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情感读本杂志 情感心理学英文参考文献 情感教育的论文 有关幼儿情感培养的文献综述 班主任情感教育论文 女性情感杂志投稿 情感教学论文

情感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试析《再别康桥》的情感变化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情感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7

试析《再别康桥》的情感变化,本文是情感开题报告范文与《再别康桥》和情感变化和试析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李菁菁

李菁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孙绍振先生在谈到文本解读时,强调文本解读的关键是要进入到文本的“意脉层”:“这个层次是隐性的,在显性感知过程以下的,是作者潜在的‘意脉’变化、流动的过程.”[1]换言之,就是要深入体会一篇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演变的脉络.通过文本细读,笔者发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存在这样的情感变化过程:来时轻快—沉醉眷恋—淡淡的忧伤—激昂—悄悄的沉醉—去也潇洒.诗歌首节体现的是作者来时轻快的心情,二、三节抒发了诗人对母校康桥浓浓的眷恋之情,第四节却转为淡淡的忧伤,第五节又达到情感的,第六节再转为悄悄的激昂,回归沉醉,最后一节是离开时的潇洒.总的来说,诗人并无太多离别的愁苦,更多的是一种轻快潇洒的、沉醉痴迷的、个人独享的离别.

一、来也轻快,去也潇洒

诗歌的首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歌的尾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首尾两节不仅在结构上回环往复,在情感上也是回环呼应的.首节“招手”一词点明“来”,来时轻轻招手,心情轻快;尾节“挥一挥衣袖”点明“去”,去时悄悄挥手,什么都不带走,心情洒脱.

先看这两节的韵脚,二、四句末字“来”、和“彩”押的是“ai”韵,“ai”是响亮昂扬、迅捷明快的韵,说明诗人来和去都是比较轻快潇洒的.在这两节中,“轻轻的”和“悄悄的”多次重复出现,说明诗人极力强调自己来得轻快,去得潇洒,并不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回来的,也不是带着别离的愁苦离开的.而且,首尾两节的开头都是状语倒装,诗人分别将“轻轻的”、“悄悄的”置于开头最显眼的位置,显然是在强调来得轻盈,去得悄悄.“轻轻的”和“悄悄的”都有“静”的意思,所不同的是“悄悄的”更有“偷偷的”、“私自的”、“不想打扰他人”的意思.因此,诗人来时轻快,在偷偷地重温完旧梦后就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不要打扰、破坏此时康桥的氛围,什么也不带走,潇洒地离开.

诗歌的这两节都有个意象:云彩.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体.[2]诗人将主观情意投射、寄托到客观物象中.解读诗歌的关键,就是要透过物象,解开诗人寄于其中的情思.笔者认为,云彩这个意象可能指康桥,也可能指诗人在康桥的回忆.一是指康桥.从首节“西天的云彩”来看,“西天”是佛教用语,代表神圣的精神家园.“西天的云彩”可能象征康桥,诗人也把康桥当成自己的精神圣地.正是因为作者把康桥当作精神圣地,所以才要轻轻地带着虔诚敬畏之心回到康桥.二是指诗人在康桥的回忆,首节说是“西天的云彩”而不说“东边的云彩”,可知“西天的云彩”即晚霞.结合下文来看,诗人的确是黄昏时分来到康桥的.黄昏时分是适合抒情的.黄昏的美景引人无限回忆,生发无限遐想,产生无限感慨,轻轻的方式和心情比较适合回忆、遐想和感慨.尾节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想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不带走过去的回忆,就让过去的回忆都完好无缺地留于此地,走得潇洒一点,不要有太多离别的愁苦.

二、沉醉眷恋

诗人步履轻盈地回到康桥,旋即沉醉于黄昏美景之下的康桥,回想过去,产生无限的眷恋之情.诗歌的二、三节抒发的正是诗人对母校康桥的沉醉眷恋的深情.

诗歌的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金柳”是徐志摩独创的意象,以“金”的暖色消解“柳”的离愁,使离别染上一层温暖的色彩,令人沉醉眷恋.这也体现了徐志摩融合古典与现代、中国与外国诗歌特色,奠定了这首现代新诗的独特意义与地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柳”这个意象,以“柳”谐音“留”,折柳送别,多是抒发离愁别绪、依依不舍之情.从先秦的《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以“柳”这一意象来抒发离别的忧伤愁苦.正常我们见到的柳树都是绿色的,然而这里徐志摩却说柳树是金色的.我们可以想象,夕阳余晖照耀下柳树被染金的画面,这是一幅温暖的画面.金色是暖色调,以“金”说“柳”,消解了传统意象“柳”的离忧,增添了离别的暖意,让人沉醉眷恋.

再者,把“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有一种新婚的甜蜜.“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就是金柳的影子,就是“我”的新娘,新娘是谁呢?联系全诗来看,笔者认为“新娘”当指康桥.“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泛起层层涟漪,可见“我”对康桥的沉醉与着迷.此外,从第二节的韵脚来看,二、四句末字“娘”和“漾”押的是“ang”韵,昂扬又悠长,而且“荡漾”和“艳影”本身是双声叠韵词,读来让人觉得诗人久久沉醉于康桥之美,无法自拔.

诗歌的第三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宁愿化身一条水草,在康河的柔波里招摇,对康桥痴迷到了何种地步!诗的二三节联系起来看,诗人在康桥的“艳影”和“柔波”中“荡漾”和“招摇”.“荡漾”和“招摇”都是极深情大胆的动词,又有双声叠韵词的绵长,体现的是诗人的深情和眷恋.加之,诗人喜用色彩艳丽名词,如“金柳”“艳影”和“青荇”,以色彩之浓来表达情感之浓,即诗人对康桥的浓情蜜意.

三、淡淡的忧伤与悄悄的激昂

诗歌的二、三节体现了诗人对母校康桥浓浓的眷恋之情,诗歌的第四节却转为淡淡的忧伤,第五节又达到情感的,第六节再转为悄悄的激昂,回归沉醉,最后一节又走出这份沉醉,潇洒地离开.

诗歌的第四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把“清泉”比作“彩虹似的梦”,然而“彩虹似的梦”被“揉碎”了.“揉碎”一词让人忧伤.为什么说“彩虹似的梦”被“揉碎”了?笔者认为,有两层指意.第一层是诗人想到又要和自己深深眷恋的康桥离别了,不禁感到离别的忧伤.第二层是回想起过去曾和林徽因一起漫步于康桥的美好回忆,而现在在林徽因嫁与他人的现实对比之下,造成心灵的落差,感到忧伤.此诗作于1928年,1920年徐志摩在康桥求学期间曾和林徽因结伴于此散步,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同年11月徐志摩做此诗,可能是出于此而感到忧伤.但作者又马上说这个“彩虹似的梦”是沉淀着的,“揉碎”意指失去,“沉淀”意指积累,这不是矛盾吗?根据前面的分析可得,所谓失去指的是诗人离别的忧愁和心上人嫁与他人的哀伤.沉淀意指积累,但指的是过去的积累,过去积累的回忆就让它沉淀在过去,诗人似乎在释怀,所以说这种忧伤并不沉重,而是淡淡的.

诗歌第五节又从淡淡的忧伤转为激昂.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开启了寻梦之旅,“漫溯”过去在康桥的种种回忆.“溯”是逆流而上,说明诗人是从现在开始回忆过去的种种,回忆本身就是一个“逆”的过程.“漫”是没有约束、随心所欲的,可见诗人已经走出淡淡的离别和回忆之伤.“漫溯”的结果是什么呢?“满载一船星辉”,这是诗人的回忆之船,过去在康桥读书和生活的点点回忆如一船星辉,点亮诗人内心的.“星辉”一词与上文的“金柳”“艳影”“青荇”一样都是色彩明亮的词,这些词语正如散布在诗歌中的星丛,让我们发现诗人对康桥的情感是浓烈的、激昂的、深情的.诗人的情感在此达到一个:“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内心的激昂使得他忍不住要引吭高歌.

但是诗歌第六节马上来了一个转折,把这种激昂化为静悄悄的,回归沉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意味着轻声,笙箫是有声的管乐器,这不是矛盾吗?“悄悄”不仅意味着轻声,更有一个人偷偷地做事的意思,这是诗人一个人偷偷地回忆,是诗人独享的回忆,所以说是悄悄.同时,想让自己沉醉于过去的回忆和美好的康桥之中,这种沉醉的状态是静悄悄的,所以就从内心的激昂回归到悄悄的沉醉状态.这点笔者也有同感.笔者喜欢看黄昏时的天空,时而因黄昏的千变万化而心潮澎湃,时而又静静地沉醉于黄昏的感染力中.激昂和沉醉是可以并存的,悄悄和笙箫是可以并存的,二者的张力来源于诗人内心的无比痴迷和眷恋.所以说诗人的情感是悄悄的激昂,既激昂又悄悄沉醉,二者并不矛盾.到了诗歌的尾节,这种沉醉之情又转为洒脱之情.正如本文的第一部分所述,在诗歌的尾节,诗人走得潇洒,让这份沉醉留于此,自己则洒脱地离开.

如上文所述,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来时轻快—沉醉眷恋—淡淡的忧伤—激昂—悄悄的沉醉—去也潇洒”这样的变化过程,这是本诗潜在的、流动的意脉层次.一脉贯通其间的是作者对康桥的沉醉眷恋的深情,对自己独享的回忆的悄悄回溯和释怀,没有太多离别的愁苦.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6.

[2]魏天无.文学欣赏与文本解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

本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经典情感专业范文可作为《再别康桥》和情感变化和试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情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富士康人》百万员工的草根知音 文 王艳“杨厂长,我看了今天富士康人对您事迹的报道,太励志了,我一定要向您学习 ”前几天,因为一篇报道,富士康成都Mac(1) 制二厂厂长杨新成了工友眼中的“新闻人.

2、 高雅的通俗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 【摘 要】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以其精致、小巧、雅致的风格开启了中国小剧场歌剧的先河 本文通过对剧中音乐风格、演出风格、诗词风格的研究,探讨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高雅;通俗;小剧场;诗歌中图分类.

3、 立足语用,教学行为试以《桥》教学为例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五分之四时间用于讲一篇篇课文,上语文课就是讲课文 尽管诸多有识之士反复批评,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但语文课程的主要形态仍然是讲课文 究其原因,现行语文教学流程不适合学生学习.

4、 用《文心雕龙》六观法论析嵇康《声无哀乐论》 摘 要本文将以黄维樑先生提出的“情采通变体系”为思路,并以其中重新排序的“六观”法为框架,对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嵇康的论作声无哀乐论进行论析 关键词文心雕.

5、 我对嵇康《声无哀乐论》论证过程 ■袁周/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要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既是一篇音乐新解之作,也是一篇富于哲思的论辩奇文,文中“声无哀乐”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立意于对嵇康“声无.

6、 《再别康桥》赏析 摘 要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品中文笔细腻,意境优美,技巧高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本文对徐志摩及再别康桥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作品进行了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