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中国儒家文化论文 论文儒家文化中的心理学 儒家文化和现代化论文 儒家文化和茶文化论文 儒家文化1000字论文 儒家文化论文

儒家文化论文范文检索 与《西游记》的儒家文化内涵解读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儒家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1

《西游记》的儒家文化内涵解读,该文是儒家文化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和儒家文化和内涵和《西游记》类论文范文例文.

摘 要: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直以诡谲奇幻的故事情节、形象各异又个性鲜明的神仙妖魔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它的研究多集中于小说的神魔色彩、佛教文化等,而对其中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却不够重视.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建立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必须要做的工作,因此,应着重分析《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儒家文化内涵,以泓杨古典名著之文化底蕴和道德传统.

关键词:《西游记》;儒家文化;忠孝;仁爱;悔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22-02

五四以来的西化怒潮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迫害,始终得不到学界的普遍重视,传统文化长期处于失语和被误解的状态,对文化现代性的盲目追求渐渐造成了中国人的道德缺失和道德水准下降,以及信仰的崩塌.这一局面的形成多是因为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竭尽全力地用西方文明来改造中国,而且是在全面地批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革新,这就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尤其是经历了灾难之后,使中国人失去了文化之根.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建立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必须要做的工作,本文主要分析《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儒家文化内涵及其所承载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一、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和道德准则,也是儒家倡导的最高的价值追求.在《论语》中“仁”字的出现有数百次之多,孔子在学生的提问中不断阐述仁的内涵,其回答也因人而异,所以使得仁的内涵十分丰富,《论语·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1}《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2}“仁爱”思想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在《西游记》中的体现非常明显.在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中,唐僧师徒一行4人来到比丘国,意外发现比丘国王为治病竟然要用一千个婴儿作为药引子,这让唐僧止不住伤心挥泪痛斥那国王:“昏君,为你贪欢爱美,弄出病来,怎么屈伤这许多小儿性命.苦哉苦哉,痛杀我也.”行者为解师父伤心说道:“师父,明日等老孙同你进朝,看国丈的好歹.如若是人,只恐他走了傍门,不知正道,徒以采药为真,待老孙将先天之要旨,化他皈正.若是妖邪,我把他拿住,与这国王看看,叫他节欲养身,断不叫他伤害了那些孩童性命.”{3}最终降伏妖魔,挽救了这一千个婴儿的性命,而且治愈了国王的病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这只是其中一例,还有像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师徒4人借宿陈家庄,因此得知“河神”再次欺压百姓的事,于是悟空、八戒变作借宿人家的两个小孩贡献到庙上去,解除了陈家人失子的痛楚,而且在下一回里打败妖怪永远地清除了陈家庄的祸患,换来太平的日子.

唐僧师徒4人的取经之路不仅是向佛之路,更是行善之路.他们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一路上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以“仁道”作为为人处事的标准.《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4}唐僧、悟空皆因对小儿起了恻隐之心而行仁爱之举,因是非之心的澄明而惩罚制止妖精的恶行,挽救了处在悲剧边缘的亲情,维护了人间的正道,孔子曰“君子不可小知可大爱”,孙悟空等人的行为举止就体现了人间大爱这一美德,体现出作为儒家的终极关怀的社会*,也是儒家以至善为目的的正义观的追求,实现了人性的自我完善.

二、忠孝思想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个人的价值不是他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是个体所负担的角色对于他人、阶级或民族、国家的意义.中国人,首先是国家的、民族的,然后才是家庭的、自己的.中国人思考自我的时候,往往着眼于自我的角色功能,考察人对民族、国家和家庭的意义和责任.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忠孝就成为古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

在《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的身上充分表现出忠孝思想对两人的影响.以唐僧为例他的“忠”主要是表现在对大唐王朝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忠心,他跋山涉水、历经十数个寒暑冬夏和九九八十一难,就是要为大唐求取真经,完成唐王给与他的使命.在孙悟空身上这种忠孝思想表现得更加突出,他本是一个无拘无束的齐天大圣,在花果山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只因大闹天宫得罪了玉帝而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虽然他性格中有任性妄为的一面,但是却极重情义.对两位师父他都是极其尊敬,因为炫耀本领他被第一任师父菩提子逐出师门,临别时痛心不已又不能忤逆师父的意旨,只得含泪离开,师父所起的名姓也一直伴随着他,这都是他对师父的尊重、爱戴、忠诚和感恩.在第二个师父唐僧这里,孙悟空其实更像是个保镖,甚至有些时候在佛理和人生参悟上他还是唐僧的导师,即便唐僧不能传授他什么,悟空对这个有些懦弱、胆小的师父却始终忠心耿耿绝无半点懈怠,尽心尽力地保护他的生命安全,尽管几次三番受到唐僧的冤枉和驱逐,也绝无半点怨恨,始终真心实意地为唐僧着想.

孙悟空的忠孝表现是他最大的人格魅力,是他对自己的约束,是他为自己戴上的精神上的紧箍咒,是孙悟空对过去放荡不羁的生活的告别.儒家的*道德的魅力就在于使人意识到在诸多人际关系中所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实现在家庭、国家、民族中的自我价值.孙悟空跃出五行山的一刻就已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唐僧,西天取经在这意义上说更是悟空的报恩之路,在二人的师徒关系中,用自己的本领忠心地帮助唐僧取得真经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最终获得了自身的人格完善.孙悟空对师父的忠心也成为《西游记》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

三、悔过思想

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的心灵净化,为此提出了悔过、自省、知耻等言论,使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但是儒家学说并不鄙视犯错的人,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5}儒家相信人性是善的,所以认为每个人都有趋善抑恶的能力,并且敬仰那些敢于正视和改正过错的人,正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6}君子懂得反思自己,察觉自己的错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用君子之德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不伤害他人.

《西游记》中唐僧多次因为自己的见识浅陋而冤枉孙悟空,使这个大徒弟降妖有功反受斥责,好在他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徒弟道歉、弥补过错,这就使得唐僧这个形象也表现出可爱、坦诚的一面.

《西游记》中最典型的悔过应该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这3人,他们因为各自的罪过虚心地放下身段,真心诚意地遵循观音的指点拜唐僧为师、保其西天取经,诚心向善的仁爱之举救赎当年的罪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彻底战胜了人性的丑恶,使善成为心灵的主宰,实现了“内圣外王”的人格追求.只需看真经求得时如来对悟空所说的一番话:“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放,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始全终,加升天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7}我们暂且撇开孙悟空是封建礼教制度的叛逆和反抗的意义,其实五行山也可以看做是孙悟空对自己曾经的胡作非为所产生的懊悔愧疚心理,500年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因为无法彻底清除心魔所以才需要八十一难的打磨,使他在苦难中不断提升道德修养.

孙悟空等人的悔过与救赎的行为与西方文学中的忏悔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小说的忏悔意识带有浓烈的宗教意味,而中国小说中的忏悔意识则是指向人的道德、良知和责任.孙悟空前后改变就是对良知和责任的体认,使他祛除了自身的野性,让人性和神性的光辉自心底显现出来.

仁爱、忠孝、悔过、自省等思想都是儒家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这些思想不仅是古代文人士子、平民百姓的行为和道德准则,更应该成为当代人的道德规范和诉求.现代中国自五四以来对传统文化一直重视不够,在欧风美雨的疾速侵袭下中国人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和文化底蕴,礼义廉耻、忠孝诚信全都被搁置一边,面对如此道德沦丧的现实我们应该回归本民族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探寻古典名著中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为文学的力量就在于净化人心、鼓舞人心,尤其是《西游记》这样深受人们喜爱的古典名著.

——————————

注 释:

①②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66,127.

③⑦吴承恩著,黄周星.点评:西游记.北京:中华书局,2009.368,476.

④⑤⑥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200,201,164.

参考文献:

〔1〕胡永中.致良知——王阳明去恶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7.

〔2〕贾磊磊,孔祥林.第二届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刘余莉.儒家*学:规则与美德的统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李长泰.天地人和——儒家君子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沈清松.中国人的价值观——人文学观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姜黎梅)

此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儒家文化和内涵和《西游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儒家文化本科毕业论文儒家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刘昌蕊 王晓利内容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描写的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历尽艰辛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 小说在其内蕴上保留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智慧和精髓 不同时代的人可以从不同的.

2、 其味无穷的对话以互文性理论《西游记》改编 【摘 要】互文性理论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对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互文性改编更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盛不衰的文化现象 这场后现代语境下的改编就像是一场与古典名著之间其味无穷的对话,具有极.

3、 文艺青年的妖魔化形象以《西游记》中的特殊妖精为例 摘 要随着“文艺青年”……词汇的流行和普及,文艺已经不单单的局限于文学和艺术两个方面,而是逐渐的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 “文艺青年”这个群体,则主要以&ld.

4、 幻想世界里的现实人生:谈《西游记》的现实性 内容摘要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是浪漫主义的杰作,而在幻想世界中,现实人生是它的基础,现实性是这部佳作有着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试从取经目的的功利性、人间模式架构的神魔体系、神魔世界展现的现实社会.

5、 《西游记》阅读分享课评析 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都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阅读量来完善 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需求 因此,需要加大名著阅读量,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在初中开.

6、 《水浒传》中的《西游记》 阅读分享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想起另外一件事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就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 一般情况下,联想可以分为事实联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