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散文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从黑石关到砖砦(散文)类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散文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2

从黑石关到砖砦(散文),该文是散文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跟黑石和散文和黑石关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作者简介:

鲁枢元,生于河南开封,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论著《创作心理研究》《超越语言》等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论著《陶渊明的幽灵》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刘思谦大姐考入河南大学的时间是1956年,她说她在求学生涯中曾度过一段“黄金时光”:

七号楼中文阅览室朝南临窗那个座位,是我的读书宝地,我坐在那个板凳上一本一本地读,四年下来写了七八本读书笔记.和煦的阳光洒在我的书页上,也朗照着我求知求真向上向善的年轻的心,只觉得这是人世间最快乐、最惬意的事情.刚入学的时候,万曼教授在大礼堂给我们讲治学之道,提出了一个足以代表这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学风和治学传统的“冷板凳”精神.这“冷板凳”三个字使我终生受益匪浅.

孙广举兄1961年考入河南大学,据他说,经过1957年以来的几次政治运动之后,从1961年直到1963年,学校酝酿出日渐浓厚的读书空气.像这样连续三年以读书教学为中心的时光,在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末的教育史上,还不多见.他说实在有幸在这一时期读大学:

从大一到大三,当时提倡老教师到教学第一线,我有机会在课堂上聆听许多教授的教诲.如李嘉言先生的楚辞,高文先生的杜诗,王梦隐先生的南北朝民歌,任访秋先生的新文学史.自己也曾如饥似渴地背诵过《论语》《诗经》《离骚》和唐诗、宋词……

比起思谦大姐的“黄金时代”,广举兄可以说是赶上“时代”了!

我1963年入学,恰恰是广举兄时代的结束,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也都不再,我在河南大学赶上的是一个“黑铁时代”.

如果说我入学后的第一学年除了学工、学农、学军,还有一半读书上课时间的话,到了1964年之后,这“半读”的份额也已经落空.

在1964到1965年期间,我参加了两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又叫“四清”.第一次属于“小四清”,地点是巩县的黑石关公社;第二次是“大四清”,地点是通许县的四所楼公社.

作为一个中文系低年级的学生,况且又是在城市长大的年轻人,充任“工作队员”下到农村,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此前,除了寒暑假到外婆家的小村子住上几天,我的农村知识都是在《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创业史》《青松岭》《李双双》这些小说、电影中获得的.两次“社教”的意外收获是让我获得一个零距离接触农村、认识农民的机会,并体验到我少见的乡土风光与田园诗意,甚至还学会一些农活.两次“社教”的结果是,我被作为“一个小小的齿轮或螺丝钉”安装到阶级斗争的庞大机器上随之运转,在我本来怯懦、善良的天性里注入过多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强化剂,并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与思维模式,直到若干年后还难以廓清.

差不多半个世纪前的那个初冬,是我第一次离家外出远行,那时我不足20岁,目标是豫西巩县的黑石关,距离开封三百多里路.

日落时分,火车在黑石关站停靠下来,我背着行李走下火车,只见铁路两侧全是层层叠叠的山峦(这之前我还从没有见过山),回首望去,铁轨从山谷中蜿蜒伸向远方,在暮色苍茫中渐渐隐去.那在视野中消失的远方,便是我的来路,开封、河大、书店街,都被隔在山的那边,天的那边.我的心突然苍凉起来,顿觉成了孤悬天外的游子.后来真正的远行,比如到南洋、到欧洲,也没有这次三百里的行程那么伤情.

我被分配到大北沟村,与教古代文学的孙先方老师同住一个窑洞.那是一座破旧的老窑洞,上方已经开裂出几道缝隙,村民们说不打紧,这些裂缝已经存在几十年了,每到临睡前,我总还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些坚硬的黄土会偶尔掉下一块.孙先方老师那时三十来岁,高高的身量,瘦长的脸,长相有点儿像当时正在热映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里那位指导员.孙老师是位学者型的教师,正在协助李嘉言先生整理《全唐诗》,一有空闲,还要翻看带来的书,于政治斗争方面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经验.

印象深的倒是同组的两位高年级同学,一位叫刘利华,她有着乐观开朗让人亲近的性格,很会联系群众,村里的老少乡亲很快就与她热络起来,有什么话都喜欢找她说.她也总是像大姐姐一样照料我,甚至还帮我洗衣服;另一位是张启瑞,他应该是“调干生”,进校前已经参加过革命工作.村子里几次召开动员大会,发动群众,都是由他主持.往往是在晚间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先领唱忆苦思甜歌:“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他很能讲话,能讲出一套一套的革命道理,而且富有煽动性,句句讲到村民的心坎里,会场上就充满了阶级斗争的紧张气氛.话没有讲完,下边就传来大婶大娘的抽泣声.山崖前,枯枝倒挂,电石灯发出幽幽的光线,启瑞同学披一件大衣,挥动着不断变换的手势,让我佩服极了.我想,当年刘少奇在安源,在延安一定也都是这般风采!

我虽然年龄小,但身份依然是“工作队员”,被村民视为政府派下的人,被尊敬地称作“老鲁哥”.他们不时向我反映生产队里的干部问题.我尽量对照文件精神动脑筋分析,却抓不住要领.一次要我到另一个村子向片儿上的领导汇报工作,片长是化学系的一位教师,双目炯炯有神,也披一件大衣,显得干练威严.我长这么大从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紧张得话已说不囫囵.尽管领导一再安慰我不要紧张,我还是脸色苍白,几乎虚脱.后来我才知道他叫夏德明,艺术系夏美莲同学的哥哥.“”中美莲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一度是我们家的常客.她毕业后分配到新乡铁二中教书,嫁给野战一军一位文化干事,我还曾到新乡看望过他们.多少年后和夏德明老师谈起那次向他汇报工作的情景,他还笑得不能自已.

豫西的巩县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北魏石佛寺的遗址在这里,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祖居在这里,宋代皇帝的陵寝在这里,清代康百万的庄园在这里,民国的兵工厂在这里,那时都无暇一顾.黑石关因为是公社所在地,所以来过多次.黑石关古称黑石渡,洛水渡口之一.关之两侧山峰对峙,一条窄窄的山路蜿蜒而下,地势险要,古时乃兵家必争之地.据说黑石关的黄土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的对象,这里的土层厚达百米,自上而下分为新黄土、老黄土、古黄土、三叠纪黄绿砂质页岩,生长过程达73万年,这黄土的历史比人类的文明史久远多了!

那天刮大风,下午我到公社邮局寄信.一天风沙漫天,黄昏时分风息了.返回的路上尘埃落定,一轮明月升起,我看到了一生再未看到过的奇景:皎洁的月光竟变成了淡绿色.虽是隆冬季节,远近的岗峦蒙上一层或深或浅的灰绿,山间的蜿蜒小路也被涂上晶莹的绿粉,山坡上晃动着幢幢的暗绿色人影,远处山村的窑洞已经到了掌灯时分,昏蒙的绿雾中闪现着点点幽光.这景象让我全然忘记了阶级斗争,沉浸到一个奇妙的神秘世界里.

黑石关“社教”运动给我留下的记忆还有,贫农老孟叔家掺了*块的玉米糁粥香甜无比,豫西山村的姑娘们热情而又旷放.一天黄昏,黑妮、白妮、水仙几位大姑娘将我关在生产队办公的屋子里,逼我唱歌.第二天我将此事汇报上去,领导显得格外谨慎,说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便把我调到另一条山沟里.没过多久,巩县的这场“小四清”也就不了了之,工作队随即撤回了学校.

接着在通许县开展的为期近一年的“大四清”,形势就紧张多了,而我也在严峻的政治运动面前不断清除自己灵魂深处的“小资产阶级情调”,逐渐“成熟”起来.

这一次,参加“社教”工作队的干部、教师、学生先是集中在通许县的一个大院里,“洗手”“洗澡”,也就是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所写的那类“洗澡”.在参加政治运动整治别人时,先将自己清洗一遍,先是自我检讨,接着是“背靠背揭发”,然后是大会批判.学生们大多比较单纯,容易过关.干部、教师就难多了,一个个要被泡上好几天,搓掉一层皮.听说一位女教师由于在办公室给一位男性干部缝过扣子,就再也洗不干净.洗过澡后,轻装上阵,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我被分配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自己的试点——通许县四所楼公社的砖砦大队,带队领导是系总支副书记张书兰.记得王文金老师那时刚刚毕业留校,在办公室工作.陈信春老师、刘溶池老师、王梅英同学和我被派驻第五生产队.我与陈信春老师同住一间屋子,我与陈老师的友谊就是在那时结下的.

陈信春老师出生于河南信阳地区一个贫寒农家,靠个人奋斗成为大学教师,并在柏林的洪堡大学东方语学系任教三年,此时刚刚回国不久.他表情严肃,说话严谨,逢事较真,处处透露出语言学家的教养,还多出几分德国学者理性主义的格调.一旦和他同住一室,又感到他其实是一个善良、正直,不乏幽默感的人.有一次当着我们大家的面,他掂起从德国带回的一只脸盆,砰的一声摔在地上,笑了笑说:没事,尼龙的!那时候,这种塑料脸盆在国内也属罕见,让我们大开眼界.“”开始后,有人写大字报批陈老师“崇洋媚外”,这德国造的尼龙脸盆就成了罪证之一.记得那张大字报上我也是签了名的,在那个疯狂时代,我也曾鬼迷心窍地伤害过自己敬爱的老师.

“”结束后,陈信春老师晋升教授,同时又升任抓科研、外事、出版等工作的副校长.作为教授,他始终热爱着自己的专业,写出了颇具影响力的著作;作为副校长,他又是勤谨、认真、刚正、廉洁的.我举家迁往海南岛后,便和陈信春老师渐渐少了联系.不料,在海南竟又遇上了他的小女儿红波、儿子红宇.红波性情开朗,能歌善舞,河大历史系毕业,总喜欢喊我师兄,却与张平成了至交;红宇善饮,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多次一起喝酒,只是他的酒风不太好,颇具乃父风范,能在自己还很清醒时把别人一一灌醉.

在砖砦的“社教”运动中,陈老师虽是农村出身,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出有多少农民的味道,也没有感到他有多么出色的表现.

另一位老师刘溶池先生更年长一些,毕业于解放前的南京大学,文学硕士,诗人.搞运动似乎也非其所长,只是在揭批会上跟着厉声嚷上几句,还不如学生干部王梅英敏锐干练.记得他很注意保养身体,早起的晨练从不间断.“”开始,刘老师一度成为批判对象,我曾揭发过他在“社教”时不肯下功夫与贫下中农搞“三同”,多吃了农户家的白面馍馍.现在看来,这都是些强词夺理的恶意构陷,那时却成了射向教授、学者们的一发发炮弹.

搞运动的能手是张书兰副书记,他本是从市里调进学校的干部,拥有政治头脑、斗争经验、工作方法,既能及时摸透上级的精神,又能认真联系下边的实际.他又很善于演讲,能够活学活用辩证法,时不时地会吐出一些极富哲理的语句.那时我对他的钦佩达到崇拜的程度,回到住所后会赶忙把张书记的话记到笔记本上.在张书记的英明领导下,砖砦大队的“社教”运动终于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今天查出某生产队私分三百斤麦子,后天整出某队长私吞二十斤玉米,访贫问苦,扎根串联,查账摸底,背靠背揭发,一些队长、会计被整得上吐下泻、苦不堪言.这次“社教”运动尚未完全结束,“”开始,工作队班师回校.张书兰书记自己很快成了政治运动整治的对象,受到残酷打击.“”结束后我每次回河大,打听起这位张书记的下落,都无人能说得清楚.

在砖砦的“社教”运动中,我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效仿者,全心全意投入到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中,苦干加实干,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自身.

比如入村不久,我就帮一位贫农推磨.刚吃下一肚子的*粉面条,肠胃正在泛酸,磨道里一连转了多半个时辰,十几斤麦子推下来已经头昏脑胀,出了磨坊就呕吐一地,第二天得到领导表扬.村里的群众却有些不以为然,说那个贫农虽然“贫”,却不是个真正的“农”,以前是跟着个戏班跑江湖的,蓄意把“工作队员”当驴使唤.

运动的后期,为了“扎根串连”的需要,我搬进村里一个“赤贫”的家里.一位患有眼疾的五十多岁寡妇老大娘,带着四五个孩子,上面还有年迈体衰的公公、婆婆,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按照我们的阶级分析理论,这样的人家才是革命性最强、革命觉悟最高的.于是,我就住进他们家的柴房里,与他那十六岁的儿子一同睡在秸秆堆起的地铺上,不久就染上一身的虱子.得闲时我就像鲁迅小说里刻画的阿Q那样,靠着墙,迎着阳光,扯开裤腰逮虱子,当时那是很值得炫耀的事.

后期,有一段时间我与青年教师李善修一道被派往另一个村子,加强那里的工作.据说这村子民国时出了不少大人物,家族势力又十分严重,运动很难深入开展,被定为“堡垒村”.我与善修老师在那里具体做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无外乎仍是发动群众“揭批查”之类.不过,从那时我与善修老师成了好朋友.善修是河南大学1964届毕业留校的学生,年龄长我几岁,我好像从来没有喊过他老师,这也许还因为他后来娶了我同届的同学王秀莲做夫人.“善修”这个名字在那个“防修”“反修”的时代有些犯忌,然而善修却是一个极好的人,具有北方汉子的赤诚、质朴、善良、厚道,是一个能够“铁肩担道义”的人.尽管“社教”运动本身只是一场无果而终的政治运动,但在风浪颠簸中,我与善修却能够处处见解一致,一拍即合,显得十分默契.再加上他与秀莲有一个十分痴迷文学的儿子李杰,这孩子又与我女儿鲁珊是河大附中的同学,因此,长期也就没有断了联系.

去年夏天,我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讲学,那里的副校长陈金钊先生设便宴款待,由我先前的学生、如今的文学院院长张红军教授作陪.这王副校长的学问也十分了得,在国内法学界颇有名声,原来也曾在河南大学工作,任法学院副院长.闲聊中,陈金钊先生对河大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赞不绝口,认为那是一个正直、公平的领导,而这位领导,正是李善修.金钊先生说他做了副校长后,曾多次邀善修书记到威海来,而善修终未能成行.我说威海风光如此美,且善修如今已经退休,该有时间出来逛一逛了.席间就与善修接通了电话,从河大苹果园那边传来善修的声音,他仍没有定下出游的决心.我想,当面说一个人好,往往不可靠,一个人让人背后说好,那才是真好.

砖砦“社教”运动结束,我们重新回到学校.学校领导在大礼堂做总结报告,表扬了一批积极分子,其中就有我.记得当时颇为振奋,或许就在这振奋之际,我已经被诱导上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隆隆战车.

从天性上讲,我绝不是一个勇猛的战士,有一件小事可以证明.

那时“四清”工作队队员每天的饭食是被派到农户家的,交钱和粮票,一家轮上三五天.被委派“管饭”的农户自然是政治可靠的贫下中农;能够被派上“管饭”,也是一种信任与荣光.有一天我被分派到村东路南一家农户,男主人是个身条瘦长的汉子,女人手脚利索,屋里屋外收拾得分外干净整洁.饭桌已经摆到院子里,炒萝卜丝、熘南瓜片、玉米面糊糊、*面烙馍,夫妇俩恭恭敬敬地等着我的到来.他们家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穿了件粉红色小褂,长得清秀水灵,兴奋中显得有些慌张,套一句古代诗词里的用语,那就是“翩若惊鸿”.寒暄过后我落座,正要动筷子,生产队民兵排长突然跑来将我叫出去,说是搞错了,绝不能在这户人家吃饭,他家男人解放前曾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兵!我慌忙离开这家人时,瞥见那女孩儿清澈的眼睛里已是泪光闪闪,卑怯、感伤、乞求而又无助无望.

从黑石关到砖砦,那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多少红头文件,多少方针政策,多少会议演讲已全然不再记得,至今留在我记忆中的,是黑石关那月色昏蒙的绿夜与砖砦村东头那位女孩儿泪水晶莹的目光.

此文评论: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散文专业范文可作为黑石和散文和黑石关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散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祖先居住的地方(散文) 一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村庄,是因为族里一个奶奶去世了,妈妈下了死命令,要我们兄妹几个必须回去奔丧,因为我们都是她一手带大的 说起这个奶奶,其实她并不是我们普米人,据说她来自遥远的叽都一一当然现在看起来并.

2、 倾空一生积蓄(散文) 1上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夏天有些闷热,我去打密河大桥工地打工前,父亲就请人在家做棺材了 做棺材的木料是前些年我刚进县城读高中时就备下的,不到六十的父亲似乎早就期待着这一天了 凑了一笔钱把我送进大学后,他.

3、 梦回萧关(散文) 初冬周末的一个下午,几位朋友相邀去瓦亭古城,一呼即成 驾车从固原市区出发,一路顺清水河谷向南,经二十里铺,翻越开城梁,进入泾河流域 沿河绕过青石嘴,只见河谷逐渐变窄,山势渐次陡峭险峻,此地名曰牛营子,.

4、 或欢愉,或绝望(散文) 天际处的那抹红色出现又暗下去,忽然有风吹来,她的心里倏然一惊,难道即将消失的太阳把凉意送过来吗她的全身冷下去,不能动弹 好一会儿才意识到是她想多了,这不过是头顶的风口吹出来的风,她迅速地伸手把它关上,.

5、 我在读书(散文) 去鲁迅文学院学习不久,周末同学们相约去书店淘书 第一次,我们去的是清华园附近著名的万圣书园 万圣书园旁边的超市地下一层还有一家书店,万圣书园的对面则是豆瓣书店 进入万圣书园后,“我扑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