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林业生态建设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生态建设指标分析论文 生态建设美丽中国论文 生态建设论文摘要 地理论文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参考文献

生态建设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马克思的生态观与对辽宁生态建设的意义类论文范文资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生态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6

论马克思的生态观与对辽宁生态建设的意义,本文是关于生态建设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辽宁生态建设和马克思和意义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摘 要] 马克思的生态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其中,生态自然观、生态经济观和生态社会观构成了它的主要内容,而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构成了它对辽宁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哲学;生态文明;辽宁环境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53(2017)03-0082-04

马克思的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对于自然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南,深入探讨马克思的生态观能够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生态振兴提供科学的指引.

一、马克思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对生态问题的研究非常详实,他不仅讨论了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而且阐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科学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具体来说,马克思的生态观主要体现在生态自然观、生态经济观和生态社会观等多个方面.

二、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生态环境的优先地位,科学把握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利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力量,以期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的.

第一,充分尊重生态环境的优先地位.马克思指出:“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们所遇到的其他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1.可见,马克思的生态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充分肯定了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具体来说,人类本身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由各个生理器官所组成的人的血肉之躯都是来源于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而人的意识不过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活动又是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作为依托,所以说,生态环境的优先性,体现在时间上,就是自然发展的历史要远远超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体现在空间上,人和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均属于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体现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上,地理环境对社会生产方式又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科学把握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指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2.由此可见,马克思认为自然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但在现象背后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自然规律,虽然自然规律深藏于内,但是作为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始终保持以一种自在自为的方式独立存在并发挥影响,那么,对于自然规律来说,我们所采取的正确态度,只能是积极承认,而不能是予以否认,当然,我们所采取的科学方式,也只能是在尊重自然法则这个前提下,科学把握自然规律的独特性质,而不能任意创造规律或抹杀规律,所以,无论历史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改变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才能保障在实践结果上获得成功.

第三,积极利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的周围的自然.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渔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3.根据这段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的观点,通常来说,我们往往将生产力视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但是,严格来讲,这种生产力属于社会生产力,完整的生产力概念还要包括自然生产力在内,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蕴藏在“自然条件”和“自然富源”当中的水力、肥力等等,一旦这些自然生产力为人类劳动所吸收,则整个人类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将大为提升,因此,提高人类实践活动能力,除了要升社会生产力之外,还要注意利用外界环境中的自然生产力.

三、生态经济观

马克思的生态经济观是指人类在经济活动中,要充分考虑生态要素的重要性质,人类的经济行为要体现出节约经济、循环经济和科技经济等先进理念,从而让生态与经济进行深度融合,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向.

第一,生态经济需要发展节约经济.马克思指出:“在制造机车时,每天都有成车皮的铁屑剩下.把铁屑收集起来,再卖给(或赊给)那个向机车制造厂主提供主要原料的制铁厂主.制铁厂主把这些铁屑重新制成块状,在他们上面加进新的劳动”4,“在可变资本的量已定,剩余价值率己定时,不变资本这一部分的费用的减少,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5.从这段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张,经济活动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节约使用,节约的方式可以是对有限的物质资源反复添加新的劳动来完成,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废弃物,这种废弃物在该企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但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协作,从而把废弃物在横向或纵向上转移,使其作为原料重返生产领域,再次与人的劳动相结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劳动产品,这样就使其内在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而且对于保护环境也是大有裨益.

第二,生态经济需要发展循环经济.马克思指出:“废料的减少,部分地要取决于所使用的机器的质量.机器零部件加工得越精确,抛光越好,机油、肥皂等物就越节省.同时,还要取决于原料本身的质量.而原料的质量又部分地取决于生产原料的采掘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即本来意义上的文明的进步),部分地取决于原料在进入制造厂以前所经历的过程的发达程度”6.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不仅主张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注重对废料的回收加工再利用,而且强调对资源要素流转过程的全方位使用,也就是说,开发资源要素要贯穿于它的全部生命周期,要体现在开采、制造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当中,以此保证资源要素流动形成一个闭路循环,进而在各个环节当中无遗漏的开发其价值,总的来说,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深刻表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即时统一.

第三,生态经济要求发展科技经济.马克思指出:“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人生产过程.它们发挥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不花资本家分文的各种方法和科学进步”7.由此可见,马克思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在马克思的视域中,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人们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了解自然发展的奥秘,扩大对物质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对自然生产力的使用强度,并且十分注重将其并人生产过程,从而改善劳动实践的效果,因此,科技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更为生态经济生产方式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四、生态社会观

马克思的生态社会观是指人类社会需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即要求人类活动打破资本逻辑的绑架、提高社会调控的强度以及增进生态文化的繁荣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共同促进人与自然双重解放.

第一,生态社会需要打破资本逻辑.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8.马克思在这里是以农业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典型进行分析,所表达的含义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合理性,它不仅剥削劳动人民的阶级利益,而且侵害自然环境的生态利益,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整个社会为资本逻辑所裹挟,人的发展和物的发展均为资本增值所吞噬,人与自然全都被捆绑在金钱这个冰冷的硬通货上,对此,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便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构建生态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解放,就迫切需要我们打破资本逻辑的枷锁,消灭资本统治的危害,清除资本奴役的羁绊.

第二,生态社会需要强化社会调控.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会消除生产力和商品的明显的浪费和破坏,这种浪费和破坏在目前是生产的不可分离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达到顶点.此外,这种占有还由于消除了现存的统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穷奢极欲的浪费为全社会节省出大量的生产资料和产品”9.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资本主义必定为共产主义所替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共产主义社会当中,对于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进行革新,即无产阶级通过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对社会的全面调控,摆脱私有制下人与人之间的激烈对抗,并且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严重对立,从而改变劳动人民和生态环境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被动地位,进而让人们的整体利益和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成为社会发展运动的主流.

最后,生态社会需要繁荣生态文化.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消失、舍弃和丧失,即决不是人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舍弃和丧失,决不是返回到非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恰恰相反,它们倒是人的本质的或作为人的本质的或作为某种现实东西的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存,对人来说的真正的实现”10.我们知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式,它与共产主义社会是并行不悖的,而生态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正是生态文明与共产主义相互融合的标志,我们通过繁荣生态文化来构建生态社会,就要按照马克思的指示,不去抛弃人类文明发展的既有成果,而是充分吸收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文明积累,也不是仅仅停留于物质财富的一维增长,更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可以说,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现实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我们需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追求,实现一种更为科学、更为健康的生活状态.

五、马克思的生态观对辽宁的意义

马克思的生态观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提供强大支撑,而且还能够在实践上提供科学的指引,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生态观有助于加速辽宁生态建设的步伐,提高辽宁生态建省的实效.

第一,马克思的生态观对辽宁生态建设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的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渊源,也是实现科学发展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南,尤其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生态振兴来说.迫切需要马克思的生态观来提供理论指引,具体来说,辽宁的地域范围相对狭小,但是工农业生产发达,尤其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这直接导致资源环境欠账较多,生态安全问题异常严峻,因此,如何既能保证辽宁的生态环境全面康复,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还能保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则构成了新时期辽宁振兴的突出难题,鉴于此,马克思的生态观作为研究生态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能够充分发挥出强大的理论支撑的作用,他通过揭示生态环境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阐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指明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等,从而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生态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马克思的生态观对辽宁的实践意义.运用马克思的生态观指导辽宁的生态实践可以体现在辽宁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说,根据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要求我们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规律性和自为性,要求我们的生态实践严格遵守生态红线,充分尊重生态规律,不断借助自然力量,从而在生态容量的极限范围内,科学开展生产生活活动,积极挖掘生态要素的巨大潜能.同时,根据马克思的生态经济观,我省的经济社会活动也要进行全面调整,譬如在节约经济方面,要继续发扬勤俭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循环经济方面,要加大循环省份试点的建设力度;在科技经济方面,要重点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功能等等.此外,根据马克思的生态社会观,我们要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要充分发挥省市顶层设计的巨大优势和调控功能,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先进的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扎根,总而言之,充分运用马克思的生态观指导辽宁的生态实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辽宁的省情实际,解除辽宁生态发展的具体结症,推动辽宁生态建设的全面振兴.

综上所述,该文是一篇关于辽宁生态建设和马克思和意义方面的生态建设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生态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所以,生态自然规律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 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够任意.

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绿色理念刍议 面对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生态文明社会,提倡全社会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这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部署举措,.

3、 马克思劳动休闲观与其论意蕴 摘要人类今天已经进入了大众休闲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生重大变化,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使得对休闲思想的研究更具有紧迫性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注重休闲思想的民族,更是一个勤劳的民.

4、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和 ■欧泳敏/广西师范大学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阶段,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文明的建设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本文中,我将从.

5、 差序格局的消解和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 (东北大学 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4)摘要当代中国处于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传统社会“差序格局” 下形成的自我主义价值观、普适性道德观念的缺失和“圈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