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农村建设论文 城乡建设杂志 建设法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安全社区建设论文 社区建设的论文 社区建设论文 农村社区建设论文 社区建设参考文献 关于社区建设的论文

社区建设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红船精神共享友好浙江海宁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现状调查与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社区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30

红船精神共享友好浙江海宁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现状调查与,该文是社区建设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海宁和浙江海宁和社区建设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嘉兴海宁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红船精神”诞生地,是浙江省第一批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项目的实施单位.同时,海宁市也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长期定向科研基地.海宁市政府在党建引领社会工作,以及促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与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的相互转化工作上进行的创新尝试和所取得的成效,为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在善政体系的地方公共政策维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委员会联动海宁市委社工办共建中国儿童友好社区沪嘉杭协同发展(海宁)示范基地,是希望把海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党建引领+社工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作为未来团体标准中政策友好细则的一个典范案例,进行更深入研究、探索和完善.同时作为东部较发达地区的代表城市,海宁市的各级社工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不仅在社区内积极构建普惠融合的儿童友好社区环境和文化,以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金美凤书记为代表的一批社区领路人还自发探索带领辖区公益和社工团队为辖区“新居民”及其留守子女提供公益服务和人文关怀行动.这为以城乡融合互动为背景的社区儿童普惠融合教育的机制探索开启了又一条尝试路径.

第一部分绪论

一、研究背景

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儿童友好城市运动”.2010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起草《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的创建目标与策略措施》,鼓励地方政府提高管理儿童事务的责任意识,制定有利儿童发展的公共政策;鼓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儿童事务的管理;鼓励儿童参与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生活,参与有关儿童事务的决策.2016年3月,我国“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成立,通过打造示范社区样板、推动行业标准出台、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政策倡导等工作,落实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旨在通过政策友好、环境友好、服务友好三个维度构建“中国儿童友好社区生态体系”.

长此以往,社区的打造都是以“成人视角”进行的,忽视了“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居住需求.比如在现在的老龄化社会,都在提倡创建“养老社区”,或者完善“社区养老”的配套服务,却没有针对儿童成长的公共空间.并且随着“二胎”生育政策的推行,以及留守儿童、儿童肥胖、儿童社交障碍等社会问题不断凸显,都在呼唤“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

二、研究目的

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尊重儿童权利,维护儿童权益,发展儿童福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社区是儿童生活与成长的最基础性的场所载体.研究海宁市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不仅能够为儿童创造利于成长的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而且有利于开展儿童福利工作和优化儿童福利服务输送.

本研究通过研究海宁市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方面的进程,从中总结海宁市的特色经验,并且梳理出现有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从政府和社会的视角提出政策建议,在全社会营造“儿童友好”的文化氛围,让大众群体都加入到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进程中.

三、研究方法

(一)半结构式访谈

(1)与儿童福利院、妇幼保健院的相关人员开展半结构式访谈,全面了解民政在儿童友好社区政策方面的情况,以及了解儿童福利院、妇幼保健院的环境建设和服务提供能力;

(2)与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各个社区在儿童友好社区的环境建设,以及所提供的特色服务;

(二)文献分析法

对海宁市现有的儿童保障及儿童福利、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相关的政策法律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了解海宁市儿童友好社区的发展过程,准确把握政策内容与本质.

四、儿童友好社区的概念及标准

(一)儿童友好社区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定义,儿童友好社区是以社区为依托,以保护儿童权利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以0-18岁儿童及其监护人和其他家族成员为服务对象,在安全友好的社区公共空间里提供包括文化、教育、健康等多维度的普惠型服务.秉承儿童优先、普惠公平、社区资源最大化三大原则.

(二)儿童友好社区的评估标准

对于儿童友好社区的评估标准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评估体系,无论是《<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还是学界研究或其他地方政府实施的指标,虽然都强调“儿童友好”的原则,但还是存在着差异性.

1.《<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的指标体系

根据《<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儿童友好社区应该具备三大类、14项、46个具体指标的要求,主要分为政策友好、空间友好和服务友好三类.

政策友好指的是地方社区治理体系保障《儿童权力公约》所载的儿童应享有的基本权力.

空间友好指的是从儿童的需求和视角出发,规划设计社区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及儿童自由玩耍的环境.以儿童居所为出发点,社区其他空间为主要发展圈,合理规划布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教育设施和游戏空间,确保所有儿童的安全和可及性,促进儿童、成人的社区参与和互动,提高社区公共空间利用率和社区活力,实现儿童权益.

服务友好是指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尊重儿童为主导的活动需求,将儿童的愿望切实落实在保障他们健康成长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以及儿童自由玩耍的环境上面,就此展开全方位规划设计.以儿童居所为出发点,社区其他空间为主要辐射发展圈,合理规划布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生活、学习、游戏空间与配套设施,确保所有儿童的安全与可及性,促进儿童、成人的社区参与和互动,提高社区公共空间利用率与社区活力,实现儿童在身体、心理、认知、社会和经济上的权益与福利.

2.广东省的评估标准

从2014年起,广东省便将儿童友好社区的评估分为“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及“儿童友好达标社区”两类.每年度评选“儿童友好示范社区”,每三年评选“儿童友好达标社区”.儿童友好示范社区的评选标准相对简单,主要从社区环境、社区开展的亲子活动及社区建有的应对家庭暴力支持系统等6个方面进行评选.而“儿童友好达标社区”则从硬件、软件和亮点三部分采取打分制的评选方法.

为了对接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的要求,本研究依据《<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介绍海宁市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状况.

第二部分海宁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现状

海宁市海宁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西接杭州,区域总面积700.5平方公里.根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海宁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名列浙江省内第4,全国第24,是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市之一,同时是钱塘江北岸实力最强的县市.海宁市政府重视儿童福利发展事业,除了大力发展儿童福利院,为本市儿童保护与儿童关怀提供托底性的服务,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儿童友好社区、村居.以下从政策、环境和服务三个方面介绍海宁市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概况.

一、政策友好

欲破坚冰,政策先行,为了推进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海宁市政府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和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地政策和配套措施.

(一)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

1.组织保障

海宁市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年都对儿童福利工作开展调研工作,并部署研究相关工作.同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儿童福利工作领导小组,推进民政、财政、、教育等15个横向部门联动,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并将儿童福利工作和督导评估情况列入各镇(街道)绩效考核内容,形成合力,为有效推进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队伍建设

海宁市依托市、镇(街道)、村(社区)儿童福利工作机构和组织网络,建立了一支儿童福利督导员队伍,共有督导员258名.自队伍成立以来每年组织开展儿童福利督导员业务培训班.2017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以爱为翼”儿童福利督导员成长计划,为海宁市12个镇(街道)的一线儿童福利督导员开展点对点社工督导会议,并组织一次全市性的全面专业培训,由专业社工提供业务培训、实务督导、团队建设等服务,提升儿童福利督导员的综合能力.2018年开展“助力1+1”项目,继续提供专业督导服务,着重于专业服务技巧的提升.

(二)制度创新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尚处于早期的起步阶段,制度设计和创新不仅是工作计划的起点,也是后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海宁市在儿童福利发展规划中,注重全市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儿童福利制度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关注困境儿童和农村儿童的福利状况,依托政府政策,打造全覆盖式的儿童福利网络.(如表2-1所示)

1.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儿童发展规划,设立发展总目标

早在2009年,海宁市就积极创新、探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出台了《2009年海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海未思[ 2009]l号),强调要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调查研究机制以及考核机制,同时要构建起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并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开展“万民学生下社区进村落”暑期实践活动.这是海宁市早期关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初步探索.

2017年海宁市人民政府出台《海宁市儿童发展规划( 2016-2020)》(海政发[2017] 19号),按照“依法保护、儿童优先、儿童最大化、儿童平等发展和儿童参与”的原则,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儿童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加快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满足儿童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儿童法律保护体系,保护儿童合法权益;提高儿童工作社会化服务水平,创建儿童友好型的社会环境为总目标,优先发展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儿童福利与儿童法律保护四个领域的相关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与措施保障,努力实现儿童发展与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力争儿童发展主要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2.重点关注困境儿童和农村儿童,多项托底政策并进

(1)建立与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

2013年,海宁市作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全国试点单位,出台了《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海政办发[ 2013] 150号),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实施分类保障的试点经验.2015年出台《实施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补贴和困境儿童家庭护理补助制度》(海民[ 2015] 33号),每年根据海宁市上年度城镇常住居民消费性支出对保障标准进行动态调整.2018年新出台了《关于调整2018年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补贴和家庭护理补贴标准的通知》(海民[ 2018] 12号),在困境儿童的保障面和保障力度上都不断升级,将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儿童和18周岁以上仍就读全日制院校的困境儿童纳入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补贴保障范围.社会散居孤儿年基本生活费由原来按不低于海宁市福利机构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的60%提高到80%.持证困难家庭重残、患重病罕见病儿童由原来按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的75%提高到100%.

(2)优化全市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为了让农村未成年人有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2010年海宁市党委、海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春泥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海委办[ 2010] 67号).全市所有行政村在2010年实现“春泥计划”实施工作全覆盖,并且各村都按照“四个有”标准(即:有一个少儿宣传长廊,一个少儿书屋,一个少儿乐园,一个生活体验或社会实践基地.)建立起“少儿之家”,为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奠定了硬件条件基础.并要求,活动的设置上要积极引导教育未成年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利用各类文化阵地管理员队伍、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文化示范户和能工巧匠等特色志愿者队伍、 “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等队伍,合力推进“春泥计划”深入开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整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3)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和救助保护工作,促进广大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16年海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海政办发[ 2016] 96号),明确要求要落实好留守儿童信息管理机制、推进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明确家庭主体监护责任意识、建立发现报告以及帮扶转介机制、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依法处置侵害行为落实保护措施等各项工作要求,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其他各类专项保障政策

医疗康复政策.将孤儿、低保家庭儿童纳入城乡合作医疗保险范围,每人每年享受240元门诊包干费用,大病住院医疗救助基本医疗费用自负部分最高给予全额救助.为o~7岁的困境儿童建档,每年免费提供1次以上体检.并且大力推进“抢康项目”和“添翼计划”,为海宁市O~6岁及7~ 18岁符合条件的儿童开展康复训练.

教育服务政策.免收孤残儿童入公办幼儿园保育费,免收其他困境儿童学前教育代管费,并给予每年1000元教育券、助学金.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的孤儿、困境儿童给予每年享受750 - 1500元爱心午餐和助学金补助;高等教育阶段的孤儿、困境儿童每年享受5000元、4000元的教育补助.

安置保障政策.孤儿成年后政府优先给予保障性住房和就业安置.

二、环境友好

海宁市以儿童成长生活的居住空间为出发点,从社区其他空间为主要发展圈,为青少年儿童打造宜居、宜游、宜成长的友好空间.

(一)儿童成长环境

1.儿童福利院的环境建设

海宁市儿童福利院(海宁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是由市民政局举办的用于收养无人抚养的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是全市儿童保护的托底性主体.2015年5月,总投资5358万元,占地面积11989平方米的新儿童福利院正式投入使用,并且拥有综合行政区、康复区、特教区、社工区、生活区等多个功能分区,设施设备齐全.在服务区域内,墙上都有多彩的壁画,到处充满童趣,并且还为儿童特别是残疾儿童,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儿童坐便器、儿童抚栏等设施,给予儿童安全、方便、有趣的环境.

2.妇幼保健院的环境建设

海宁市妇幼保健院为海宁市妇女与儿童提供均等化健康服务,保障儿童的全面发展.2016年1月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新院占地面积40亩,以“乙等”妇幼保健院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33727平方米,设计床位300张.为保障儿童健康发展,确保儿童就诊就医有良好的医疗环境,早期发展相关业务用房总面积1098平方米,设有孕产期营养门诊、孕产期心理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包括了儿童眼及口腔保健门诊)、孕妇学校(专用)、父母课堂(专用),其中,亲子活动区域占用面积达708平方米.2016年,医院率先建立“妈咪暖心小屋”,为母婴提供专项服务.

3.典型性的社区环境建设

社区是除家庭之外儿童日常生活延伸最广泛的场所,无论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海宁市都在社区层面合理规划布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教育设施和游戏空间.

(1)桃园村——综合型的儿童友好社区

桃园村隶属海宁市盐官镇,村级经常性收入达到360万元,人均3万余元.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法治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村、全国信息化示范村等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36项省级荣誉称号.

2013年,桃园村投入120万元建设起首个村级的儿童科普乐园,整个乐园占地面积约为3800平方米,包括了科普区、游乐区和体验区三个部分,科普区设置了百种树木、军事航天、二十四节气与农事、十二生肖与科普、七星亭(象征海宁籍的七位院士)、斜屋;游乐区设置了宇宙飞船造型的大型游乐器、三环螺旋式话题、跷跷板、儿童迷宫等机器和场所;体验区则规划了一块120平米的少儿体验实践基地,儿童可以尝试种植瓜果蔬菜,获得生活体验.

2015年,桃园村以“文化地标、精神家园”主题,挖掘乡土文化载体,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投入300万元建设文化礼堂.礼堂格局为“两堂一廊一展厅、一园一台一阁”,即文化大礼堂、道德讲堂、文化长廊、诗画桃园展厅、少儿乐园、露天大舞台、千金阁,并配套建有少儿舞蹈房、图书室、少儿书画室、乒乓I求室、道具馆、健身房等功能室,灯光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儿童公园等室外场地,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了多位一体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借助文化礼堂的硬件设施,桃园村在文化礼堂设立了桃园儿童之家(智慧家长学校),分有梦想园、巧手园、成长园、甘露园、智慧园、亲子沙龙以及智慧家长讲堂七大功能室,满足0~18岁儿童及家长的各项需求,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培育土壤.

(2)梨园社区——首个社区科普馆

梨园社区隶属海宁市海洲街道,是海宁市青少年教育科普基地和海宁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依托社区内的智慧家长学校、快乐儿童之家以及社区科普馆为儿童友好发展提供平台.

梨园社区建有智慧家长学校和快乐儿童之家,位于社区办公大楼二楼,快乐儿童之家设有阅读区、手工区、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及书画室,而智慧家长学校是在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及专业的教室志愿者带领下,通过举办各种专题知识讲座、沙龙活动讲座,努力在社区内营造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

梨园社区科普馆位于社区办公大楼三楼,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馆内面积180平方米,投资将近50万,梨园社区科普馆自2012年暑期开馆以来,共已接待参观人员一万多人次.科普馆以“绿色环保,健康生活”为主题,分为健康生活、低碳环保、自然科技三大区块,总计展品有30余件.健康生活展区利用模型、影像工具进行展示,设有有人体的孕育与成长板块、食物的相生相克板块、身高、体重测试场、拳击测试场、摸高测试场、血压脉搏测试场以及虚拟运动场,引导儿童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碳环保展区,包含垃圾分类回收模型、未来城市模型、光压风车模型、水力发电模型、风力发电模型、太阳能发电模型、“窥视无穷”模型、“穿墙而过”模型以及医学人体模型等.自然科技展区,具体又可分电磁奥秘区和声光奇观区两大板块.包含发电机原理模型、“无形的力”模型、伯努利原理模型、雅各布天梯模型以及辉光球、含声驻波模型、椎体上滚模型、无皮鼓和无弦琴等展品.

(二)社会环境:

除了建设社区环境,海宁市还以社区为出发点,延伸到儿童生活周边环境的建设与整治,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儿童友好氛围.

在校园周边环境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流通领域中假冒伪劣、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玩具,告诫和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环境恶劣的食杂店,严厉打击各类黑网吧、黑游戏机房等违法经营行为,并进行常态化的巡查,为全市广大少年儿童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建立家长志愿“护苗队”,对学校周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加强管理,加大对儿童的保护力度.利用海宁电视台、广播电台分别开设《潮乡童话》和《紫薇花》等少儿栏目,通过播放自制节目和引进优秀节目,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营造适宜儿童身心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服务友好

(一)儿童专业服务

海宁市进一步提升儿童福利机构兜底服务,通过与医院、学校的合作,开展“添翼计划”等项目,逐步建立起集脑瘫康复、早期教育、特殊教育、社工介入、心理辅导、生活照料相结合的机构综合服务格局.依托儿童福利督导员队伍,每月开展走访督导服务,摸清儿童需求,为更多有需求的儿童提供优质儿童福利专业服务.每年还通过开展六一微心愿活动、夏令营活动、新年喜乐会等特色活动,进一步发挥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辐射服务社区的作用.

(二)社工服务

l、政府购买社工服务

为了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提升民生福祉,海宁市政府利用社会工作组织的专业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优点,采用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2016年海宁市政府购买的40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服务类别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有13项,占32.5%; 2017年海宁市政府购买45项,青少年儿童的社工项目有14项,占31.1%.通过比较这两年关于青少年儿童的社工项目,可以发现主要关注与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障儿童、青少年儿童教育、新居民子女等方面的议题.(如表2-2和表2-3所示)

以“‘助翼起航’——困境儿童抗逆力培育”和“高危儿早期干预”项目为例,介绍海宁市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的现状以及成效.

为了将专业社工服务引入儿童福利服务中,海宁市春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连续7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截止目前已开展入户探访10976人次,开展21个小组、127节活动、服务约1091人次,举办大型主题活动57场,服务约2354人次,对全市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沟通交流、个人成长、抗逆力培育等多方面进行社工服务,提升服务对象个人和家庭的发展潜能,促进困境儿童的健康发展.

在儿童健康方面,海宁市妇幼保健院成立社工部,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连续开展承接高危儿早期干预服务社工项目,将全市儿童保健网络筛查出来的100例较重症高危儿作为服务对象,分别采取个案、小组活动及讲座等形式,为其提供有针对性、区别性的服务,开展多元化的医疗、保健、营养、心理、健康教育及早期干预指导等服务,以促进高危儿童生长发育,使之赶上正常儿童生长水平.

2.公益创投项目

海宁市公益创投项目是政府在公益领域的创业投资,旨在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促进其规范治理、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截至目前,海宁市已举办三届“厢里厢亲·七彩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主要面向城乡社区,由各镇街道以村社区(或社区社会组织)为单位申报项目.项目申报分红丝带(助老)、橙丝带(关爱妇女)、黄丝带(新居民融入)、绿丝带(关爱儿童)、蓝丝带(关注残疾人)、紫丝带(救助帮扶)、金丝带(其他公益)七大领域,鼓励社区社会组织为机构所在辖区内的居民开展服务.2017年,223个公益创投项目中,涉及青少年儿童关爱的项目共有52项,占比为23.33%.(如表2-3所示)

在市政府资助的公益创投项目中,主要围绕着儿童暑期教育活动、困境儿童关爱、新居民儿童社区融入、家庭亲子关系以及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以周王庙镇的“留住蚕俗记忆一一蚕桑文化传承项目”为例,云龙村有着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和丰厚的蚕俗文化底蕴,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的开展,让青少年朋友感受蚕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加青少年朋友对蚕桑生产的兴趣,让云龙的蚕桑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通过政府公益创投项目,不仅让蚕俗文化得以传承.也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学习民俗文化的机会.

(三)社区爱心服务

除了政府购买社工项目和公益创投项目,各社区也根据本社区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充分挖掘本社区的资源为儿童提供优质服务.

西山社区创立了特色品牌——“微爱童行”项目,持续运行三年来, 方面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面向新居民家庭招募学生,开设“暑期爱心教室”,另一方面通过排摸在父母在海宁工作的留守儿童分布情况,向社会征集文体用品等,前往湖北恩施“送爱留守儿童”.截止目前,服务新居民儿童超过500余人次,有近300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达1000余小时.

新塘村为有效处理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闲置砖瓦和柴草,建立“柴砖银行”,以储蓄、收购和免费寄存等方式来集中处理农户的硬柴、砖瓦,并探索建立柴草动物园、桃源湿地公园等,吸引儿童在园里跟着柴草编织师傅学习手工编织技艺,共享美丽家园.

作为“中国象棋村”的桃园村也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培养社区儿童青少年的象棋兴趣,并且世界象棋冠军赵鑫鑫与桃园村签约,将“鑫棋道”嵌入到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使桃园村的象棋教学更为系统,桃园村通过暑期夏令营、“春泥计划”等活动将象棋文化传播给儿童青少年.同时利用本地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在社区开设“3点半课堂”,采取“社区志愿者”的管理模式,由社区管理,志愿者辅助孩子们学习,为儿童提供了阅读课外书籍、交流学习心得和完成作业的场所.

第三部分海宁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经验特点

一、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区运作、社工参与、儿童发展”的运作模式

海宁市政府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中,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探索出“政府主导、社区运作、社工参与、儿童发展”的运作模式.

海宁市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主要是在党委、市政府的领导与指导下进行的.在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首先出台相关创新性政策,并组成领导小组,保障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出台者、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是社工组织的培育者.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将一部分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职能委托给社会服务组织来承担,政府则保持对社会服务组织的宏观管理和有效监督.通过政府主导,政策先行,有效购买社工组织的公共服务,培育社区社工组织的发展,为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物质和人力基础.

社区作为儿童社会生活的第二基本单位,具有地域优势、社团组织优势以及联系家庭和社会的桥梁纽带优势,是儿童友好服务的重要基地.海宁市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依托于各个社区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服务支持,各个社区基于“儿童成长”的视角,建造适宜儿童生活、成长的社区环境,并且具有“儿童发展”的前瞻性视野,借助社区资源,开展儿童友好服务,关注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健康和保护.

社会工作者以专业性知识为支撑,参与到儿童友好服务的提供,强调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服务活动,从源头上缓解或解决社区中的青少年发展、家庭亲子关系等问题,引入社工机构的参与,能够通过服务创新来应对社区公共事务及儿童个体和家庭需要.

儿童发展是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目标和愿景,通过出台一系列的友好政策、建设友好型社区环境以及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儿童的福祉,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起“福利院托底——社区普惠”的服务网络

海宁市在全市儿童福利的供给中构建起“福利院托底——社区普惠”的服务网络.海宁市政府作为儿童保护的责任主体,儿童福利院作为政府托底责任的主体单位,依法收容流动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贫困儿童、大病儿童以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满18周岁子女,并且对于困境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权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制度上提供保障,体现出儿童福利政策托底功能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同时依托社区的平台,完善儿童友好社区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大部分社区已经具备“四室一馆”的硬件标准条件(依托于“少儿之家”的“四个有”标准).进一步,桃园村建立起首个村级儿童游乐园,梨园社区建立起首个社区科普馆,各个社区成立的“智慧家长学校”与“快乐儿童之家”都为各项儿童活动与儿童服务的开展提供了优越的空间环境.

三、注重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家庭文化及社区文化并重

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延续,儿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无论是社区举办的诸如蚕俗文化、渔民文化、龙舟文化等传统文化公益传承项目,还是通过“春泥计划”的实践活动,都能够让青少年儿童认识到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不断地积累传统文化,为新文化注入传统因子.

海宁市注重培养青少年儿童的社区文化意识.现实中,很多社区文化是残缺的,各个社区通过建设文化长廊、村史博物馆,在本社区的典型性故事、起源、传说、仪式、共同的归宿感认同感等方面下足功夫,形成各自社区文化的新景观、新内涵,不断凝聚、召唤、促进各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与发展.使得青少年儿童在潜意识中形成社区认同,有助于青少年儿童树立起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和互相关心的集体主义观念,并且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

同时,在海宁市所提供的儿童友好服务中,构建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是重大特色.家庭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基础性单位,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形成与发展,因此,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必须以家庭为出发点,海宁市在提供的各项友好服务,都十分重视家庭亲子关系服务的提供.现在许多家庭中,父母重视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隔代寄养问题较为严重,导致儿童可能面临许多心理及行为问题.通过社区提供的亲子沙龙、家长学校等服务能够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增进亲子间的交流,沟通彼此间的心灵,从而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促进社区和谐、社会和谐.

第四部分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儿童友好社区

一、资源共享,发展“长幼共融”的社区文化和社区环境

目前社区的建设更多是出于“成人视角”,尤其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居家养老和“长者照护之家”在社区层面遍地开花,但是针对儿童发展的空司设计还并未取得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成人视角”的社区与“儿童视角”的社区并非为互斥概念,两者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在社区的规划与建设中充分考虑儿童因素,发展共融型的友好社区环境.

同时提倡“长幼共融”的社区文化,日本政府就采取倾斜政策,使两代、三代同住一个社区,形成亲子家庭互助网络.新加坡也早在1978年就实行老少两代家庭联合配屋政策.通过建设“长幼共融”的社区文化,不仅能够激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使得养老事业和儿童发展事业都能够得到社会文化的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能力提升,基于儿童的个性特征和需要开展社工项目

社会工作组织提供的服务内容和形式一方面要结合活动目标,可利用的资源状况,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目标群体的特征,考虑他们的兴趣和接受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吸引目标群体参加的重要因素,因为社会工作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参加的基础上的,所以,只有建立在目标群体的兴趣之上的社会工作才能保证有理想的参与度和工作成效.根据调研情况发现,目前很多针对社工项目并不能吸引家长和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和兴趣,需要较大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因此,在社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接纳服务对象,理解并尊重服务对象的个性特征和需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开展更符合青少年儿童需要的活动和项目.

三、儿童参与,尊重儿童在社区治理的参与权

根据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中的报告显示,目前在儿童空间上,中国社区缺乏专门针对儿童的机制和平台,儿童并未被作为一个有独特需求、有独特眼光的行动主体来看待.并且在社区治理层面,儿童的参与渠道较少.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儿童被以学习为天职的身份定位下,许多原本可以吸引学生,也应该引起学生关注的信息渠道和生活主题被忽略了.一些现代社会的重要参与主题,在一部分儿童的生活当中缺位.所以学校、家庭、社区要共同推动儿童参与.例如桃园村通过推行“每人一把礼堂钥匙”的村民自主管理模式,让儿童也参与到社区治理过程中,通过培养参与意识.因此,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要从认知、表达、行动等多个方面尊重儿童的参与权,包括提高公众的认识、畅通儿童参与和表达渠道、听取儿童意见、鼓励儿童参与纲要实施等,力图将儿童参与纳入有关儿童立法和政策等的执行过程,其目的都是为儿童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础.

本文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海宁和浙江海宁和社区建设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社区建设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社区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让红船精神代代相传嘉兴打造红色德育高地 一湖秀水,见证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波澜壮阔的英勇斗争历史;一艘红船,引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伟大复兴之路 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并发.

2、 浙江高校留学生档案管理现状调查与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兴国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已经成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在2011年启动了“留学浙江行动计划”,目前就全国留学生所.

3、 简析红船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红船精神”是指2005 年同志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所系统阐述的中国的建党精神 “红船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

4、 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与 摘要留守儿童虽然不是“问题儿童”,但是其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不容乐观,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加强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5、 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口语学习现状调查以山东省华晨学校为例 摘要本论文从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原因入手,以山东省华晨学校留守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留守学生自身的英语素质情况、家庭教育环境、学校的英语口语教育环境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给予留.

6、 水调歌头红船从南湖起航 浙江浦四金一条游船上,泛起大波浪 一群热血青年,论救国理想 天上乌云吹散,革命红船前进,从南湖起航 八一声起,号角井冈响 爬雪山,过草地,战旗扬 烽烟战火,燃烧在四面八方 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