资总额均有所增长.依据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资料显示(表1),从投资流量角度而言,2009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流量为14. 39亿美元,2013年的投资流量增长为33. 70亿美元,5年时间,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23. 7%.从投资存量的角度而言,截至2009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存量为93.3亿美元,截至2013年这一数据增长为261.8亿美元,5年时间投资存量增加了将近1.8倍.其中,农业领域的投资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中国对非洲农业领域的投资额为3 000万美元,到2013年时,这一数据已经增大为12 726万美元,5年的时间增加了将近3.2倍.

虽然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增长迅速,但是在中国对非洲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份额较小.从投资流量角度来看,中国对非洲地区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采矿业和制造业,对于农业领域的投资仅占投资总量的5%.从投资的存量来看,2013年统计公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前5位的行业为:采矿业占比26. 4%,建筑业占比26. 1%,金融业占比14%,制造业占比13. 4%,科研技术服务业占比5.1%,而农业未列入其中.可见,农业在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行业中占有很小的比例,但发展潜力巨大.

2.1.2 投资区位

根据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中国已经在国外建立了2. 54万家企业,这些企业遍布世界的184个国家和地区.表2为截至2013年年末中国在国外投资企业的分布状况,由表2可以得知,中国企业在非洲地区的投资覆盖率为86. 7%,仅次于亚洲的比率97. 9%,比全球平均覆盖率79%高7%,可见非洲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第二大区位选择.具体到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覆盖的国家面也很广泛,但投资的区位分布不均匀,绝大部分农业投资流向了少数几个国家.中国在南非、赞比亚、苏丹、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这5个国家所进行农业投资总量较大,中国对于南非的农业投资约占对非洲农业投资总额的20. 7%,赞比亚约占12. 5%,苏丹约占9.3%,尼日利亚约占8.7%,阿尔及利亚约占6. 8%,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主要流向了这5个国家,其余非洲国家的占比约在4%左右或者更少,由此可见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区位分布广泛但是分布不均衡.

2.1.3投资领域

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最初起源于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援助,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农场建设及农业技术等多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非洲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非洲农业的投资环境逐渐改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着眼于非洲农业领域,许多企业相继到非洲国家投资建厂,开始农作物的种植、农产品的加工、农业肥料的生产、家禽的养殖以及渔业等多个农业领域的投资.在农业细分行业的选择上,根据非洲各区域的具体资源情况,可以选择在西部非洲进行渔业的投资,在中部非洲发展林业,在东部非洲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3].现选择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3个农业细分领域进行分析.

(1)种植业.非洲农业资源丰富,土地状况良好,非常适合种植业的发展,种植业在非洲农业众多领域中起着主导作用.近几年来中国在水稻杂交、旱粮高产稳产等农业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中国企业凭借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加强对非洲农业投资,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2009年成立的马拉维棉花公司,该项目由4家中国企业共同出资建设,企业成立之初积极招聘当地人员,提出了“企业十农户”这一新型的经营方式,农民与企业订立合同负责种植,企业向农民提供必要的生产用料及技术,待种植成熟后由企业进行统一回收.这一生产方式深受当地民众欢迎,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而且提升了非洲种植业的技术水平.

(2)畜牧业.在中国对非洲开展的农业投资范畴中,畜牧业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目标行业.因为在畜牧业上二者具备的资源可以相互补充.就非洲而言,拥有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大片优良草场,但因受到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限制,当前畜牧业多采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在产奶量、产出率及出肉率方面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就中国而言,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目前中国在畜种改良、疾病防治及畜牧养殖方面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非洲拥有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中国拥有先进的技术,中国企业对非洲畜牧业进行投资,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非洲畜牧业的产出水平.以石家庄雄狮牧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经过对喀麦隆实地考察,于2002年投资建设养鸡场,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得养鸡场迅速扩大,鸡蛋和鸡肉的销量逐年升高,目前大约占有了当地20%的销售市场.

(3)渔业.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对非洲渔业的投资逐步增加,成为继种植业、畜牧业之后新的投资热点.非洲拥有非常丰富的渔业资源,如世界著名的东南大西洋渔场与几内亚渔场,但是非洲当地民众并未充分利用潜在的渔业资源,其打鱼装备落后、后期加工能力较弱,因此中国投资非洲渔业前景广阔.现如今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了对非洲渔业资源的开发,如中国水产总公司、大连雁鸣渔业公司和辽宁大平渔业公司,分别在塞内加尔、安哥拉、摩洛哥等地开展捕捞及鱼类产品加工工作.其中发展较好的是中国在摩洛哥投资的渔业,截至2013年已先后有20多家中国企业在摩洛哥进行渔业投资,所生产的产品在满足摩洛哥民众需求的基础上,还会出口到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

2.2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2.2.1 政府支持体系不完善

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开始相对较晚,投资规模较小且投资区位较为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政策构建的难度,目前政府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一是协调机制的不健全,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其中并不是仅仅涉及企业这么简单,而是涉及多个部门,如商务部、农业部、海关等,要保证整个项目的完成,多个部门要共同配合.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各个部门之间的目标规划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整体布局,协调机制不完善,难以共同协作,阻碍了项目实施的进程.二是政策实施困难,由于部门间协调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国内的很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如国内农业企业在购买农资、种植粮食、购置农机时均会享受到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但是这些企业如果选择到非洲进行投资,那么就难以享受到国内给予的这些优惠政策,使得企业投资非洲农业的成本提升,比较优势大大降低[4].三是筹措资金困难,目前在非洲投资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中非发展基金、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但是在这些部门融资往往需要企业提供一定的资产抵押或担保,这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是不现实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很难得到国家资金的援助,因此限制了企业到非洲投资的脚步.

2.2.2 投资主体较为单一

在中非农业合作领域,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主体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中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民间企业或个人投资相对较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于农业投资项目本身所决定的,因为一个大型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那么与之相匹配的投资主体必然集中于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国有跨国企业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如中国大型企业中垦集团,先后在非洲地区开展了6个大型农业项目,总额高达3 800万美元.此外,也有少数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非洲农业投资的行列中,这些企业依靠自身稳定的客户资源、广阔的销售路径及自身强有力的研发团队,在非洲农业投资中逐步发展完善,进而开括国际市场.其中一个代表企业——鹿王羊绒集团,该集团利用马达加斯加充裕的羊毛资源来创办建设纺织企业,生产棉衫、羊毛衫等多种产品,满足了马达加斯加民众的需求,与此同时该集团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但是从投资总体而言,民间投资占比相对较小,投资主体依然主要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为进一步加深中非农业合作,中国应积极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2.2.3 援助与投资开发脱节

中国与非洲的农业合作最初是从农业援助开始的,农业援助提升了非洲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大批的中国企业去非洲进行农业投资.中国虽然与非洲合作已有多年历史,援助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在实际落实方面仍存在障碍,对非洲援助项目与投资开发项目没有很好地结合,存在严重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开发与援助的资金采取单独管理的模式,受到援助资金总额的限制,农业援助项目的规模通常较小且分散,不利于吸引外来资金的进入,自身难以获得长远的发展[6].二是国际援助一般只是起到示范作用,在选择援助项目的方案和地址时,往往是不以营利为最终目标,很少考虑到援助后的经济规模及营运成本,社会效益的实现是其最重要的衡量因素,致使项目不能长久维持.三是移交后经营不善,项目在运行初期由于有中国专家的技术指导,可以正常平稳运作,一旦中国专家完全撤离,项目因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经济效益就会迅速下降,使得援助效果没有达到最初预期.

2.2.4 投资企业形象不佳

2012年中非合作论坛课题组曾选取29个非洲国家的100位各行业非洲人民,进行了有关中国投资企业在非洲承担社会责任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受访者打出的分值低于60分,其中有11.8%的受访者打出的分值低于40分,由此可判断在非洲人民眼中,中国投资企业的形象不太乐观.究其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国企业自身而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企业一般倾向于雇佣国内人员,对当地员工的雇佣非常有限,使得企业本土化率十分低下,非洲民众可能产生不满情绪,不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二是外界舆论,西方媒体和学术界大肆宣扬中国对非洲能源的投资是一种掠夺行为.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一直秉承互利共赢的理念,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是共同开发合理利用资源,将拥有的资源转换为竞争的资本,而不是像西方所说的掠夺资源[6].西方国家之所以刻意歪曲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触碰了其经济利益,但是这一负面言论的散发会使得非洲民众质疑中国到非洲投资的目的,影响在非洲投资企业的形象.

3 完善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建议措施

3.1 增强对非洲投资环境的全面认知

当前中国企业缺乏对非洲环境的全面认知,如一些中国企业对于非洲的投资环境并没有根据时代而变化,对非洲国家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在政局不稳、战乱不断、经济落后、人民贫穷,而对于非洲经过长期发展而取得显著进步则不了解,致使这些企业错失了到非洲投资的绝佳机会.此外,有一些中国企业知晓非洲经济的迅速发展,意识到了非洲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到非洲进行了投资,但也遭受到了一定的挫折和损失.因为这些企业只看到了非洲发展的商机,而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其所存在的风险.非洲国家虽然近几年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应清楚地认识到大多数非洲国家正处于政治和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政策、投资政策和市场法律法规都有待进一步的制定和完善,存在着许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如果企业未能预知风险或未能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则很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中国企业要增强对非洲农业投资环境的全面认知,一是要发展的眼光看待非洲,认识到非洲农业投资存在的巨大潜力,积极把握住绝佳的投资机会[7].二是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预知在非洲投资所潜在的风险,提前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三是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如果企业有条件可派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资源情况及民众的迫切需求,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工作,争取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3.2 完善对非洲投资的政策支持体系

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开始相对较晚,投资规模较小且投资区位较为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政策构建的难度,政策支持体系的不完善会成为中国对非洲投资的阻碍因素,所以,为了实现中非农业投资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应逐步建立相对健全的政策支持系统.在税收制度方面,可通过以下两点来加以完善:第一,应该平等对待国内企业和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企业,对于国内的税收补贴等有利政策二者应当享有同等的适用性.第二,对于在非洲进行农业投资的企业而言,如果在东道国已经交付了所得税款,国内部分税款应该予以免除,否则就会出现二次征税,挫败国内企业的投资信心.此外,在金融服务方面,可从两个方面加以改善:一是对于到非洲投资的中小型企业,政策银行或商业银行要适当宽限资格审核,对其提供资金支持,以鼓励中小型企业走出国门.二是政府要积极鼓励国内商业银行深入非洲,给予在非洲投资的企业资金帮助,此外还要努力争取与国际金融机构如中非发展基金、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的金融合作,为中国在非洲投资企业的资金筹集提供支持.

3.3 创新对非洲农业的援助形式

中国对非洲农业进行的援助最早源于1959年对几内亚给予的帮助,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对非洲的援助机制不断完善,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援助项目的自主经营能力很差,太过于依赖中方,使得最终的成效没有达到预期.中国政府应与非洲各国加强交流,真正了解其需求,共同商议探究农业援助的新形式,在援助项目解决非洲国家迫切需求的同时,还需要保障项目移交后依旧可以顺利运作[8].可以参考的一种发展思路是将援助项目与企业投资二者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让企业参与到援助项目中.在此种方式中,政府可给予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撑,使得援助项目以企业化的模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适当考虑让非洲企业进行人股,双方共同经营管理,为非洲人民带去更大的福音.通过此种方式,既可以达成预期的援助目标,促进非洲农业的发展,又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使投资企业获取收益,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制造机遇.

3.4 促进对非洲投资主体的多样化

目前,中国投资非洲农业的主体较为单一,重点集中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占比相对较小.要进一步加强同非洲的农业合作,就需要积极拓宽投资主体的范围,促使对非洲投资主体朝多样化方向发展.政府应鼓励国内有实力的公司进行农业的跨国投资,在种子、农机等方面销售的同时给予非洲国家农业技术援助,建立配有灌溉系统和成套水利工程的农垦区,让非洲人民有偿使用[9];鼓励国内有农业科技知识和资金实力的个人,到非洲投资建设私营农场;派遣有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到非洲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改变非洲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动员中国青年农民特别是西部农业大省的年轻夫妇到非洲创业,可效仿“保定村”的模式,在当地建立家庭农场.

3.5提升中非农业合作层次

农业先进技术的缺乏一直是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对非洲进行农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非洲农业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促进非洲农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的状况来看,双方技术领域的合作层级较低,因此,中国要积极推进与非洲国家的农业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双方合作的层次.继续加强对非洲的技术支持,积极推广农作物育种、渔业养殖及畜禽饲养等方面的技术经验,投资兴修水利设施,提升非洲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对非洲农业发展资金的支持力度.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注重与非洲国家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领域的合作,结合非洲当地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变革更新原有技术,提高技术在非洲当地的适用性.此外,中国还应与非洲各国一道,积极寻求与欧美发达国家、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在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等领域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查涌波.中国对非洲贸易与投资的多边阻力及其空间溢出效应[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

[2]吕少飒.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及其评价[J].国际经济合作,2013 (2):66-70.

[3]洪笑然.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风险及控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 014.

[4],杨兴礼.论中国企业向非洲农业投资的增长极战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65-68.

[5]张霞.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世界农业,2015 (5):172-175.

[6]于浩淼,常瑞娟.企业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思路[J].世界农业,2014 (5): 174-176.

[7]熊发礼,李世婧,董相男.我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1 (1):6-8.

[8]唐丽霞,李小云,齐顾波.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管理模式的演化与成效[J].国际问题研究,2014 (6): 2940.

[9]周勇.中国对非洲投资的贸易和技术溢出效应——基于非洲农业面板数据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 014.

汇总,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农业投资专业范文可作为出路和农业和非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农业投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跨境专线物流的现状、障碍和升级策略 摘 要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促使多样化的跨境物流方式产生 其中,极具规模效应的跨境专线物流逐渐进入人们视线 跨境专线物流近年来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物流产品不断增多,物流费用结算方式也日渐优化 .

2、 中国跨境电商的现状、机遇与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持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整体呈现出较低迷的态势,全球经济发展的疲软性和各国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全球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下滑 虽然传统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所下滑,.

3、 中国和东盟军事外交:现状、前景与路径 摘 要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军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其作用与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但关于军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从东盟地区安全形势与战略格局、中国周边外.

4、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现状、问题和出路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落实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从纵向上可分为国家、机.

5、 山东莘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存在问题和 摘要 近年以来,莘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品牌化、特色农产品发展、现代园区建设与培训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经营管理、领导措施……方面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