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该文是马克思主义类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和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和大众化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甚至超过了城市居民.不过,在农村物质经济条件提升的同时,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新时期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在全国层面的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扩展到广阔的农村地区,引领农村文化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党的第十七届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则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意义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是双重的, 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还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从这个角度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非常深刻,即通过面向大众的宣传普及,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成为制度构建的核心和灵魂的同时,使其内化于大众的观念形态中,使大众能够理解和接受,并逐渐产生信仰,成为其行为的指引.此外,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大众化的内容得到了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不断被丰富.二是大众形式更加丰富.从以前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为现在形象化、可视化的声像、影像作品.三是传播媒介越来越先进,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步, 传播的媒介也越来越先进.

对于“大众”,马克思主义将其界定为一切社会民众,不但包括一切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还包括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对于“大众化”,则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包含着外延的成分,因此而显得较为复杂,涉及社会不同的阶层,这些社会阶层之间相互交融和影响,从整体上看,农民、农民工、城市弱势群体阶层等都位列其中.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应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缺乏或放弃理论指导的任何实践都是盲目的和注定要失败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的重要使命并不是单纯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而要据此指导生活和生产实践,为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指引.比如,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发展和升华,这一理论体系彻底抓住了现实世界中根本性问题,而不仅仅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简单解释.其根本目的在于,经过实践的检验后,对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持续地创新和完善.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同、掌握和信仰,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大众的行为自觉.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处在边缘化甚至缺失的危险境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人民大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当社会的发展轨迹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进行转变时,传统意义上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便告一段落,新的市场规则和意识开始向社会的不同层面辐射和渗透,功利化、捷径化的思想倾向在全社会蔓延,这明显不利于社会的长期进步.唯有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人心,才能使社会的发展进程得到拯救.

二、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农村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关键区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进行审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与大众(农民)的距离实在太远.无论是文化的形式还是文化的目的,都让农民感到遥不可及,与普通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并不相适应.这种不对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民群体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不单纯集中在娱乐的层面.因此,那种并不提供实用技术,也不进行实地考察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必然遭到农民的排斥甚至拒绝.

按照社会学的原理,任何文化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一定的载体和平台为基础.然而,我国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客观,文化设施和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农民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尤其在地处偏远的区域,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良好的文化氛围无法构建,广大农民只能通过电视、打牌等进行单调的文化活动,这对农村文化建设无法起到积极作用.

农村文化事业的开展需要基层干部的引领和指导.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基层干部并未对农村文化建设加以重视,认为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农村的稳定局面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这种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的做法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相背离.这样,将使农民丧失对积极健康文化的追求,使其沉浸于封建迷信、歪风邪气中,只关注既得利益不具备长期发展的眼光,限制农村各项事业的进行.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

下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建设,我们既不能强制推行马克思主义主导文化,也不应是保守的儒学复印,更不能是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文化发展需要走融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综合创新之路.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十分必要,是实现农民群体文化权利的有效途径,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 整合能够服务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资源,对其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利用,适时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的状况,提升其使用效率;2. 对农村的文化馆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行完善;3. 深刻落实和实施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农民图书工程以及民间艺术发掘利用等工程.

(二)统筹城乡文化协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共同建设.为此,需要统筹城乡关系,推动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行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能够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农村的社会风气,提升其文化气质.为此,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城乡文化进行统筹考虑,以此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实现文化建设内容的具体化

大量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群众思想和行为的指导,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文化理论的宣传要密切联系农民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凸显针对性;2. 以解决农民群体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3. 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使农民群体能从理论宣传中获得能够指导实践的方法;4. 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不同时期农民群体的思想状况和需求,进行分门别类的指导.

(四)发掘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离不开“中国化”的实践,因此,在建设农村文化的过程中,要深入发掘和弘扬农村的优秀传统,将农村文化的鲜明特性和优良的传统继续根植于当代农民的心中,使农民群体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和维护农村的良好风气.为此,可以在发展农村文化的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文化的形成形态更加先进和稳固.(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王宇. 大众文化传播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2010(4):1-4.

[2] 李宏斌. 大众文化语境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8.

[3] 樊宏法. 大众文化时代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10(6):1-5.

[4] 何怀远. 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问题[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 (3):15.

[5] 张运明.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12):22-25.

[6] 李建慷.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J]. 今日南国,2008(10):1-2.

[7] 徐家梅,方章东.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三重辩证关系[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1):20-24.

[8] 孟治刚,王红晓.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制度框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27-29.

[9] 徐兆栋.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发展战略思考[J]. 未来与发展,2008(4):78-80.

[10] 唐莉. 大众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J]. 马克思主义论苑,2009(2):19-21.

此文汇总,该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和大众化方面的马克思主义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一个世人瞩目的参考命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是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提出宝贵的经验用来借鉴,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大众化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共有三部分组成,分.

2、 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途径 摘 要新时代的社会心态培育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升华对新时代社会心态的理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阐释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树立典型,营造培育新时.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 陈文通(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北京100091)摘 要这是为编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撰写的写作提纲,共七个部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对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考察和经验总结;中国.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机制 摘 要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5、 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系统性影响,就校园文化的内涵而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制度文化对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产生约束和规范,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

6、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和中国化后的马克思主义关系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来审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践活动更是相继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