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商业银行论文 商业文化杂志社 商业故事杂志 商业模式论文 商业故事期刊 商业杂志 商业银行会计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开题报告之处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英文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竞争力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商业银行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5

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本文是商业银行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不良资产和商业银行和证券化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在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且受不良资产问题严重困扰,进而制约国民经济的转型发展.文章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新时代特征,提出了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到了加快转型发展的新时代,经济增速减缓、经济结构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等诸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许多企业一旦倒闭,将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将积累大量不良资产,面临巨大资金压力,进而制约国民经济转型发展.因此,为顺应经济发展需要,我国重启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这使得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作用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一部分不良资产组建一个资产池,构建一定的资产组合,并形成比较稳定的流,经过信用增级,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其主要作用在于能够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同时,能缓解贷款企业的还款压力,使之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形成银行和企业双赢的局面.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通过特别目的载体(SPV)剥离不良资产,并在证券化后投入市场,将风险分散转移到投资者身上,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第二,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增强业务的规范化与透明度.要顺利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需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与产品定价机制,促进证券化产品规范化,提升信息透明度,提高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认可度.第三,提升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以往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单一、效率较低,出现不良资产证券化之后,由于市场容量较大,可以分离和消化大量的不良资产.同时,发起人也能大量回收贷款,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大为提升.第四,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作为全新金融工具,不良资产证券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满足不同投资倾向和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加快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利用率,推动资本市场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概况

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十分迫切.我国正处于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去产能、去杠杆的任务迫在眉睫,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钢铁、煤炭等面临着极大困难,许多企业处于停产的危险中,偿债能力差,几乎不可能清偿银行贷款,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损失惨重,不仅正常的资金运作受到影响,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同时,传统的解决不良资产的方式一直落后于不良资产的增长步伐,而不良资产证券化顺应了现实需要.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能批量、高效地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率,分散流动性风险,减轻银行的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相关国际经验可资借鉴,易获取国内政策支持.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实践不良资产证券化,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各国资本市场对此高度重视并纷纷效仿,不良资产证券化得以在全球发展起来,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可为我国所借鉴,也能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导向比较平坦的道路.近几年,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规范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明确了监管措施,为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了比较全面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2.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2005—2008年).这一阶段以资产管理公司为主导、商业银行为辅,由国家财政部出资建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其特点是操作流程、交易结构、运作方式等都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法律政策也刚起步.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初步实践,积累了实战经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第二阶段为蛰伏阶段(2009—2015年).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暂停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业务暂停,着力加强市场建设,规范操作规程,加强监管力度,为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与收益的两面性,在通过证券化化解不良资产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其潜在的风险.

第三阶段为重启试点阶段(2016至今).自2016年起,我国先后进行了第一、二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第一批试点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6家银行,先后发行1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消化不良资产510亿元,产品类型多样化.第二批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等12家银行开展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种类与第一批试点相似.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银行范围越来越大,试点产品种类较多.在经历第一、二阶段之后,外部环境逐渐成熟,市场监管更严格,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从试点效果看,不良资产证券化能有效分散风险,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一是发行单数有所增加,但规模不稳定.2017年,各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累计19笔,同比增长5单,增长率35.7%,发行规模129.6亿元,同比减少17%.由于2017年发行的产品多为规模较小的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的产品数量增多而总体规模却减少.

二是产品均采取两档分层结构.在信用增级上,近年证券化产品主要采用两级分层结构,分为优先档和次级档.优先档证券均被评为AA,占总额的77.2%.每一单产品优先档证券加权平均期限在0.12年到2.05年之间,次级档证券加权平均期限在0.79年到3.75年之间,优先档证券发行利率区间由于受证券化市场资金较为紧张的影响上升至4.5%至6.0%.

三是产品兑付情况良好.截至2018年2月底,商业银行2017年发行的所有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已有14个产品进入兑付期,优先档证券产品的利息和本金已在正常兑付中.例如,中国银行发行的“中誉2017—1”的优先级证券和次级证券都已成功完成兑付,其余产品都处在优先级证券的兑付期,资金回收情况良好.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

首先,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制度、流程和规定之间存在矛盾和相关边界不清晰.例如,SPV定位不明,SPV与《公司法》关于公司设立条件相冲突.我国《公司法》要求公司的必要设立条件之一是“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对SPV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其次,配套政策不完善,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许多交易机制、操作规则等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问题要经过较长时间才会显露,相关支持政策必然存在一些不完备之处,有待日后在实践中进行完善.

2.信用评级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信用评级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开展信用评级的时间较短,能够进行评级的机构不多,信用评级机构容易受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影响,评级结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一定质疑,还未能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可.另外,信用评级所需要的不良资产相关信息不足,比如,还款人的偿还能力、违约风险、抵押物的合法性等,从而导致信用评级的结果缺乏公信力.

3.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难

一方面,由于不良资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目前还没有建立普遍适用的定价模型,进而增加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难度;另一方面,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一般分为优先级和次级两种级别,优先级资产支持的证券定价可参考市场利率进行估计,但次级资产支持的证券无法选择合适的基准利率定价,也无法测算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对流的影响,定价难度较大.

4.风险控制难度较大

其一,信用风险体现在资产池中的各种不良资产上,这些不良资产涉及多个地区和行业,借款人的职业和信用也各不相同,调查难度较大,很难评估其信用风险.同时,回收资金的数额、效率和时间等也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增加了不确定性.其二,系统风险主要是因集中兑付而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如果没有规范的操作和有效的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兑付风险,极有可能迅速蔓延成为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自身甚至国家的金融体系均会受到较大影响.其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外部监管还不够规范和健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

四、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现存法律制度(《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与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关的法律条文相悖的,要尽快统一规定或作出合理合法的司法解读,并对模糊不清的给出清晰界定.例如,SPV的法律定位与目前《公司法》中公司设立条件不符,还需明确在真实出售的前提下,若发起人遭遇破产危机,投资者也无法依据《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对发起人进行追索等.还可单独制定针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专门法规,用法律条款约束证券化的实施运行.

2.提高信用评级水平

可由财政部直接拨款,政府出面组建规范的信用评级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且政府无权干涉信用评级机构的日常运营.既可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又因政府支持可提升权威性,评级结果会更加客观公正,在国际上也会提升认可度.此外,还可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合作,共同进行信用评级,在合作中学习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方法,提升我国信用评级能力.

3.创新产品发行方式

国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我国也可尝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与突破.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与信托公司合作的模式发行债券类证券化产品,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形式单一、产品较少.我国可设立专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公司负责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发挥专业优势,尝试多元化、差异化的产品设计,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提高市场认可度.

4.加强风险监管

加强监管能降低风险,有利于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我国可依法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监督管理,明确职责,量化监管标准.例如,明确资产池中资产分散度、资金回收要求等,以增强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同时,要求监管机构独立于商业银行、投资者和其他相关利益机构,依照相关法规,独立、公正地监管不良资产证券化.

5.加快金融市场发展

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打造投资渠道丰富、公平合理的金融市场.首先,在一级市场上,为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和商业银行积极性,可在以后的试点中逐步批准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这有利于增加产品数量,提高发行规模,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其次,在二级市场上,可考虑逐步开放二级市场,先进行小范围试点,再扩大规模,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利用二级市场的高流动性,更好地分散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J].中国金融,2017(7).

[2]蒋照辉.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证券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再探讨[J].上海金融,2015(11).

[3]杨迪川.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机理、案例与改进思路[J].南方金融,2016(10).

[4].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J].武汉金融,2016(1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新常态下绿色金融促进湖北绿色经济发展的深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YO51)]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不良资产和商业银行和证券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商业银行本科毕业论文商业银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析主要涵盖在三个方面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证券化 (一)资产证券化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居民储蓄率高导致我国的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 .

2、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长之路 【摘要】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其安全性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安全,尤其是银行的不良资产,现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只有积极对其进行处理,才能保障经济的健康运行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发展.

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处置影响分析和 康 静 包商银行摘要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有很多种,债转股方式既能使企业的杠杆率降低又能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 去杠杆存在促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好转,同时使商业银行的资金和资产压力降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

4、 银行不良资产成投资新蓝海 虽然看起来很美妙,左手买进,右手处置,就能赚取中间差价,但事实上,不良资产包购买和处置远不似说起来这样的轻松 不良资产,对银行来说是拖累和包袱,但在那些以买卖银行不良资产为生意的投资者眼里,中国这几年.

5、 新金融资产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减值的影响探析 彭 芳中国农业银行郴州分行【摘 要】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于 2014 年 7 月正式发布, 要求金融资产减值计提方法由 “已发生损失模型” 改为 “预期损失.

6、 新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转型探究 张志勇任祥(中国建设银行唐山分行,河北 唐山 063000)摘要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受到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以及外资银行的冲击、居民金融意识不断提高的影响,普遍面临着经济效益不高,产品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