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翻译实践报告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教育实践和杂志 经贸实践杂志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 科技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题目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实践活动小论文

实践活动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谈教师设计品德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三种意识以三年级上册《家庭树》一课教学为例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实践活动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8

谈教师设计品德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三种意识以三年级上册《家庭树》一课教学为例,该文是实践活动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和《家庭树》和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关键.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具备目标意识、情境意识、支架意识,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制定整合知、情、意、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生发问题,通过合适的支架解决问题,形成真实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目标意识;情境意识;支架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2400800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指导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实践活动是其根本,旨在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展道德认知,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及道德判断.但是,当前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活动碎片化、肤浅,导致学生的道德感受与体验流于表面.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具备以下三种意识,方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

一、目标意识

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学生或采访,或表演,忙得不亦乐乎,呈现出热闹景象.但是,学生只是将实践活动当作一种游戏,没有从活动中有所收获.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缺乏深入的理解,定位不够准确.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知、情、意、行统一的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观照,立足于核心,设计可检测的目标,使实践活动不浮于表面.

以三年级上册《家庭树》一课为例,笔者在设计画家庭树、调查家庭成员简况、家庭成员关系抢答比赛、画家庭关系图和尊敬长辈的礼节等活动时,特别关注活动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如在画家庭树和画家庭关系图活动中,笔者将目标定位在清楚地梳理家庭结构上.能够清楚地梳理家庭结构,是学生形成情感态度的基础,是学生习得关于家庭知识的过程.在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牢牢把握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促进三者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统一.

二、情境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体验自然而然地形成.然而,当前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实践活动的设计只求新颖,活动版块零散,偏离了目标主线.有时候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牵着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游览”一番,浅尝辄止,不够深入,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如何才能使实践活动有效?笔者以为,情境的真实性是关键.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人们在社会中的鲜活实践而逐渐增长的”,这里的“鲜活”一词明确指出了情境应具有真实性.

以《家庭树》一课为例,有一位教师创设计这样的情境:“根据你所画的家庭树,介绍你的家庭成员.”在情境创设中,首先应该有真实的交流对象和交流目的,才能激发交流的动机.所谓真实的交流对象,不仅是真实存在的,还必须和学生有交集.在该案例中,“对谁介绍”“为什么介绍”全都没有,学生只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一项任务,无法对情境产生共鸣,学习动机自然无法形成.

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你最想给谁介绍你的家庭成员?为什么要向他(她)介绍你的家庭成员?”这一问题给学生呈现了真实的介绍对象和介绍目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对家人的情感也自然地融入其中.

实践活动是品德形成的温床.因此,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统一在一起,还要关注情境的真实性,要有具体的对象、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等,促使情境与学生的经验、生活产生关联,发挥实践活动的效能.

三、支架意识

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实践性是其基本特征.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情境的真实性,还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很多时候,学生的参与流于形式,不是学生不愿意参与,而是缺乏相应的支架.

支架,是建构主义从维果茨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术语生发出来的词汇.在教学中,支架指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支持框架.这种支持框架是为学习者进一步理解问题设计的.

还是以《家庭树》一课为例,笔者在学生设计“家庭树”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支架:“如果把家庭比作一棵树,你认为家庭成员应该在什么位置?说出你的理由.”这一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属于有效支架.又如,在教学这一课的第五部分“尊敬长辈的礼节”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礼节”的概念,这属于知识支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课而异,顺课而导,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恰当的支架,为学生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约编辑木清)

概括总结:此文为大学硕士与实践活动本科实践活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家庭树》和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贵在持久和 徐 君1 孙业天2【摘 要】社会实践活动被当作高……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北京科技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可圈可点,在多样化之中又能持之以恒,其中的义务指路实践活动开展得很有成效,既有创新又有对传统.

2、 试探发声训练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以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内容为例 【摘 要】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音乐素养的重要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注重个性与体验 在常规音乐教学中,发声训练常不能被重视与坚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

3、 《窦娥冤》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把握故事梗概,分析窦娥形象 2 理解窦娥悲惨命运不可改变,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分析窦娥形象 教学难点 认识窦娥悲惨命运的必然性,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

4、 语文翻转课堂开发学生优势智能的实践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第二课时教学为例 近两年的翻转课堂教改实验,将我们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研究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通过实施翻转课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优势智能、改善学生的弱势智能,进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成为我们新的研究起点 下面,我们.

5、 基于Matlab的《最优化方法》微课设计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最优化方法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生动直观的辅助课堂教学方式 本文通过对最优化方法微课设计的探讨,在传统教.

6、 《医学统计学》微课设计和制作的实践和以正态分布的特征为例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微课脱颖而出,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新热点1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