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论文 电子杂志和传统杂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日本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论文 传统体育项目论文

有关传统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的简析有关论文如何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传统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9

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的简析,该文是有关传统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和知行观和中国传统和简析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摘 要:在中国传统的哲学范畴中,认识和实践表述为知与行,古人关于两者的关系,分别有先知后行、知行轻重、知难行易、知行分离、知行相须并发等等看法.每个时代的知行观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梳理其发展演变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与行作为两大力量一直在暗暗“较劲”,实质为两者谁先谁后谁难谁易谁轻谁重的问题.本文以诸多先哲对知行观的探索为线索,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以此视角出发,对传统知行观做出简析.

关键词:知;行;演进;简析

知行观作为古代文化中经常关注的问题,历代思想家、哲学家对此命题都做过大量的说明和论证,分别先后形成了先知后行、知行轻重、知难行易、知行分离、知行相须并发等等不同的思想,直至到明代王阳明时归纳为“知行合一”的思想.知行思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碰撞交融,其辩证关系也反映了古人对认识论的不断深化.后由于近代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并在传入中国后盛行不衰,知行合一思想发展出认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的新内涵.为有利于更好的认识中国传统的知行观念,本文首先就知行观演进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知行两个方面进行简析,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更清晰的观点与态度.

作为哲学的范畴——知行,是有一个起源、发展的过程.在最早的甲骨文里,没有“知”字但有“智”字.后来,“知”与“智”通,有认知、知道、智慧、知识等含义,而“行”在甲骨文里的意思则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其本意为走路、步趋,又引申为履行、行动、践行、执行的意思.“知行”的出现,最早则见于《尚书》.那时的人们认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这是知行问题的最原始表述.

孔子将人分为四种品级,分别为:生知、学知、困学、不学这四种品级,他认为,从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属于顶级的人,因为学习而获得知识的人,是稍次等级的人,因为困惑而学习的人,则是更次一等级的人,那么因为困惑而不学习的人,则是更为低下的人,这是孔子对于知识来源的看法.他同时既说不需要“行”的“生而知之”,又说需要努力修学、践行的“学而知之”.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知识来源的思想,他提出认为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源于本心,而且不是外界所强加的,是生来就有的,是天赋的.因此,不需要学而知之,只需要恢复本心,就能明白这些知识.荀子则认为“知有明”,才能“行无过”.荀子的知行观则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在当时是难得可贵的.

主张知先行后的西汉哲学家董仲舒认为,所有人们想要去做的行为,都是先知道、明晰规则后再去行动的.这虽有“知”对“行”的指导作用的合理成分存在,但本意仍是“知”不源于“行”的知行观点.

直至宋朝,程颖、程颐两兄弟明确提出“知先行后”说,进而又提出了“知难行难”说,他认为人们要去做某件事情,必须要先知道这件事情,如果行动是难的话,那么认识也同样是难的.其后朱熹在继承二程观点的基础上而又有创新.他认为,就先后来说,知识在先而行动在后,就轻重来说,行动为重知识为轻;两者虽有不同,但不可过分偏颇.朱熹的观点确定了知行的次序与地位,在知行观方面做了更为一步的前进.

到了明朝,王阳明集古人观点为一身,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学者.初次提出“知行合一”的学说,他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一是知识和行动共同前进,“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中包含着行动,而行动中则涵盖了知识,知识与行动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这就说明了知识与行动具有统一性;二是知识和行动本是一体.

在继承程氏兄弟、朱熹、王阳明观点的基础上,王夫之提出了自己的知行观,他把中国古代关于“知行”问题的看法推向更高水平,其重点就是建立了以“行”为根基的“知行”统一观.王夫之最具特色的思想是说明了“行”为“知”的来源、途径、标准、目的.

从知行关系发展演进的梳理中发现,古往今来,对知行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角度:谁先谁后、谁难谁易、如何对待.笔者认为,知与行或许存在先后之分,但绝无轻重之分.早在古代,就有了这个世界是物质的这个思想的雏形.正因为首先存在物质,经过实践才有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我们也才得以认知世界.两者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决不能割裂开来.我们的知识从实践中得来,并在实践中积累领悟更多的知识.知与行都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建立联系的重要武器,二者缺一不可.

知与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密不可分,也没有难易之分.要真正认知某事物,需要我们从现象到表面、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与此同时还需反反复复无限的对事物进行认识,因此真正要“知”并不是件易事.之于“行”,也并没有那么简单.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的救援部队是人民子弟兵中的精英,技术一流,各种救援设备先进,党和政府也大力支持,可是在救援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考验与阻力,并没能把所有受灾群众救出来.这就说明在行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容易,会受到许许多多的客观方面的限制与困难.由此看来,知行都不易.

至此,本文对知行关系的演变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梳理,从知行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古人对其的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避免的是每个时代都带有自己时代的局限,因此只能达到对知行关系的一定理解与表达.但他们所提出的许多深刻的见解,对于我们仍具有启发意义,认真总结评析这些思想,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论的理解,并可作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诸子集成[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6.

[2] 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李帆(1994- ),女,汉族,山西运城夏县人,硕士,山西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

简而言之:本文论述了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知行观和中国传统和简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传统本科毕业论文传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摘要院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景观系统的革新也在不断加快,注重地域性的景观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焦点之一,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景观设计不能忽略的问题 今天的中国景观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进.

2、 从郭熙的三远论看中国传统绘画对画面空间的理解和表现 文/邢永海摘要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认为,画有“三远”,说出了画面中蕴含的仰视的“商远”、俯视的“深远”、平视的“平远&r.

3、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和 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核心价值的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未来的思维形成、行为方式、思考方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潜在影响,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

4、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谈以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为切入点 摘 要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目前,一些青少年存在若干网络道德问题,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和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其中,中国传统道德精神应.

5、 任务驱动作文中国传统文化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中国古人的八大雅事 对这八个对象的追求,让中国古代文人能够静下心来,安居一隅,体验这些雅事,获得了一份生命的陶冶和境界的提升 在生活节奏.

6、 中国传统文化在特殊家庭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定州市宴阳初中学 何志红 孙跃辉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对人格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在中国,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即教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内容以处理人与入之间的关系为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