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现造技术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马铃薯不同种植技术文献综述 种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 物联网工程技术论文 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技术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关于种植技术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藜麦生物学特性与精简栽培种植技术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种植技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4

藜麦生物学特性与精简栽培种植技术,本文是种植技术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与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种植技术和精简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摘 要:藜麦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营养价值较高,在未来主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比很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从生态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理学特性及精简栽培技术等方面对藜麦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和阐述,进而明确藜麦基本种植条件、播前准备、适时播种及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内容,为山西省藜麦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藜麦;生态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理学特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23-008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9 

文献标志码:A

1 藜麦简介

藜麦的食用和种植历史长达5 000-7 000多年,被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它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当地居民的主要传统粮食作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可以满足人类基本营养需求,是唯一的植物界全蛋白谷物和单体植物,富含蛋白质、赖氨酸、纤维素、多种微量元素,且具有低热量、低糖、零胆固醇的特点,被正式推荐为最适宜人类食用的“全营养食品”,具有“超级谷物”之美誉,易熟,口感独特,味道清香,同时易消化,一方面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增强机体功能,另一方面,还有利于调节人体免疫及内分泌系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藜麦还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且具有独特的植株形态.近年来高寒山区农民通过大面积种植藜麦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进一步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形成了当地原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景点,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藜麦生态学特性

根据不同的原产地生态条件,可将藜麦划分为高原型、山谷型、海岸型和盐地型.高原型原种植于秘鲁东南部和玻利维亚西部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栽培品种多,根据形态和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同品种类型.山谷型藜麦多生长于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山谷地区,由于极高的海拔(2 500m左右),此地区光照充足,营养生长时间较长.而海岸型适宜生长低纬度环境下,植株分枝少,主要靠近智利南纬38°附近的海岸线栽培.盐地型则适宜种植于秘鲁南部、玻利维亚西南部和阿根廷北部地区等盐分较高的环境,具有极高的耐盐性.

3 藜麦生物学特性

藜麦植物分类属苋科藜属,属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株高视品种不同而高低不一,高至三米,低至几十厘米,整体呈扫帚状生长;扎根较深,有较为发达的侧根,以网状分布于地下1.5m左右;茎直立生长且较为粗壮,有数量不等的分枝,特色在于其主茎下端为圆柱形,而中上部及侧枝有条棱,生育时期多呈绿色或带条纹,等到成熟时则变为红色、或紫色等.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品种对植株株高和茎粗影响较大,且分枝数目也与品种、环境及播种密度密切相关.叶为单叶,互生生长,有叶柄,叶片为鹅掌状,叶缘有波状锯齿,植株茎秆上部叶片为宽披针形,而中、下部叶片为卵状三角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幼叶呈绿色,表面大多有蜡粉覆盖,老叶呈、紫红色或红色等.藜麦是序状花序,主梢和侧枝都可以结籽,花为花,自花授粉,异交率可达15%.籽粒形状呈扁圆形,大小和小米相近,直径约1.5~2.0mm,千粒重约1.5~4.5g,主要有白、黑、红等几种颜色.藜麦种子因其表皮的水溶性皂苷而不能直接食用,将其去除常用的方法为浸泡或碾压.

4 藜麦生理学特性

藜麦耐旱、耐寒、耐盐碱及耐瘠薄的生理学特性使其在沙漠和高原中均能生长,生命力极强.藜麦具备一般C3植物没有的独特的生理机制,因此能够在水分严重亏缺的环境中生长.藜麦在通风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海拔适中的中性土壤较适宜生长,但它对土壤酸碱度的耐受范围在一般在PH4.5~8.9之间.

对藜麦耐盐机制的研究结果不一,有研究表明,在高盐环境下,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存在导致子房壁内水势降低,种皮对高浓度盐溶液起到了阻碍作用,其不能进入种子内部.也有研究发现,藜麦种子可以维持植株体内主要通过液泡和木质部维持植株体内离子平衡,并合理有序地控制气孔开闭,从而达到抗盐的目的.

针对藜麦耐旱机制,有研究表明,藜麦庞大且发达的根系及其强吸水性的草酸钙囊泡,保证了藜麦在干旱缺水环境中,仍可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5 藜麦种植基本条件

藜麦生长较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在15~20℃之间,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2℃,生长周期约为90~120 d,无霜期110d左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 500h以上,海拔1 500m以上,气候凉冷,昼夜温差大,土壤PH值酸碱适中即可,土壤湿度需至少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3/4,以保证种子顺利发芽.

6 栽培技术

6.1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选择

海拔1 500m以上的冷凉山区,无霜期110 d左右,有效积温2 300℃以上,降雨量430~480mm之间,气候适宜,早晚温差较大,光照较强的地区.

6.2 地块选择

地块最好选择在沟湾地或者山坡地,土壤湿度大的地块,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及排水便利.藜麦种植需要倒茬,前茬作物以马铃薯、玉米、豆类茬效果较好.

6.3 整地

待前茬作物收获后,于深秋季节进行深翻,深度25~30cm.来年于春季播种前3~5d,再深翻耙耱或旋耕镇压一次,保证地面平整,无坷垃、无秸秆、无杂草等.播前基施底肥:复合肥(N:P:K各15%)40kg/667m2,生物有机肥40kg或优质农家肥2 000kg/667m2,生长后期不追肥.

6.4 播种

播种时间:以播种层的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较为适宜.选择降雨量有30 mm左右播种有利于种子出苗,播种层含水量达到 15%~20%为宜,若土壤水分过低,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后很快干枯干死,而土壤水分过多时播种,种子可能由于积水而引起发霉腐烂.

播种量:每亩400g藜麦拌700g炒过的谷子一起播种,依据不同品种的适宜性每亩留苗应在 5 000~

9 000株之间.

播种方法:使用小型谷子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视当地种植条件采用条播或穴播,根据地块大小及播种要求调试好播种深度和播种量,一般播种深度为1~2cm,行距50~60cm,株距25~30cm.

6.5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种子通常于播种后3d左右发芽,幼苗于5d左右伸出地面,若达10d还未出苗或出苗较差应及时进行补种.间苗定苗适宜在幼苗长到约3cm高时进行,同时锄草.间掉的幼苗放在盛有适量泥浆的塑料盆中,以备补苗移栽至田间缺苗断垄的地块.

中期管理:在8片叶子时要在行中进行除草,拔掉病株及残株,提高整齐度,增强通风和光照.第二次锄草在株高1m左右,结合根部培土进行,促进茎部茎节和次生根的生长,增强植株的支持能力,防止后期倒伏.

后期管理:藜麦种子变硬,指甲掐不动为成熟期,待生长到100~120d时,用镰刀手工收割.

7 病虫害防治

地下虫害:苗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以防治蛴螬(俗称核桃虫)、金针虫、小地老虎、蝼蛄为主,此时由于害虫主要侵害藜麦根部,造成水肥无法顺利供应到植株上部,导致幼苗弱小直至死亡.防治方法:播前基施农家肥时混合入15%毒·辛颗粒剂4kg/667m2.

地上虫害:多侵害藜麦叶片,以金龟子、豆芫菁、小菜蛾、二斑莹叶甲等害虫为首.防治技术:1、诱杀成虫——在成虫出现盛期,利用成虫趋绿性和趋光性进行诱杀.可用灯光诱杀,2~3.33hm2安置一台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2、药剂防治——喷雾法:于成虫活跃时段(约下午5点以后)将45%高氯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于新高脂膜500倍液混合,于田间均匀喷洒.

根腐病:由真菌、线虫、细菌引起,多发生在降雨较多的时节,田间湿度较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水分进行传播.主要危害幼苗,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染,并逐渐向主根扩展,根部变黑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导致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萎死亡.防治技术:1、及时排水——一般约6、7月份降雨较多时,及时将田间积水排出,抑制病菌生长.2、药剂防治——100g/667m2根好+100g/667m2根腐灵,用50kg水稀释后进行灌根,或喷洒叶片.

8 适时收获与保存

藜麦种子活性很强,没有休眠期,当藜麦成熟后,需要对其尽早地收割,若不及时收获,如遇连续降雨就会导致藜麦种子发芽,造成减产.但过早收获可能导致籽粒灌浆不完全,导致产量和品质均降低,所以要在蜡熟期适时收获.蜡熟期表现为,茎叶趋于枯黄,种子趋于坚硬,指甲掐不动,此时可以收割整株或仅收割穗子.籽粒后熟过程十分关键,因此收割完成后要将种子放置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中3~5d.种子入库前应进行严格清选,将混进种子里的泥沙、石块、杂草等杂质清除干净,并用专用水分仪检验籽粒含水量,一般低于12%即可入库,一方面防止种子霉变或活力丧失,另一方面可减少次年病害的发病程度,保证籽粒品质.

联合国将2013年定位“国际藜麦年”,足以看出藜麦的潜力无可比拟性,对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作用突出.但我国藜麦产业化发展刚刚起步,其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在实践当中进行不断发现和解决.在育种方面,优质资源少,相关栽培技术不够完善,需要在引种工作方面加大研究,培养出更多的良种及良法,以提升藜麦的产量及品质.随着相关种植技术和育种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藜麦种植规模必将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藜麦将会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为中国的新主粮.

参考文献:

[1]杨发荣,黄杰,魏玉明,李敏权,何学功,郑健.藜麦生物学特性及应用[J].草业科学,2017,34(3):607-613.

[2]王晨静,赵习武,陆国权,毛前.藜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31(2):296-301.

[3]贡布扎西,旺姆,张崇玺,等.南美藜在西藏的生物学特性表现[J].西南农业学报,1994,7(3):54-62.

[4]Jacobsen S E.The worldwide potential for quinoa(Chenopodium quinoa Willd.)[J].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2003,19(1-2):167-177.

[5]黄杰,杨发荣.藜麦在甘肃的研发现状及前景[J].甘肃农业科技,2015(1):49-52.

[6]高兰.加快藜麦栽培技术推广,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升级[J].农业与科技,201737(3):111-113.

[7]任贵兴,叶全宝.藜麦生产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4.

[8]周海涛,刘浩,幺杨.藜麦在张家口地区试种的表现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1):222-227.

[9]李进才.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6,6(3):23-26.

结束语:上文是一篇关于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种植技术和精简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种植技术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种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麦30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马晓红,范永胜,魏芳(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 要以品质及抗药性鉴定和河南省试区产量分析为依据,综述了新麦30(新麦2119)的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 新麦30是以新麦1.

2、 七鳃鳗的生物学特性与科研价值 七鳃鳗的生物学特性及科研价值邱实李正伟(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18)摘要通过对七鳃鳗研究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论述国内七鳃鳗研究现状,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七鳃鳗;.

3、 新入侵林业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 摘要悬铃木方翅网蝽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之一,它对悬铃木……园林植物产生了重大的危害,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已经呈现出了一种爆发趋势 固镇县2013年首次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并呈逐年加重态势,自.

4、 维西县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技术 摘要为提高玉米产量,维西县农牧和科技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进玉米高产创建工作,2017年建设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2000hm2,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9 980hm2,平均单产296kg,比上年增产5,高产.

5、 旱地留膜免耕穴播藜麦栽培技术 藜麦含优质完全蛋白质,富含矿物质、膳食纤维,不含麸质,零胆固醇,是一种全营养健康食粮 因此,市场供不应求 2015年,甘肃省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始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并获得成功,目前藜麦种植面积已.

6、 不同氮肥施用量与基追比对藜麦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摘要藜麦在中国的种植刚刚起步,尚处在引种和试种植阶段,虽在品种选育、栽培模式、种植密度……方面有些研究,但在水分管理和肥料利用上鲜有报道 ‘条藜1 号’是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