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风景纪录片论文 关于纪录片的论文题目 纪录片评析论文 环保纪录片文献综述 纪录片论文题目 纪录片创作参考文献

关于纪录片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融媒时代微纪录片的语境重建和情境再现兼论微纪录栏目《国家相册》叙事策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纪录片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9

融媒时代微纪录片的语境重建和情境再现兼论微纪录栏目《国家相册》叙事策略,本文是关于纪录片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跟语境和情境再现兼论和《国家相册》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2017年12月29日,在第七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上,新华通讯社的微纪录栏目《国家相册》获得最佳微纪录奖.该栏目自2016年9月开办以来,每周一集,已播出75期,累计点击量20亿次.这一现象级融媒体产品,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国家相册》微纪录栏目以中国照片档案馆*的上千万张珍贵照片为重点素材源,从当下观众的现实需求与困惑入手,聚焦近现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精彩瞬间,综合现代数字技术,或动画模拟,或三维重现,充分利用虚拟演播室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中国百年真实历史.将旧照片纳入到融媒时代微纪录片的新媒介中,在语境的重建与情景的再现方面,巧妙地搭建叙事语境,呈现出了精彩动人的视频画面与感人故事.

一、 微纪录片:融媒时代纪录片的新样态

随着媒介社会的不断演进,互联网的普及与移动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受众触媒习惯以及信息接受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录片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发展,从弗拉哈迪的纪录价值探索,到格里尔逊式的纪录模式形成,再到真理纪录、真实纪录片观念的延展,纪录片都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当下,是一个媒介高度融合的时代,新一代传媒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无论从媒体的传播渠道、内容生产方式、乃至受众的接受习惯以及行为模式,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基于媒介融合与变革的当下,纪录片在展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传播方式和样态.

微纪录片制作和传播手段更加多元灵活,在传统媒体转型、社交媒体传播以及商业应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近年来业界普遍关注的词语,但是这一概念尚未形成,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没有进行厘定和梳理.王春枝在其《微纪录片: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新样态》认为:“微纪录片的概念较为模糊,目前尚无清晰的界定.百度百科在纪录片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微纪录片是用微电影的语言,记录现实社会生活的片段或再现真实的历史.把微纪录片和微电影语言混同,显示出在概念梳理上的迷惘.而大多提及微纪录片的论文则以直接陈述的方式表述其存在性.”[1]既然尚未形成合理的定义,那从纪录片的类型角度加以分析,我们发现,在传统的纪录片分类中,一般以纪录功能作为划分依据,比如历史文献纪录片突出历史文献价值和功能,人文纪录片突出人文价值.比如,在雷诺夫的《纪录片理论》中对纪录片的类型的划分是基于纪录片本身作用的,他对纪录片的功能进行了总结“揭示或者保留”“劝说或提倡”“分析或者质疑”.[2]但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态势的加深,一种新的纪录片样态——微纪录片开始活跃在荧屏、网络乃至银幕.这里之所以样态论,而非类型论,是因为微纪录片具备一般纪录片的基本特质,但同时它又有体量轻小、主体简单明确、具有广泛的关注力等特点.同时微纪录没有形成崭新而独立新内涵,其概念也相对模糊,尚不能从类型的角度予以关照.

二、 融媒时代微纪录片的“语境重建”

麦克卢汉曾经指出“媒介即讯息”,这是一句高度概括的抽象哲学话语,其内涵十分丰富,诚如麦克卢汉所言,“每一种旧媒介都是另一种新媒介的内容——‘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一样’他暗示了在媒介交替的历史进程中,旧媒介的特征将几乎完全融入之后的新媒介的形态之中.相比之下,数字媒介尤其受到其间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对于旧媒介的选择性重构的影响”.[3]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无论传播媒介怎么样嬗变乃至融合,传播媒介一般来说,它是勾连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桥梁,并且始终处于物质实在与非物质实在之间.“印刷制品、电影胶片、电磁信号和比特流都属于物质现象.而不同的物质载体(material media)使得我们能够接触并体验多种多样的现实世界、可能世界,甚至纯粹想象的世界.凭借与众不同的建构方式(programmable),数字媒介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有可能使得物质实在与非物质实在之间的界限产生根本性改变.”反观近几年来,数字媒介给影视带来的影响,绝不是影像作品越来越短小精悍适应移动互联带来的碎片化阅读或观看的时间的影响,而是影视语言不断自我革新以适应并融入数字传播的过程.对于融媒时代来说,数字媒介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将以往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介形式进行高度地融合以开拓其发展领域.

对于融媒体时代的微纪录片来说,它已不是声像媒介简单的“物质现实复原”,也不是客观纪录的缩略呈现,而是在综合各种媒介特质材料基础上的语境重建.语境也就是所谓的言语环境,它不仅包括语言的因素,还包括非语言的因素.时间、空间、上下文关系、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融媒时代微纪录片的“语境重建”围绕“融”和“微”而展开,这里所谓的“融”是指将文本、图像、影像、声音等整合在既有的表达类型之中,比如叙述、争论,游戏等.从纪录片栏目《国家相册》来看,创作者们正是利用“融”的特性,利用叙述的表达类型,综合利用旧照片讲述与照片相关的背后故事的叙事策略.“照片抓住某一时刻将其从时间中分离出来,这正是照片的特点之一.电视摄像机不能分离时刻.他连续不断的扫描动作给人提供的,既不是分离的时刻,也不是分离的侧面,而是整体形貌、图像外形和*度.”[4]但不管是照片或是摄像作品,“无论是书写的或视觉的历史作品,都无法将意图陈述的历史事件或场景,完整地或大部分地再现出来,即使连历史上的一件小事,也无法全盘重现”.[5]因此,对于纪录片来说,如何叙事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微纪录片栏目《国家相册》坚持信源的真实性,其叙事框架是对真实照片相关事件的描述,其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和照片的真实性不能违背.其拍摄的场景多为虚拟演播室的小波讲述,并且创作者们不刻意临摹、装扮叙事环境来突出强烈的叙事目的,并且以新华社图片编辑陈小波的温暖讲述,最大限度地还原人物或事件本身的面貌.围绕相关照片和某话题来展开叙事,讲述者的娓娓道来,图片的珍稀与新奇,图片背后的故事或感人让人深思,构筑起叙事的语境.从70余期的《国家相册》节目来看,创作者往往采用“宏大叙事、个人视角、当代切入”的模式来展开叙事的逻辑,比如在63集《花开天下暖》中,讲述人从正值当下的冬天气温变冷说起.“天气冷了,该穿冬衣了,这样的棉衣棉裤你穿过吗?”一句话、一张拍摄1959年南京保育院给孩子们试穿新棉衣的照片将观众来拉回了穿棉衣的年代,之后讲述人从棉花之于千家万户的作用娓娓道来,新娘嫁妆里的棉被,游子行囊里的棉鞋,孩子身上的棉衣裤,花絮翩飞时,寒冬暖万家的场景.即便是建国初期的政策口号“多种棉花,爱国发家”在个人的叙事声音讲述下配上具象的画面,石家庄妇女运输队交售棉花、夏津县棉农成群结队交售棉花的场景,实现了宏观叙述与具象场景照片交相呼应.在介绍新疆建设兵团种植棉花的事件时候,以新疆建设兵团开荒先遣班班长刘学佛的个体为切入点,介绍了以当年亘古荒原如何成为中国最大棉产区历史事件.

总之,在叙述的语境重建方面,栏目的创作者利用叙述的表达类型,采用“永远现在”的语境重构,利用宏大历史叙事,全面表述历史的进程,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利用旧照片作为媒介围绕一个叙述故事,展开一个个情节,呈现出一张又一张历史的照片,用今天的视点把背后的感人情节与细节汇聚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一段历史.故事的叙述者陈小波采用个人视角强调个体体验和当代切入,让看上去一张张的照片饱含丰满的故事,充沛的情感,生动的意义,从而在叙述中表现出中国人浩浩荡荡的精神力量.

三、 融媒时代微纪录片凝情而真诚的“情景再现”

一般来说,微纪录片短小而精炼,以真实现实为创作素材来源,以真人真事作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目的的艺术形式.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常常借助于场景的还原、人物的扮演、动画特技等方式再现历史,增强了纪录片的可看性.

微纪录栏目《国家相册》利用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的自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千万张珍贵照片,从现实的需求与困惑出发,聚焦近现代历史中照片凝聚的精彩瞬间,凭借微纪录片的可视化全媒体产品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创作者们改变了传统纪录片创作中照片的一般展示功能,或例证作用的简单呈现,而是用历史照片搭建一个完整的主题,辅助讲述人陈小波本人陌生化的陈述,以当代的视点找到网民和观众共同的情感点,努力实现每一集与现实有完美的勾连,利用照片简单的瞬间勾起观众心理的想象,在现实的语境与历史的情境中构筑“情景再现”的叙事空间.创作者们综合利用3D特效、动画模拟、虚拟演播室、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延展“情景再现”的历史瞬间.比如在第八集《三位“大”医生》中,在讲述林巧稚的故事时候,利用三维技术虚拟技术讲述人陈小波扮作医务人员融入在一张正在手术的照片中,随着讲述人的介绍引出了林巧稚的故事.特别是在林巧稚帮助一名新生婴儿换血的事件中,照片已经不是单纯的平面展示,21个具有立体空间叙事的正在输血的动态视频影像,并且还配备有血滴的声效,创作者们惟妙惟肖而又颇有真实感地还原了当时的情景,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情景再现”.

一般来说,历史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的手法,大多都采用写意的手法,不管是大环境的气氛渲染的描述性写意,或是局部特写意象性写意,其目的都是将观众带入到剧情当中,让观众设身处地地观看.“观众要求纪录片不仅仅要镜头好看、观赏性强,而且还要给人一种’进入’历史事件的感觉,’情景再现’的运用恰好给纪录片营造一种可感知、可体验的影像化语境.”[6]在微纪录栏目《国家相册》中更是将“情景再现”这一概念的范畴与内涵在实践层面予以开拓,在业界和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情景再现最早是文学理论的范畴,后来被用在纪录片中,指运用想象和联想等手法,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或事件当年的情景,即为情景再现.这里我们界定的情景一般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即为情节,而非细节.但是,在微纪录栏目《国家相册》中作者向我们展示的大部分照片是社会生活的细节,编导利用这些单个的社会生活细节作为叙事的缘起或由头,构筑其独特的叙事情景.比如《在一个也不能少》中,叙述者在叙述庆祝全军建军25周年运动会运动员起跑的一张照片时,巧妙地由这张照片引出历史时代背景,绘声绘色又颇有悬念地道出了当时到处都是学文化的景象.创作者们围绕时代背景,以照片为情景再现的基础,采用三维的运动技术让老照片动起来,或大小远近距离的景别控制,或用三维让剧中人物的肢体运动,逐步构筑起一个相对简单而又真实的影像情境,让《国家相册》的影响格调质朴而真实,通过讲述人凝情而真诚的语言讲述,让影片亮点纷呈.

结语

纪录片以“叙述真实”为其最大的特点,然而,叙述真实的方式却千变万化.1926年,从约翰·格里尔逊首次在纽约的报纸上对影片《北方的那努克》提出了纪录价值的观念,纪录片的概念开始逐步走进学术视野,随后纪录片历经变迁发展.到今天,在融媒时代的浪潮中,微纪录片开始波澜壮阔的叙事革命,它利用媒介融合的方式综合运用照片、文字、话语讲述等形式,巧妙地搭建起叙事的语境,铺陈展现叙事的真实情境,构筑起“永远现在的”的微纪录片讲述模式.

综上而言: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语境和情境再现兼论和《国家相册》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纪录片本科毕业论文纪录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利用微课进行《规则种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反思 四川德阳中学校(618000)张菡摘要从2016年秋期开始,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重点突出法治意识,对学生而言,重点需要培养规则意识 在教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11课规则种种的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有.

2、 互联网时代的融媒教育:美国经验与其 互联网迅速发展背景下,新闻业正在面临新的变革 VR、无人机、人工智能……全新的媒介技术,正在悄然改变新闻生产、传播方式,也为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临迅速变迁的媒介技术,新闻教育应当如何进行实时调整.

3、 新媒体时代广播房地产节目的融媒道路探究 摘 要 新媒体时代许多广播电台在社交媒体平台优势的支撑下开始纷纷加入了微博、微信……社交媒体的运营中,并在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广播房地产节目与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着息息相关的.

4、 融媒时代现场新闻的意义与其路径 摘要“现场新闻”是融媒时代一个重要的创新产品 与传统现场相比,这种现场是真正的现场、全面的现场、受众的现场 “现场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产生模式,提升了受.

5、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跨界培养模式的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传媒人才市场供不应求,而传媒人才培养却供过于求的悖论 对此,新闻传播教育应从“专业新闻人才”向“跨界新闻人才”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