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远大前程环境因素参考文献 论文尿液结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的因素论文 职业危害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双因素理论文献综述 人为因素航空论文

因素分析相关论文范文 跟1970年代后出生群体配偶年龄差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因素分析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7

1970年代后出生群体配偶年龄差的影响因素分析,该文是有关因素分析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和因素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和配偶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女大三,抱金砖”是我国长期流传的关于配偶年龄差的民间话语,代表着配偶年龄差的最佳模型.这一配偶年龄差结构深刻反映着反映着婚姻和家庭的结构.因此,研究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的配偶年龄差并寻求其社会经济根源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配偶年龄差是否遵从这一最佳模型呢?学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一是“年龄相近论”.此类研究发现配偶年龄差处于较小的范围内.例如,郭志刚和邓国胜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多数夫妻年龄差在丈夫小于妻子1岁到大于妻子4岁之间最为集中,所占比例在60%~70%之间”,.李志宏基于北京市的数据研究发现,“妇年龄差+3--3岁的比例为77.63%”.周炜丹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的研究发现,“我国配偶年龄差很小,且分布集中,近40年来呈现缩小的趋势”3.并且“配偶年龄差为1-2岁的比例是最高的.并以此为峰值向两侧逐渐降低”4.二是“男大女小论”.此类研究在支持“年龄相近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男性大于女性是配偶年龄差的主导模式.例如,李志宏的研究发现,“北京市夫妇年龄差以夫大于妻为主体,夫大于妻的比例为56.95%.夫妇同岁的比例为29%.夫小于妻的比例为14.05%“s.辜胜阻、谭仁杰的调查研究表明,配偶年龄差的主导模式为丈夫大于妻子1-2岁.6三是“女大男小论”.此类研究发现了在配偶年龄差中女性大于男性的特征.例如,朱福成指出,部分地区存在配偶年龄差中女性大于男性的模式..四是“变动论”.此类研究发现,配偶年龄差是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动的.例如,李志宏认为,“北京市夫妇年龄差随时代变迁呈现出“U”型的波动趋势,较早年代结婚的夫妇年龄差大,随着年代推移,夫妇年龄差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然而在90年代左右,夫妇年龄差重新呈现扩大的趋势”8.刘爽、梁海艳的研究发现,“中国夫妇年龄差模式自90年代以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0年中国传统的‘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有所改变,这种‘男高女低’婚姻明显下降,而‘女高男低’婚姻明显升高,扣除同龄婚后二者平分秋色”9.

那么,在1970年代后的出生群体中,上述哪个理论能够得到验证呢?进一步的,影响1970年代后的出生群体配偶年龄差的决定因素又有哪些呢?本研究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考察教育经历、父亲教育经历和结婚年龄对配偶年龄差的影响.

一、理论与研究假设

(一)受教育程度与配偶年龄差

“谢宇(2014)对中国夫妻年龄差进行研究也发现在不断扩大,他认为主要原因是,在夫妻受教育程度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女性为了实现‘上嫁’的目的,只有找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男性为偶,因为她们在教育方面已经很高了,只有从其他方面实现‘上嫁’,而一般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男性都要比自己年龄大很多,如教授、老板和企业家等.在同龄群体或年龄相近的群体中,其社会经济地位都比较接近,难以实现‘上嫁’的目的”10.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

假设1:总体而言,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与配偈年龄差越大,且主要是女性年龄小于男性年龄.

(二)父母受教育程度与配偶年龄差

“父母的教育程度会通过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而间接地对子女的初婚年龄产生推迟效应”11.我们认为,这可能会影响配偶年龄差.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

假设2: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配偶年龄差越大

(三)结婚年龄与配偶年龄差

周炜丹的研究发现,“很明显平均配偶年龄差是随男性结婚年龄增加而扩大,随女性结婚年龄增加而缩小的”12.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

假设3a:配偶年龄差是随男性结婚年龄增加而扩大

假设3h:配偶年龄差是随女性结婚年龄增加而缩小的.

二、数据、方法与变量

(一)数据

本研究使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覆盖了中国内地绝大多数的省份和地区(港澳台除外).该调查收集了大量关于受访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教育经历、结婚年龄的信息,因此是一个合适的数据资料.本文主要选取1970年的出生者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不适用”、“拒绝回答”、“不知道”等数据,得到有效样本量为2176个.

(二)统计模型与分析策略

本研究数据分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描述统计分析,旨在描述配偶年龄的墓本结构:第二部分使用多元回归分析,估计教育经历、父亲教育经历和结婚年龄对配偶年龄差的影响.使用多元回归分析主要原因是本文的因变量配偶年龄差是个连续变量.该模型的方程是:

y等于[30+[31 X1+[32 X2+[33 X3+8

其中.y为因变量配偶年龄差,Xl为受教育程度,x:为父母受教育程度,X.为结婚年龄.p.,p,,p:,p.为模型的参数;S为误差项.

(三)变量

1.因变量.本研究因变量是配偶年龄差.具体操作化为,配偶年龄差等于受访者年龄一受访者配偶年龄.本文将以性别为分组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教育程度.原数据主要分为: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参照组)、私塾、小学、初中、职业高中、普通高中、中专、技校、大学专科(成人高等教育)、大学专科(正规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成人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正规高等教育)12个类别.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其操作化为初中及初中以下、高中和大专及大专以上三个类别.

3.父亲受教育程度.主要分为: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参照组)、私塾、小学、初中、职业高中、普通高中、中专、技校、大学专科(成人高等教育)、大学专科(正规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成人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正规高等教育)12个类别.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其操作化为初中及初中以下、高中和大专及大专以上三个类别.

4.配偶结婚年龄.具体操作化为,配偶结婚年龄等于配偶结婚年份一配偶出生年份.

5.控制变量.本文控制可能会影响配偶年龄差的结构性因素,即民族.

三、分析结果

(一)描述统计分析

表1显示,配偶年龄差的均值为为男性比女性大1.932岁.可见,“女大三”的说法在1970年代后的出生的结婚群体并未得到支持,即本研究不支持“女大男小论”,而部分支持“男大女小论”.与此同时,表二显示男女年龄差为0的比重最大,为18.61%:其次三位分别为:男女年龄差为+1的比重为16.5%:男女年龄差为+2的比重为15.31%;男女年龄差为+3的比重为12.63%.这说明.1970年代后的出生的结婚群体中,配偶年龄差为男性比女性年龄大0-3岁之间的最为集中、比重最大,占到了全部年龄差的63.05%.这部分的支持了“年龄相近论”.

(二)配偶年龄差的决定因素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所估计的配偶年龄差决定因素,报告按照性别分类做出民族、教育经历、父亲教育经历和结婚年龄对配偶年龄差四个模型:民族模型、民族+教育经历模型、民族+教育经历+父亲教育经历模型、民族+教育经历+父亲教育经历+结婚年龄模型.由此可以估计各因素对总体配偶年龄差效应.(在这里,配偶年龄差具体操作化为,配偶年龄差等于受访者年龄一受访者配偶年龄.所以,以男女受访者为类别分别分析.)表3是对配偶年龄差决定因素所做的表达.

在模型1中,将民族因素纳入模型发现,对女性受访者配偶年龄差的影响不显著,对男性受访者的配偶年龄差的影响不显著仅在0.1的水平上显著.

在模型2中,在民族自变量的基础上将教育经历变量纳入模型发现,在控制民族自变量的条件下,教育经历变量对女性和男性受访者的影响不显著.

在模型3中,在民族+教育经历模型的基础上将父亲教育经历纳入模型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教育经历和父亲的教育经历对女性和男性的影响都不显著.

在模型4中,在民族+教育经历+父亲教育经历模型的基础上将配偶结婚年龄纳入模型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教育经历变量对男性和女性受访者的影响都在0.00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具体而言,在女性受访者中,相较于初中及初中以下(参照组)的组别,高中学历的女性与其配偶的年龄差为-0.925.即女性男性小0.925岁:而相较于初中及初中以下(参照组)的组别,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女性与其配偶的年龄差为-1.65.即女性男性小1.65岁.这意味着,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受访着者的与其配偶的年龄差呈扩大趋势,且女性比男性年龄小.因此,假设1成立.

在模型4中,在民族+教育经历+父亲教育经历模型的基础上将配偈结婚年龄纳入模型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男性和女性受访者的影响都不显著.因此,本研究不支持假设2.

在模型4中,在民族+教育经历+父亲教育经历模型的基础上将配偶结婚年龄纳入模型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结婚时配偶的年龄对男性和女性受访者的影响都在0.00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并且,随着配偶年龄的增长,配偶年龄差都成缩小趋势.因此,假设3h成立,但本研究不支持假设3a.

引入配偶结婚年龄极大的提高了模型的解释力,女性受访者组别的解释提高到39.4%:男性受访者组别的解释提高到50%.由此,我们认为,配偶的结婚年龄是影响配偶年龄差的决定因素.

四、总结与讨论

基于CGSS2010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着重探讨教育经历、父亲教育经历、结婚和配偶年龄差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配偶年龄差的均值为为男性比女性大1.932岁.“女大三”的说法在1970年代后的出生的结婚群体并未得到支持,即本研究不支持“女大男小论”,而部分支持“男大女小论”.与此同时,表二,显示男女年龄差为0的比重最大,为18.61%:其次三位分别为:男女年龄差为+1的比重为16.5%:男女年龄差为+2的比重为15.31%;男女年龄差为+3的比重为12.63%.这说明.1970年代后的出生的结婚群体中,配偶年龄差为男性比女性年龄大0-3岁之间的最为集中、比重最大,占到了全部年龄差的63.05%.这部分的支持了“年龄相近论”.

对于影响配偶年龄差的决定因素,本研究的结果部分支持了目前教育经历、父亲教育经历、结婚和配偶年龄差之间的关系之间关系的主要假设.本研究支持了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与配偶年龄差越大,且主要是女性年龄小于男性年龄以及配偶年龄差是随女性结婚年龄增加而缩小的两项假设.但不支持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配偶年龄差越大以及配偶年龄差是随男性结婚年龄增加而扩大的假设.同时,引入配偶结婚年龄极大的提高了模型的解释力.由此,我们认为,配偶的结婚年龄是影响配偶年龄差的决定因素.

当然,上述影响配偶年龄差的因素在不同时代所产生的作用可能会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人口政策和婚姻家庭观念等而有所差异,今后尚需结合年代的变迁做进一步的研究.◇

此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因素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和配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因素分析本科毕业论文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临退休公务员年龄歧视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公务员队伍亦存在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现象 影响临退休公务员年龄歧视感知的因素有社会环境 、个人以及组织环境……,本文主要分析组织内部环境领导者的刻板印象的知觉误差以及我国.

2、 我所接触的1950-1970年代文学 在新近发表的论文中,丁帆、赵普光将“民国元年至今的文学分成前、中、后三个‘三十余年’的时间段”,“1912—1949年的三十七年.

3、 播量对砂姜黑土区小麦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影响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促进产量形成 周口砂姜黑土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3 3万公顷,从现有文献来看,有关小麦播量或种.

4、 中国农产品差内外部影响因素 周慧 王济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一、引言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业生产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

5、 高校图书馆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殊群体;弱势群体;服务摘要随着我国对特殊教育的推进,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数量越来越多 文章介绍了高校特殊教育的发展和图书馆服务特殊群体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在特殊群体服务方面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