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发表康桥论文网 桥式起重机设计开题报告 驱动桥论文摘要 康有为论文 连续梁桥开题报告 世纪桥杂志

关于再别康桥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再别康桥》中的金柳情意探微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再别康桥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4

《再别康桥》中的金柳情意探微,本文是关于再别康桥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金柳情意探微和《再别康桥》和探微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前一段时间,参与了一些地方的教研听课、评课活动,有不少上课者选取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听课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关于诗歌中的“金柳”意象是这样解读的:诗人用“金柳”表达的是对康桥的迷恋和眷恋之情.我总觉得分析得浅表化、单一化,欠缺深度、广度和关联度.

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在这里就《再别康桥》中的“金柳”意象作出深入的探讨.

一、“金柳”——诗人康桥生活的追忆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1920年9月徐志摩为了追随罗素,抛弃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诱惑,来到英国留学.1921年春,以特别生资格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1922年9月学成回国.这一时间段的留学生活,特别是康桥(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有这样的叙述:“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1922年10月,徐志摩离开英国前创作了《康桥再会吧》.“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申/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狂溢的旧痕,尚留草底桥边……”这是诗人第一次别离康桥.1928年夏天,徐志摩再次赴英伦游历考察,康桥依然,康河清澈,河畔“金柳”艳影荡漾,诗人禁不住触景生情,遂于11月在归国途中作《再别康桥》.诗人追忆在康桥情迷自然美景的生活和在康桥相知狄更生、相遇罗素的美好学习生活,以及相恋林徽因的情感生活.因此“金柳”是诗人康桥生活的见证者,诗人回国途中创作《再别康桥》,是对以“金柳”为意象表征的康桥留学生活的遣|乙.

二、“金柳”——诗人康桥情感的祭奠

1920年春,林徽因随父林长民赴伦敦读书.1920年9月徐志摩由美国来到英国留学.在伦敦,徐志摩去拜访林长民,由此结识了林徽因,两人生发出爱的交集.他们相约在康桥,于河畔金柳下,于烟雨小舟上,一起畅谈诗歌、文学、艺术、人生和爱情.1921年10月林长民出国考察结束,林徽因跟随父亲回国.林徽因的别离让徐志摩独自失魂落魄,彷徨于康桥.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海结婚,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康桥之恋终成为诗人徐志摩康桥情感的祭奠.“那河畔的金梆,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以柳寄情,古已有之.《诗经·小雅·采薇》中即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在这之后,杨柳就成为古代诗歌中行旅伤别、寄托离思的象征之物.唐代奎自《忆秦娥·箫声咽》“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宋代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另外古人也常常以柳喻美人.唐代白居易《杨柳枝》“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北宋张先《醉垂鞭》“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徐志摩的“金柳”象征了康桥恋人的姿容情态.恋人虽美好,但那只是“夕阳中的新娘”,如今已杳然远去.诗人的“金柳”以实生虚、以虚托情,这一段恋情只能虚化为美好的回忆,成为诗人康侨情感的祭奠.

三、“金柳”——诗人康桥文化的投射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笔端的“金柳”是折射着中西文化的产物.徐志摩1900年4岁时入私塾开蒙,然后先后就读于海宁硖石开智学堂、杭州府中、北京大学预科、上海神学院、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后又回北京大学读书.徐志摩出国前所接受的教育以中式教育为主,中国古典诗词曲赋浸润着他的情感和意识.出国后他受到了济慈、富凯、华兹华斯、哈代、惠特曼、拜伦等西方诗人诗歌创作、抒情方式的影响;又深受英国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戏剧家莎士比亚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因此“金柳”意象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由于汉语语音中“柳”和“留”同音,且在汉代就形成了折柳送别的风俗,汉以后的古代诗词更是赋予了“柳”别离之意.徐志麈《再别康桥》中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夕阳”:《说文解字》“婚”:“《礼》:娶妇以昏时”.自古以来婚礼于昏暮行之,因而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一风俗赋予了“夕阳”相思的意味.“金柳”的背后是徐志摩无法留住心中情感的对象,写出了因对象飘然而去极度落寞的情感;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河畔的柳树因长长的柳枝垂到水面,摇曳时柳条轻拂水面,泛起点点涟漪,所以有“哭泣的柳树”之说.应用到英国文学中,“柳”就有了遗弃的意思,如沃尔特·司各特小说《珀思丽人》把柳叶花环说成“完全是受遗弃的样儿”.“柳”还象征着死亡,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黛斯德莫娜临死时唱《柳树歌》,以此表达黛斯德莫娜的悲哀并暗示她的死亡结局.结合《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来看,徐志摩用“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在诗人的心里隐隐流露出爱情易逝、终被遗弃的忧郁,哀悼美好爱情的死亡.因此,“金柳”是诗人中西文化交融的投射,是别离的相思,是美好爱情遗弃、死亡的暗喻.

四、“金柳”——诗人康桥理想的幻灭

1922年10月回国后的徐志摩不满军阀混乱、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向往和追求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理想.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他写下了一首诗《梅雪争春》“戏落的梅萼瓣瓣在雪里掩,……白的还是那冷翩翩的飞雪,但梅花是十三龄童的热血.”诗中用“冷翩翩的飞雪”中瓣瓣“梅萼”的“残落”的象征,隐喻一个十三岁的儿童惨遭杀害的事件,揭露了段祺瑞政府屠杀的暴行.他在散文诗《婴儿》中这样写道:“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你看他那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文中“馨香的婴儿”象征着他所盼望的资产阶级制的“新政治”,在“生产的床上受罪”的产妇,象征着当时正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双重压迫的中华民族.1927年,国民党统治的建立,使他由对资产阶级制度“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序).在他此后的诗中,多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多有“寻梦”的美好和梦断的落寞.《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金柳”“新娘”是诗人康桥寻梦提取的感觉和想象化了的意象,是主观想象和内心的独白.“夕阳中的新娘”,追求的寻梦理想即将幻灭,于是《再别康桥》写下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金柳”意象语近情遥.如果以“金柳”意象为教学抓手,分析由“意”到“情”到“志”的几个层面,文本的解读就有了深度、广度和关联度,学生能力的培养乃至语文素养的形成目标才可能达成.

★作者通联:福建泉州市城东中学.

此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再别康桥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柳情意探微和《再别康桥》和探微相关再别康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堂吉诃德》中的自由平等思想探析 颜红自由不单指身体的不受约束和思想自由,更“指的是个性的觉醒,是一种对自身独立价值的追求,它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个性的生命意识 ”可见,自由平……作为一种人的发现,作为一种自我.

2、 高雅的通俗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 【摘 要】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以其精致、小巧、雅致的风格开启了中国小剧场歌剧的先河 本文通过对剧中音乐风格、演出风格、诗词风格的研究,探讨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高雅;通俗;小剧场;诗歌中图分类.

3、 立足语用,教学行为试以《桥》教学为例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五分之四时间用于讲一篇篇课文,上语文课就是讲课文 尽管诸多有识之士反复批评,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但语文课程的主要形态仍然是讲课文 究其原因,现行语文教学流程不适合学生学习.

4、 用《文心雕龙》六观法论析嵇康《声无哀乐论》 摘 要本文将以黄维樑先生提出的“情采通变体系”为思路,并以其中重新排序的“六观”法为框架,对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嵇康的论作声无哀乐论进行论析 关键词文心雕.

5、 我对嵇康《声无哀乐论》论证过程 ■袁周/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要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既是一篇音乐新解之作,也是一篇富于哲思的论辩奇文,文中“声无哀乐”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立意于对嵇康“声无.

6、 《再别康桥》赏析 摘 要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品中文笔细腻,意境优美,技巧高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本文对徐志摩及再别康桥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作品进行了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