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秘书学论文 秘书学论文题目 秘书学毕业论文 秘书论文选题 秘书专业的参考文献 秘书学位论文发表 秘书学可以写的论文 秘书论文发表索引情况 论秘书的自我心理调适的开题报告

秘书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成为唐宪宗机要秘书的青楼歌妓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秘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4

成为唐宪宗机要秘书的青楼歌妓,该文是秘书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唐宪宗和青楼歌妓和机要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李江

读过《唐诗三百首》的人大概都知道此书的压卷之作是唐代才女杜秋娘的诗作《金缕衣》,其中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句更成为千古传唱佳句.那么,杜秋娘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子? 她是怎样沦落为烟花女子的? 又是怎样走进皇宫成为皇帝嫔妃的? 而最终为什么走不出青楼歌女的悲惨命运呢?

歌妓生涯

杜秋娘,原名杜丽,唐德宗贞元元年(791年)生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她的母亲是南京的普通官妓,与姓杜的官员相好至孕,官员升迁,却把情人抛弃.杜母含愤生下孩子,无处托养,只好回南京妓院,把女儿带在身边.

杜秋娘虽出身寒微, 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 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她15岁时,艳名远播,使得镇海节度使李锜心醉神迷.这位节度使便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

一般的歌舞妓都是学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杜秋娘色艺双全,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出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锜因此对杜秋娘刮目相看,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并为杜丽易名为杜秋娘.就这样,年过半百的李锜与杜秋娘便成了一对忘年夫妻,因两人都热情如火,所以春花秋月中,这对老夫少妻度过了许多甜蜜醉人的时光.

此时正逢唐德宗李适驾崩,李诵继位,是为顺宗.这位顺宗皇帝因病体不佳, 在位仅8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后期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不甘心李家天下被一帮藩镇霸着, 决定铲除这班恶霸,其中就包括李锜.李纯想先礼后兵,下诏征浙西节度使李锜为尚书左仆射,名为升官,实际上是想夺去李锜控制的江浙富庶之地.李锜做惯了恶霸,当然不想进京做个清汤寡水的官,一狠心,于唐元和二年(807年)的十月初五,扯旗造了反.

不过李锜有倚红偎翠的本事,军事上的能力却基本等于零,勉强和朝廷的人马打了几个回合,一败涂地.在十月十九日,李锜的部下又造了他的反,把他给活捉了,打包献给了朝廷.

唐宪宗李纯得理不饶人,敢造皇帝的反,是绝对没有好饼吃的.李纯下诏将李锜和他的儿子李师回斩于城西南大柳树下,并且削夺了李锜的宗籍,李锜死的时候67岁.

按照惯例,大臣叛乱被杀,家属女眷都要没入宫掖,实际上成了皇帝的奴婢,杜秋娘就由此进了宫,依然当她的歌妓.

走进皇宫

杜秋娘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聪慧机敏.她趁着为唐宪宗表演歌舞的机会,再一次卖力地表演了她的经典节目《金缕衣》.唐宪宗这时正是青春“少年时”, 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这位少年天子.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艳照人,气韵绝佳,在众多佳丽中独具风采, 况且此曲还是由她亲自创作,才情也非同寻常,唐宪宗不禁为之心动,便册封杜秋娘为秋妃.

做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的一笑一言、一举一动,都别有风韵,令年轻的宪宗为之沉醉.春暖花开时,他们双双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洁时,又对对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时,共同调教鹦鹉学念宫诗;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灯下对弈直至夜半.期间情深意挚,颇似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翻版.

然而,比起纵情放荡的杨贵妃,杜秋娘又高一筹,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着痕迹地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厉,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藩镇纷纷不满.

后来匈奴大举入侵大唐边境,宪宗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大臣的建议外,重要的还是靠秋娘枕边风的吹拂,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动乱,这建议颇合宪宗的性格,但秋娘闻言则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 ”见识深远,入情入理,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据了宪宗的整个身心,使宪宗对其他佳丽无以复顾.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充实后宫,他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唐宪宗此时还不到30岁,而他则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

被贬出宫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刚过,唐宪宗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43岁,正值年盛体强之时.有人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

24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

此时,进宫12年,年已30开外的杜秋娘,在宫廷中颇有声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

后来, 杜秋娘被派为穆宗之子李凑的保姆,负责皇子的教养,杜秋娘自己没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爱倾注到李凑身上.而唐穆宗李恒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河朔三镇再度失守,他都不闻不问.已做保姆的杜秋娘则在一边冷眼旁观.

长庆四年,不满30岁的唐穆宗竟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呜呼;年方15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

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贪玩,特别喜欢击毬的游戏和在深夜里捕猎狐狸,天天带着一班宦官伴臣东游西荡,花样百出,还不时地发一顿小皇帝脾气,无缘无故地将身边人痛打一顿,根本谈不上操心国事.

宝历二年腊月冬寒,唐敬宗夜猎回宫后,又与宦官刘克明及击毬将军苏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饮.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灯火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待再点亮时,人们发现小小年纪的唐敬宗被弑于内室,这时他还不过17岁.

紧接着, 枢密使王守澄又与宫内宦官内外相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宫,成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看着李家皇帝一个个被太监所害,又一个个在太监操纵下登基,简直成了太监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调教下,漳王李凑养成一副有胆识的个性,并立志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眼看时机即将成熟,杜秋娘周密筹划,与朝中宰相宋申锡密切配合,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一伙太监的势力,废掉文宗,把李凑推上皇帝宝座.

无奈太监的耳目众多,虽然杜秋娘的计划十分隐秘,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好在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便严加处置,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被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

这一年是唐太和十年, 这时距秋娘被没入宫,已经整整30年了.

当年杜秋娘入宫之时,杜牧还是年仅五六岁的孩童,因随祖父杜佑入朝,观赏过杜秋娘的歌舞,也认识了这位多情的才女.一晃20多年过去了,杜牧于太和年间在宣州宣歙观察使幕中,还对杜秋娘十分关怀.

太和十七年,杜牧孑然一身,路过镇江,在金陵渡口恰遇韶华已逝、鬓发斑白的杜秋娘.朝廷多事,人世沧桑,一个是壮志未酬,浪迹天涯;一个是百劫千磨,终生报恨.故旧重逢,恍有隔世之感,杜牧一气呵成长达一百一十三句的五言长诗《杜秋娘诗》并序.开头直道:“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共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借记叙杜秋娘的经历,以抒发人生穷达变化不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慨叹.

835年冬,南京发生军变,全城遭殃,杜秋娘离家躲避,冻死在玄武湖畔.

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寒微的杜秋娘, 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上文总结:该文是关于对写作唐宪宗和青楼歌妓和机要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秘书本科毕业论文秘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管窥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内容摘要唐太宗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著名的君主,以其知人善任的特点而成为历史上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人物 通过对关于唐太宗用人方面的历史典籍的阅读,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唐太宗在用人方面的高超艺术和技能,而正是.

2、 论唐太宗对陆机其文其人的评价差异 摘 要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晋书陆机传后论中,唐太宗对陆机的文学造诣给予高度评价,也对陆机的坎坷遭遇感到惋惜 关键词唐太宗;陆机;评价差异作.

3、 由王纶案看明宪宗的权谋 摘 要在即位之初,年少的明宪宗便通过“王纶案”,重塑了自己的形象,安抚了以李贤为首的外朝官员,和司礼太监牛玉为代表的内廷势力达成妥协,还借机控制了锦衣卫,将自己纯熟老道的权谋展.

4、 魏徵:一心为国却遭唐太宗砸碑悔婚的谏臣 唐太宗与魏徵不仅成就了彼此的政治美名,也铸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 然而生前君臣无隙,身后却反目成仇——唐太宗为何推倒他亲手撰书的魏徵碑在这段君臣佳话的流传中,又有哪些偏离历.

5、 析唐太宗和魏征之君臣关系 ◇ 吴健毓宰相与帝王,是中国古代高层权力关系的主角;相权与君权,是中国古代高层权力冲突的核心 吕不韦成就秦始皇而后遭放逐,韩信辅助刘邦而后被杀戮,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张居正越皇权而治天下&helli.

6、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并传为千古美谈 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徵去世时,唐太宗十分悲伤,流着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