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青春风杂志免费阅读 英语杂志在线阅读 杂志阅读 杂志在线阅读 期刊阅读 飞魔幻杂志免费阅读 拓展阅读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开题报告 建筑知识杂志在线阅读 幼儿教师阅读论文 caj论文阅读 创业杂志在线阅读

关于拓展阅读论文例文 和立足人物形象,拓展阅读空间尤立增《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评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拓展阅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3

立足人物形象,拓展阅读空间尤立增《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评析,本文是关于拓展阅读论文例文和《林黛玉进贾府》和尤立和教学设计相关论文例文.

汲安庆

【教学目标】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善于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王熙凤的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如何运用人物外貌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

【评析】将人物形象的性格分析,以及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既捍卫了语文的体性,又突出了小说的类性.教学重难点是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并未像有些老师另起炉灶,华丽而玄虚地铺排,朴实而严谨的教风、还有精准打击目标的实干精神立见.

但,目标中并未见出篇性特征(独特的形式秘妙)的揭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是共性的文学表现方法,并非作者独特的创作匠心.

另,一节课真的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吗?这与想通过一篇《归去来兮辞》“感悟陶渊明身上蕴藏的道家思想及其思想渊源”,通过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了解《论语》及其孔子思想”一样,是否不切实际呢?想让教学实现尺幅千里的效果无可厚非,但不加节制地贪大求全,很可能是对教学的一种伤害.不能做还硬要做,出现教学夹生饭现象就会成为必然,也会将博大精深的文学遗产简单化.即使要培养,也得明确是什么样的文学鉴赏能力,开口必须要小.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动作主体是教师,无法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尽管教者后面的设计突出“学情核心”,但形式上必须注意整体的统一.

还有人物形象分析,为什么独独将王熙凤的分析作为教学重点,却将第一女主角林黛玉悬置?若论作者的笔墨分布,贾宝玉的绝对盖过王熙凤,精致度亦然先是众人的丑化以造势,继而是黛玉的惊奇衬托,再是贾宝玉的发痴摔玉,真是一波三折.光是服饰描写,就有两处之多!从教者后文的问题设置量来看,重点确是落在了贾宝玉身上4个问题,其他两人都是3个,这种内在的龃龉不知出于何因?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节课“环境”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人物”

【评析】咬定“类性”不放松,睿智!一课一个切入点,一课一个专题,可贵!然,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情节亦然,单纯地赏析环境描写肯定不可取,若结合人物塑造赏析,与本节课的区分度又在哪里?

二、讨论疑难问题,分组合作学习

1.分组讨论“预习作业”中发现的关于“人物”的疑难问题.

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采取交流探讨的方式,组织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自我完成理解消化过程.小组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尽量达成共识.记录不能解决和有争议的问题.

按照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顺序讨论.

2.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并提出尚未解决和有争议的问题,全班交流、辩难,自由发言,让学生充分表达意见,教师适时点拨.教师点拨要有针对性.这一环节,着力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并发现新问题,促进学生高层次赏析.

这一环节是课堂最重要的环节,按三个人物分步骤安排.

【关于林黛玉】

1.为什么林黛玉进了贾府会“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备答:①初进贾府的复杂心态.虽为亲人,但首次见面,总有“寄人篱下”的阴影.②敏感谨慎的性格特征.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2.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为何宝玉问她时,她却改口?

备答: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表现她的留心与在意.

3.为什么对林黛玉的穿戴“竟无一字提及”?

备答:作者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还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特别是宝玉眼中眼波脉脉、体态袅娜、聪明灵慧、超凡脱俗.

总结: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小说通过黛玉婉言谢绝邢夫人“赐饭”、在王夫人房中注重座次、在贾母房中吃饭十分推让、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等典型细节表现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又通过“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和“宝玉眼里的黛玉”三个角度描写其外貌、神情和风韵.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黛玉的肖像描写部分,体会对偶、比喻等手法描写人物的好处.

【关于王熙凤】

1.与那些“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王熙凤为什么“放诞无礼”?

备答:王熙凤精明能干,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2.作者为什么要浓墨重彩描写其服饰?

备答: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3.贾母称王熙凤“凤辣子”,哪些描写体现了王熙凤的“辣”?

备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形式,放诞无礼的语言方式,贾母的戏谑调笑等.

总结: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刁钻狡黠、精明能干.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关于贾宝玉】

1.从本文的描写来看,贾宝玉似乎很是不堪,这该如何理解?

备答: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本阶级的叛逆者形象.

2.黛玉乍见宝玉为什么会一“惊”?

备答:黛玉看到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与以前的介绍形成反差;二是照应“木石前盟”,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3.贾宝玉为什么摔玉?

备答:浅层次看是“这个妹妹没有玉”,表现其任性;深层次看,他“衔玉而诞”,玉是天命的象征,他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违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

4.两首《西江月》为何要对贾宝玉贬斥?

备答:似贬实褒,正文反作.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总结: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评析】赏析三个人物形象,教者基本上紧扣矛盾进行,有以少总多,癯而实腴之效.

矛盾的发掘,大体遵循了文本的情节线索,如王熙凤形象分析中的三大发问围绕“声音”“服饰”“个性”展开,这也是文本中关于王熙凤文字的叙述脉络.此种设计的好处是:明里,激发了学生审美认知的冲突,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便于动态、立体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暗里,让学生对文本富有张力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也会有所体悟,可谓一石多鸟.

不过,张力在教者的问题设计中表现得尚不自觉.如果按下述的方式强化,使问题的张力与文本表现的张力达成内在的一致,或许会更具思维冲击力:作者对林黛玉的服饰未置一词,为何对王熙凤的服饰却浓墨重彩地加以描写?王熙凤在初来贾府的林黛玉眼中“身量苗条,体格”“恍若神妃仙子”,为什么在老祖宗的嘴里竟是“泼皮破落户儿”,是“凤辣子”?

矛盾有的是内蕴于文本人物的关系间,比如别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和王熙凤“放诞无礼”;有的诞生于文本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比如同是面对“念何书”一问,黛玉对贾母和宝玉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有的隐身于作者轻重不一的笔墨分布中,比如写王熙凤没有任何铺垫,写贾宝玉却极尽铺垫之能事……能被师生共同开发出来,的确需要一定的审美敏感和卓见.亚里斯多德认为情节有简单、复杂之分,复杂的情节是他所欣赏的,即通过“发现”或“突转”,或通过此二者而到达结局的行动.但“发现”与“突转”必须由情节的结构中产生出来,成为前事的必然的或可然的结果①.教者引领学生发掘的矛盾为什么颇为精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契合了情节中的“发现”或“突转”,如黛玉对相同问题的不同回答,王熙凤的笑—悲—喜转换用教者的话来说是“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刁钻狡黠”,正是作者在尺幅之中展现的性格纵剖面.

但是教者的设计中,对“突转”或“发现”的把握不是很到位.

认为小说通过黛玉婉言谢绝邢夫人“赐饭”、在王夫人房中注重座次、在贾母房中吃饭十分推让、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等典型细节表现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此说看到了黛玉的性格之“恒”,却未发现她的性格之“变”.客观地说,黛玉初进贾府,见到三等仆妇 吃穿用度都已不凡,出于尊贵身份的自尊母亲是贾母史太君的女儿,父亲林如海是江苏盐政,曾祖父、祖父皆袭过列侯,名副其实的钟鼎之家,书香之族,的确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但是,在受到老祖宗的顶级优待、管家王熙凤带有巴结色彩的美夸,特别是与宝玉相逢,一见钟情的潜意识策策而动时,原先“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其实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化,甚至可以说消失了即使有,也是贵族小姐的礼数使然,而非寄人篱下的阴影使然,如见王熙凤时的纳罕、赔笑,笑着婉拒邢夫人赐饭,而见宝玉时的吃惊、出神更是谨慎消失的表现.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流动之美、变化之美、精致之美.倘若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加以一劳永逸地定性,并用其他细节来佐证,这完全是论文的写法而非文学的笔法.

对王熙凤服饰描写的解读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新则新矣,但值得商榷.黛玉眼中“恍若神妃仙子”的女子,怎么会和俗气沾边?如果说王熙凤大红大绿的穿戴是贪婪、俗气,那么贾宝玉的大红大紫是否也可以这样定性?和黛玉初见时的王熙凤正大权在握,春风得意,何言空虚?说服饰描写体现她的尊贵、自信、张扬,庶几还可立得住脚.

三、拓展探究问题,训练思维发散能力

问题设计:有的同学在“预习所得”中提到“王熙凤是个人才,如果她生活在当下,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强人”,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各抒己见,教师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不轻易否决,以此为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的基本策略.

【评析】依然是紧扣小说的类性特征而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一以贯之.令人钦敬的是,这些努力多着眼于学生认知的困惑处、愤悱处、却又能无一例外地指向篇性特征的审美开掘,从而使预设与生成,规范与开放达致完美的统一.

不轻易否决,以此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出发点是对的,但当学生的人才观出现不良倾向,如肯定“人才”的以自我为体,以他人为用;只注意外才(知识、能力方面),不关注内才(品德、情感方面),且八面玲珑,无所不用其极时,则要挺身而出,果断地加以否定,并指点.

【设计反思】

怎样了解学情,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实现“学情核心”,大家都在探索.我的做法是布置预习作业.在教授某一篇文章之前,提早一周给学生下发“预习作业”纸,作业内容包括“作家作品”“字词积累”“预习所得”“质疑问难”四个板块.“作家作品”“字词积累”由学生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总结积累;“预习所得”是学生在其认知能力基础上对文本的理解的“原始”收获;“质疑问难”是重点,即学生在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不知不解处见疑,似知似解处有疑,已知已解处生疑,甚至大胆质疑文本的缺陷和错误.教师通过“预习所得”和“质疑问难”两个板块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并将这个起点作为教师安排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逻辑起点,这也是最重要的“学情”依据.与此相关,教学目标定位,就是先明白学生对文本“知”和“惑”,站在“学什么”和“怎么学”的背景下去设计或规划“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学生预习《林黛玉进贾府》,关于王熙凤、林黛玉和贾宝玉三个人物形象,主要提出10个问题(详见前文“设计”),这些问题并不是学生预习发现的所有问题,而是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最有价值的“学情”,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广泛查阅资料,认真备课,写出教案.教案可以是“实操型”,也可以是“资料型”.这是“学情核心”的第一个层次.

“学情核心”的第二个层次是课堂流程.在课堂推进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放的课堂互动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提出问题、合作分析问题、探究解决完成问题,这样的课堂,是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课堂,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实现“学情核心”.

在“学情核心”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把探究消化的权利交给学生,采取交流探讨的方式,组织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自我完成理解消化过程:小组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尽量达成共识;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全班讨论,辩难,自由发言;疑难问题,采取小组探究与全班讨论相结合的办法,灵活处置.发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质疑问难”应该是阅读教学中提高转化率的核心.“带着问题听课”必然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就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一个新问题不断生成、不断解决的过程.

运用本设计,有以下关键:

第一,教师需要通过预习作业整体把握“学情”,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充分备课(因为课堂上教师要“应答”).需要思考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规划课堂流程.

第二,教师要预设课堂如何组织学生交流,以什么样的方式交流;要预设在环节转移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思维转换,学生质疑,如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更多的果子.

第三,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角色,但也不能褪去教师本该承担的角色.

【评析】反思中,有三点思考颇有价值:

一是俯就与引领的意识.针对学情而教,教者有一套颇为成熟的路数,即让预习中完成“作家作品”“字词积累”“预习所得”“质疑问难”这四大板块的任务.充分放手,让学生磨砺自我探究的能力,也为有的放矢地教学积极蓄势.这比脱离学情,一厢情愿地向壁虚构,再自说自话地教学,肯定强之百倍.教学中,采取交流探讨的方式,组织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自我完成理解消化过程,更是昆体良倡导的“俯就学生能力”的思想的体现.但是,教者绝不会袖手旁观,陷溺于“非指导性”教学,一任学生暗胡同里摸索设计中里呈现的10个问题,有的就是教者提炼出来的,是最有价值的“学情”,更是教者的精心引领.教者的备答、总结更是.

二是批判与分享的意识.教者鼓励学生在不知不解处见疑,似知似解处有疑,已知已解处生疑,甚至大胆质疑文本的缺陷和错误,并要求自己充分准备,时刻接受学生的挑战,成为“应战者”,这种鲜明的质疑、批判意识无疑更能呼唤自我思想的出场,参与到思想共同体的有效对话之中,尽享教学相长的幸福.

三是占有与存在的意识.如果说预习中“作家作品”“字词积累”板块任务的完成,是实现了“占有”的目的,那么“预习所得”“质疑问难”则有了“存在”的倾向,而课堂上的切磋、交流、批判、建构,则是“存在”的完成通过言语表现确证自我的精神价值.

占有资料—发现问题—选题交流—探讨解决,不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路径吗?与高校的研究生探究学术问题,不也本同而末异吗?要说有序性教学,这是很货真价实的.

从这个角度说,成为教者的学生很幸福.

【总评】

阅读空间通常指接受主体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联想、想象、情感、意志、思辨等心理活动所展开的空间.阅读空间既受制于文本所开辟的原生空间,也取决于接受主体融入与拓展的能力.

小说类文本阅读空间的拓展,通常从人物(如从希望被屠戮的视角赏析鲁迅的《祥林嫂》)、环境(如从“花儿”意象赏析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从“笑”这一草蛇灰线赏析鲁迅的《孔乙己》),情节(如抓住“三打”中人物形象的情感错位赏析《三打白骨精》)这三个角度切入.不论从哪个角度切入,三要素之间都是紧密联系,且以人物形象的分析为中心.

从人物形象角度切入,拓展小说的阅读空间为很多语文老师所热衷,这方面积累的经验比较丰富.丰富的经验为小说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上得顺畅比较容易,上出新意却很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尤立增老师迎难而上,且能设计出自己的特色,令人肃然起敬.

尤老师立足人物形象,拓展阅读空间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选择地开发文本矛盾资源,并将之提炼为探究题,经纬课堂教学.尤老师的十个探究题,多诞生于文本的“矛盾源”也是形式秘妙的核心部位.因为这些矛盾高度吻合了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情节因果中的“发现”或“突转”比如对贾宝玉形象分析的四个问题,便暗合了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的惊奇、喜欢、关心的情感起伏.林黛玉的一惊,正是贾宝玉的一惊既呼应了“木石前盟”,前世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身份,又吻合了柏拉图《会饮篇》中的传说:完整的人本来是男女一体的,只是后来被上帝劈开了.所以,世间的男女,总是在寻求自己的另一半.穆旦诗作《我》对此有过生动的描写:

遇见部分时在一起哭喊,

是初恋的狂喜,想冲出藩篱,

伸出双手来抱住了自己.

宝玉询问黛玉读了何书,还有见黛玉无玉,立刻将自己的通灵宝玉“狠命摔去”的细节,无不折射了他对黛玉无可救药的一见钟情,而这些意味深长的秘妙,悉数被尤老师以探究题的形式攫住了.不过,对黛玉的心情“突转”,尤老师并未“发现”,仅以一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加以硬性概括,错过了对篇性特征的深度开掘,颇为可惜.

二、聚焦言语的另类处,引领学生深度玩绎,从中揭示人物的性格.言语是心灵的镜子,尤其是另类、矛盾的言语.对此,尤老师也有精彩的发问,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为何宝玉问她时,她却改口?”这一问就直逼林黛玉对环境迅速融入的机灵,还有她见到宝玉时的放松和忘情.在总结王熙凤的形象时,尤老师提到了“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刁钻狡黠、精明能干”,这些特点更多的是从其言语中表现出来的.不过,她八面玲珑,有失夸张的言语表现中,也有一定的真情在.没有这个基础,大观园的很多人,还有林黛玉肯定会起鸡皮疙瘩,甚至不胜厌恶的,可是文本中没有此类的任何描写.再一个,如果没有一丝一毫的真情在,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塑造很容易陷入漫画化、扁平化的庸俗,这是有违曹雪芹的匠心的.关于这一点,尤老师的设计中并未显现,或许会在课堂中点染?

三、从笔墨分布不均,侧重点各异的服饰描写上,体悟人物的性格差别.这一点,尤老师慧眼独具.问作者为什么对林黛玉的穿戴“竟无一字提及”?为什么要浓墨重彩描写王熙凤的服饰?前问的回答十分精彩,因为涉及了作者的虚笔描写,更能开拓文本的艺术想象空间;后问的回答虽然有些牵强,但紧紧锁定人物性格分析的教学宗旨始终未变小说创作,所有的描写都要万物归宗到人的形象塑造上.教学中,这个原则必须把持.而这,尤老师做得极为自觉.

四、注意从环境描写中寻绎文化的基因,再回溯到对人物的精神分析上.尤老师总结黛玉形象时这样提到小说通过黛玉婉言谢绝邢夫人“赐饭”、在王夫人房中注重座次、在贾母房中吃饭十分推让、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等典型细节表现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尽管忽略了作者塑造黛玉形象中的不断“突转”,但还是揭示了贾府,乃至整个贵族社会的文化生态森严的等级次序,吃住的奢华堂皇以及交往的繁文缛节,作为贵族小姐,林黛玉对之不是无比的轻车熟路,起初还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后来也是严格遵从如寂然饭毕,接丫鬟用小茶盘捧上来的茶,漱口、吃茶,这简直是不惜戕害自我身体,强行打破多年来饮食习惯,而贵族小姐高雅、矜持、敏感、忍从的个性也呼之欲出.尤老师的发问与那些“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王熙凤为什么“放诞无礼”,更是环境揭示和个性体悟完美结合的启悟.

不过,自然环境中文化、人性的揭示,尤老师的设计中并未触及如黛玉拜访至亲的顺序是:贾母(含三个姊妹、王熙凤)、贾赦、贾政,但是大观园中这些人的住处分布却是:贾政的院子位居,贾母居西,贾赦单独住开,王熙凤在其西北角.贾赦是长子,却住得离正室远,是“荣府花园隔断过来的”,贾政是家里的老二,却住在正室,这里的原因何在②?既有封建*的遵从,如“夫死从子”,也有违背次子居上,只因贾政工作勤勉,官越做越大,女儿元春还做了贵妃娘娘,人性中势利的一面彰显无遗.尤老师没有触及这一面,或许出于教学内容精练选择的考虑吧!

五、在问题的探究、人物形象的分析中,不时融入相关理论以刷新体验.如有的老师借绘画理论,解读林黛玉形象③;有的从限知视角,揭秘林黛玉的内心世界④.就尤老师的设计来看,里面有象征主义、接受美学、精神分析、叙事学中的情感错位、“突转”“发现”等理论的面影,但含而不彰,因此显得俗而能雅,浅而能深,常而能奇.文艺理论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文本解读的质量是呈正相关的.这方面,尤老师有其当之无愧的特有的学者眼光和学术根柢.

不过,对小说文本中篇性特征的审美发掘,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文本中轻与重的辩证贾母语言的雅是重,俗是轻;对贾宝玉、王熙凤的描写是轻,对林黛玉的描写是重;恒与变的统一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之恒中就有若干的新变;作者人物服饰描写中的虚与实、异与同中也蕴含了恒与变的统一,这些方面的审美均未开掘到,而对贾宝玉的政治化解读“封建贵族的叛逆者”,也需审慎.这些都是后继的上课老师需作进一步深入的审美探究的.

参考文献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8页.

②朱武兰.《“细心玩味”,初识贾府〈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10年第9期第12页.

③刘丹妮.《用画论读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09年第9期第25-27页.

④吴含荃、钟峰华.《把握叙述视角,倾听人物心声〈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思路》.《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1期第7-8页.

[作者通联:大理大学文学院]

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拓展阅读专业范文可作为《林黛玉进贾府》和尤立和教学设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拓展阅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分析人物形象,彰显人物性格 小说人物性格的展示不是平面一维的静态进行,而是借助多维立体的文学手段对人物进行加工创造 阅读小说,应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把握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叙事性较强的文学形式,所以.

2、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写作空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五团中学朱亚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自我倾诉的过程,语文课标标准特别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式作文、生活化作文和创造性作文 新的.

3、 绽放的玫瑰最美丽《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兰素芹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大.

4、 放飞想象翅膀,书写精灵出场读写联结课絨和小精灵的故事》教学设计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实验小学 解卫军【设计意图】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心灵变得善良而柔软、丰富而又敏锐;也能促使学生积累率真、有个性的文学语言,并获得写作灵感、思路、技巧 此教学.

5、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摘〓要〖HTK〗本文首先分析了林黛玉的外在形象,然后对其性格特征、性格形成原因以及人物形象的特征意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HTK〗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HT〗〖CS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