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女性杂志 适合女性看的杂志 女性时尚杂志 女性杂志 女性期刊 适合女性阅读的杂志 女性时装杂志 德伯家的苔丝女性主义参考文献 女性情感杂志投稿 余华女性开题报告 简奥斯汀女性主义论文

女性方面论文范文 跟萧红之女性人文主义和艾利斯沃克之女人主义对比分析类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女性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9

萧红之女性人文主义和艾利斯沃克之女人主义对比分析,本文是女性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与艾利斯和沃克和人文主义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一、边缘群体的呐喊

女权主义批评家西蒙?德?波娃说:“女人是男人用以确定自己存在的参照物,是一种补偿性事物,是男人的理想和神话,而唯一不是的便是她们自己.”(西蒙娜?德?波伏娃,1998:23)以上便知,女性始终作为男性附属品而存在,始终属于社会中他者的他者.

工业革命带来了一股争取妇女解放的世界性潮流,女性主义也由此而生,并成为20世纪60年代末期后现代话语的一部分.其影响力迅速蔓延至全世界,不仅在西方演变出许多分支,也成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中国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女性文学的兴起和成长深受其影响.

二、《梅丽迪恩》之女人主义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也是行动主义者和女人主义的倡导者.(谭惠娟;罗良功,2016:504)沃克认为,一位女人主义者应该拥有自我认知及自我意识.她不仅有能力去爱自己也应该关心整个黑人群体.妇女主义者要学会欣赏感激所有人包括她的敌人也应该欣赏所有文化,女人主义者应致力于世界统一和谐.(魏欢欢,2011)这种思想始终贯穿沃克作品,在《梅丽迪恩》中尤为突出.这部作品影射了艾丽斯?沃克自身经历的黑人新女性形象,得到了女权主义者的高度赞扬.(谭惠娟;罗良功,2016:506)此外,沃克在此部作品中揭示了女人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生态女人主义,主张用非暴力来反抗.黑人妇女作为一个边缘群体,她们在遭受种族和阶级压迫的同时,还承受黑人群体内部的性别压迫.然而,白人作家及黑人男性作家却都对黑人女性的悲惨处境视而不见.

60年代美国民权的背景,及“后殖民”文学特有的尖刻性和批判性引发沃克深度思索,深刻描绘了黑人妇女作为白人霸权主义下的和性别压迫的典型“他者”,尤其以梅丽迪恩最为突出.她们成功蜕变成一位不仅为个人,而且还为整个南部受制于苦难之下的黑人妇女群体而抗争的战士群像.历史印记、母性系谱、女性身体等这些方面彻底颠覆了西方白人文化中心论以及男权文化中心论.(左金梅、于洁,2006)梅丽迪恩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镇,受到严格的生活和道德约束.怀孕之际她想:“她怀孕就像她传染了一种可传播的疾病,空气里弥漫了这种病菌,她被传染了这种疾病不是任何人的过错.”(Walker.Alice,1976)由此可知黑人女性艰难的生存现状,她们受到男性的性侵犯而过早地怀孕、结婚、生子.她嫁给埃迪只是因为这样能够堂堂正正做人,而埃迪只是把她当做一种性欲的发泄工具.在《第二性》中波伏娃曾坦言:“对于男人,她是一个性伙伴,一个生殖者,一个*对象,一个他用以探索他自己的他者.”(西蒙娜?德?波伏娃,1998:65)在该书中沃克不仅向读者揭示了黑人妇女生存处境,也进一步塑造了一位自由独立的女性形象.她辍学完婚,后来投入民权运动,经历了从困惑、迷离、到内省、实践的精神嬗变的曲折过程,其中,印第安祖先的灵性传统在其精神提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小说通过校园里的“旅居树”的传说,展示了白人奴隶主剥脱黑人女性话语权的残忍手段,而沃克也通过生态女人主义批评论对于黑人女性沦为沉默的“他者”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此外,小说始终贯穿着沃克对非暴力反抗坚守,这也正是沃克珍爱生命,维护和平的生态精神的体现.

沃克通过《梅丽迪恩》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盛行的年代,黑人女性的生活千疮百孔,他们没有安全感,没有尊严更没有所谓的精神健康.然而,沃克通过对黑人女性身体、精神健康的关注,以及对黑人女性精神创伤的敏锐洞察,探寻出解救黑人女性,反抗的有效途径—女人主义.(王冬梅,2012)

三、《生死场》之女性人文主义

萧红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边缘性女作家.其名作《生死场》展现了北方农民奴隶般的生存状况和苦难的命运轨迹,小说流贯着悲剧意识.同时,作为女性作家的萧红,又将这种悲剧色彩涂抹到对于女性命运的探索与关爱上.因此其作品始终彰显着女性人文主义的魅力.

女性人文主义较之女性主义不仅也强调了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也着重强调人文二字的含义及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探索男女之间的平衡关系.《生死场》以东北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山村为轴心,依次写了“麦场”、“菜圃”、“老马走进屠场”、“荒山”、“羊群”、“刑罚的日子”、“罪恶的五月节”“蚊虫繁忙着”、“传染病”…….从各章标题可以看出,小说的主角并不是单个的人或人类群体.在这里,人类并非万物的中心,作者把小山村里的动物、植物、环境及人的活动都纳入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人和自然万物一样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这与生态女性主义所提倡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理念不谋而合.(张岚、张雅芳,2016)不仅如此,萧红也尊重人的自我价值,因此女性人文主义强调女性作为独立思考的个体,从人的角度出发,对自我成长空间及自我主体身份的探讨,而非局限于从性别角度出发的男女二元对立.萧红在《生死场》中通过向读者展示一系列悲剧的女性形象阐释了其女性人文主义情怀.小说以安静祥和的乡村生活麦场开篇到最后战火弥漫、民不聊生的不健全的腿收尾,每章都紧扣主题,看似前后互不关联却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作者女性人文主义的主题.逆来顺受的麻面婆、单纯无辜的金枝、烈性刚强的王婆…….五姑姑的姐姐几经周折产下一名死婴,金枝因为成业的鲁莽导致早产差点丢了性命,李二婶子小产,萧红在《生死场》中无疑谱写了一曲乡村底层妇女同胞的挽歌,也表达了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叹,并不禁哀叹,“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许振飞,2014:77)

萧红临终时曾哀叹:“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个女人!”(葛浩文,1985:152)由此可以其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女性的痛苦与悲惨,现代女性作家中很少有人能像她一般深入骨髓地展现女性的痛苦.女性仅仅是萧红关注的一个基点,通过这个基点她探寻的是整个人类的生存境遇.

四、女人主义与女性人文主义之对比分析

女人主义和女性人文主义从宏观讲都是女性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两种变体.无论是《生死场》还是《梅丽迪恩》,两位女性作家都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塑造揭示了边缘人的生存危机.萧红在《生死场》中塑造的人物如麻面婆、李二婶子等,对于这些小人物,作者都没有给出她们的真实姓名.这和当时的黑人民族相同,中国被压迫的农民阶级和黑人奴隶一样名字简单无变化.一方面可以看出下层群体知识的匮乏,另一方面也昭示了边缘群体自我身份的缺失.因此通过两位作家的作品,可以看出女性人文主义和女人主义都有意无意地关注着女性的身份问题.此外,两者都不再仅仅局限于女性主义所倡导的男女二元对立,打破了女性主义僵化陈旧的思维模式,不管是沃克还是萧红都开始意识到男女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此外,两者都讲视角投向了自然环境与女性之间关系上,正如女性主义学者李银河曾经对自然和女性所受的欺凌和屈辱作过形象的比喻:“对地球上一切形式的,已成为一种隐喻,就像以各种借口妇女一样.”(李银河,2005:84)的确,在世界各国的文学语言中,有许多女性与自然同受欺凌的互喻性词语,诸如“对大地的”或者“开垦处女地”等等,这些与女性和自然相关且带有性别歧视特征的语言,不仅反映了女性命运与自然命运的紧密关联,同时也反映了父权制文化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与凌辱.(张岚、张雅芳)萧红所描述的东北黑土地、沃克大学里的“旅居树”,无时无刻向读者展示着女性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命运联结.在两者笔下,女性身体,在寓言上就像大自然一样,常被父权社会及男性文化所侵占利用——暴力地加以开发、殖民和生产.(林幸谦,2004)

尽管如此,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首先,沃克的女人主义主要关注的是、性别歧视与自然歧视,而女性人文主义不仅关注的是自然以及女性生存,更关注当时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此外,女性人文主义更多从人文角度出发,关注更多人道主义精神,追求自我平等.女人主义则更多关注黑人女性他者中的他者的边缘地位.强调非洲中心主义论来继承发扬优秀民俗文化找回自我,建构自我身份,实现男女和谐.两者各有所长,都是女性作家为构建女性身份的书写形式.萧红在给我们解读女性人文主义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迷茫.她笔下的主人公命运都是悲惨的,都无法逃脱现实和命运的摧残.当时中国动荡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当时百姓思想上的无知与文人精神上的迷茫.因此,女性人文主义虽然能够唤醒女性深层觉醒意识但并没有给广大女性同胞指明出路,缺乏坚定的精神信仰而又深受封建*纲常影响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应如何自我建构也并未给出明确答复.萧红的文学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场域中,无疑是弱势文学.(林贤治,2008)沃克的女人主义则通过寻求自身文化渊源使黑人女性能够找回自我身份,重新构建自我,实现独立走向成功.由于当时整个黑人群体权利地位广受迫害,因此沃克的女人主义更加具有向心力,倡导整个黑人群体寻求自身文化根源,建构黑人身份.除此之外,女人主义还强调生态保护,将女性融为自然的一部分,因为两者均是孕育生命之载体.在当时工业革命背景下,此举措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倡导人类保护自然,实现男人、女人及自然之间的相互平衡.从宏观时代背景下,将危机溶于人与自然的危机中,进一步阐释问题并不是两元对立而应是相辅相成共筑和谐,无论于自然还是于女性,都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女人主义由此而看更像是女性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它对女性人文主义没有解决的问题给予了有效的答复.

五、结论

不管是艾丽斯?沃克在《梅丽迪恩》中所展示的女人主义还是萧红在《生死场》中所展示的女性人文主义,都是在女性主义的基础上,另一种形式的发展演变.不管今后社会如何发展变迁,女性身份的书写永不停息.直至今日,一批又一批女性作家仍笔耕不辍的秉持着自己的执念,不断探索完善女性话语权,构建女性身份.因此,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以及男女不平等依然存在的今天,女人主义及女性人文主义的研究对以后更好的实现和谐及自然和谐,为女性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解放意义重大.

结束语,此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艾利斯和沃克和人文主义方面的女性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女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巴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双城记忆 文字李严欢“十二把大提琴所创造的音乐,简而言之,就是精彩!”——塞蒙·莱托当克伦格尔(Julius Klengel)的赞美诗那充满诚挚之情.

2、 萧红:别把人生下成一盘死棋 1911年,萧红在黑龙江呼兰县出生,但她的到来并没有受到欢迎,父亲和祖母对她都是无比的厌恶和排斥,动辄打骂,母亲觉得自己肚子不争气,也开始疏远她 1919年,她的母亲因感染病故,同年,她有了继母,继母.

3、 论《红楼梦》对萧红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摘要活跃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萧红,始终立足于女性视角写作,在继承红楼梦既有创作手法基础上,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对女性形象塑造加以创新,成为刻画女性形象的突起异军 萧红以红楼梦中的香菱自.

4、 许广平心目中的萧红 众所周知,萧红与萧军在1934年10月抵达上海,不久即与鲁迅先生结识,鲁迅先生给了他们很多帮助 许广平曾写过两篇关于萧红的回忆文章,通过她的文字,使我们能够从一个侧面增进对这位女作家的了解 很多资料上.

5、 萧红为何这样写儿童名著和儿童之三 章琦萧红自 30 年代登上文坛,其创作即呈现出迥异于他人的特质,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但学人讨论和关注的重点,历来都落脚在萧红“细致的观察力和越轨的笔致” (鲁迅 生死场.

6、 对萧红笔下女性状态的审视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生死场》 郑家蔚 西南大学文学院摘 要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萧红始终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来观察和审视人生,注重从生和死、心灵和肉体……多重折磨层面书写中国广大女性的生存真相挖掘了女性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