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价值论文 价值工程杂志社 思修论文人生价值 价值工程杂志 人生价值论文 价值工程期刊 思修人生价值论文 企业价值参考文献 艺术价值论文 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论文 论文价值 食用菌类价值方面专业论文

有关价值毕业论文范文 跟文博节目的表达和价值构建以《国家宝藏》为例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价值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1

文博节目的表达和价值构建以《国家宝藏》为例,该文是有关价值论文范文集与文博和《国家宝藏》和文博探索节目类论文范文集.

【摘 要】时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际,央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国家宝藏》一播出就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节目模式别出心裁,演绎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故事,了解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及精神内核.节目立意深刻高远,不仅唤起国人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更激发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关键词】文博探索节目;创新表达;价值传播;国家宝藏;文物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5-0087-03

近年来,以《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遍地开花,唤醒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增强了国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由于跟风模仿导致节目内容和形式日趋单一,渐渐使观众审美疲劳,因此电视人需要挖掘新的文学题材进行创新,促进文化类节目的良性发展.本文以电视台《国家宝藏》文博探索节目为例,探讨其在节目模式、内容表达和价值构建等方面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创文化类节目的创作模式与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2016年4月,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该指示是电视文化节目创作方向的灵感来源,即文物的传承与保护节目是电视文化节目的新风向和标杆.而以电视台《国家宝藏》为代表的文博探索节目,因其独特的节目模式、生动的故事讲述和深刻的主题寓意引起广泛关注,也为文博探索节目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模式创新:打造别出心裁的文博探索节目

俄国学者普洛普认为:“尽管从内容层面、故事层面来说,能够感染观众的情节元素的功能项总是有限的,但是人类天生的特性之一就是能够在固有的感染元素当化出无穷的新故事形式、新讲述方式.”对于观众而言,文博探索节目非常陌生,它不同于以往千篇一律的文化类节目,内容上基本以传统诗词和汉语字词为主,形式上基本都是答题竞赛,再配以嘉宾进行开题或点评.如何创新节目模式使观众耳目一新,不断满足观众求新求变的心理,成为文化类节目制作的新目标,《国家宝藏》交了一份令观众满意的答卷.

第一,《国家宝藏》的节目模式设计非常混搭和创新.它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文物背后浅为人知的故事展现给观众.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的点评:“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从抽象感受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国宝为载体,回望历史,诠释文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

第二,《国家宝藏》的舞美视觉恢弘大气.它所有的舞台主视觉都设置在一块长43米、高7米的巨型LED环幕上,为舞台剧的每个场景都提供了适当的背景,使观众能直观体验到国宝的震撼美;同时带有金属质感的中国风设计和几何元素的运用,将中国古典韵味和现代科技巧妙融合,用时尚现代的综艺表达,激活深沉古老的国宝故事.相较于同质化的文化类节目,它既体现了节目的观赏性和教育性,又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有利于构建深入人心的价值取向.

二、内容表达:多角度呈现文物,与文物对话

借助于模式创新的独具匠心,《国家宝藏》一开播,豆瓣评分就高达9.3分,同时央视新闻、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纷纷对其模式的新颖独特和深远立意进行了肯定;凭借妙趣横生且逻辑严密的传奇故事,与文物背后动情感人的故事,既增添了趣味和温暖,又激发了国人对历史和传承者的敬意,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三、让文物“秀”起来,展现文物的迷人魅力

《国家宝藏》第一期为我们呈现的是《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千里江山图》以矿物质为主要材料作画,集南北山水景物于一体,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和低温釉、彩于一身,是中国古瓷工艺的巅峰,素有“瓷母”之称.石鼓是我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既承载了中华的文字,又是中华书法艺术之祖.

接下来陆续登场的有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等等.这些国之重器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宝库,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它们浓缩了泱泱中华的纵深与光华,展现了其独有的迷人魅力.

四、让文物“活”起来,演绎文物的前世传说

提起文物,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曲高和寡,但它们并非是冰冷的、扁平的,而是带着温度,与许多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指出“让*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国家宝藏》的成功之处就是通过演绎使人和文物产生了沟通,将文物“人格化”;通过触摸去追忆那些或荡气回肠,或璀璨绚烂,或悲惨屈辱的记忆,感受到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与海纳百川的胸襟.

在节目中,李晨、王凯和梁家辉作为首批“国宝守护人”,用综艺、小品和戏剧等形式现场演绎国宝的前世传说.李晨在剧情中扮作宋徽宗,通过与蔡京和王希孟二人的互动,重现了《千里江山图》诞生的过程.王凯化身为乾隆皇帝,在睡梦中与王羲之、黄公望两位文艺大师以及父亲雍正对谈,用表演和讲解的方式讲述了素有“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的由来,让后人感受到大清的繁荣昌盛.梁家辉扮演的司马光,通过和父亲司马池之间的交流,讲述了石鼓颠沛流离的历史,解读石鼓文化的内涵,让观众明白汉字传承对国家民族和文明的重要性.

在《国家宝藏》中,这些明星演绎者只是故事的讲述者,国宝才是真正的主角,使文物“活”了起来,拉近观众和国宝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五、让文物“暖”起来,讲述文物的今生故事

国宝不仅仅是文物,其背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然而,文物大多命运多舛,但依然可以在博物馆里保存千百年而完好无损,这是一代又一代的文物守护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功劳,因此文物背后的传统技艺以及匠心精神更需要被守护.《国家宝藏》讲述文物的今生故事,使观众既觉得温暖与感动,又令人肃然起敬,感受到了传承与坚守的不易.

在节目中,三件国宝的今生守护人讲述了他们与文物息息相关的故事.被李晨称为“之徒”的美院教师冯海涛潜心研究《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并成功复原;“非遗”国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先生用其制作的独特矿石颜料解释了《千里江山图》中“青绿之色”千年不变的秘密,甚至为了寻找最佳的矿石,亲自去深山开采.号称陶瓷问题“问不倒”的故宫志愿讲解员张甡,将各种釉彩大瓶的每一个细节都为观众描述得淋漓尽致;除了张甡,还有一大批故宫志愿者,有年龄最大的73岁的王佐诗老先生,也有研究生刚毕业的高晓宇等,都为守护和弘扬中华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出生于“故宫世家”的梁金生为我们讲述的蕴藏在石鼓背后的守鼓人的故事感人至深.梁金生一家三代在战乱时期一路护送石鼓南下,抗战胜利后由梁金生的父亲把石鼓运回,最后由他继续在故宫守护,耗费7年清点核对了186万余件文物.在他看来,清点文物是在跟已经流失的时间对话.他们是最忠实的守护者,体现了传承千年文脉的民族大义,国宝的今生故事将华夏民族的文明渗透到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六、价值构建:弘扬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7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塑造民族的文化自信.该《意见》掀起了原创文化类节目的热潮.《国家宝藏》以讲述国宝的前世传说和今生故事为主线,在创新节目模式的同时,更是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目折射出的民族自豪、文化认同与自信,以及匠人精神等受到称赞,中华民族精神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追捧传统文化,重建文化记忆

经历过快餐文化的冲击,许多人发现,传统文化才是他们的精神慰藉.两年前的“石渠宝笈特展”出现万人争睹的热闹景象后,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的宝库,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对传统文化的追捧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正如扬·阿斯曼认为的:“记忆术的对象是个人,它给予个人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对其记忆加以训练.回忆文化则着重于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它的对象是群体,其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我们不可遗忘的?’”或许传统文化才是我们最不可遗忘的,能帮助我们在事关集体命运的大事上意见一致并且采取统一的行动,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激发了我们的情感,重建了深藏的文化记忆.

《国家宝藏》中的国宝,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千里江山图》将华夏山河的宏伟囊括于画卷中,以巅峰水准的艺术作品诉说了对宏伟壮丽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眷恋;各种釉彩大瓶表达了数千年文化积淀下对自身物质文明的自信;石鼓承载着自先秦时期所奠定的文化内涵,即刚健、秩序和进取.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愈发相信,我们的民族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记忆的.

八、强调文化自信,重构民族身份认同

所谓的“文化自信”, 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对文化的未来发展持有坚定的信心.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首次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提出了“文化自信”, 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路上,我们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身份认同感.

《国家宝藏》强调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设置多处可以看到,例如张国立的开场白“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随意的一句话彰显着强烈的文化自信.此外,对九大博物馆的介绍也可以看到这种文化自信,“即将迎接紫禁城第六百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包罗中国古代艺术万象的上海博物馆,见证华夏文明多源头格局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华夏之中上古文明开源之地河南博物院,以周秦汉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集荆楚文化大成的湖北省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背后代表着民族身份认同.Fiona McLean教授曾在《博物馆和国家身份建设:回顾》中写道:“在非殖民化、帝国萎缩、全球化和国家民族衰落的宏观背景下,博物馆身份认同在发生转变.在国家层面,他们的挑战变为和解和促进民族融合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身份.通过博物馆赋予的权力,它们通过展示文化遗产来认证,展示一种身份.国家博物馆在国家身份的建构中是含蓄的,他们不论是发声还是沉默,这些差异都可以反映和影响当代对国家框架内的身份认同.”

九、讲好中国故事,回归工匠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在对外宣传上要“讲好中国故事”,旨在主动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辉煌成就和中国梦.文博探索节目在讲好中国故事上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能够向世界推广中华民族的文物故事、文化理念与背后的工匠精神.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美术学院教师冯海涛潜心研究四年,闭关两个月才模仿出《千里江山图》的十分之一,其背后的细致与专注值得我们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先生现场演示了繁复的颜料提取过程,他最后一句“如果大家知道哪里有矿物原料,一定要告诉我,我去挖.”令观众无不泪目;无数的故宫志愿者十年如一日为游客提供服务;石鼓的守护者是整个家族,他们择一事,终一生,向我们讲述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故事,彰显着伟大民族需要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弗·雅·普罗普.故事形态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6(11).

[2](德)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M].金寿福,黄晓晨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张爱凤.原创文化类节目对中国“文化记忆”的媒介重构与价值传播[J].现代传播,2017(5).

[4]李翔.装修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表达与价值构建——以《暖暖的新家》《梦想改造家》为例[J].传媒,2016(4).

[5]潘婧瑶,盛卉.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新华社,www.xinhuanet.com,2016-04-12.

[6]孙宗鹤.抓好教育普及推进文化传承发展[N].光明日报,2017-05-09(15).

[7]王子晖.文化自信——提出的时代课题[EB/OL].新华社,www.xinhuanet.com,2016-08-05.

[8]韩业庭.文化类电视节目: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N].光明日报,2015-03-28(9).

点评,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博和《国家宝藏》和文博探索节目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价值本科毕业论文价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文化综艺类节目的与以《国家宝藏》为例 【摘 要】国家宝藏,是继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之后,央视新推出的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 自节目播出之始,就备受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国家宝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给冰冷的文物、厚重的历.

2、 文化类节目的语言表达特征以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为例 摘要央视重磅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掀起了一阵文化热,通过全新的节目编排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带动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回暖,也引发了电视受众对于文学、情感以及人生的深度思考 本文从.

3、 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学解读以《朗读者》为例 摘要以央视最新播出的大型文化类情感综艺节目朗读者为例,从传播者、传播模式、传播环境……方面对其节目特色进行探究,讨论朗读者的社会影响与价值,并提出对朗读者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朗读者;传播模式;传.

4、 论电视相亲节目的公信力体现以重庆电视台《凡人有喜》为例 摘 要中国电视相亲节目曾经如春潮般的火热,席卷大江南北,但,终因部分相亲节目因低俗化,商业化,演绎化遭业内外人士口诛笔伐,不少类似节目只能偃旗息鼓,但,重庆电视台的相亲节目凡人有喜却凭借“.

5、 传统文化融入电视节目和---以《国家宝藏》为例 摘要国家宝藏是央视继“大会”系列原创文化节目之后于2017年年末重磅推出的又一力作 这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立足传统文化,创新节目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充分考虑受众的年轻化倾向,为传.

6、 品读内容,学习表达,感悟思想从《秦兵马俑》一课看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摘要说明文层次清晰,富有逻辑性,文体特征非常鲜明 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布局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并对文本和作者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