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文学理论论文 理论月刊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管理学基础论文1500字 军事理论论文2000 毕业论文理论基础 论文理论基础 军事理论基础论文 论文理论基础怎么写重复率下降 什么叫做论文理论基础 计算机毕业论文理论基础鱼分析

理论基础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认知背景下翻译过程的理论基础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理论基础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2

认知背景下翻译过程的理论基础,该文是理论基础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认知背景和理论基础和翻译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杜凤兰 陈红波

(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回顾与梳理,发现在认知背景下研究和探讨翻译过程是当今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这一研究以认知科学、体验哲学及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认知背景下翻译过程的理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正确认识翻译过程的体验性、认知性、互动性及创造性本质,以期发现翻译过程研究的新方法、新观点,使翻译过程研究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关键词] 认知背景;翻译过程;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12-0077-02

自20世纪60、70年代翻译学在西方诞生以来,研究的侧重点经历了四次转向.[1]90进入21世纪以来,认知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主流学派,翻译研究也随之呈现出“回归语言学”的趋势.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和神经认知科学等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了分析切入点和理论基础,以体验哲学、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翻译是国内外翻译界继“原文”转向、“文化”转向、“译者”转向之后的又一次转向.探索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大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所谓的“翻译过程”转向,是当今翻译研究的新范式和新趋势.

在认知背景下研究翻译过程体现的是以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认知翻译观,它突破了以传统哲学及语言学为基础的翻译观.依据体验哲学建立起来的认知翻译观反对激进的翻译观,鼓励并提倡“多元化、多样性”的翻译观.特别是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墨守成规、信守一家之言有悖于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翻译学研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方法能够促进翻译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由于翻译本身的跨学科性,因此对翻译的研究要采取跨学科、多元的方法.而这种多元化、多学科结合的方法及多元互动的观点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翻译研究回顾

(一)翻译研究的四次“转向”

纵观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阶段翻译研究的重点都离不开对翻译诸要素的探讨,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因而被业界专家学者称为“转向”.

在翻译学诞生以来,翻译研究经历了四次转向.第一次转向是20世纪60、70年代“语言学派”时期,此时翻译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原文的内容以及原文的形式是否在译文中得到体现,原文和译文是否对等,翻译的核心是“忠实”,称为原文“转向”或作者“转向”.翻译研究的第二次转向大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文化“转向”,有学者将这一转向称为“读者转向”或“目的语转向”.此时翻译研究的焦点从作者和原文转移到译文和译文所处的社会环境,翻译研究译文在新的环境里产生的条件及其影响,认为翻译的作用和功能与原文关系不大,而是发生在译文的社会环境里,译文的价值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才得以实现的.翻译研究的第三次转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此时人们开始意识到从原文到译文的过程中译者的重要作用,称为“译者转向”,而后国内翻译界收获诸多以译者“主体性”为核心的研究成果.翻译研究的第四次转向出现在20世纪初,称之为“翻译过程转向”,由对译者的关注进而关注译者所做的工作,关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心理过程.

(二)国内外认知背景下的翻译过程研究概述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Seleskovitch(1976)等就开创性地进行了翻译的认知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3 Bell(1988)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信息的认知处理,如知觉、记忆、信息编码和解码等.[33 Wilss(1982)借用图式理论从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角度研究了翻译的认知过程.[43 Krings(1986)等在认知科学的影响下提出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翻译过程”,这一新范式突破了传统思路,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意识.‘51 Chesterman( 2000)等提出翻译能力及翻译能力发展等议题.[63 Gopferich( 2009)等将翻译过程与语言习得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翻译习得的问题,使翻译过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近年,丹麦、挪威、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建立了研究翻译过程的机构和项目,探索将先进的科技设备及软件等用于翻译过程和翻译能力的实验和数据分析上.将“论点与论据、理论与方法、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结合型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先后提出了诸如“出声思维法( Think - aloudProtocols,TAPs)"、“翻译过程法(Translation Process Pro-tocols,TPP)”、“键盘记录(Keyboard Logging)”、“眼动系统( Eye- tracking Systems)"、“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等实证方法.这些研究为翻译过程的认知研究及培养译者的翻译能力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

在国外翻译认知过程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学者对翻译认知研究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献检索显示,仅在近两三年国内研究者介绍和评述西方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论文就有近20篇.在宏观层面,王寅( 2005,2014) [8]15-20[9]1-7、颜林海( 2006,2008,2014)c10]116-119cll]c12]9-14等主要以认知心理学或心理语言学作为理论研究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翻译认知主体的多重互动及翻译过程的认知机制.在微观层面,曾利沙(2007)等主要探讨翻译认知语境和翻译策略的使用等.[13]在理论应用层面,国内学者致力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范式和联结主义范式在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相关认知理论在翻译认知研究和翻译现象解释中的应用研究.

二、认知背景下翻译过程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体验哲学

体验哲学理论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意识性及思维的隐喻性,其核心是体验性.体验哲学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心智乃至语言不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而是通过身体的感知和体验形成的.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因此,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翻译观认为,翻译过程是一种认知活动,译文也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体验和认知先于翻译.众所周知,翻译要基于译者对原文的各种意义(包括词汇意义、文化意义、情感意义等)的理解,而对原文的理解与翻译同译者以往的知识、体验、认知密切相关.尽管原文的作者与译者所处的语言、文化及社会背景不同,但其所处的客观世界相同,且又有着人类共同的认知、推理及理解能力,因而,译者与作者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所以,我们认为翻译过程不应只关注原文或作者,而应既要考虑作者、文本的原义,又要考虑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再创造性,翻译过程应该是一个多重互动的过程.

(二)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作为跨学科的学科群,研究范围很广,感知、思维及语言都属于其研究内容;认知结构、心理表征、语言的使用是认知科学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它们在人类推理过程和判断过程中的运作规律是认知科学的核心论题.[14]认知科学是以信息加工的方法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语言等.因此,国内外翻译过程研究借用了认知科学的诸多方法、原则和研究成果,如元认知、记忆结构、概念表征、信息储存、心理表征、认知参数、出声思维( Think Aloud)、按键记录、眼动跟踪实验等等.

认知科学对语言的研究为认知语言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如心理词汇、原型理论、图式理论、隐喻及转喻模型等.这些理论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如在对文本的理解中,译者的心理词汇是如何被激活,又是如何表征的;译者是如何在范畴化原则及原型理论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机制体验语言形式如语音、词汇、句式、篇章等的知识;如何体验语言内容如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即丈本所涉及源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又是如何体验语言体式,即源文的语言风格,如文体风格,包括修辞、遣词造句等知识的.

(三)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在体验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它以身体体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探索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等都是基于身体体验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是从自身和空间开始,按着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身体和空间到其他认知域发展的,语言是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知,经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不同国家的人虽然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但体验和感知世界及与客观世界互动的方式一致,因而认知模式也相同,这就使得不同语言间的翻译成为可能.翻译是一种认识活动,因此翻译过程同样具有体验性和认知性.翻译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翻译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及译者的认知方式,翻译既要考虑源语背后的认识机制、社会背景、语体风格,又要考虑译语背后的认识机制、社会背景、语体风格;既要考虑作者的体验及认知模式,又要兼顾译者的体验及认知模式.

因此,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范畴化、语义原型理论、隐喻转喻理论、意象图式理论、突显原则、识解、空间整合理论等诸多理论及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源语的解码,还是译语的编码都离不开这些理论与原则.翻译过程研究正是以这些理论及原则为基础进行的.

三、结语

体验哲学、认知科学及认知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一研究突破了以往翻译研究的局限,避免了以经验论与传统语文学、唯理论与结构主义语言观、解释派哲学与后结构主义语言观为基础的翻译研究的片面性,把翻译看作是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及和谐性的过程.翻译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对比的过程,人的体验和认知体现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及语体风格各个层面.因此,翻译过程研究既要考虑作者,又要考虑文本,还要考虑译者和读者,忽略任何一者都是不客观、不全面的.以体验哲学、认知科学及认知语言学为基础,从认知的视角分析和研究翻译过程是翻译研究的范式,也是翻译研究的新趋势.这一研究正日益引起国内外翻译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人,也必将有更丰富的成果,也必将给翻译研究、翻译教学及翻译实践带来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上文结束语,这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认知背景和理论基础和翻译方面的理论基础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理论基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产业转型背景下工业设计教育的理论基础 吴志军,那成爱,肖璐,赵湘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小型机电产品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湖南湘潭411201)摘 要工业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与制造业模式紧密相关 在人类经历的四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产品从工匠式到模.

2、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张冬冬(鄂托克前旗中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6200)摘 要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水平稳步向前发展,其中地理教学设计是重要的一项内容,所谓地理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换的一个过程 地理教学设.

3、 水资源的政府管理模式理论基础和思路 摘要研究水资源的政府管理模式问题当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理念、制度与方法 关键词水资源;政府;管理模式;理论基础;研究思路研究水资源的政府管理模式问题.

4、 自主导航船案例在《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为降低控制理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的模型、性能分析、稳定性……概念的抽象性,借助所研发的BDS自主导航投饵船控制系统软硬件,将授课中的知识点和投饵船控制系统的相应模块进行对应,有效减少了课程学习过程中.

5、 经济成本分析:可持续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李启奥【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由生态学转入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角度后,就引发了全球的热议 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内涵,但都没有触及到最根本层次,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不相符 我们的高中教材已初.

6、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策略以《宣言》为理论基础 卢尚月(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摘要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前瞻性地指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中蕴含着“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理论基础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