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的论文 哲学角度论文 奥赛罗的论文角度 评价理论可以从哪些角度写论文 从法律角度论大学生恋爱的论文 文献综述孟子小角度

角度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从文化符号的角度赏析琦君的《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角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3

从文化符号的角度赏析琦君的《髻》,该文是角度类论文如何写跟符号和角度赏析琦君和文化符号方面论文例文.

摘 要:“髻”作为琦君一篇散文的标题,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髻”有象征意味,“髻”之式样的转变隐喻着人物生活的变迁.围绕“髻”可以*散文中几重人物关系.

关键词:髻;文化符号;象征;互视

散文《髻》简洁明丽、内蕴丰富,是琦君的代表作品.作者以“髻”为中心,串联母亲、姨娘与父亲之间几十年的悠悠岁月,刻画了女性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揭示了女性生存和命运悲剧的形成原因,又以小女儿“我”的限制视角,通过对比,对母亲和姨娘殊途同归的悲剧予以审视.“髻”贯穿全文,跨越三代女性的生存空间,体现两位女性的生活与命运.“髻”的历史渊源悠久,作为文化符号,“髻”具有时代意义,女子以盘各式发髻为美,为一时代之发型风潮,母亲和姨娘的生活可折射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剪影:缺乏作为人的主体性,依附男性,成为男性附属品.因此,“髻”具有物质性和文化符号性,具有特殊的象征意味.

一、“髻”的象征意味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可见罗敷发髻与衣饰相映成辉;唐代和凝《宫词百首》:“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绕鬓红.”唐孟迟《莲塘》:“脉脉低回殷袖遮,脸横秋水髻盘鸦.莲茎有刺不成折,尽日岸傍空看花.”遥见螺髻之浓丽,鸦髻之淡抹,晚唐段成式专门著有《髻鬟品》,唐时女子发髻之盛,可见一斑;宋代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发式与容颜犹显和谐之美.发髻古已有之,延续至今,可谓一代有一代之“髻”.发髻是女性的头发修饰,和服饰相映成趣,也是女性区别于男性的身份标识.男权社会之下的古代,发髻不仅是女性修饰容貌,展示自己美的手段,也是女性吸引男性,依附男性的人生筹码,发髻同时也体现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想象.

琦君的亲生父母早逝,由伯父伯母抚养,作者笔下的父亲母亲皆养父养母.由作者生存的时代背景,可见晚清遗风尚存,一夫多妻制,男子三妻四妾是为平常,多妻制必然导致妻妾纷争,女子为婚后争得丈夫的爱与家庭地位,不得不处心积虑,工于心计,散文中的女子婚后绾髻,髻之花样百出者,即是一端.

“髻”是这篇散文的线索,人生不同阶段发髻之变化,反映人物不同阶段的生活状况,“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把青丝梳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白天盘成了一个螺丝似的尖髻儿,高高的翘在后脑,晚上就放下来挂在背后.我睡觉时挨着母亲的肩膀,手指绕着她的长发梢玩儿,双妹牌生发油的香气混和着油垢味直熏我的鼻子……”母亲作为家庭妇女,需要操持家务,抚育子女,柴米油盐是母亲的日常.头发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绾“髻”只是为了劳作方便.迁居之后,家庭富裕,走出厨房,母亲选择梳老太太的“鲍鱼头”看似守旧,实则是对无爱婚姻无声的反抗和自我内心的坚守.后来“我”年岁渐长,长年求学在外,母亲亦日渐衰老病弱,“连最简单的螺丝髻儿都盘不成样,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螺丝尖髻——鲍鱼髻——简单螺丝髻——剪去头发,发髻的转变过程是母亲平淡且沧桑的一生的缩影.

姨娘的出场就是“一头如云的柔发比母亲还要乌,还要亮.两鬓像蝉翼似的遮住一半耳朵,梳向后面,绾一个大大的横爱司髻,像一只大蝙蝠扑盖着她后半个头.”青春靓丽、风姿绰约的姨娘跃然纸上.姨娘洗头专门有“一个小丫头在旁边用一把粉红色大羽毛扇轻轻的扇着,轻柔的发丝飘散开来,飘得人起一股软绵绵的感觉.”姨娘年轻时,依仗的父亲的宠爱,生活滋润,享受殊荣,过着贵妇人似的精致生活.父亲逝去,享受了三十年的富贵荣华也随之消失,当年轮换着花样百出的“凤凰髻、羽扇髻、同心髻、燕尾髻……”也变成简简单单的香蕉卷,可见姨娘晚景凄凉,当年的爱换来的是如今无限的寂寞与空虚.髻之差异也凸显出姨娘在父亲生前生后生活状况的巨大变化,前后对比,加深了姨娘的悲剧性.

“髻”在文中极富象征意味,“髻”之普通是母亲安于平淡的生活态度,“尖髻”是母亲看似无动于衷实则骄傲坚定的性格;“髻”之繁复是姨娘恃宠而骄轻浮的面貌,年轻时极繁与年老时归一(一条简单的香蕉卷)暗示姨娘人生大起大落,无限苍凉;“髻”作为物象延续了两个女人的一生,母亲的不争之“髻”与姨娘的纷争之“髻”,大限将至都归于沉寂,退让与抗争,生命都会结束,那么争的意义何在呢?由发髻上升到生命永恒意义的思考.

二、人物的互视关系

琦君散文极富小说笔调,作者深谙古典小说三角人物关系处理方法,《髻》就采用传统小说常用的三角关系来烘托人物性格,对父亲轻描淡写,从而淡化冲突,消解了多年的矛盾与仇恨.

文章以小女儿回忆式的儿童限制视角,审视母亲与姨娘的生存状态,缅怀跨越三个女性几十年的生存光阴,哀而不伤,恨而不露.虽然是为散文,却具有小说的看与被看的互视性,父亲与母亲,父亲与姨娘,母亲与姨娘形成三角互相观看的局面,而他们的互视又在一个小女儿“我”的眼下进行着,所以不仅有三角关系的互视,还有“我”的暗中观察,默默体会.在这样一个互相凝视的角度下,不仅显露各自的性格、心理,也透露他们对于彼此的心理态度,从而展示人物命运的成因,使人物更丰满.

在小女儿“我”的眼中,母亲是一个甘于淡泊的家庭主妇,年轻时也有一把光泽亮丽的青丝,只是随意的梳一条长长的辫子,盘成一个“螺丝似的尖髻儿”,后来不必辛劳于家务,也只简单梳一个“鲍鱼头”.母亲恪守“七月七洗头”的旧习俗(据说是坊间流传一种说法,平常日子里若洗了头,脏水会流向阴间,等着你死后去喝,而只有七月七这天洗头的脏水,才会流向大海里去.)“我”作为母亲的女儿,对母亲的深爱不言而喻,母亲的头发上并不好闻却独特的气味给儿时的“我”以安全感,“我”看母亲,怀着深沉之爱与复杂情绪,母亲的守旧、顽固、闷声闷气导致她得不到父亲的爱,寂寞的过完一生.

“我”初见姨娘,就觉得她的头发有胜过母亲的乌亮,梳着当时最时兴的样式“横爱司髻”.姨娘梳头时而花样出新,“凤凰髻、羽扇髻、同心髻、燕尾髻”不断变换式样.而姨娘从不管这些旧习俗,一个月洗好几次头,洗完后还涂抹发油,丫头在旁边扇风,香气四溢,父亲的眼中全是笑.“我”眼中的姨娘美丽,时髦,大胆,有争宠手段与伎俩,父亲的爱使她恃宠而骄,不失轻浮.幼小的“我”对于母亲的依恋与爱,当然希望母亲得到父亲的爱与关怀,“我”小小的心期望父亲带着有水钻的漂亮发夹送给母亲,可是等来的却是父亲领回一个比母亲年轻貌美的姨娘,姨娘“绾着一个大大的横爱司髻,像一只大蝙蝠铺盖着她后半个头.”蝙蝠的比喻不难看出“我”对于姨娘的厌恶与不满,只是一笔带过,把恨意消解于无形之中.

母亲看姨娘,作为大太太,看着比自己年轻貌美会撒娇的姨娘进门,只能无可奈何,姨娘的发油香气四溢,在母亲眼中只是让人反胃的东西,姨娘的发髻变换多样,在母亲眼里也只是讨好父亲的小伎俩而已.由此可见,母亲虽然被抛弃,但是自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自尊,并且安于无爱的苍白无色的日子,作者并没有写到争斗,正面的战争也不过是母亲和姨娘在廊前背对着背梳头,母亲的寂静无言,姨娘的谈笑风生,胜负已定,也无关胜负.母亲身上有一种超脱于人世的宗教情怀,而这种情怀在“我”的身上得到了延续.

姨娘对母亲态度表现为两次馈赠,一次是初见时的一对翡翠耳环,另一次是一瓶三花牌发油,两次馈赠母亲都大度接受,但并不欣欣然,而是收在抽屉,姨娘看母亲是一副居高临下高傲的姿态,傲慢中存着胜利的狡黠,面对鲍鱼头的母亲,父亲皱着眉头的时候,姨娘“只是抿着嘴儿笑”.

“我”对父亲的不满是隐去的,“我”眼中的父亲看母亲是皱着眉头,看姨娘眉眼里竟是笑意,笑眯了眼.此时不仅仅是母亲受到冷落,“我”小小的心也表示不满,母亲对父亲怎么会没有恨呢?文中点到母亲对姨娘早已没有恨,可见原本恨是存在的,“我”自然站在母亲这一旁,“我”对父亲也是有恨的,只是随着年岁的变迁,亲人已逝,恨也释然.岁月不再,亲人已逝,恨失去了依托,也不再是当初的恨了,留下的只有人生的豁达与超脱以及佛家的悲悯情怀.

隐去母亲对父亲的恨,对姨娘的恨,是出于对女性悲剧意识的反思,对永恒的拷问.年轻的姨娘也已经去“我”远矣,恨也转为无限怜悯,“我”的青春早已不再,“我”对母亲的爱也随母亲的离去而远去,母亲对姨娘的恨自然也随风而去,这世间什么是永恒的存在呢?既然没有永恒,言外之意,爱与恨又何必那么认真呢?放下,方能超然于物外.

母亲、姨娘、父亲的三角互视都是在小女儿“我”的视野之下的,所以人物本身没有显出思考,只是具象的呈现,情感态度的流露,“我”对于三者命运有着自己的判断,母亲和姨娘这两个与我勾连不断的女性,无论是传统、保守不变的母亲,还是前卫、思变的姨娘,在失去了父亲的爱护之后,结局都是独自奄奄老去.母亲与姨娘虽然在性格与做派上大相径庭,共通性却显而易见:无经济来源,完全依附男性,缺乏女性的主体意识.处在如此被动的境地之中,所以才会在父亲百年归天之后,抛却旧恨,惺惺相惜.也折射出一夫多妻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微弱的社会地位与悲惨的社会处境,女性处于无出路可走的窘境,无论是走上一条任劳任怨的老妈子之路,还是在一条利用自己青春容貌的优势在争宠的勾心斗角漩涡里杀出一条血路.前一种是一生无爱无性的苦涩,后一种是巨大的年龄差距,大树倾倒之后一生的苍凉与孤寂,殊途同归走向人生悲剧.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 张应中]

结束语,此文为关于符号和角度赏析琦君和文化符号方面的角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角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市场竞争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竞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不仅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开展各项文化创意产业、激发创意灵感的.

2、 伊斯兰文化影响沙特人对不同文化符号的喜爱度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问卷调查之二 2017年1月15日至2月26日,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课题组就中国文化在沙特民众中的影响力进行了首次概率抽样大样本问卷调查,①问卷内容依照中华文化国际.

3、 基于地域文化符号特征的延边旅游纪念品设计 旅游纪念品作为外地游客在所购买的最能彰显旅游地风景民俗的特色产品,在延边产品销售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延边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研究中要讲求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

4、 梦回故园忆童年琦君回忆散文的童年情结 梦回故园忆童年——浅谈琦君回忆散文的童年情结厉同舟 浙江宁波市镇海中学摘 要琦君以写回忆散文见长,她以个性化的童年视角灵动抒写了独特的童年情结 她的童年情结深深植根于她的母亲.

5、 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以政治、文化、教育角度为视野 摘要始创于隋初,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逐渐走向鼎盛,直至1905年被清政府废除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 在其存在的1300多年间,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方面,产生.

6、 视觉文化符号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结合 摘要而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升,越发重视视觉享受,对视觉效果的要求变得更高,重视视觉信号传输与视觉元素的传达设计变得极其重要 为确保视觉传达设计任务高效完成,设计者前期必须深度把握与理解视觉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