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述评 怎样写论文述评 教育学原理相关论文述评 述评是论文吗 医学论文述评 进化心理学述评论文

关于研究述评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21世纪《史记》论赞述评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研究述评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1

21世纪《史记》论赞述评,该文是关于研究述评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史记》和述评和世纪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1]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2]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图分类号:K20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c.2018.04.072

摘 要《史记》论赞,系指《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司马迁在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之外,又创造了篇前作序、篇后作赞、篇中夹议等三种史论形式,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对21世纪《史记》论赞研究进行述评,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史记论赞研究

A Review of the 21st Century´s Research on Commen原taries Attached to History Biographies in "Records of theGrand Historian" // Jiang Jinfang,Zhang TianqiAbstract Commentaries refers to the "words said by Sima Qian"in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In addition to "Benji","Shijia", "Liezhuan", "Biao" and "Shu", Sima Qian created threeforms of historical essays, that is, prefaces before essays, commentariesafter essays, and comments in essays, which he great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of the21st century´s research on commentaries in "Records of theGrande Historia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commentaries;research

《史记》“论赞”系指《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系统的篇前序论、篇后赞论、夹叙夹议为论传三种形式.司马迁用论赞来标注史法、补充史料、褒贬历史人物,构成了系统的史学理论和是非观点,受到历代学者与专家的关注与研究.本文以历史发展为序,对《史记》论赞的研究情况作以梳理,以期对《史记》研究有所裨益.

新世纪以来的《史记》论赞研究中,单篇论文论述较为灵动, 视角更为多元.同时出现了较多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在具体研究上也有新的特色.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论赞的文体渊源及书法义例、论赞功能三大方面.

1 对文体渊源的研究

刘知几《史通·论赞》中云:“《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二传云公羊子、谷梁子,《史记》云太史公.”[1]这段文字最早谈到论赞的文体渊源.后世探讨的文章,都乐此不疲地对这段材料进行阐发.胡大海《史记》论赞研究(安徽大学2001 硕士论文),有关论赞的渊源追溯亦未能脱此藩篱.刘嘉《史记》“太史公曰”文体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3硕士论文)提出“太史公曰”的文体渊源是在对史传“君子曰”和屈赋的“乱曰”的继承和创新中发展而来的.陈金锋《史记》“太史公曰”再研究(安徽师范大学2012 硕士论文)亦持此说.

台湾地区学者逯耀东《抑郁与超越———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其中的《史传论赞与< 史记> 太史公曰》一文篇幅不长,在探讨“太史公曰”和《左传》“君子曰”的关系时,逯氏以宏观的视角,从史的发展脉络来审视“太史公曰”,从而得出了新颖的观念,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盖业明提出“太史公曰”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现象,一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邓燕在此基础之上,从“古代的史官论史传统”和“前代典籍对其影响”这两个方面来考论“太史公曰”的渊源.

侯文华《< 史记>“太史公曰”文化渊源考论》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以“曰”形式所发之论往往预示着权威话语.司马迁《史记》以“曰”领起论赞,实是对此一传统的承继.角度新颖,论证谨严.

2 对书法义例的研究

“义”即《史记》论赞所体现之学术思想、创作精神以及褒贬的标准;“法”即创作之法则、结构以及艺术表现.

《史记》论赞体现了司马迁的文学观.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提出的“发愤著书”的观点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此后,韩愈和欧阳修继承了这一观点,并先后提出“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的文学主张和观点.后人对司马迁文学观的探讨也普遍性地关注到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司马迁的文学观.张大可在《史记研究》一书中,对司马迁的美学观和文学观均做了较为概括性的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巨虹对张大可先生观点进行发挥,《司马迁文学观小考》提出了司马迁的“辞赋观”.而延边大学2010年《从< 史记> 看司马迁对先秦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以< 屈原列传> 和< 司马相如列传> 为例》的硕士论文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充分的展开.作者李茉妍以《司马相如列传》和《屈原列传》为例探讨司马迁的文学观念对先秦文学观的因革,并总结司马迁的文学观.但是仍囿于张大可先生的观点,突破甚少.钟晨音《论司马迁的文学理论》提出了司马迁“文质结合”的文学观.

除了对司马迁文学观的探讨以外,李洲良《史迁笔法:定褒贬于论赞》还阐释了褒贬的标准.认为司马迁不仅首先提出“春秋义法”的理论范畴,系统地总结了孔子的“春秋笔法”,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于《史记》的创作中.于是从经学意义上的“春秋笔法”跨越到史学意义上的“史迁笔法”.《史记》中的论赞即“太史公曰”便是明证.文章条分缕析,步步为营,堪称佳作.

抒情特征是“太史公曰”主要文学特征之一,崔积宝的《谈< 史记> 论赞中的情感》,长篇详细论述了《史记》论赞鲜明的情感特征.注重对《史记》“太史公曰”艺术特征的探讨,这标志着“太史公曰”的文学性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后,论者对于这一特征多有论及,吴玲玲《“豹尾”正堪“续貂”———简评< 史记>》中“太史公曰”》,范爱荣《< 史记>“太史公曰”的文学特征刍议》都有相关阐述.盖业明《“太史公曰”的艺术特征》认为《史记》“太史公曰”具有较强抒情性,有些在平淡的叙事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使用了大量的感叹句、设问句、对偶句、反问句,有些为了加强情感的表达,还对这些句式加以连用,更具抒情意味.“太史公曰”还擅长用曲折多变的笔法抒发跌宕起伏的情感,擅长讽刺,正话反说,语意南北.为了达到层递转折的效果,“太史公曰”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关联词语进行起、承、转、合,形成了不同的情感流动方式.学者还注意到了“太史公曰”的议论性.肖振宇《< 史记> 论赞议论特点浅议》指出其议论具有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情感强烈;语言生动形象、流畅优美等鲜明特点.盖业明提到“为了增加论证的说服力,司马迁采取了多种论证方法.有的叙述亲身经历或感受,或到过某地的见闻,或阅读某人的作品,或听别人的讲述.同时‘太史公曰’大量引经据典,引言高达八十多次.”范昕《采笔点睛史迁心声———也观< 史记> 之“太史公曰”》指出书、本纪、表等之间的论赞有明显区别,即便是同一组本纪或列传的论赞风格也会各具特色.惜未做进一步深入探究.

3 对论赞功能的研究

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云:“太史公叙例之作,其自注之权舆乎?明述作之本旨,见去取之从来.”[2]章氏从作文的本旨和材料的来源取舍两个方面来评价“太史公曰”的作用,比较中肯,然略显笼统.与章氏相比,牛运震的观点更加充实.他在《史记评注》中云:“太史公论赞或隐括全篇,或偏举一事,或考诸涉历所亲见,或征诸典记所参合,或于类传之中摘一人以例其余,或于正传之外摭轶事以补其漏,皆有深义远神,诚为千古绝笔.”[3]后世研究者多泥于这两种观点,少有创见.2001 年四川师范大学翁俊松的硕士论文《<史记>“太史公曰”研究》沿袭了牛运震的观点,对“太史公曰”作用进行探讨.

张颖《深意远神不拘一格———论< 史记> 的“太史公曰”》将其概括为“其中有阐述立篇之旨者,有考辨史实者,有补正传之不足者,有评价人物者,有附论与正传无关的史实者,有借史实而自见者”.

惠嘉《试析< 史记> 中的论赞功用》从证史和论史两个角度指出论赞为人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原始依据,使作品更具有欣赏价值和文艺特质.也表明了司马迁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开明进步的历史观.虽然论述不够深入,但是能够注意到“太史公曰”独具特色的文学功能.

如果说上述论文是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史记》论赞的功能,那么杨玲《司马迁评商鞅探微———兼论< 史记>“太史公曰”的独立价值》则以小见大,提出“司马迁对商鞅一方面在正传中对其历史功绩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在‘太史公曰’中不能抑制的苛责和怒斥.恰恰说明‘太史公曰’是司马迁直抒胸臆之言”,有着独立的文史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通释.吕思勉,评.史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2.[2] (清)章学诚,著.刘公纯,标点.文史通义[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3] (清)牛运震,撰.魏耕原,张亚玲,整理点校.史记评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编辑李前锋

该文结论: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史记》和述评和世纪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究述评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述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溯《史记》之源启未来之航 张真琦 四川广安友谊中学高2015级6班虽然市声扰攘,人声鼎沸,但总有一个声音,萦绕耳畔 我知道,那是它,在向我倾诉,如野草般蔓延,如大河般悠长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

2、 由《管仲列传》窥《史记》的理想人格 史记选读苏教版教材使用的选修教材之一,如何在教学引领学生综合思考、深刻领悟文学巨著史记呢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司马迁也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

3、 《战国策晋毕阳之孙豫让》和《史记刺客列传》所叙豫让部分关系比较 史记与战国策所载事迹相关的共有九十三事742,而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记载,两书却在或叙事、详略、文辞、国名、人名……细节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区别 是否两书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其间关系具体为何的问题受到学者们普.

4、 系统规范、学风扎实的《史记》文献学教材评吴淑玲教授的《史记文献学简纲》 摘要目前国内尚无一部单独流通的“史记文献学”教材,吴淑玲教授的史记文献学简纲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规范、学风扎实的史记文献学教材 此书组织具有科学性,体例具有系统性,内容具有普及性,.

5、 美国汉学家王靖宇的《史记》 【摘要】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王靖宇教授是西方从事早期中国叙事文研究的著名学者,史记是其专注领域的重要文本 他对左传水浒传……文本的研究也侧面论及史记 王靖宇对史记的研究,聚焦于文学性上,重点探讨了司马迁史.

6、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的秦国外戚书写 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了阳翟大贾吕不韦与在赵国做人质的落魄王孙子楚相结,从而成功登上秦国政治舞台执掌朝政,最终又因缪毒之事受到牵连而畏罪自杀的全部过程 这不仅是吕不韦个人演出的一场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