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建筑技术杂志 关于建筑的杂志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建筑论文范文 建筑赏析论文 建筑模型论文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 建筑人论文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学术论文 建筑工程水暖设备安装论文 测绘和空间地理信息期刊

建筑空间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建筑空间的意义表征对昆明工人文化宫拆除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建筑空间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6

建筑空间的意义表征对昆明工人文化宫拆除,本文是关于建筑空间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表征和意义表征和工人文化宫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芦坚强1,2

(1.昆明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工人文化宫作为城市建筑空间,随时代变化表征着不同意义.从象征到展示的政治意义说明被拆除重建的建筑空间改变了人与建筑之间的精神联系;从市场到资本的经济意义说明建筑空间被抛入市场洪流和拆迁大潮中的尴尬遭遇;从在家到去家的社会意义说明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与人们面临的生存状态危机.城市建筑空间意义表征的相互共存和交织,体现了时代、社会变迁和意识形态的复杂格局.

关键词:建筑空间;工人文化宫;意义;表征

中图分类号:G 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2016)01-0054-06

收稿日期:2015-10-12修回日期:2015-10-29网络出版日期:2016-01-12T 09:59

作者简介: 芦坚强(1980—),男,山西洪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60112.0959.028.html

①昆明第一代工人文化宫建于1952年,1970年以建“红太阳广场”及纪念馆为名被拆除,但红太阳广场并未建立.应广大工人要求,1985年第二代工人文化宫在旧址新建而成,2013年9月被爆破拆除,这意味着曾经的“昆明第一高楼”、地标性建筑的消失.截止本文发稿时,另选新址建设的第三代工人文化宫已建成投入使用.本文论述对象主要指第二代工人文化宫.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0(1):54-59,66http://xb.ynau.edu.cn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E-mail:ynndxbsk@.com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6.01.013

昆明工人文化宫①被拆除两年了.被拆除之前,有许多来自市民和学者的反对声音;被拆除之时,人们纷纷拍照留念,媒体以各种形式寻找关于它的集体记忆;时至今日,它的旧址依然废墟一片,被拆除时的惋惜与怀旧之情已随时间而流逝.工人文化宫的拆除虽已完结,但它作为建筑空间表征的复杂意义及其反映的时代、社会结构变化并未被完全揭示出来.

工人文化宫是社会主义社会独具特色的建筑空间,随着时代与社会发展逐渐衰落,“曾经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工人文化宫,在文化大繁荣的大格局中,日渐式微.”[1]与其说它的衰落是时展的结果,毋宁说是它的意义表征发生了变化.工人文化宫作为城市建筑空间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表征着不同意义,这是一种建筑空间意义表征的实践,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意义并不内在于事物中.它是被构造的,被产生的.它是指意实践.即一种产生意义,使事物具有意义的实践的产物.”[2]因此,本文拟以被拆除的昆明工人文化宫为例,揭示其作为建筑空间意义建构的复杂过程,并以此管窥当代中国时代、社会的变迁轨迹.

一、政治意义:从象征到展示

由于工人在我国的独特政治地位,工人文化宫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意义.在近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工人阶级在其先锋队的领导下成为最具革命觉悟的阶级,他们和农民结成联盟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领导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3].1949年后全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工人文化宫既是对工人阶级国家主人地位的有力说明,又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绝佳表现.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向奥古斯都进言时强调:“帝国的庄严是通过公共建筑永恒的庄严来表达的.”[4]新的建筑既能体现帝国庄严又能表达一种永恒意义.与此同理,工人阶级执政的国家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建筑体现其庄严与意义.在首都北京,工人文化宫与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一道通过构建新的空间彰显了新的政治意义,它们作为文化符号嵌入到旧的城市空间中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与意义.

(一)象征意义的空间建构

昆明工人文化宫与其他建筑空间一起在旧昆明城外形成新空间,表征了新的政治意义.工人文化宫“基地是昆明市中心的东风广场,地位十分显要.其北部的东风东路,交通频繁,是昆明东西方向的主干道.路北居中是检阅台.东至北京路,是直通昆明火车站的南北干道.西临盘龙江及滨河路.南至尚义街.检阅台北部有大片的水面和绿地,南北空间相通,场地宽阔,自然形成了昆明的城市中心广场.”[5]这段话交代了工人文化宫的空间方位,若将其与周围建筑空间联系起来,新的政治意义彰显会更为清晰:工人文化宫东面与北京路隔街相望是昆明市政府昆明市政府大楼于1953年兴建,后于1995年在原址修建了新的市政府大楼,因商务区建设需要2011年12月25日爆破拆除.市政府与工人文化宫一样在60年时间里经历了三次建设、拆除.

;由北京路连接南面是震庄宾馆——政府接待的迎宾馆、国家领导人来昆访问时的居住地,其政治性和神秘性在市民中引发过诸多想象;工人文化宫旁的两条道路:一是北京路,作为贯穿昆明城市南北的大动脉,它承担的政治意义超越了道路本身的实用功能,每次城市建设、景观提升北京路都首当其冲地成为被改造对象,地铁修建也围绕它进行,说明它的重要意义及昆明向首都北京的致敬;另一条东风路是与北京路垂直的东西向大动脉,北京路、东风路等街道(包括人民路、青年路等)的命名与新中国的成立、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道路命名是政治权利话语的体现,也是一种新的话语空间营造和意义生产,“任何一个空间的命名实际上都是一种观念、意识对空间进行控制的体现,改名更是对原有空间意义的重构,反映出改名者对空间新生意义的强调.”[6]工人文化宫与东风广场、市政府、震庄宾馆、北京路、东风路等建筑空间一起组成了政治意识形态浓厚、意义强烈的城市空间,这里不仅地位显要,而且是国家主人——工人群众主要的活动区域,这一新的城市建筑空间改变了昆明旧有的空间,同时表征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工人阶级执政的新的政治意义.

陈蕴茜分析中山公园时认为“1925年以后为纪念孙中山而大量出现的,它是现代国家与民族的象征空间.中山公园的修建……目的是通过中山公园在全国各地的普及来强化全体民众对孙中山的认同.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出现了统一名称、几乎统一空间布局的中山公园.”[6]工人文化宫建设与中山公园建设具有同样意义——强化国家政权与民族认同.我国各个城市都拥有工人文化宫,据笔者粗略统计,直辖市和各省会城市(港澳除外)都建有工人文化宫,甚至有的省会城市数量多达5个.如此规模庞大的工人文化宫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密不可分,这是通过新的建筑空间完成对工人阶级地位的致敬和国家形象的构建.

工人文化宫在成为国家形象符码的同时也承担着国家工业化的诉求,它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成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象征.昆明工人文化宫以各种方式展现了其工业化和现代化:首先,建筑材料使用钢筋水泥,采用符合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抛弃第一代工人文化宫的土木建筑和园林式布局,以示与传统的割裂;其次,提供现代化娱乐方式如电影院、露天剧场、喷水池、现代舞池等;再次,社会先进思潮、时髦服饰等也展现着它的先进性和现代性.以现代化标志出现的18层楼70米的高度、现代化的电梯、悦耳的音乐喷泉、丰富的娱乐活动等使其成为当时全国现代化工人文化宫的代表,当先进、高度、现代化等与工人文化宫联系在一起时,它就成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象征.

罗兰·巴特通过一位黑人士兵行法兰西军礼的照片意识到他面对的是“一个增大了的符号系统:有一个能指,它本身就是已经由先前的符号系统形成的(一位黑人士兵行法兰西军礼);有一个所指(将法兰西特性和军队特性混合);最后所指借助于能指呈现出来.”[7]斯图亚特·霍尔从巴特的分析提出,语言或符号在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层面会生产超越自身的意义,因为意义是信码“同文化、知识、历史密切交流”的结果,“正是通过它们,(文化的)外部世界才渗入(表征的)系统.”[2]按这一思路观照工人文化宫,它从直接意指层面指向的是新的政治空间和国家现代化,从含蓄意指层面指向的则是:其一,工人文化宫是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出现的,它可以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新中国、新制度的优越性;其二,作为城市新空间拥有的现代化设施,说明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成就及其必然成功的未来;其三,通过工人文化宫先进的设施和娱乐方式可以充分想象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

对少数民族族群较多的云南而言,工人文化宫还有另外的含义:向少数民族彰显工人作为国家主人和民族团结的国家形象.工人文化宫“由四座六角螺帽形,象征工人阶级的楼组成,四座楼24道边,象征着当时云南24个少数民族团结在一起共同前进.”[8]螺帽象征的工人和建筑线条象征的少数民族组成巨大的象征空间,其所表征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团结之意不言而喻.另外,作为权力中心的市政府、当时第一高楼的工人文化宫和宽阔大气的东风广场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当地处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乘火车或汽车(现在客运站已搬离市中心)来到昆明,都会沿北京路到达这一城市中心空间,他们必然会被这样寓意强烈的城市空间所震撼.文山州马先生第一次登上工人文化宫顶楼看夜景,“那一晚让他终生难忘.工人文化宫的高大、昆明城的美丽从此在他心里定格.虽然后来他还登过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日本市政厅大楼和巴黎的凯旋门……仍然敌不过他16岁登工人文化宫顶楼的感受.”[9]对年少的马先生而言,他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建筑空间,他看到了城市建筑空间表征的新的国家形象和政治意义,并以朝圣、膜拜的心态对待它,以至于世界知名建筑都无法与其媲美,因为他登上的工人文化宫是社会主义新制度创造的神话,他看到的不仅是街道和夜景,还有新的建筑空间指向的美好未来.

(二)展示意义的建筑重建

工人文化宫表征的国家形象是为了突出新旧昆明的不同,由此突出社会主义新政权的优越性,政治意义的表征必然首当其冲,建筑空间的象征功能超越了实用功能.然而随着它的拆除,国家形象的政治意义表征失去凭附,为解决拆除带来的悖论——工人文化宫的存在是工人执政地位的象征,其拆除意味着对这一点的否定——它必然被重建.只是新建的工人文化宫再也无法像它的前任那样延续工人与文化宫之间的紧密关系,它只能以对国家形象展示空间的面目而存在,展示性地说明工人阶级的执政地位,“新工人文化宫最具特色的是将原来CY集团厂区内著名的林荫大道保留下来,林荫大道一边的车间厂房的外墙也保留下来,林荫大道将用拆下来的旧砖铺成,让人们能在这个区域回忆、怀旧.”[10]希望以工厂林荫大道及厂房外墙将工人文化宫与工厂、工人联系起来,希望在新的建筑空间中融入与工人有关的意义,这是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完成的新的建筑空间意义赋予.

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对新的空间进行意义赋予,不仅无法完成不同建筑空间意义的传承,反而会将两栋不同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象征化,从而突出新的建筑空间所表征的展示意义.新工人文化宫“命名本身就是现代性的策略:在名字中保留了‘工人文化宫’仍然试图保留从前两代传承而来的记忆,但搬离东风广场使这种继承关系成为象征性的而非实质性的;以‘新’为名更加消解了诸代工人文化宫间的继承关系,更准确地说,是彻底把这个关系象征化.”[11]这样的重建与命名希望保持新旧建筑空间的联系,实际效果却是斩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创造一个新的空间与意义.重建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拆除的悖论,因为拆除者深知一旦将建筑空间与其所表征的意义(工人执政)联系起来,他们将无法背负拆除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只能重建,目的是展示其作为国家形象符码的象征意义.换言之,新的建筑空间展示的只是拆除者的一种姿态——不会否认工人文化宫表征的国家形象意义.

从象征到展示说明工人文化宫的意义表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如果说在国家形象意义表征中工人文化宫与人之间建立了精神联系,并在日常生活中成为集体记忆的框架,那么在重建的新工人文化宫这里,人们无法建立起与它之间的精神联系,充其量它只是作为一个建筑空间而存在,国家形象的展示弱化了其象征意义与实用功能.

二、经济意义:从市场到资本

工人文化宫以意识形态的表征确立了政治中心地位,但这一中心地位随时展也悄然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方针的确立,使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经济以新的意识形态面目替代了原有的政治意识形态.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经济意识形态成为焦点但并不意味着政治意识形态的退场,只能说明社会的转型和时代潮流的转向,政治意识形态依然以国家权力的形式在幕后显示出其强势力量,形成两种意识形态并置、交织的局面.

(一)席卷一切的市场

随着国家重心转移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人文化宫的意义表征再次发生变化.本文开头提及工人文化宫“在文化大繁荣的大格局中,日渐式微.”尽管文章强调了文化繁荣的格局,但实际是以经济意识形态为标准做出的论断.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工人文化宫作为一个非市场主体不得不面临市场的考验,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效益成为衡量一切的准绳,作为建筑空间和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人文化宫也不例外.当其他商业中心兴旺发达之时,工人文化宫只能沦落到门可罗雀、惨淡经营的地步:为了适应市场化的潮流与趋势,“为了自身的生存,管理者们不得不在大楼里搞与文化好不搭界的‘多种经营’.”[12]它的遭遇并非孤例,1990年代市场化浪潮如火如荼,很多文化单位如文化馆、博物馆、歌剧院等不得不面对来自市场的压力,本是文化事业单位的主体在变身市场经济主体后遭遇的尴尬通过建筑空间凸显出来.

(二)破坏性创造的资本

如果说惨淡经营还能保持工人文化宫作为建筑空间存在的尊严,资本则无情地将其抛入历史的漩涡,向人们述说着一切坚固的东西是如何烟消云散了的.2007年昆明市筹划城市CBD建设,工人文化宫及其所在的东风广场是首选之地,它的拆除也只是商务区建设的一个节点,毗邻的昆明市政府早于其两年前就已拆除,这个曾经营造了新的城市空间、表征了新的意义的建筑空间最终成为历史,资本已成为此时此地的主角.二者的相继被拆除显示着昆明追求发展的决心与速度.然而,深入城市空间变化的背后可以看出,资本才是主要的推手,它与政治权力的结合导演了这场空间变换的剧目.

在以新面貌出现的商务区中资本的流动将加速,随着“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这里将成为资本流动的指挥中心,资本将疯狂地改变空间的面貌.这样的资本空间是对政治形象符码和现代化意义表征的开发和利用,加之第一代工人文化宫的拆除、东方红广场的企图建设以及商务区内部资本对这一空间的争夺,原有城市建筑空间被改变的同时表征的意义也随之改变,这里依然是昆明的中心空间,但它是在破坏、改变原有空间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为了扩大再生产、加快资本的循环,资本就必须穿越空间的障碍,破坏原有的地方性空间.”[13]资本在穿越空间的同时也破坏了空间,致使空间的生产成为“社会关系的生产和某些关系的再生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空间变成了这种再生产的场所.”[14]

资本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重组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在无止境的时空重组中完成自身的疯狂扩展.由于资本追逐利润以快速流通为特性,资本流通的速度就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特征,速度以意识形态的形式成为“一种肯定性的价值和价值观”[15],以速度为表征的现代性在体现发展的同时也迅速改变着城市空间甚至将其废墟化,它不仅将城市空间变为废墟,还使城市空间的意义表征发生迅速转移,恰如霍尔所说的意义游戏或移动.

令人担忧的是,商业资本推动的意义生产以空间的破坏为前提,那么以资本为推手的现代性速度将会带我们走向何方呢?它是否将摧毁一切空间和意义?本雅明曾说,资产阶级的丰碑在坍塌之前已是一片废墟,不知我们身处的现代城市空间是否也会如此?现代性速度是否也将致我们于死无葬身之地呢?

三、社会意义:从在家到去家

如果说工人文化宫是工人的“家”,那么它的拆除反映了工人从“在家”向“去家”状态的社会转变过程,同时反映了工人与普通民众的“失家”状态.

(一)城市之家

工人发展进步与活动空间密不可分,傅克斯认为“在资产阶级时代,餐馆、酒吧或小酒馆已经普遍成为群众(工人)生活的中心.……群众解放斗争的相当一部分是在小酒馆里进行的.”[16]法国作家左拉的《小酒店》也以酒馆为观察社会的窗户,说明餐馆、酒吧等公共空间对工人而言有独特意义,它们也是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空间,在此“有助于众多的个人观点凝结成一种共同的观点,赋予它形式与稳定性.”[17]公共空间为共同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工人斗争提供了基地.我国最早的工人活动空间是“1922年建立的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在工人运动早期,工人俱乐部是党用来传播革命文化、宣传马列主义、教育和组织工人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它为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战斗组织——工会,从思想上、组织生活作了准备.”[18]由小酒店到工人俱乐部再到工人文化宫,作为公共空间的“工人之家”为工人完成自我提升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们提供了类似于家的关怀和温暖.

昆明工人文化宫既是工人的学习娱乐空间,也是普通市民的活动空间.在这里人们既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优越性(现代化象征),又有当家做主的自豪感.人们在此的活动又使它成为普通市民的并最终成为昆明的文化宫,昆明市民的各种文化活动加强了与工人文化宫的紧密联系,它也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昆明日常生活之中,它的意义表征也转向日常生活,凸显其作为家的意义.

走向日常生活的工人文化宫对城市空间发展、城市精神形成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工人文化宫为昆明提供了独特的城市空间,在这里的活动成为市民难以忘怀的情感体验与记忆框架,很多人感叹工人文化宫被拆除时总会不自觉地怀念在此度过的美好时光,说明它已经与市民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紧密联系起来,城市“老建筑不仅是城市生长过程的见证,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民族、地域以及时代的多重文化基因,作为历史积淀的结果最能体现城市的风格与精神内涵.”[19]城市精神和文化认同的形成使其成为昆明的一部分,它与全国其他工人文化宫拥有相同名称的同时又融入到昆明之中,昆明也因城市形象的树立、精神的营造和文化的认同而形成自己的独特性.

(二)逝去的美好

时代、社会的发展既改变了工人文化宫的状况也改变了工人的状况.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包产到户、国企改革、农场改革等在提高效率、鼓励积极发展的同时,也使集体生产方式转向个体式生产,这既宣告了工人个体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同时也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割裂,工人文化宫曾是工人的家,工人在此能够感到家的温暖与意义,并获得认同感与安全感.然而,随着生产方式转变,工人集体利益被分割、价值观念也被割裂,失去集体之家的工人犹如失去传统与庇护的游魂,精神陷入迷惘,空间上也处于被驱逐的状态,“人们被分散了,特别是工人,被疏离了都市的中心.”[14]

工人空间位置被边缘化的同时社会地位也被边缘化.笔者在两个案例中明显感受到工人社会地位的边缘化状态:其一是一次偶然路过昆明市总工会,看见门口一讨薪维权的红色横幅已经历风吹日晒变得漂白斑驳,拦住进出大门道路的横幅在阳光照射下异常显眼,再联系城内各处旧工厂门口要求惩治腐败、反对变卖工厂土地的白底黑字横幅,可以想象曾经被社会瞩目的工人地位的急转直下;其二是去年到武汉,感受到武汉的物价水平相比昆明要低,同行的朋友(20世纪90年代初在武汉大学就读)告诉我,虽然武汉的城市面貌相比以前变化较大,但武汉工人收入水平增幅并不大,庞大的工人群体若生活于物价较高的城市,他们的生活将难以为继,换言之,武汉三镇庞大的工人群体决定了它的生活物价水平偏低.这样的分析或许并不客观也缺少科学依据,但直观的感受告诉我们这样的分析有其道理.通过这些个案可知,随着时代与社会发展工人的社会地位确实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说讨薪是工人维护正当权益的话,那么对厂区的保护则有对家保护的意味,工人们不希望在收入已经较低的情况下再失去自己的家.

在时代社会发展大潮中失去家的不仅是工人,也包括普通市民,这一点诗人们的感受尤为强烈.诗人于坚尽管从未离开昆明,但昆明已变得让他无法认识,他已无法找到属于他的故乡的阳光、气味、乡音、往事和细节,因此他在《故乡》中感叹:“从未离开我已不认识故乡/穿过这新生之城就像流亡者归来/就像幽灵回到祠堂”[20]痛心于故乡变得陌生的同时,他宣称自己的故乡已经“死去”,这使他诗歌的信仰体系坍塌:

出了什么可怕的事?

为什么我所赞美的一切忽然间无影无踪?

为什么忽然间我诗歌的基地

我的美学的大本营我信仰的大教堂

已成为一间阴暗的停尸房?[21]

美好故乡的死去也使于坚成为一个说谎者,人们开始对他的诗歌产生怀疑,因为在《尚义街六号》中他曾预言“很多年后的一天/孩子们要来参观”,[22]但今天人们再也无法找到位于工人文化宫旁的尚义街六号.另一位昆明诗人李森面对日复一日的城市建设也敏锐地写下他真实而又恐惧的心理感受:

远方的朋友,你可看见

几天过后,我走出家门

一条老街,彻底换成了新街

我走在街上,变成了一个陌生人

我像一只幸存的老灰鼠,

东张西望,小心翼翼,心有余悸 [23]

工人与诗人都经历了现代性带来的从在家到去家状态的变化,因此,昆明工人文化宫的拆除与重建不仅是建筑空间自身的变化,更是时代与社会变迁轨迹的反映与折射.

四、结束语

无论政治意义、经济意义还是社会意义,工人文化宫作为建筑空间表征的意义变化并非独立存在,也不会因为建筑空间的拆除而消失,而是形成并置共存和复杂交织的局面.这说明工人文化宫是个复杂意义的混合体,同时表明:作为意义表征的城市建筑空间能够揭橥当代中国的时代、社会变迁和意识形态的复杂格局.若联系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联系在此潮流中被拆除与重建的诸多建筑空间,建筑空间的意义表征就更值得重视与深思.

致谢:本文写作中受杨磊和史青两位好友的启发,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胡洪江.普遍缺人缺钱缺文化 工人文化宫很纠结[N].人民日报,2011-4-28(12).

[2](英)斯图亚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徐亮,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3,57.

[3]辞海(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335.

[4]理查德·桑内特.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M].黄煜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75.

[5]王翠兰,赵云洪,罗殿朴.昆明工人文化宫[J].建筑学报,1988,54(7):51.

[6] 陈蕴茜.作为现代性象征的中山公园[C]//陶东风,周宪.文化研究(第10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44,143.

[7](法)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 批评与真实[M].屠友祥,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76.

[8]虞静.中国春城印[N].云南信息报,2013-12-25(176).

[9]韩正.昆明工人文化宫寿命何其短[N].云南政协报,2010-12-27(05).

[10]李婧、熊明.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宫:一座地标的过去与未来[N].云南日报,2013-09-06(09).

[11]杨磊.速度、遗忘与记忆——现代性视域中工人文化宫的悖论[C]// 周宪,陶东风.文化研究(第14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23.

[12]姚霏.说吧,云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286.

[13]周计武.反思城市规划[C]//陶东风,周宪.文化研究(第10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15.

[14](法)亨利·列菲弗.空间与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3,129.

[15]周宪.速度政治与空间体验[C]//陶东风,周宪.文化研究(第10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44.

[16]爱德华·傅克斯.欧洲风华史——资产阶级时代[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410-411.

[17]包亚明.游荡者的权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5.

[18]韩西雅.究竟谁使工人文化宫变得“很纠结”?[EB/OL].[2012-04-27].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3251/2012-4-27.

[19]高小康,耿波.都市形象与城市精神[C]//胡惠林,陈昕,王方华.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48.

[20]于坚.昆明记:我的故乡,我的城市[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21.

[21]于坚.0档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77.

[22]于坚.我述说你所见:于坚集1982-2012[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308.

[23]李森.当下都市文化的隐喻[C]//孙逊,杨剑龙.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上海,2008:320.

本文评论: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建筑空间本科建筑空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表征和意义表征和工人文化宫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建筑空间的变化分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也会对居住建筑空间以及生活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让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质量也应当得到充分地重视 首先应当选.

2、 建筑空间限定手法探析 朱硕 高子修【摘 要】 “空间”一词进入建筑领域的时间并不久远,但它的出现给建筑学科带来了新的内容 建筑师对空间进行了各种的解读和分析,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之中 随着研究.

3、 滁州地区传统手工作坊建筑空间以定远县为例 摘要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在于延续和发展传统的农耕文明,而传统生产方式是农耕文明最直接的体现 传统生产方式下应运而生的生产类建筑,作为乡村建筑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通过对定远县三处.

4、 幼儿园旧建筑空间性能改造设计方法 摘要幼儿园建筑是我国集体性企事业单位建筑的一种,幼儿园建筑以其特有的应用性有别于其他建筑空间 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空间功能的不断更新,幼儿园旧建筑空间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为高效使用开发建筑空间对.

5、 建筑空间形式和建筑功能相适宜性变化 一、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趋势人在社会上生活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居住地 在近现代西方的建筑史中,由于现代主义中的一些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了,所以,后现代主义的地位也就在.

6、 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筑空间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继而找出问题,找到特殊教育学校建筑空间设计的特殊性质,对比普通学校来进行比对说明 因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应该首先是按照残疾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