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医患关系论文3000字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3000字 中美关系论文题目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形势和政策论文两岸关系 医患关系论文2000 医患关系论文快速发表 大学生宿舍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职称发表 医患关系论文毕业发表

关于关系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中国和印度贸易关系的测度和分析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关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3

中国和印度贸易关系的测度和分析,本文是关系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测度和印度贸易关系和分析类论文范文素材.

0 引言

近几十年来,中国与印度相继崛起,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突飞猛进.1998 年至2014 年间,中国GDP增长率维持在7.2%以上,其中2003年至2007年间,GDP增长率一度达到10%以上,2015年和2016年经济虽有所放缓,但GDP 增长率仍维持在6.9% 和6.7%间.货物贸易额由1992年的1665亿美元,升至2016年的36856亿美元,增长约22.14倍;印度GDP增长率在1998年至2010年间,除2000年、2002年和2008年在3.8%左右,其余年份都在7.0%以上.2011年后有所下降,降至5.45%,但随后又迅速回升,2015年和2016年增长率分别为8.01%和7.1%,超越中国成为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被誉为“最耀眼的金砖”.印度的进出口货物贸易额也由1992年452亿美元升至2016年的6170亿美元,增长约13.65倍.

近几年中印双方又不约而同的提出各自经济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印度的莫迪政府则在2014年提出了“季风计划”,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重心,提出“印度制造”,誓将印度打造成制造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也涌现出新契机.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印双方贸易加速发展,贸易额不断攀升,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从2000年约20亿美元贸易额跃升至2016年的696.2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四大出口国.

但与此同时,两国间的摩擦与竞争也相互扩大.目前印度已成为对华反倾销急先锋.2017年上半年,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37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印度发起立案12起,是对华发起贸易调查最多的国家.同时,印度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秉持着高度“怀疑”态度,双方间甚至一度“兵刃相见”.中印间如何消除嫌疑,实现务实合作并达成双赢直接影响着两国政治经济走势和地区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将从双方贸易关系着手,预测两国未来的贸易发展趋势,尝试在竞争中寻找两国合作的可能性,以促进中印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

关于中印的贸易结构和关系研究,学术界早有关注.诸多学者分别采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出口相似度等类指数探索了中印双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祝树金、陈艳、谢锐基认为两国出口贸易结构并不构成完全的贸易竞争,且互补性趋势存在明显上升;成蓉、程惠芳不仅分析了中印间的商品贸易还分析了服务贸易,指出中国商品贸易结构优于印度,但印度的服务贸易结构优于中国;杜秀红认为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以及机械运输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印度在农产品、矿产资源类产品、医药化工等产品上具有优势,且中印之间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李春顶也认为中印之间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贸易发展潜力大;王伶认为中印在初级产品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存在激烈的竞争性,但竞争程度有所放缓,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存在一定互补性,但竞争性趋于增强.

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数按照产品的名称或商品代码加以分类考察,已不能够适应当今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当前产品技术的差别在商品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这些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但对于中印在世界以及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情况涉及较少.万广华、M.S.Qureshi、伏润民曾分析中国和印度的出口增长对彼此以及对其它主要贸易伙伴的影响,但并没有说明中印两国在第三国市场上竞争情况具体如何.

为此本文将基于产品附加值来考察中印间贸易关系,同时测度中印在世界市场以及主要经济体贸易中的贸易竞争程度,更全面地探求两国合作的可能性和竞争替代性.

1 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的测度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测度方法

1.1.1 产品附加值的衡量

2006年,Lall等基于收入越高的国家,越能够出口相对复杂的产品状况,借助于出口比较优势,通过用出口这种产品的所有国家人均收入的加权平均来衡量一国出口贸易产品的技术以及附加值程度.同年,樊纲、关志雄、姚枝仲根据萨缪尔森的要素均价定理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借助于显示比较优势和人均GDP两个指标,提出了一种技术附加值的间接赋值原理.即对于某一种产品而言,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其技术越丰裕,则在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越是密集地使用了技术,该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也相应地会越高,因而可以给该产品赋予一个更高的技术附加值指数.相对于Lall,樊纲等提出的技术附加值赋值方法不仅能从技术角度还能从资源禀赋方面反映产品附加值和出口利益,因此本文借用樊纲的技术附加值测度方法衡量出口产品附加值.产品附加值公式为:

(1)贸易互补指数.

假设A国和B国的出口技术结构如图1,纵轴为出口额,横轴为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曲线分别代表两国出口技术附加值的分布状况.其中Sa表示A国的出口,Sb表示B国出口,两国曲线相关的部分Sab表示两国在这些产品上都有出口,在这些产品上具有竞争关系.

图1 A 国和B国的出口技术结构

图3 2015年中国与印度出口差额的产品附加值分布图

从图中看2010年至2015年间,中国与印度出口产品之间的差额进一步扩大,中国绝对优势继续扩大.其中中国产品的出口中的中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总额有提升,但高附加值区域变化不大,整个出口并没有明显出现向高附加值左移特征.

2.2 中印贸易双方的贸易竞争和互补测度

从测度结果来看,总体上中国与印度之间贸易竞争性较小,互补性较大.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大约为84%以上.近七年间互补指数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变化.

图4 中印贸易互补指数

图5 基于产品附加值的中印贸易互补指数

其中,中印双方在中技术附加值产品上,贸易互补性相对更强些,其次为高技术附加值,最后才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

图6 中印贸易竞争压力指数

从两者之间的出口竞争压力指数来看,两国间的竞争压力呈现增长趋势.但中国对印度的出口竞争压力不仅绝对值相对较大,而且这几年增长趋势也较大.2010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竞争压力大约在59.86%,至2016年达到70.69%.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竞争压力绝对值则相对非常小,基本维持在9%以下,压力增长相对缓慢.

具体到产品附加值上来看,印度对中国在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上的贸易竞争压力相对较大,其次为高技术附加值产品,最后为中技术附加值.而中国对印度的低技术附加值产品竞争压力相对较低,其次为中技术附加值,但最近从2014年开始低技术附加值产品对印度的竞争压力出现缓慢增加,2016年已接近中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压力.中国对印度的高技术附加值竞争压力最大,近七年间大部分竞争压力达到90%左右,但波动性也相对较大.

图7 印度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压力指数

图8 中国对印度的贸易竞争压力指数

从具体产品来看,中印双方互补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第五类矿产品(25、26),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29、30、31、38),第七类塑料及其制品与橡胶及其制品(39、40),第十一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50、52、54、55、59、60、61、62、63),第十三类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类似材料的制品;陶瓷产品;玻璃及其制品(68、69、70),第十五类贱金属及其制品(72、73、74、76、79、82、83),第十六类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84、85),第十七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87).总体来看,印度在以原料为主的初级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如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产品(0类)、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产品(2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产品(3类)、未列明化学名及有关产品(5类).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主要是机械及运输设备(7类).

2.3 中印双方与主要伙伴国的贸易关系测度

根据商务部网站显示,2016年印度前十位贸易伙伴出口国分别是美国、阿联酋、香港、中国、英国、新加坡、德国、孟加拉国、越南、比利时、尼泊尔和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的出口额分别占印度对外总出口额比重为15.8%、11.7%、5.0%、3.4%、3.2%、2.9%、2.7%、2.3%、2.3%、2.0%、2.0%和1.9%,占印度对外总出口的60.6%.同年,中国的主要出口对象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越南、德国、英国、荷兰、印度和新加坡,各国出口分别占中国总出口18%、14.5%、6%、4.5%、2.9%、2.7%、2.6%、2.6%、2.6%和2.3%,占中国对外总出口的58.7%.美国是中印双方最大的出口国家.参考中印主要贸易伙伴,本文选出美国、英国、德国三个国家,来考察中印在这三个国家间的贸易关系.通过出口相似度测算,1992年至1998年,中印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相似度一直高于60%,出口产品结构相似程度较高.进入21世纪以后,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相似度略有降低,基本维持在55%至60%.

从单个国家来说,中印两国在德国、英国市场上的出口相似度高.近20年间出口相似指数均在0.7上下波动,出口结构有明显的相似性.而在美国市场上,双方出口相似度相对较低一些,近几年都低于平均水平.

表2 1992-2015中印对主要贸易国家的出口相似度

表3 中印两国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变化表

从市场份额增长来看,2003-2016年,美国、英国和德国累计市场扩大效应分别为74%、63% 和91%(见表3、4、5).其中印度对美国、英国、德国累计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52%、74%和148%,累计竞争力提升效应为78%、10%和57%,印度在美国市场表现最好,其次是德国市场,最后是英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对三国的累计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43%、129%和193%,累计竞争力提升效应为69%、65%和102%,中国在德国市场表现最好,其次是美国市场,最后是英国市场.

表4 中印两国在英国的市场份额变化表

表5 中印两国在德国的市场份额变化表

从总体来看,两国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出口都在迅速增长.印度在美国市场上竞争力提升效应表现优于中国,且远高于美国自身市场扩大.但在德国和英国市场上落后于中国,印度在这两个国家的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英国和德国自身市场的扩大.在三个国家中,中国在德国市场竞争力提升最优,其次为美国,再次为英国,且都远大于这三个国家自身市场的扩大.

2.4 中印两国间贸易关系的测度

中印相互间的贸易,在九十年代以前均无明显起色;自九十年代后两国的贸易往来开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进口方面,中国自印度进口的货物贸易总额在1990为0.97亿美元,至2000年为13.5亿美元,十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30.1%;到2014年,中国自印度进口商品贸易总额为163.5亿,从2000年至2014年1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9%,而自1990年至2014年的2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22.8%.出口方面,1990年中国对印度出口为1.67亿美元,至2000年为15.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5%;到2014年,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总额为542.2亿美元,从2000年到2014年1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28.8%,而自1990年至2014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7.2%.截止到2017年,中国是印度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与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尽管中印间贸易发展迅速,然而两国之间的贸易差额也日益扩大.从2000年至2002年,中印之间贸易总体保持平衡,贸易差额在小幅范围内上下波动.自2003年至2005年,中国处于逆差地位,但差额不是很大,总体保持均衡,逆差差额在10亿美元上下波动.从2006年开始至今,中国对印度持续处于顺差地位,且顺差地位日益明显,2006年中国对印度顺差为43亿美元,到2015年顺差差额已发展到448.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9.7%.2016年贸易逆差更达到516.9亿美元.

随着中印贸易逆差的加大,两国贸易紧密程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贸易结合度指数来看,中国对印度的贸易联系较为紧密.中国对印度的贸易结合度从1992年起逐渐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贸易结合度大部分年份维持在0.9以上,2006年至2011年更达到1以上.反观,印度对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则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印度对中国贸易结合度指数从1992年0.37升至2005年1.18后,便开始不断走低,到2015年已经降至0.35.印度对中国贸易联系走向松散.

表6 1992-2015中印贸易结合度指数

具体查看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发现印度的优势产品如矿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制品及原料等近几年对中国出口都出现了较明显的减少.如印度对中国出口的矿产品在2010年达到峰值69.75亿美元,到2015年减少至16.62亿美元.印度对中国出口的贱金属制品及原料2010年为45.73亿美元,到2016年也仅为10.16亿美元.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HS编码4位数产品分类的附加值计算,比较了中印出口产品贸易价值结构,考查了中印在世界以及主要贸易国的市场份额变化,以及双方间的贸易紧密程度,得到如下主要结论和启示.

第一,中印之间贸易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尤其是在中产品附加值上互补性更强.在贸易竞争压力上,中国对印度的竞争压力很强,远远大于印度对中国的贸易压力,且这种压力还在不断增强,近十年间增加了10%.尤其是低产品附加值上对印度的贸易竞争压力增长最快.

第二,中印在世界市场上出口相似度较大,尤其在英国和德国市场上两国相似度达到70%以上.而在两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市场上,两者的出口相似度反倒相对较小,近几年基本维持在50%.

第三,虽然在贸易绝对总额上,印度远低于中国,但在出口增速以及竞争力提升效应上印度在美国市场上优于中国.在德国和英国市场上,印度不管是贸易绝对值还是增速和竞争力提升效应都远低于中国,其在德国和英国市场的出口增长更多受益于德英两国自身市场的扩大,而中国在德英两国的竞争力提升明显.第四,中印双方虽然贸易额不断扩大,但是两国间贸易差额不断扩大,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严重.且两国贸易紧密程度并没有随着贸易额的增加而日趋密切,相反印度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越来越松散.

中印这种贸易关系在未来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中国对印度竞争压力,尤其是低附加值产品压力不断扩大,将促使两国的贸易摩擦继续扩大.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提出了“印度制造”的概念,但目前在制造领域,印度将直接面对中国强势竞争,且在短期内,无法缩小与“中国制造”竞争力差距.印度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和竞争力,必定会充分甚至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在内的贸易救济措施,企图“以时间换空间”来阻挠中国,发展本国产业.其次,中印两国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值得进一步关注.虽然印度目前在美国市场出口额小于中国,但其增速和竞争力提升都高于中国,未来美国市场可能成为双方的一个贸易战场.这些问题要求我国政府一方面尽快实现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成为贸易强国.另一方面要求加强政府间政治互信,加强贸易环境的变化研究,实现未雨绸缪.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关系专业范文可作为测度和印度贸易关系和分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关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和中亚五国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作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重要的新通道,“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未来开放的经济格局具有深刻影响 而中亚五国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要塞,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中亚五国.

2、 政策试点中企业实现政策采纳的机制分析以中国广东省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为例 “试验区”是中国“政策试点”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治理实践中特有的一种政策测试与创新机制1 在1980年的工作会议上,陈云讲话称 “我们要改.

3、 中国食糖进口贸易的大国效应分析兼论当前中国食糖进口激增的影响 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食糖生产和消费国之一,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之一 因此,一直以来,中国食糖供给管理政策均强调食糖的自行供给 加入WTO 之初(2001年),中国食糖进口量在100万t左.

4、 中国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测度与其影响因素基于199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摘要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在测度1995—2015年全国及省级层面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农业机械化……外生因素对玉米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 研究显示中国玉米生产.

5、 中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波动与影响因素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对20002016年中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波动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中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整体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以非食用畜产品和园艺类产品为主,前者比重逐渐下降,而后者比重稳步上升 CMS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