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意识形态领域参考文献 意识形态文献综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发表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术论文 关于意识形态的论文

意识形态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和论意识形态对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助产以《美的历程》为例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意识形态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2

论意识形态对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助产以《美的历程》为例,该文是意识形态方面有关硕士论文范文和意识形态和《美的历程》和助产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文/浦敏

摘 要:李泽厚先生20世纪80年代所撰写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在秉承其实践美学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美的形式”的深入而精到的分析.意识形态作为高度完整概括的观念体系,来源于对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和升华,并最终落实于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干涉,它的影响是全面的、广泛的、必然的、不可规避的.艺术发展史及艺术实践活动作为人类发展史的分支也自然囊括在内,自然在本质上受制于意识形态的形式.

关键词:意识形态;《美的历程》;艺术形式;艺术内容

意识作为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会经思想家的整理、加工、升华而成为系统化、整体化、理论化的体系,而这个集人类社会几千年历史发展经验的思想体系就发展成为更高级的意识形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各种意识形态是由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意识原料所构建起来的,其根本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的不断实践,因而意识形态的内容是客观的、广泛而深邃的.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内容的界定,为后世学者分析相关各领域里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思想来源和理论根据.李泽厚先生20世纪80年代所著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与实践关系的影响下,完成了对人类几千年发展史上形色各异艺术形式与内容的深入分析的.

《美的历程》全书涵盖十个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描述各朝各代艺术作品种类的章节,所涉艺术形式包括从人类社会发展初期所信仰的各类图腾样式、《山海经》里描述的各种神话传说到清代的各类艺术珍品.李泽厚先生对这其中每一种“美的形式”都进行了相应历史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析.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意识形态就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的内容和形式.有时甚至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关于政治思想统治的内容,而统治思想又直接决定艺术品所能表达的内容和形式.

马克思在论述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时将艺术纳入上层建筑范畴,并成为意识形态的内容之一.马克思关于艺术与意识形态的从属关系的界定已经十分明确.李泽厚先生也是在这样的观点影响下完成对每一朝代艺术珍品形式与内容的鉴赏的.两汉艺术可以作为该书中最能体现意识形态对艺术形式与内容具有影响这一论断.

两汉艺术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总结起来,是一个集神话世界、历史世界、现实世界为一体的艺术空间.在神话世界里,<山海经》等神话传说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奇异独特的形象本源,伏羲女娲、西王母、不死仙子王子乔……此外,屈原作为南中国文化传统的代表,著作《九歌》《楚辞》《天问》等完整地构建了楚国的意识形态,并对后继两汉的文艺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现题材上,汉代艺术珍品的图像记载,远古流传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始终是表达的主题.表现历史故事的艺术图像多在汉石刻中有所呈现,多以“周公辅成王”“荆轲刺秦王”“蔺相如完璧归赵”“高祖斩蛇”“鸿门宴”等历史故事为表现内容.最终发展到现实层面,孔子实践理性思想的冲击最终将两汉文艺推到了三足鼎立的境地.儒学内容、历史经验逐渐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之中.这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变革.使得两汉艺术得以从多角度构建生产艺术形式与内容.楚地的神话幻想、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道德节操等交织陈列,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的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生者、死者、仙人、鬼魅、历史人物、现世图景和神话幻想是对两汉艺术内容最完美、最全面的概括与描述.

这时人类社会发展起的艺术往往被比拟成一个类似儿童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表现阶段.具体来说,儿童在初步表现这个世界的物象时,如果不受相关成人审美意识的影响,其艺术作品往往表现出很强烈的外放型,这个外放型来源于其对认知事物的无尽感受和自由创造,以及毫无顾忌的探索,因而作品具有强烈的自我特性和灵气.“古拙”之特性是相对比较成熟的艺术创作技法和理论认知而言的.将两汉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与儿童对世界的认知、表达相联系并进行对比,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这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同样具有“气势”“古拙”的形式特点.两汉艺术的形势气势通常表现在“速度感”上,按李泽厚先生在书中的说法就是“以瞬间状态的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汉画像石中表现的马踏飞燕、荆轲刺秦王中插入柱中的瞬间,以及各种激烈紧张的战斗、戏剧性场面,都在表现着力量和速度,一种外射的气质.而.古拙”的特点则表现在各类表现图景的不修边幅、形体姿态的高度夸张、形象轮廓的粗线条以及各类手舞足蹈的大动作等的忠实描绘上.从描绘的手法层面来看,比起后代艺术的巧、细、轻,它自然显得分外拙重粗制.然而两汉艺术表现的就是“对世界的征服的艺术”,其意识形态的特点就是五彩缤纷、自由大胆的含混,所以两汉艺术比起其他朝代的艺术也全然响应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心胸开阔、包容万象的特点.李泽厚认为,其描述领域广度、深度,后世文艺所再未达到!

然而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着一定的岁月历史的洗礼和考验,伴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积累发展成相对完整的体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观点,意识形态应被视作是以马克思在阶级社会中发展认定起来的思想体系为基础,发展扩散到对整个社会发展史中的.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意识形态要比阶级在历史上的存留时间更长.在统治阶级出现之前,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是完全生活在无阶级分化中的,那个时候也有意识形态的存在.比如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出于对神界的幻想和畏惧而进行的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对生活“装饰品”穿孔部位“红”这一色彩的同一性运用,对劳动工具光滑、对称、规整、钻孔的同一性追求,甚至在尸体旁撒上红色矿物质粉沫的行为,不能不承认这是意识形态的最初发展状态和表现形式.

对于意识形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还把它界定为“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的一种形式”,它直接表明了意识形态与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的关系.而根据《美的历程》一书中对艺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分析,又清晰地表现出政治思想形态对艺术形式与内容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文艺对政治的从属关系,尽管文艺也表现出对政治内容与要求的不一致.书中第六章“佛陀世容”的描述可谓完美地体现了宗教、政治思想与艺术形式与内容的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内容之一也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支,在历朝历代国家政权统治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通过政治统治的手段完成对艺术的塑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形态可以作为典型例子.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内容的一种,它有着历史的两面性.在国家命运困厄不堪时,它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制造幻想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麻痹人心”的作用;而在繁盛安定的时代,它歌颂时代精神,将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向更理想的境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烽烟四起,朝代更替不断,阶级之间、民族之间、统治集团及皇室宗族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厮杀,争权夺利,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境况中,佛教艺术应运而生.

佛教艺术作为南北朝社会主导的艺术形式为人们所追求.中国的佛教来源于印度,印度佛教中诸如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故事同样也在异域的土地上生根.审视历史,这些故事不过是现实苦难的写照,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在治理乱世时对人民的思想麻痹和安抚.可以设想,在当时没有这样的“欺骗”也许政治斗争胜利之日会让人觉得更加遥遥无期,百姓实现美好生活的意愿可能更加渺茫.这样的心理倾向更像是无奈的选择.统治者想用这样的宗教统治麻痹人们的内心,说服其服从苦难的生活.忍受苦难,感受苦难,敢于牺牲才能获得神祗的光辉.苦难即是修行,是达到心灵安定的彼岸的必经途径.只有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才能终得解脱.而这个伟大而充满寄望的艺术意象就是在形象上与壁画意象有着截然相反性质的“佛像”艺术.

比起石窟壁画,佛像是洞窟真正的主人,前者在同等空间里对后者进行陪衬和烘托.面对现实的百般无奈与痛苦,人们亟需精神信仰来转移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苦痛和无奈,而信仰是需要实在形象的.佛像艺术形体在激昂的壁画故事烘托下,是异常宁静的,它的身躯被放大成人体形象的好几十倍,而是只为烘托佛的伟大.麦积山成熟期的佛像纤瘦飘逸,怡然自得,尽显一副脱离人间苦难与气息的姿态.而人们却把希望、美好、理想都寄托在它的身上,尽管它并不表露一丝怜悯人间疾苦灾难的神情.“自我麻醉”一词或许可以直接解释佛像艺术的虚幻作用:一个远不可及的“理想”追求好过一个简单易于识破的谎言,人们都愿意沉醉在对理想的远远期待中,那是一种希望的寄托,至少在安定局势来临之前,它不会破灭.这样的理解加深了我们对那个年代人物命运的怜悯,也加深了对雕像与壁画艺术激烈对比格调的理解与体验.就这样,在狰狞、呼喊、歇斯底里的壁画内容下矗立着一尊无比宁静、高超的佛.这样鲜明而尖锐的对比似乎在告诉人们,忍受苦难就会像佛一样超脱.人们已经意识到,此时儒家孔孟道家老庄不再能解释这叫苦不迭的世道,佛教更能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在这里,人们宁愿放下一切美好愿望、悲伤叹息以及现世所有不公,寄情并追随于佛的境界去寻求一方心安之境.

至唐代时,随着社会的安定统一,其对南北朝的艺术有了一定的继承与发展,然而更大的改变是内容的突破.在南北朝,宗教明显是服务于政治的,它被封建帝王利用以统治人们的精神世界.可是在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唐王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统治者倡议的艺术也是一派繁荣.它好像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充满欢乐的世界,你可以来分享神仙的美好世界!这时候的佛像艺术表现得更多的是人们安定繁荣的生活场景,甚至是被比拟化的李唐王朝.佛像圆润丰满,面带微笑,似乎在传达它对世间生活的赞赏与肯定,它是如此亲民,如此地接近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艺术真实地表现了当时意识形态的内容和要求.壁画的转变与佛教造像一致.壁画中充满了热闹繁复的场景,人的形象越来越大,有的甚至超过神的形体.他们的排列秩序一如现实社会,按照长幼尊卑顺序排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下的艺术内容表现已经极度地接近.人间的神话”,这使人们都愿意相信,欢歌在近日,入世即天堂,人们在分享神仙的快乐.

除去政治意识形态对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决定作用,及艺术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反作用表现,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源泉,更不用说朝代的更替,其本身就是生产力直接推动的结果.中国绘画艺术历史题材描绘中,有这样一个史实:比起人物、牛马题材的画种的独立,山水景物题材画被表现得更晚,这是因为车马人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画家笔下它们也就自然成了最初的描绘对象.所以中唐以来侍女牛马是常见的主题.

“画家”,这样一个在绘画艺术史中占据主导性的人物群体,对绘画艺术发展史中的绘画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同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意识形态的内容在这里通过了人的*作用继而能动地将艺术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发挥到了极致.意识形态是通过“人的作用”来实现其对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的,人的主观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决定了实践结果的形式与内容.《美的历程》一书从第一章开始就介绍了人类的起源问题,从南方元谋人到北方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代表着原始社会时期人的发展不同阶段,拥有着各自的生存智慧和艺术内容与形式,彰显着他们那个年代的“艺术品位”,即使一开始这些艺术活动和创作有可能是不自觉地.“北京人的石器似尚无定形,丁村人的则略有规范,……到山顶洞人,不但石器已很均匀、规整,而且还有磨制光滑、钻孔、刻纹的骨器和许多所谓‘装饰品….这样的史实告诉我们,原始艺术形式的发展是伴随人类自身的发展,促成了他们对艺术的“同一性”的选择:他们在所有装饰品的穿孔部位,选择了“红色”装饰,在人死后尸体旁边撒上矿物质红粉.“红”是他们选择的艺术形式,也是他们艺术品味的证据.此外,门阀土族阶层和地主阶层对中国山水画种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阶层地位来说,门阀土族阶层是指在世袭制度下拥有稳定的社会地位、政治特权的一拨人.因为拥有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保证了他们基本不受物质匮乏的限制,转而对“人”自身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思考.所以他们追求自身的精神境界,追求在绘画中人的形象气质,而不是外界环境对表达的影响.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既有的乡村情结在骨子里根植,会在富丽堂皇的高居生活状态下迸发.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弥补与追求.故而宋元山水画表现出更深厚的亲民性和普遍性.

比起一个社会阶级群体对艺术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倾向,一个相对小范围的艺术流派及个体艺术家的选择具有不一样的趣味性.考究一下画家马远、夏珪的画,以及南宋的大量小品,比如《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等,它们追求的大多是颇为工整细谨的有限场景、对象和题材,来显示它们浓厚的抒情性特征.个体画家在既成的丰富的绘画艺术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系统化艺术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挥自身对绘画的观点和看法,并在其作品中宣扬出来.元代画家倪云林,在追求山水景物主观意绪的艺术目标中,他总是用几棵小树、一个茅亭、远抹平坡、半枝风竹来绘制作品,形式上总通过精炼的笔墨传达意绪.他是宋元山水画第三境界“有我之境”的代表人物.关乎第一“无我之境”、第二“过渡之境”、第三“有我之境”,是绘画艺术境界中人对艺术意识形态的典型追求和表现.人作为意识形态的集成者,同样也会成为艺术意识意识形态的表达者.

意识形态支配着艺术活动,也支配着艺术家对艺术目标的追求.我们应当始终认为艺术的终极源泉是社会生活,不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莫不如此.我们之所以分析意识形态对实践活动的影响问题,也就是分析肯定其来源问题.然而当我们将所有焦点都付诸于意识形态对艺术生产的问题时,往往忽略了艺术发展本身自有其规律.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独立发展状态也许能从另一角度丰富意识形态的内核,也许二者的相对发展可以有兼顾的完整性.如何在正确深入地认识意识形态对艺术生产的影响的同时,关注艺术形式与内容自身的发展规律及特点,是我们日后该努力学习探究的任务,其难度一定不亚于对现今任何一种既成意识形态的探讨.

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意识形态和《美的历程》和助产方面的意识形态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京剧艺术和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关系以《大闹天宫》为例 摘要中国的戏曲艺术也像大多数民间视听艺术一样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歌舞迷恋和地域性格 本文就京剧的某些面部造型和表演动作特点在当代艺术——动画中的借鉴与发展问题做了初探研究 知名中国.

2、 类比辨析:记人散文和传统小说教学内容的遴选以《唯一的听众》教学为例 摘要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并不需要给学生专门进行文体知识的介绍,但不同文体所形成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不同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散文和小说特点的不同,从“我”“人&rdq.

3、 有冲突,就有艺术:关于柯明的新作《人民的草》 不久前,柯明的力作人民的币在合美术馆展出,反响强烈 撤展还不足一年,余味尚未散尽,我们又迎来了其人民的“草” 作品记载了作者与作为媒介的稻草(收割于朝韩三八线非军事隔离区韩方一.

4、 新时代主旋律影视艺术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战狼2》为例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总书记系列讲话也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加强 影视艺术尤其主旋律电影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5、 幸福学视域下语篇的形式和内容 摘要本文以斯宾诺莎理性幸福观为理论基础,依据斯宾诺莎理性幸福的本体论“幸福源于保持自我的存在”这一命题,探讨幸福、理性与语言的内在统一性,并明晰“重复”.

6、 望江挑花艺术形式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望江挑花是安徽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有的民俗特征、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被各界关注 当代社会对于挑花艺术的保护提出了创新传承,本文提出将挑花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使挑花艺术在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