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教育实证类可以投哪些期刊 本科实证论文范文 会计论文实证分析 开题报告理论和实证准备 实证论文结构 实证论文的数据分析

关于实证研究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广西制造业新型化评价实证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实证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0

广西制造业新型化评价实证,该文是关于实证研究方面论文范文素材和实证研究和制造业和广西类论文范文素材.

曾尚先1,陈雪花1,潘小芳2

(1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2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 要]文章在参考制造业“新型化”五维指标体系上,构建了广西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制造业各行业的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聚类分析,归纳了广西制造业的优劣势,并提出了促进广西制造业“新型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制造业;新型化;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025

1问题提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西经济不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7585亿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14378亿元,提高了189倍.广西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广西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始终受环境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约束.因此,广西制造业要想变大变强,必须走“新型化”道路,找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科技创新能力强、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保护好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内学者对制造业“新型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层面大多停留在国家或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极少涉及西部不发达地区.因此,对广西制造业各产业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价,不仅有利于广西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还有利于广西产业的优化升级.

2“新型化”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新型制造业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过程中,由李廉水、王华明等提出的概念,2015年在原来四维指标体系基础上重新界造业“新型化”,首次提出包含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内的五维内涵,由此重新构建了五维指标体系:经济指标、科技指标、能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服务指标.本文参考此五维指标体系,并结合广西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广西制造业“新型化”评价实证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制造业的31个子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分别对其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统计指标范围为年收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原始数据来源于2013年《广西统计年鉴》.

31经济创造能力评价

①2013年,农副食品加工业是广西经济创造能力最强的一个行业,无论是总产值还是在创造利润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②在经济创造能力最强的10个行业中,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石油加工、炼焦及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及工业分别排在第二、三、四、十的位置,比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排名靠前,这说明广西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创造能力较强,技术型密集产业有待发展提高.③从综合得分看,最高的农副食品加工业2237,与最低的金属制品-0922差距很大,说明广西制造业行业发展不平衡,与其他省份的合作空间很大.

32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按累计方差贡献率95%为准则,经过正交旋转获得权重,综合得分越高表示其科技创新能力越强,由于受数据可得性的约束,科技创新能力仅从R&D方面来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可能出现与现实情况不符的情况.

①2013年,广西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排名靠前的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创造能力排名14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其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第1.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技术人才投入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济创造能力第1的农副食品加工业跌落到了第8,其他的传统加工业排名也相对靠后.③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3能源利用能力评价

广西制造业行业中,化学纤维行业的能源利用能力最强,大大领先于其他行业,而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轻化工业,说明广西制造业的重点节能减排行业是重化工业.而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传统的高耗能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更注重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4环境保护能力评价

2013年广西制造业各行业的环境保护能力排名中很明显地看到能源利用能力最强的化学纤维行业其环境保护能力最弱,排名倒数第一,应重点控制三废排放.但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农副食品加工业不仅在环境保护能力排名靠前,在能源利用能力排名也比较靠前,说明广西制造业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31个行业中,超过3/4行业的环境保护能力综合得分小于零,意味着严格控制行业三废排放始终是广西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5社会服务能力评价

①越是经济创造能力强的行业,社会服务能力就越强.经济创造能力较强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石油加工、烟草制造等行业社会服务能力排名也比较靠前.这是因为经济创造能力越强,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越好,越能吸纳社会就业人数,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②传统的资本密集型行业比新兴技术密集型行业社会服务强.③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4广西制造业行业“新型化”综合评价

41因子分析

按累计方差贡献率925%为准则,经过正交旋转获得权重,可获得简化后的八因子,经计算可得各行业新型化程度.

42聚类分析

根据制造业各行业“新型化”综合得分情况,采用SPSS中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制造业各行业的因子总得分进行分类.在聚类过程中,选用平方Euclidean距离来度量类与类的相似程度,采用组间连接聚类方法,对广西制造业分行业的聚类分析结果如下:①强“新型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各个指标中都排在靠前的位置.②较强“新型化”: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烟草制造在内的行业,综合排名比较靠前.③一般“新型化”:包括汽车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石油加工、炼制及燃料加工、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饮料制造和木材加工制品业在内的行业,这类行业各个指标得分不高,处于中间的位置.④弱“新型化”: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化学纤维、纺织业、仪器仪表制造、铁路、船舶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各个指标得分处于劣势地位,有待加强.

5结论

本文依据五维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制造业的31个子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其研究成果表明:①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发展比较好,起到了带动广西制造业整体发展的作用.②门类齐全,发展后劲大.但广西制造业行业也存在劣势:行业发展不平衡,技术密集型落后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科技投入不足.能源利用不高.

广西制造业要走“新型化”道路,必须不断增强广西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技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品,弥补劣势,促进产业升级;严格实行节能减排,坚持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廉水,程中华,刘军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2):63-74

[2]张芸,王岳平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测度及类型[J].经济研究参考,2007(19):40-48

该文总结:这是适合实证研究和制造业和广西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实证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实证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广西物流业能力评价和提升 高安刚覃波李其鹏(钦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广西 钦州 535011)摘要构建了评价物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广西20042015年间物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发现,广西物流业创新.

2、 高校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实证 高校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张 斌 中国矿业大学摘要 文章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例,利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为高校科学、规范地评价科研机构效益、建立考核机制、提高.

3、 皖江上市公司品牌绩效评价实证 摘要以皖江产业转移规划修订为背景,把绩效评估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皖江上市公司品牌的管理之中,对企业品牌的绩效测评进行有益探索 以驰名商标认定作为评价企业品牌绩效的重要标志,通过对皖江获得驰名商标认定后上.

4、 以信息密度为依据的信息可视化评价方法 摘要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信息传达和挖掘工具,在不同分支领域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但对于可视化评价的研究仍然较少 本文从信息可视化评价角度出发,结合认知科学和信息特性,提出利用信息密度作为依据,对.

5、 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投资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 摘要以2013—2016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并探究不同产权性质下,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差异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研.

6、 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推动广西制造业升级的传导效率 摘要文章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非参数指数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从技术进步的视角探寻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深层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