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小提琴开题报告 小提琴文献综述 小提琴参考文献 关于小提琴论文的题目 小提琴论文题目 小提琴论文参考文献

小提琴论文如何写 和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小提琴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30

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本文是关于小提琴类论文范文例文跟贝尔格和小提琴协奏曲和浅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袁 源 (四川音乐学院 610000)

摘 要:本文将从贝尔格生活经历,创作路程谈起,谈到贝尔格创作协奏曲的创作动机.协奏曲的创作手法,及作者想表达的创作意图.再细致分析每个段落贝尔格赋予作品的深刻含义.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的参考资料详细的介绍了贝尔格协奏曲中对数字的神秘赋予含义.为读者介绍这部20世纪经典小提琴文献.

关键字:新维也纳乐派;12音律;20世纪小提琴经典文献

阿尔班.贝尔格,1885-1935.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作为勋伯格的学生,他和韦伯恩,勋伯格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贝尔格于1904年开始跟随勋伯格学习作曲.1908年他的第一号作品问世了,单乐章的《钢琴奏鸣曲》.乐评认为作品的幽暗色调和暗淡风格受到勋伯格和马勒的影响,但丰富的素材和充满自信无疑也被世人称赞.1910年贝尔格创作了《弦乐四重奏》,此后贝尔格的创作风格便开始受勋伯格的影响,在作品中调性的概念变的模糊.1915-1917年贝尔格开始服兵役,并在1917年-1920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歌剧《沃采克》.虽然音响非常复杂,但凭借他对沃采克人性化的描绘,加上几乎令人无法承受的强烈的戏剧张力,还是深深感染了观众.而贝尔格也随着这部作品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贝尔格的创作风格被认为是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别是创作晚期.他早期受到勋伯格,马勒的浪漫主义晚期风格影响,及后是勋伯格发明的十二音体系,表现主义风格影响,直至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新古典主义,都影响了贝尔格的创作.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35年,是为纪念马勒遗孀阿尔玛与建筑师瓦尔特.格洛皮乌斯夭折的女儿玛侬.作品完成的很快,但是贝尔格并没能听到作品的首演.贝尔格因为败血症死于是年12月.可以说,这首作品是描写“死亡”这一主题,这其实也和贝尔格的精神偶像马勒有关系,而事实上,贝尔格的人生轨迹也和马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同样有对死亡怀着既恐惧又憧憬的矛盾思想,又怀有一种升入天堂的夙愿.所以这首协奏曲不仅为玛侬而写,也为作曲家自己而做.所以当他已经病入膏肓的时候,仍然坚持创作完这部作品.在拒绝了一位年轻献血者以后,坦然的面对了死亡.

这部作品抛弃了浪漫时期开始使用的典型的协奏曲三乐章形式,而采用了更为松散的二个乐章,其中每个乐章又各由两部分组成.

协奏曲的开始于一个带对称性的三部结构的行板,可以理解成小女孩玛侬的天真无邪的童年,中间贝尔格引用了维也纳的圆舞曲风格的元素来衬托美好童年的气氛,以及对往日美好岁月的留恋.贝尔格是土生土长的维也纳人,维也纳的圆舞曲的节奏完全是他骨子里的东西,所以贝尔格在回忆往日欢快的场景时,很自然的就使用了圆舞曲节奏.紧接着的是一个对称性的回旋性结构,以被引用的卡琳西亚民歌结束.总的来说,一乐章洋溢着浓浓的思念,怀念之情,就像贝尔格为这个协奏曲的标题,为一位天使而作.玛侬是一位招人喜爱的小姑娘.她因为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残疾,却表现的非常勇敢,和病魔作了斗争.却在复活节时去世了.贝尔格和玛侬一家是故交,非常喜欢她.玛侬的去世对贝尔格的打击非常大,当他得知这一噩耗后,便立志要为玛侬写这首安魂曲.关于玛侬,还有一点不得不说,曾经维也纳的一名剧院经理邀请玛侬去扮演一名天使的角色,最后因为玛侬的病情而作罢.在贝尔格眼中,玛侬就是一位天使.

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以一段小提琴华彩形式出现,我们知道在典型的浪漫派协奏曲中的华彩片段都是独奏乐器单独完成的,而贝尔格在创作这段华彩时,故意点缀了乐队成分,为了烘托出戏剧性的效果,描写了病魔突然的出现以及玛侬坚强地和病魔做斗争.在一个典型的三部曲式的快板之后.贝尔格在这里引用了巴赫的第六十首康塔塔《啊!永恒,你这雷鸣般的语言》中的末乐章的众赞歌《这就够了》,并且贝尔格把歌词也写在了乐谱上,而这也显露出贝尔格的宿命论思想,对死亡的理解,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升华.

要想更深入了解贝尔格写作的这部作品,以及里面发生的故事,应该对十二音技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十二音序列法,是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的主要作曲技法,它是将一个八度中12个半音完全作为平等的一员,废除了以一个音作为中心而进行作曲的一种技法.最早实验十二音技法的是J.M.豪艾尔.而将十二音技法变成一种体系的是勋伯格.他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有组织原则的泛调性音乐.十二音技法最初的影响局限于勋伯格及他的弟子贝尔格和韦贝恩,以及H.艾斯勒,克雷内克新维也纳乐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十二音技法的影响迅速扩大,并被发展成序列音乐,成为西方现代重要的作曲技法之一.十二音技法的基本方法是:将八度中的12个半音按某种顺序排成音列.而此音列就成为一个作品的基础,由它产生曲调,对位,和声及织体.此音列的顺序也不能改变,即一个音出现后,在其他十一个音全部出现之前,不能再次出现.音列有4种顺序,即原行,反行——音列的反向倒影进行,逆行——音列的逆向进行,和逆行反行——逆行音列的反向倒影进行.几乎每个十二音作曲家都做了若干变动,其中最主要的变动是将音列又细分为更小的音列,并赋以一定的独立性.

而贝尔格与其他十二音作曲家最大的区别在于:贝尔格没有完全放弃调性在音乐中地位.很多部分看似无调性,但其实有调性在其中发展.所以相对来说,贝尔格是一名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现代派作曲家.他把旧的音乐创作手法,运用到了新的音乐表达方式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既是我的论文研究方向也是我毕业音乐会的曲目.为了更全面了解这个作品以便更好的演奏,应该掌握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中作者对作品所赋予的更为深层次的内在意义.幸运的是,目前国内外关于贝尔格这首协奏曲的相关参考资料还是有很多的,让我们能更为深入的了解贝尔格及他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玛侬“纪念一名天使”.然后,作品本身从结构上就带有隐晦的含义,而这与作者本人所想表达的深意有关.贯穿于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字,它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总体而言,《小提琴协奏曲》的本质上是为玛侬的英年早逝,从玛侬受尽病痛折磨,与疾病抗争,到通过死亡而获得的解脱所作的安魂曲.而作者在作品中留下的数字象征,也寄托了作者对自己不久于人世,对他的秘密情人汉娜的思念.在贝尔格所处的时代,虽然已经进入工业时代,但是占星术,世纪末思想,读心术,各种神秘学还是相当的有市场.用数字象征来表达思想是一种文化现象.贝尔格对数字的兴趣由来已久,在1915年6月10日,他给他的老师勋伯格的一封信中便总结出自己对于命运的认识,他认为数字“23”对于贝尔格本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比如,伴随贝尔格一生的哮喘病发病的日子是在7月23日.而德国生物学家弗里斯的报告文学《论生与死》更加验证了贝尔格的想法,他认为所有生物的周期都可以被28和23整除.这些因素使贝尔格非常迷信这些“数字法则”,特别是对几个对他来说比较特殊的数字,并将他们纳入作品中,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小提琴协奏曲》中,数字23,10是最常出现的数字.作品的一开始作者非常明确的标记了1-10这10个小节为引子.第二部分卡琳西亚民歌的再现是第200小节(10*20),第二部分为230小节(23*10),象征着贝尔格(23)和汉娜(10).至于10为什么代表了汉娜,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可靠的推测.贝尔格总是把汉娜昵称叫做“HannaFuchs”,正好是10个字母.很多学派认为“10”代表的深层含义就是完美的,理想化的.在贝尔格对汉娜的感情来看,他把对汉娜的爱作为自己理想化的,完美的感情化身是完全可能的.而数字“28”据推测很可能和贝尔格的初恋一名女仆玛丽有关.在协奏曲中数字的运用非常明显的地方还有众赞歌开始后的第23小节被标记为第二部分.这也被理解为贝尔格认为自己的时日无多,并把这一段作为了自己的安魂曲.在这首结构布局极端严谨的作品下,贝尔格通过数字比喻的方法,把缠绕了一生并影响了他一生的情感纠葛,都放在了这部协奏曲中.所以在他生命最后几个月,根据现存的史料记载,他发疯一般的完成这部作品,因为感觉到自己时间不多了,他甚至在去世前的一段日子,还在编写协奏曲的钢琴伴奏部分.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在贝尔格去世后的第二年,1936年4月19日国际现代音乐协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音乐会上进行了首演,指挥是赫尔曼.舍尔欣,小提琴独奏便是委托人美国小提琴家路易斯.克拉斯纳.在首演后的前三十年,贝尔格一直被批评界认为是新维也纳乐派里最保守的一个,是向后看的.到60年代以后,随着马勒音乐的复兴,与马勒精神上非常接近的贝尔格才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70年代以后,各种音乐风格开始交相辉映,很多作曲家又回到了调性音乐的创作中.而回归,本身对调性音乐也是一种发展,并且是新与旧的一种融合.整个音乐界在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在固守某个先锋派的教条,于是,贝尔格又重新被人所重视,对他的评价也趋于客观.在这段时间,很多关于贝尔格的研究资料,文章也相继发表.如,汉斯.雷德利希的《阿尔班.贝尔格:评价的尝试》.1975年发表的莫斯柯.卡纳的《阿尔班.贝尔格:其人及其作品》,从传记和作品两方面来论述的著作.英国音乐学家道格拉斯.嘉尔曼的《阿尔班.贝尔格的音乐》,美国作曲家乔治.波尔,他第一个在贝尔格的手写总谱《抒情组曲》中,发现了贝尔格与汉娜的秘密恋情和贝尔格对于数字象征的酷爱.到20世纪末,贝尔格已经获得了音乐界非常普遍的认同,而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也成为了在各大音乐节中经常上演的保留曲目.

上文总结: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贝尔格和小提琴协奏曲和浅谈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小提琴本科毕业论文小提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 【摘 要】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他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首协奏曲是在他经过了几年的慎重构思后,于1844年创作完成的,百余年来,几乎成为每位小提琴演奏家.

2、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内 容 提 要文章通过对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 这部作品中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结构与内容……方面的介绍,指出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这部作品之前需要了解这些与作品相关的内容,分析了演奏这.

3、 永恒的求索(上)萨洛宁《小提琴协奏曲》配器技术分析 杨慧冰1 内容提要2008 年,萨洛宁在洛杉矶爱乐乐团任期将满17 年之际,为加拿大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莱拉·乔瑟夫维契(Leila Josefowicz)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 于2009 年.

4、 格林德沃之罪,深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隔阂和暴力 格林德沃之罪,深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隔阂与暴力 文 牛岩青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 com伴随着雨夜中翻飞的马车和傲罗的身影,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揭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戏序.

5、 苏格拉底审判疑云 公元前399 年,雅典进行了一场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在审判过程中出现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庭是由500 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陪审员组成的 这类刑事审判一般投两次票,第一轮是表决是否有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