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有关论文范文 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特征和根基类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6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特征和根基,本文是马克思主义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马克思主义和逻辑特征和发展根基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特征与发展根基[

基金项目: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学科研究重点课题“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研究”(JF1302).

作者简介:顾相伟(1975—),男,山东即墨人,上海开放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The 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Marxi

顾相伟

(上海开放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

摘 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在中国化基础上提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要求,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涵,实践精神、问题意识和群众情怀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起点与发展根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时俱进;群众情怀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学界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国情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回答和解决中国与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之所以成为一个重大命题,概因其关涉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实践性、创新性、发展性和生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下面简称“三化”)的战略任务之后,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理论热点.但多数研究者都把“三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即使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研究,也多集中于对“中国化”的研究上,对“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认为,对“三化”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确为必要和及时,但对“三化”的研究,既要注重“合唱”之美,又要注重“独唱”之魅.时代化作为“三化”旋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逻辑特征和发展根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之梳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作为一个理论命题一并提出来的,由于缺乏权威的理论阐释,所以对“三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性质定位众说纷纭.概而观之,有这样几种代表性观点:

一为“三位一体说”.研究者认为:“时代化是总体,中国化是本体,大众化是主体.这‘三体’形成三位一体,最终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体.……这‘三化’是有内在紧密联系和互动作用的.‘中国化’必须符合‘时代化’的主题要求,必须依靠‘大众化’来完满实现;‘时代化’必须通过‘中国化’来落实贯彻,必须取得‘大众化’的认同才能真正付诸实现;‘大众化’必须认清‘中国化’的奋斗目标,必须认清‘时代化’的主题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其决定性的作用.本体、总体和主体,三者既各有内涵,各有定位,又互相关联,融为一体.”[2]

二为“同一过程说”.研究者认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同一个过程.中国化是前提,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时代化是灵魂,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历程.大众化是目的,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武装群众、改造世界、改变人民命运的程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虽然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三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3]

三为“包含说”.研究者认为,“中国化包含了时代化内容.但是,不能简单地把中国化与时代化划等号,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自身特定的内涵.……中国化和时代化具有内在的交融性.中国化从中国发展的时代性中含有时代化的内容,时代化从世界性中含有中国化的内容.当然,中国化与时代化的研究重点是不同的,前者的重点是以中国为立足点,形成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后者的重点是以时代和世界发展为立足点,形成的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4]

四为“有机统一说”.研究者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是有机统一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科学理论必须掌握群众,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只有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

上述观点见仁见智,视角各异,但相比较而言,笔者更为认同第四种观点,即主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三化”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然而,它们之间也有差异和不同.“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中国化是核心,是统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总原则、总要求;时代化是关键,是展现中国化和大众化科学性与先进性的重要标识;大众化是基础,是拓展中国化和时代化深度与广度的重要途径.”[6]时代化是在中国化基础上提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要求,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化强调的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大众化强调的是主体性和群众性,时代化强调的则是历时性和现实性.如果说中国化主要是知识精英的责任和使命,大众化更多地依赖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信奉,那么时代化则需要知识精英与人民群众的携手努力和共同创造.

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涵

“马克思主义不是某种实证知识或工具性理论,它作为一种时刻关心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批判性理论,其生命力和创新力不仅体现在其创始人的原初语境和理论观点之中,更体现在每一时代它与人类历史进程的重新对话之中”.[7]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六十多年来的传播与发展史表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可宝贵的理论品质之一.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问题理性思考的结晶.而时代则反映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及其特质,表征着变动中的历史和变动中的世界.从这一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列宁曾经说过:“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8]时代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概念,反映了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基本状况、基本矛盾和发展态势.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一个重要特征,标识着思想理论的传播效果和先进程度.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飞跃,都带有时代的烙印,都是对时代特征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升华,也是对历史潮流、历史趋势和历史规律的准确选择、顺应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现实制度,并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被社会主义,而且也被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所验证.[9]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赋予马克思主义丰富深邃的时代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形势做出科学准确的研判和分析,形成了中国社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创新进取、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法治、和谐包容、科学发展的时代特色.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有学者认为其有五层涵义,即“何为时代要求;何为时代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人如何解读时代;中国人如何引领时代;中国人驾驭时代的能力.”[10]也有学者认为其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推动世界格局变化、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时代风云变幻,不断从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中汲取新的营养,始终引领时展方向;二是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修正错误的东西、剔除过时的东西,与时俱进地形成新的结论、补充新的内容;三是在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实践检验,并把亿万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1]总的来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使命在于科学揭示当今世界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征、时代价值和随时展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时代化的价值基础,是建立在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时代任务和当下要求,以及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认识和基本判断之上的.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视野不应太过狭隘,而应在着眼国内的同时,放眼世界和未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求同存异,推陈出新,实现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构建性基础以及随之而来的原则应该是:从马克思主义原生态著作中学习、领会其基本原理,立足于当下的时代进行创造性的构建.”[1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我们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尊重实践,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用博大宽广的世界眼光,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气度胸怀,适合当今社会、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阐释当今的主题和问题.时代化既包括内容和形式的时代化,也包括语言和话语体系的时代化,但其又绝不仅仅是语言或形式的时代化,否则就是新瓶装旧酒,落入了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庸俗主义的窠臼.理论的科学内涵更多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不断创新和提升,以使之更加完善、成熟和科学的.因此,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科学内涵的界定也大可不必求全责备,而应多一份开放和包容、自信和从容.

三、实践精神、问题意识和群众情怀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起点与发展根基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3]而另一方面,“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由是观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的提出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现实的需要.近些年来,理想信念动摇不坚,多元价值观泛滥,“普世价值”满天飞,而处于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却出现了不应有的“缺场”和失语.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学习研究,探讨并发扬其时代精神和理论价值,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具体的、实践的、鲜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表现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实践中有不同的形式,因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强大的普适性和广泛的群众性.“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是不断发展、永不止息的.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实践中产生,而且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为它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实践.离开了实践,马克思主义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枯竭、直至死亡,就无法充当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武器.”[14]

时代总是一往直前地变化发展着的,任何思想理论都不能漠视时代的变化发展,否则就会被时代无情淘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在指导实践发展的同时不断发展自身中才能实现.我们今天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现时代的具体现实和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步伐,保持时代活力.“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贡献.”[15]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我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策略和措施,从而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尽管是一百多年前诞生的理论,但其思想的科学性、生命力和穿透力却至今仍熠熠生辉,并未褪色和过时.理论工作者对此应有足够的理论自觉和自信.但同时,我们也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游离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外太久了,‘自我放逐’太久了,现在确实到了回归社会现实的时候了”[16]“应当懂得,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马克思说的‘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显得尤其正确了……‘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17]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实践性,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同时,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紧密联系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情况,紧密联系当前的历史条件、现实国情和时代需求,在解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的社会实践中求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强化问题意识和群众情怀

问题集中反映了实践中的矛盾.问题不仅是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的起点,也是实践发展的契机和动力.“马克思在自己新世界观形成时对时代状况和提问方式一直抱有深刻的敏感性,这也直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和理论形态.‘以问题为中心’几乎成为马克思颠覆传统哲学、政治经济学及其他学科概念及其体系,实现人类思想史的伟大革命的重要路径.”[18]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和魅力,反映在诸如社会文化思潮、人们普遍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以及对当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上.“一种真正具有时代性的理论,就是自觉地为时代精神立言、为时代逻辑开路、为时代问题呐喊的理论.它洞悉历史变迁的根源,深察时展的大势,在变动不居的历史事变中发现那相对稳定的起规制作用的时代逻辑,在林林总总的矛盾和问题中抽象出起主导作用的时代问题,在连续不断的历史实践中捕捉那起统摄作用的时代精神,这才是一种理论的时代性的最本质特征.”[19]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科学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同样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这客观上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生活和现实问题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而不能满足于做好好先生,语言上热衷于“假大空”,行动上习惯于“打太极”,逃避责任,漠视问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0]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总是在直面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也是在回答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大众认可的.身处社会转型期,问题和矛盾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法治问题、价值取向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这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相似情形,差别之处可能在于对待问题的不同立场和不同价值导向.对我们人而言,“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21]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而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利益至上的,是为人民谋利益、求福祉的,因此,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依归,关注社会热点焦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自然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既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也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简约到丰厚的与时俱进过程,并因为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课题而形成不同时期的特色与内容.”[22]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旗帜和灵魂,就是因为它体现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统一,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只是挂在嘴边的空洞口号、写在纸上的宣传性用语,知行不能合一,表里不能一致,马克思主义就会缺乏信服力和遵从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会成为一种奢望和幻想.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越是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成为他们求解放、谋利益的锐利武器和有效工具,真正服务人民,就才越具有出场的历史价值;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这一群众基础,不关注民生,不为民谋幸福,那么,即便理论出场的形态如何打扮得堂皇华丽,然而它的生命力却就此已经完结.”[23]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的情怀为理论研究的使命,以客观理性的批判精神来考量包括自己在内的各类思想,它所创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历史定位决定了时代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和导航.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边缘化的危机和挑战.在这种纷繁复杂的情势下,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坐标和价值导向功能,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形成共识,正确判断时代特征,深刻洞察时代趋势,妥善解决时代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积极回应人民的关切和社会的需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无疑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胡延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11(3).

[2] 高放.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N].学习时报,2009-12-29.

[3][11] 刘昀献.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求是,2010(5).

[4][9] 顾钰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

[5] 程卫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J].人民日报,2009-10-26.

[6][14] 秋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求是,2009(23).

[7] 衣俊卿.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着力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8).

[8]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43.

[10] 刘致丞.在历史选择中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研讨会”综述[N].解放日报,2010-2-8.

[12] 黄力之.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构建性原则[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5).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15] 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4.

[16] 陈学明,陈祥勤.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键在于使马克思主义面对现实[J].新华文摘,2011(19).

[17]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1.

[18] 陈殿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自觉[J].党校党校学报,2012(2).

[19] 左亚文,朱国宗.时代逻辑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J].探索,2010(4).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21]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22] 马国钧.科学把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23] 任平.出场与差异: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路径的哲学反思[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4).

该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马克思主义本科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马克思主义和逻辑特征和发展根基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若干问题探析 吴丹丹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课题 2012年11.

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时代化 马 笑【摘 要】长期以来,民族问题一直都是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厚历史根源的问题 怎样协调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利益如何协调各民族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一直都是国家在发展进步中必须面对.

3、 有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关联基于有机整体主义的视角 摘 要以人与自然这一绿色关系为切入点,便会发现人类社会存在非此即彼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政治共同体便成了人类共同体与自然共同体的分离 有机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发展共同体基础上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

4、 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途径 摘 要新时代的社会心态培育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升华对新时代社会心态的理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阐释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树立典型,营造培育新时.

5、 新时代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培养 李玲 长春医学高……专科学校【摘要】 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这是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

6、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使命 【摘 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我党新时期理论建设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时展之间的适应性,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坚持其特色道路的同时,还能充分体现其应具备的价值与时代特征 要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