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生活和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数学小论文三年级 中学生数学杂志 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 初一数学活动学生论文 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报告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数学活动论文 数学论文七年级上册数学活动72页 数学微积分论文

数学活动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丰富活动经历,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数学活动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2

丰富活动经历,提升数学活动经验,本文是数学活动有关论文怎么撰写与数学活动经验和丰富活动经历和提升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摘 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有一些生活经验、动手操作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浅层次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对接的过程,发展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反思,将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已有经验逐步抽象化,让零散的经验逐步结构化,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数学化;抽象化:结构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 01 1版)》提出,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不断生长、改造的过程.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去思考.

一、要对接生活经验,让数学化的经验生根发芽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学生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学生必须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才会有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少学习内容都源自生活.生活是数学经验的种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学的初始经验.在数学学习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有效对接,让生活经验逐步数学化.例如:《认识人民币》一课,通过不同学生的介绍,再动手分一分,学生发现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面值之分,也按元角分的单位去分.这些都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已经有了分类的意识.在进行人民币单位换算的时候,我设计:在“一元超市”购买一块1元的橡皮,问学生可以怎样付钱.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回答可以付1元的纸币或硬币,也有学生用1 0个1角来买,为什么可以用1 0个1角来买呢,其实1元等于10角,从而引出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付,学生提出可以付2个5角和1个5角和5个1角.学生提到5+5等于10,1 0角等于1元.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单位之间的进率.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刚才这四种付钱的方式,利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学生发现其实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只用一种面值的人民币,另一类用了两种不同的面值.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模拟的超市中使用1元,可以刚好购买哪两件商品,1元2角可以怎样付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了丰富,计算得到练习,十进制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得到了分类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样的过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成功地数学化,数学活动经验开始生根发芽.

二、要发展已有经验,让经验逐步抽象化

小学阶段,不少数学内容都分年段进行教学.低年段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在积累直观表象上,中高年段更多是在直观表象积累的基础上上升到抽象认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基于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把握好活动的连续性,在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下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例如: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在一年级时,学生通过一些实物,积累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感性认识,通过在方格纸和电子图上画一画,初步建立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二年级学生学习了相关的长度单位后,通过量一量,验证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有一定的特征,学生的直观表象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到三年级,则要考虑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积累经验不是只靠简单的活动和思考,只有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建构思考,学生的经验才会逐步抽象化.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学生独立用1 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填表、观察数据.第二层次:小组交流,探究拼成长方形的长、宽、小正方形个数、长方形面积的关系;第三层次:用1 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并想象出一个面积比1 2平方厘米更大的长方形.第四层次:用公式表示长方形面积公式,并推导出正方形公式,用字母表示.这四个层次的活动,从动手操作开始,经历小组交流,观察想象,最后得到面积公式,遵循了经验获得的一般规律,从“直接性经验一表象性经验一抽象性经验”.教学通常始于直接性经验,但不能局限于此,要逐步向抽象性经验过渡.

三、要渗透同一经验,让经验结构化

学生经验的获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候,学生积累的经验比较零散,教学中要通过一个个有联结的体验活动,通过不同的活动中多次渗透同一个活动经验,使经验结构化.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将书上的圆按1 6等份剪开,看看可以拼成什么图形.通过学生的操作,学生发现可以刚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这是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得到的经验.再细分成3 2份,64份,学生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但对于教材上出现的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一个长方形,有很多学生并不理解.其实通过回想,学生在之前学习正多边形内角和的时候,通过分一分等活动,得到了正n边形的内角和度数等于(n- 2)x180.其实这当中蕴含的极限思想正是我们要重视的,正因为每个内角的度数越来接近1 8 0度,所以内角和也越来越大.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课件演示,发现当每个内角的度数越来越接近1 8 0度时,正n边形就成了一个近似的圆.待丰富了这样的经验后,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将圆平均分成n份时,其实也就是将一个正n边形平均成n份,每一份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而且底边上的高与腰也会无限接近,这样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也就越来越近似一个长方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无论平均分成多少份,得到近似长方形的的长永远都等于被等分掉圆的周长一半,而长方形的宽则约等于圆的半径.再推导到这一步的时候,学生发现圆的面积S等于πr×r,圆的面积就约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回顾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学生发现我们是将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来求的.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还有这样的经历吗?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又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发现其实我们都是采用转化的策略去探索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顺着学生的想法,我让学生列举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所有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两个一维的长度相乘得到的.通过这样的回顾总结反思,学生原有的经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在多个不同的活动中渗透同一个活动经验,让学生的经验能够逐步结构化.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对接的过程,发展学生已有的经验,渗透同一经验,将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已有的经验抽象化,零散的经验结构化.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做“根”,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努力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土壤”,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反思,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深“地”固、“知”繁“叶”茂.

【参考文献】

[1]王林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刘国文.儿童数学经验:实践智慧的缺失与重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

该文总结:此文为关于经典数学活动专业范文可作为数学活动经验和丰富活动经历和提升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数学活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需走好三大步 江苏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211800)阮敏摘要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巧设深层操作、加强多重体验、创设认知冲突这三个.

2、 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依托素材、类型迁移和有效梳理……途径,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

3、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现状和策略 摘要课程标准修订稿将数学课程目标从“双基”拓展为“四基”,在传承的基础上新增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rdqu.

4、 例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块积累 摘要体验操作活动是形成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所授的课程内容并设置具体的操作活动,从认知经验、推导经验和解决经验……方面促使学生积累有效的活动经验 关键词活动经验;分块积累;实施方.

5、 优化预习作业,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摘 要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进行恰当的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连接课内课外学习的一个纽带,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能够让学生初步发现探究新知中出现的问题 但是,对学生来说,预习往往具有不可检验性,最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