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流浪者之歌论文

夏季的流浪者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萧红,夏季的流浪者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夏季的流浪者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5

萧红,夏季的流浪者,本文是夏季的流浪者方面论文范本跟萧红和流浪者相关论文范本.

萧红说:“七月十五呼兰河上的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白菜灯,西瓜灯,莲花灯,和尚道士吹着笙管笛箫——那乐器的声音离开河源二里路就听到.“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脱身,缠绵在地狱里边是非常苦的,想脱身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每个鬼拖着一个河灯,就可得以脱身.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是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萧红笔下,一年四季的故事皆是有的,然而我们似乎看到有格外多的记忆和情绪在她的夏季.夏季是祖父后花园,是呼兰河有火烧云的天空,是七月十五受了苦的鬼托生的灯,是前往的逃生……夏季的萧红看似诉说故事,却仿佛是边缘的,包含着现实中自身与世界的格格不入,仿佛只有记忆里的家不是寒冷的,后花园不是寒冷的,呼兰河不是寒冷的,甚至生死场也不完全是寒冷的.

《呼兰河传》中有整整一章是用来描述自家的后花园的,而这描述的时空又有极大的篇幅描述夏天.呼兰河六月里的后花园多么热闹,蝴蝶飞蜻蜓飞螳螂跳,一棵玫瑰,“五月就开花开到六月,花朵有和酱油底儿那么大,开的茂盛,满树都是”.因此,即便是在最寒冷的冬日,因为有着夏日的记忆,也便超越了一切花落和死亡的象征,也便有了热闹和奔放的可能,有了活的契机和从麻木中醒过来的感动和心潮澎湃.一切都代表着自由和快乐,温暖和爱.以致所有的荒凉似乎确实也存在这夏日中.这也似乎因为有了这时空的机缘巧合,恰巧有了欣欣向荣的样子.

当然,呼兰河的夏夜也是丰富而精彩的,卖麻花的、卖凉粉的,虽然打着拨浪鼓的货郎在太阳偏西时候不会再到小巷子了,但卖豆腐的则又出来了,开个豆腐房是那是孩子们最大的志向.夏日里晚饭后的火烧云,时而变成红公鸡,时而变成黑母鸡,时而变成小白猪,然后又变成了小金猪.直到漫天地飞过一群黑乌鸦,这一天便也就过去了,天河和月亮也都上来了,一切都睡了,“就连房根底下的牵牛花,也一朵没有开的,含苞的含苞,蜷缩的蜷缩,含苞的准备着迎接欢迎那早晨又要来的太阳,那蜷缩的,因为它已经在昨天欢迎过了,它要落去了” .

很多年后,她笔下是异国他乡的夏天——这一年的八月,萧红来到,因为与萧军最炽热的爱情或成为昨夜之梦,她必须逃离.而在,她觉得窗外的树声,青蓝的天空,和家乡很相像,“但这不是,这是异国了”,所有的山河皆为我着色,异乡也正如此.1940 年春夏之交萧红给白朗的信中说:“这一切都是多么的恬静和优美,有漫山漫野的鲜花和婉转的鸟语,更有澎湃泛白的海潮,面对碧澄的海水,常会使人神醉的,这一切不都正是我以往所梦想的家境吗?然而如今我却只感到寂寞!在这里我没有交往,因为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因此常常使我想到你.”

所以,第一次的放逐是一生相伴的,是因为祖父的离去.而第二次的放逐是因为自己最亲爱的人,自己的救赎者的背离.而这两次放逐皆与夏日有关,祖父的去世,爱人的背叛,面对寒冷,只能心念温暖而逃离.日本的夏季没有繁花似锦,只有内心的焦渴,而这焦渴一边因为异国他乡的孤冷,另一边却是对那片故土无法言说的失望却眷恋.

也许,这也因为萧红生命的底色是后花园的夏天,对某种脆弱而灿烂之存在的依赖,让她变成一个心软而与文字相依为命的人,这在这一程度上,加剧了她与萧军在创作观念和文学观念上的分化.也许爱情在某一程度上因为曾经志同道合的相遇,却终于走向了无法相互理解、相互说服的分崩离析.关于创作,萧红有她极为坚韧的对文学本身的固守,即使不断被当时的文学圈怀疑,她保持着自己的事业观和世界观.她认为抗战也是一个全民性的活动,是需要分工的,不是盲目的投入,而是一个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人的命运不会是无根的,革命也不会是无根的,革命是建立在命运共同体之上,而萧红的《生死场》能将命运与国家的盛衰和存亡相联系,能从最底层的苦楚中寻求这个国家必须革命的正当性与必要性,这其实是源于在萧红心中有某种切实的命运之根.也许她无法把控自己的流离失所,以至于31 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但关于人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生活,人应该有怎样的情感,人的情感应该被得到怎样的尊重,萧红却在文字中无比笃定.她无须用革命的口号去对革命进行宣传,而只要将那方土地中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生活展现开来,如斯质朴,则令人感喟至深.

因此,一种狂热之外,萧红保持了某种冷静,而这种冷静似乎倒有了某种夏日特有的的冷清,毕竟那夏日是安静的,只有植物和动物的声音.而正因为孤独和敏感,萧红对看似生命力不强却有自己命数的一切存在有着天然的亲和感,她也更愿意将笔触投入到这样的存在,令它们具有独一无二的生命.于是我们看到,初夏是初夏的温柔,盛夏是盛夏的残酷,在这残酷与温柔间却构成了萧红自身的宿命和她文字的张力.萧红用一次次的逃离,完成对生命新的追求和对过往矛盾的逃避,然而她却未曾真的逃离过自己内心中最依赖的后花园,而那片花园的欣欣向荣,却总与夏天终于旺盛的季节,充满生命力的生物,植物互相关联着,与祖父温暖的手掌,鲁迅先生充满善意的眼睛和他的认同相关联着.

夏季只是一个庇护的场所,离开家的那一刻,寻求庇护的可能便从此时断时续,所以萧红才会一直一直地流浪.然而,夏季却是萧红生命力的所在.也许正因为曾有那样的时空和世界,萧红的文章才有这深入了中国乡土骨髓中间的沉痛和哀婉,在这里,她的情感可以得到最自由最浓墨重彩的释放.不断地迁徙,不断地寻求,却因为她内心不变的某种对温情的依赖,关于乡土最深沉的依恋和乡土自身最温柔的善意和隐秘的残酷,都被鲜明地描绘出来——夏日的后花园中所有的生物和植物都是羸弱的,就像一个小小的“结不出果实的谎花”或“一个嗡嗡叫的蜂子”,它们是这个时代中人们所无法自控的命运,即使逃得了眼下的雷雨风暴,也逃不过冬日的刀剑严寒,就像《生死场》里的金枝,她逃脱了日本人的凌辱,却躲不过自身同胞的蹂躏;也像《小城三月》里的翠姨,她是那么地美那么地优雅和漂亮,像是新开的腊梅,然而因为人心的偏狭,因这爱是如此稀薄和飘渺,最终病死在北方的小城,窒息在冰天雪地.然而她们毕竟是绽放过的,就像那个夏天,崔姨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爱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地捏着”,萧红的下笔是如此地轻,以至于这种清新让人觉得万事万物都沾染上了可爱与可亲的一面.然而她所触及的情感却有那么重,关于那个时代的冷漠,关于人心的残酷.而这种残酷似乎早已跨越了时代,它不只属于过往,不只属于革命和战争,也许也属于今日.

在《生死场》,在《呼兰河传》中,萧红能以最细腻的笔触描述曾经的风土人情,也因为一次次的逃离给她带来的伤痛和关于生活残酷的记忆,她的下笔并没有手软.她所描述的乡土的贫苦,战争年代人们的命运的不可定和渺小,这种种事关生死的大悲剧,却在她的“轻描淡写”中,如后花园“一朵花昨天开过了,于是今天便不愿再开了”一样简单.呼兰河里的人有着他们自己内在的矛盾,他们麻木,又仿佛敏感,他们固执并走向悲剧,也如“被冬天冻裂了手指的,到了夏天也自然就好了”.因此,夏天是喧闹的,也是空虚、寂寞的.但夏天还是一次一次地来了,他们也一代一代地活下去了.生命也不过如此,再多的流离失所,最终所带来的也许只是宿命论的喟叹,然而却在文字中间带有了某种超脱于世间烦琐和世间疼痛的空灵.

于是,“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从萧红创作中能够切身为读者体会,然而这并不那么令人惊奇,惊奇的是她在体会之余能引如水的笔触徐徐展开,看似是一个悲苦而挣扎的故事,经过她的叙述,却仿佛字里行间本身就包含了安葬这命运的仪式,令故事里故事外的人们获得了某种安慰.因此萧红是一个更纯粹的文学家,她不完全是被时代裹挟着随波逐流,并最终在流亡中走向死亡的脆弱女子,她因为其内心某种极为坚韧的固执,在文字名留青史的同时完成了自己关于“流浪”本身的坚守.萧红未曾委曲求全,未曾适应过当下,然而她的逃离岂非也正是因为追寻,因为理想而追寻,因为反抗而追寻,因为对人的处境的思考而追寻?因此,也许我们在喟叹萧红本身的流离失所时,未曾真正理解过这种流浪岂非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她自身的选择?

这种流浪的情境有时和现代人的生存也有相同之处,我们永远处在一种现代主义的痛苦当中,一种面向现实生活的痛苦,而我们依然能在艺术或文字中能找到神圣的、神秘的感动.时代的困境会令一个人被动,然而被动的人又怎能真正以文字进行抗争?艺术能给予人们在困境中提供宗教式的庇护,提供自我成长的逻辑,现代人进行文字创作,大概也能从这个角度找到某种力量.我们无法自己将自己从地球上连根拔起,但我们能寻找到我们自身位置的某种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不仅仅在逃离中确定,更可以在抗争中确定.而此时内心不变的真诚和柔软,大概会在那一刻令自己觉得自己把生命出让给了艺术.萧红说:“爱很不容易,那么就不如爱艺术,比较不空虚.”她说这话时内心是矛盾的,而当这种隐含着的焦虑在每一个现代人身上若隐若现,也许我们能顺着萧红的眼眸,去寻找一片夏日的后花园,人们的精神深处总还是会有一片后花园吧,希望它依然给予你慰藉.

明明暗暗的灯逐渐散,孤独,逃离,寻找一盏脱生的灯,似乎伴随了萧红很久,七月十五的月亮也仿佛是落进了河里的,正如萧红的文字一样.

但她在夏日的流浪永远不会结束,愿我们看到她也曾在其中怡然自得.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上文总结:此文为一篇适合萧红和流浪者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夏季的流浪者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夏季的流浪者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萧红:别把人生下成一盘死棋 1911年,萧红在黑龙江呼兰县出生,但她的到来并没有受到欢迎,父亲和祖母对她都是无比的厌恶和排斥,动辄打骂,母亲觉得自己肚子不争气,也开始疏远她 1919年,她的母亲因感染病故,同年,她有了继母,继母.

2、 论《红楼梦》对萧红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摘要活跃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萧红,始终立足于女性视角写作,在继承红楼梦既有创作手法基础上,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对女性形象塑造加以创新,成为刻画女性形象的突起异军 萧红以红楼梦中的香菱自.

3、 许广平心目中的萧红 众所周知,萧红与萧军在1934年10月抵达上海,不久即与鲁迅先生结识,鲁迅先生给了他们很多帮助 许广平曾写过两篇关于萧红的回忆文章,通过她的文字,使我们能够从一个侧面增进对这位女作家的了解 很多资料上.

4、 牛哥追梦,直播救助流浪者 江西九年蔡艳球,虽然相貌平凡,没任何才艺,却在直播界闯出名号 他在某直播平台的账号“牛哥追梦”订阅量超过32万,最高峰时共有6万多名粉丝在线观看 在几乎一天不落的直播中,主题只.

5、 萧红为何这样写儿童名著和儿童之三 章琦萧红自 30 年代登上文坛,其创作即呈现出迥异于他人的特质,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但学人讨论和关注的重点,历来都落脚在萧红“细致的观察力和越轨的笔致” (鲁迅 生死场.

6、 对萧红笔下女性状态的审视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生死场》 郑家蔚 西南大学文学院摘 要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萧红始终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来观察和审视人生,注重从生和死、心灵和肉体……多重折磨层面书写中国广大女性的生存真相挖掘了女性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