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学前儿童第二语言教学策略毕业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 英语教学策略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的选题

有关教学策略论文如何写 与《品德和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方面论文范例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教学策略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1

《品德和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本文是有关教学策略论文例文和教学策略和《品德与社会》和课程相关论文例文.

《品德与社会》课程

“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文 余标局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生活化、综合化、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生活是该课程的基础,课程学习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参与生活、学会生活、健康生活.因此课程教学就应该依据这一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地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在生活中的需要、问题和困惑出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白纸黑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真实情境,引发真实学习过程

在新课改的要求中,知识的传播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而不再是单纯而枯燥的说教,《品德与社会》课程尤其要求如此.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时,就要注意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情境,从中引出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选取的事件和情境的范围不应局限于学校生活,而应扩展到家庭、社区等更加宽泛的社会生活领域,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社会性意识.

例如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缤纷的网络世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可以出示正反两方面的真实事件.一方面要证明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如通过视频聊天和发电子邮件,小张可以和远在国外的朋友随时取得联系;另一方面要揭示网络所暗藏的危险,如某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某学生因网络交友不当而自身安全受到损害,等等.从这些学生可知可感的真实事件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网络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好处及其可能存在的危害性,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学会保护自己与他人.

再如在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科学技术真神奇”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人手引出主题.如小李要从广州到北京,以前他坐普通火车需要30多个小时,旅途十分辛苦;现在乘坐高铁,只需要不到10个小时;如果乘飞机,3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旅途十分轻松舒适.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方便.这样的引入,能使学生感觉到神奇的科学技术就在自己身边,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由此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科技、学习科技的热情.

活动化教学,使课程更具生命力

实践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可见,有效的活动化教学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教师应在活动化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实践,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使品德课堂彰显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魅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掌握包装袋知识、辨别区分商品以及如何进行维权.可以组织学生走进超市,实地了解商品的变化,并注意观察不同商品的包装袋上都有哪些信息.让学生把家中物品的包装袋带来,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通过实地购物,加之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讨论,学生轻松就掌握了看包装袋和商品说明书的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购物判断力——哪些商品是合格的,哪些商品是更适合自己需求的.而在教学生进行购物维权时,可以通过模拟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懂得在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比如可以打包装袋上的厂家电话,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专线电话,或者到商品购买处要求退货、到工商所进行投诉等,由此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虚实结合,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但这绝不是说要仅限于现实生活.教师应通过一些教学设计,适度引导学生去体验不同的角色,去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以拓展他们的生活视野,逐步提高其社会化程度.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怎样看电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来当孩子,你来做家长”的活动.在活动中,选择一部分学生做“孩子”,另一部分学生做“家长”.“孩子”喜欢看电视、想看电视,这时你会对限制你看电视的“家长”怎么说呢?请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再请另外一部分演“家长”的学生讨论一下,是怎样的理由使得家长不希望孩子看电视.在两组学生的讨论和争辩中,学生会逐渐明白看电视的好处以及可能产生的弊端和问题,会慢慢理解家长限制自己看电视的真实意图.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到“如何正确看电视”的大讨论中,说说怎样看电视才能够既满足自己的愿望又能让家长和老师放心.

在类似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讨论和学习都是基于社会生活实践的,他们自然有着很深的感悟;而通过集体的体验和讨论,尤其是通过对“家长”角色的演绎,孩子们能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家人的关怀,从而避免因自己想看电视家长却进行限制而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关于“怎样看电视”的讨论其实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他们融入到家庭生活中,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融洽的家庭氛围,为学生的成长营造更好的家庭环境.

拓展探究,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性学习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为有效的载体,亦是人本教育最为本质的体现.《品德与社会》教材以学生身边生活为基础,课程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都是需要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需要他们亲身去做,去探究,通过“动手动脑”去得出结论.因此,课程教学要立足于课内外结合,体现综合化和开放性,让学生在探究拓展中,丰富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促进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如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七课“中国古代科学之光”时,在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探究“除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令人赞叹的发明创造,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智慧宝藏”这一话题.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查询网络,咨询家长等,会对中国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种延续性的探究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使他们知识面更广,思维更加活跃.

优化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小学《品德与社会》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即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及学习结果(即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三方面.这种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正确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教师应主要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竞赛、组织活动以及学生自评、互评和个人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目的是展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激发他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其个性化人格的塑造与完善.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鲁洁说过:“品德课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品德与社会》教学应遵循“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营造浓郁的生活气息.要通过—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话题,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个爱生活、会生活、积极进取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中心小学)

综上所述,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教学策略和《品德与社会》和课程方面的教学策略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学策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对小学《品德和社会》中历史事件教学 【摘 要】要让有时有地、有人有物、有证有理的历史事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如下做法一、讲述故事,历史事件趣味化 二、对接现实,历史事件可触化 三、设计活动,历史事件生动化 我们努力使历史.

2、 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的意义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小学 杨盛雨【摘要】当下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然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涵盖了学校、家庭、班级、.

3、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 图雅,张春生(内蒙古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摘要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论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并以数据库.

4、 《塑料成型工艺学》课程型教学模式和实践 摘要塑料成型工艺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及生产发展实际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本文以教学理念更新为基础,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 通.

5、 慕课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沟通和交流》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改革的影响不断深入,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本文从慕课的概念及优缺点着手,对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沟通与交流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6、 基于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心理需求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课程的教学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新定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错误观点 本文根据大三学生心理需求特点,在旅游管理专业企业文化建设课程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