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生价值观论文 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关于价值观的论文 关于人的价值观的管理心理学论文 关于个人价值观论文的提纲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论文

核心价值观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本文是核心价值观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跟视域和核心价值观和育人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王 铭,王守刚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资助育人对象的广泛性、资助育人内容的针对性、资助育人工作的延展性等现实基础.鉴于当前贫困生认定存在行为、部分同学缺乏自强意识、重物质帮助轻精神教育、部分受资助学生诚信意识薄弱等问题,必须通过内化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行为准则、实施物质与精神资助双轮驱动来加以完善.

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助育人;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6-0056-03

收稿日期:2015-09-29

作者简介:王铭(1989—),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专职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D/

2015/01/2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基于实证分析的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研究”(2013SIDFDr1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引导和价值准则,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资助方法、资助对象等方面面临着新的特点,这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资助育人工作中,对于引领贫困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基础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中,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具有现实基础.

(一)资助育人对象的广泛性

高校资助工作涵盖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奖贷助勤补减偿等各个方面.随着国家对高校资助工作力度的加大,覆盖到的学生不断增多.资助育人工作面向的群体在学生中占据了大部分比例.这些人中不乏学识、才具、德行中的佼佼者,其思想观念对周围学生具有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务必本着“学生在哪儿,教育就在哪儿”的理念,切实有效地贯彻实施.高校资助育人对象的广泛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提供了主体支持.

(二)资助育人内容的针对性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资助育人内容主要包括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自信心教育等.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着内在的逻辑自洽性.感恩教育旨在让大学生感念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顺利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帮扶和关怀,从而激发和强化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和感激.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调节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为己任,为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自觉报效祖国.诚信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真诚互信的意识,杜绝弄虚作假的建档生认定、自私自利地挤占奖学金资源、恶意拖欠占据国家贷款等不良行为,引导大学生彼此坦诚、互相信任,对国家守信.为杜绝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国家将个人的贷款、还款记录报送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作为个人在*各类银行业务时的信用参考.制度的约束和思想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在社会中诚实劳动、取之有道,对他人信守诺言,诚恳待人.励志教育旨在激励大学生在接受国家资助的过程中,能明确目标,矢志不渝地艰苦奋斗,追求梦想,成就一家之业.高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励大学生自强不息,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回报国家.比如,通过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助学·筑梦·铸人”活动的评选,激励大家向榜样学习,自立自强.通过励志教育引导大学生走上岗位后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发挥职业精神.

随着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变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不断改进,越来越多地讲究人为关怀.例如,对于建档生称呼的修改,以及其评选过程都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在细微之处彰显人文关怀,传递友爱之心.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互相尊重,营造团结友善的人际氛围.通过人文关怀在学生中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形成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高校对于各类资助项目设定了严格的条件,国家奖助学金、贷款*、勤工助学等申请标准里包括了爱国守法、诚实守信、自立自强、自制上进、团结友善等良好品质的要求.这些条款的设置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三)资助育人工作的延展性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看似仅仅针对在校大学生,实则具有双向延展性.在横向上,高校资助育人不仅仅影响了大学生,还会间接影响该大学生所依附的家庭.在纵向上,它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而非仅仅局限于大学期间.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到了学生的家庭成员.显性的资助政策让家长们了解了国家对大学生的扶持,尤其是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让家长感受了来自国家的关怀和重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得益于国家资助政策,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而改变命运,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安定力量,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此外,大学生会像家长反馈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准则,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在校期间接受的思想教育在他以后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打上深深的烙印,影响个人发展,也会影响整个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后代的成长环境.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前瞻性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资助育人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突的表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虽然已经相对完善,国家、社会、学校通过多种措施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但是,在当前的高校资助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生认定失真,违背资助工作的公平性

高校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资助的功能.但是,在当前资助对象的认定上存在一定缺陷.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以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或者当地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为准,根据学生在校的日程表现情况来予以评定,虽然很多学校都有一套严格的认定条件,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因为是否贫困的很多指标无法量化,无法客观地反映资助对象的贫困程度.部分地区的民政部门,碍于“人情关系”,对要求出具贫困证明视为举手之劳,对被证明者的情况不予以调查就直接开具贫困证明,甚至出具与事实截然相反的证明[1].这就导致部分学生通过关系,随意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开具虚假的贫困证明来获取资助资格,致使一些应该获得资助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资助.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都直接影响到高校资助体系功能的发挥,造成资助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想违背.

(二)学生缺乏自强意识,依赖性心理较强

我国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并未树立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及时到大学校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认为理所当然的依靠家长、亲戚朋友等的资助来完成学业,并未认真履行一个成年人应担的责任,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不适用当前社会对综合性发展人才的需要.虽然国家的资助政策是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但是这种政策对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并未发挥很好的作用.大部分学生从一入学开始,就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心里想的不是认真学习争取奖学金,积极申请勤工助学,而是“坐等”国家或者社会的助学金,把国家的助学金看作成一种理所当然,一旦下发,就挥霍一空,严重影响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2].

(三)重物质帮助,轻精神教育

高校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帮助贫困生的过程中,过多地重视物质资助,而忽视了精神教育.大学生,从一入学开始,就通过贫困生审查、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等途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进入大学之后,也会通过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等途径,帮助贫困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保障,尤其是现在国家对贫困生资助的力度不断加大,在经济资助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很少有高校能够在开展物质资助的同时,做好精神教育.对于贫困生而言,物质上的帮助固然重要,但是精神上的帮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当前90后群体进入学校,部分学生作为一名贫困生,有很大的精神压力,一味地物质资助,只能暂时性地缓解生活困难,部分贫困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社会交往、娱乐方式等方面处于匮乏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产生自己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3].这就需要高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将物质资助与精神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受资助学生诚信意识薄弱

国家、社会和学校通过多种途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制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其减轻经济负担,顺利完成学业.大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合理使用各类资助,以学业为主,诚信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感恩学校和社会,毕业之后,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回报社会,彰显自己的社会责任.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从一开始的申请手续上,弄虚作假,开具虚明等材料,骗取资助款项,缺乏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有的贫困生,得到资助之后,肆意挥霍,不能合理利用资助金.还有一些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及时归还贷款,甚至在还款承诺上留下虚假信息,导致贷款部门无法联系到学生本人[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改变教育策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成大学生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在物质帮助的同时开展精神资助.

(一)价值塑造:内化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传统的资助育人工作往往只是停留在经济资助层面,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等关注过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价值准则内化成大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感恩意识.对于获得资助的学生而言,不管是国家、社会、学校集体的帮助,还是他人给予的帮助,都应当满怀感恩之情,同时高校要以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题,引导毕业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胸怀天下,对国家热爱,对社会负责,对母校感恩,切实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贫困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应当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生生涯课程之中,同时可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融入诚信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与教育,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最后,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大力宣传典型案例等,充分引导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立自强,走出心理困境,增强自信,通过勤工助学、自主创业等途径,培养贫困学生的自强自立能力.

(二)人本关怀:实施物质与精神资助双轮驱动

学生工作的本质重在思想引领,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其中一环,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资助育人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简单的物质资助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需要转变资助工作方式,更加体现人本关怀[5].第一,从管理者转向教育者.教育可以升华思想,净化心灵.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管理者除了给予学生所需的物质帮扶外,更要通过谈心谈话、家庭走访等形式主动接近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拉近与学生及其家庭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关怀,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第二,发挥自主教育功能.所有的教育最终要指向个人的自由发展,资助育人工作要搭建平台,注重激发学生个人的自主教育和朋辈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成长.鼓励受资助学生互相组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培育团结友善之心;组织受资助群体进行拓展训练,通过小组作业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促进彼此互信互助,发挥朋辈群体的教育功能.第三,改进资助育人工作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准则都是长期性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的设计要注重对学生长远成长的引导,在资助工作的静态制度和动态管理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实现人本关怀.例如,完善校园勤工助学机制,通过实际岗位锻炼的方式教育学生要诚实劳动、取之有道,树立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构建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品格、感恩奉献意识,并将其逐渐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深刻转变[6].

参考文献:

[1]申静,王华彪.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困境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2]万洪莲.关于强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33).

[3]肖建国,王立仁.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思想教育对策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4]何学欢.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缺失及其改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

[5]黄军利,李德福.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资助工作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0).

[6]金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

此文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视域和核心价值观和育人方面的核心价值观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反邪教教育 张秋燕(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思政部)摘要近年来,邪教有向高校蔓延之势,大学生逐渐成为邪教组织的目标人群 笔者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剖析了大学生易被邪教渗透的原因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探究 摘要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化解诚信危机,构建诚信社会,有待于公民诚信素质的提高 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以大学生的诚信引领和带动社会诚信,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人的全面发展和国.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存在内在契合的逻辑关系,并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出了内在的要求 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本文系景德镇市2016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本文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关系出发,并针对大学生当前社会责任感存在的主要.

5、 四个全面和五大理念的价值共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透析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国家哲学,是熔铸助推中国梦的“根与魂” 它作为引领民族复兴的“价值之翼”,深度融合在“四个全面”与五大.

6、 契约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学业诚信教育探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由此可见,贫困生资助工作越来越受重视 同时,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