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文献法 婚姻家庭法论文 文献综述法 什么是文献综述法 决策树法应用论文 论文访谈法 茅龙笔论文 民商法参考文献 文献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跟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3

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该文是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相关毕业论文范文跟气韵生动和骨法和用笔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聊聊“气韵”和“骨法”这两个中国绘画里比较重要的概念.我的观点是传统的观点,因为我谈的话题也是传统的话题.刚才主持人介绍了,关于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它主要是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里六个标准的前两个.

我曾经在很多年前提出,中国画有几条,就是哲理、诗意、书骨、似与不似,还有一个就是想象力,我觉得这五条是中国画离不开的,它也是中国画五个重要的元素.显而易见,哲理是中国人看待世界、认识事物,也是表达生命状态、表达生命感悟一个根本性的东西.所以,“气”这个字它是中国哲学的原概念、核心概念、根本概念.我们认为整个宇宙都是宇宙元气的运行,我们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元气的演化,而生存在天地之间的人,我们的生命就更是具有了天地灵气.所以,我们对艺术的表达,从本质上说就是要表达宇宙生生不已的元气.中国人认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所以,我们要抱气,我们要团聚这个气.气是万物之本,是生命之本,当然气也是艺术本体的根本能量.春秋时期的晏子(晏婴),他就在音乐审美中,提出以气为主的审美概念.他说:一是气,二是体,三是类,四是物,五是声,六是律,七是音,八风,九歌,以相承也.所以这个气化论的思想就是中国人最根本的、最朴素的、最独到的视角.

西方古希腊哲学认为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而我们是创造了“气”这个概念.当年我曾经向研究西方哲学的权威、社科院的叶秀山先生请教.我说我们中国人用的“气”这个字在英语中有没有对等的词呢?叶先生说没有.我说能不能翻译呢?叶先生说那要用几十或者上百个单词吧.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文化的这个创造了不起.我们创造了一个字,就要用英语的几十个上百个单词来解释它,足见它的含义之丰富.所以,在中国文化里,“气”是形而上的,是抽象的哲学概念,“气”又是特具体的生命的本质,它可以显象,一个生物的生或者死,盛或者衰,就是由气的有无与气的盛衰来决定的.所以,先秦的庄子说“通天下一气也”,就是说,天底下的万事万物都不过是天地之气的运行与演变.

先秦的管子又曾经提到精气,就是物之精微者,这就跟西方古希腊原子的概念有点相通了.到了三国,曹丕说“文以气为主”,他说作文就是文化之事,或者文章之事,要以气为主,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士大夫、艺术界的名人们,开始讲究人的风度,讲究人的风气,也可以说讲人的风范.这个时候就把人格,把人的品操,把人的风度气质作为欣赏对象和元素.所以,在绘画里,东晋的顾恺之提出的神韵,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这些美学概念,都是在这一个大的时代提出来的.

南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是以声画妍媸,寄在吟咏.滋味流于下句,风力穷于和韵”.到了唐代,李延寿曾经在文学传记里说“放言落纸,气韵天成”.特别是到了宋代的书画家黄山谷,他提出“书画以韵为主”,就是书与画都是以韵为主的.气是生命的原能量、核心能量、根本能量,也是最大的能量,而韵是气的运化,这个“韵”也可以通“运”.但是我们得看到,最初用这个“韵”字,它是来自于声律,来自于音乐,我们先秦的时候除了以诗为教,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乐为教,以音乐为教化.我们的中华文化是最重视教化的一种文化,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就是德化、教化,也就是道德化,用道德化的这种生命观来对待自己的生命体,来对待自己的一切行为.而艺术,按照孔子儒家的观点就是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最后的“游艺”是来自于他人格的那种气,人格的品操上的中正、浩然、充沛、刚正.所以到了清初,像傅山这样的书法家,当然也是画家、论家学者,他就提出“作字如作人,人奇字自古”,“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我想这种元气论的思想,这种宇宙观,实际主要是来自于我们先秦的道家.其实说到“道家”,我们一般都认为它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可是以我的体认,我觉得我们先秦诸子都是研究道的,都是追寻这个道的,不光是道家,只是道家以道为最高范畴,而其他的各家最后就分化了.他们有所侧重,比如:儒家,他就去研究*了,研究社会学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道家是穷究宇宙的最初,他想返还于物之初,所以他更关心于司马迁所谓的“究天人之际”;而墨家情形比较复杂,墨家带有浓郁的平民意识,但是很遗憾,秦汉以后墨学基本上不在文化的主流里了.当然,儒家也有荀子这样,他跟孔子的思想,跟孟子的思想,跟子思的思想不一样,所以同样是儒家,也有很多学派.道家也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中国人从一开始有人文思考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在追寻着人文对天文的效仿.老子所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就是自然之道就是最高的、最根本的,往下才是天,才是地,最后才是人,所以人是以人道合符于天道.

所以,中国人的哲学、天文、历法、阴阳学,都是在观察中慢慢发现、总结出来的.中国人对元气的概念,则认为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其实跟今天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还真有相通之处,不是简单的一致.虽然这百余年来的中国不断西化,西风东渐,但是这个东西作为民族的一个潜意识,一个集体无意识,它在中国文化的血脉里还在流传,还在发生着作用.

回到画论里,南齐谢赫所谓气韵生动是最高原则.它为什么是第一原则又是最高原则?我认为正好与汉末以后到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对于玄学的认知有因果递进的关系.所以我们说《世说新语》里所记载的那些中国魏晋时期名人的风度、对人物的品藻,包括王充在他的《论衡》里人的品藻,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在汉晋之际所谓人的自觉、文的自觉,就是对生命的再度认知.每一个人都表达自己的那种气质、独有的风度,其实流露出的风范就是他内在生命的气味与别人不一样.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论”,就是对生命本质能量最大的肯定、最突出的欣赏.

我们看看汉朝的绘画.现在我们见到的除了有一些帛绘画,还看到一些画像砖、画像石.我看过很多瓦当的拓片,在很小的那个圆空间,它利用几根线就能把一个动物表现得气象非凡、形神兼备.所以,气韵生动之所以成为最高原则,是由于中国人的世界观,是由于中国人对宇宙诞生、对宇宙元气运动的理解和认知.

孔夫子在注《周易》的时候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到了宋儒程颐就说“离了阴阳道不成”.道是什么?并不玄,中国古人认为道就是一个事物的整体,一个事物的全部,“离了阴阳道不成”,就是有体有用,也就是说有阴有阳,有虚有实,有有有无,所以中国人连宇宙都是无中生出来的有.那么我们传统的中国画要表现什么呢?就是有笔墨要精彩,有形象要生动概括,没有笔墨的地方、留白的地方要有汗漫的元气在那里,所以那个无是无中亦有.而实的那个地方不能画死,它必须是实中还要虚,所以就是阴中要含着阳,阳中要含着阴.所以,中国人在画画的时候,不会完全落于物.在庄子的思想里这就叫“为物所累”“为物所役”—我不做物质的奴役.从人生来说,从生活态度来说就是我不去追求无穷的物欲,我不被外界的物质享受所吸引.就艺术来说,所有后世借鉴道家的思想,最主要的思想渊源就来自于老子与庄子.庄子的不为物累、不为物役、不为形役,所以会怎么样呢?会得意忘言,得意忘形,所以中国人对于形、对于象,对于物、对于气,都是把它放在一个平衡的、对偶的角度来想,由技要进入道.

就书法来说,阴阳当然就可以是动与静、刚与柔、方与圆、曲与直,所谓生拙藏于巧媚,刚健还要婀娜,它们俩是要相反相成,如果一味走向刚的极致,就不行了.对于柔,如果柔弱到已经无骨了,这也不行,它必须在刚柔之间.所以我们的书法是刚柔并济、方圆兼备、长短互见、曲直相生、有向有背、有顺有逆,所有这些东西才成为我们中国书法用笔或者结字最基本的原则.这也是来自于我们的元气,也是来自于我们的哲学.我们不走极端,在刚与柔、黑与白,阴与阳,在有力和无力,在尖与钝、向与背中间找到最好的度,这叫“三”.所以老子所说的三生万物,就是一切丰富的美好的感觉,一切更多的意韵都在这阴与阳之间相生,都在刚与柔之间相生,都在虚与实、有与无中相生.所以,首先我们说在中国的传统里,书法高于绘画,为什么?因为书法更本质,它更表现我们生命的本体.唐人张怀瓘有这么一句话,说“文则数言乃知其意”,写文章要有好几个文字才能表达一个意思,说书写呢,“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只需要一个字,我们就知道你在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以,书法是什么?是最直接反映我们个体生命的当下状态的艺术,而且它最简洁最直接,它也最生动最微妙.我们圆锥形的毛笔在洁白的纸上,用墨用水,用一点一画,就能体现你这个人的心性.我们都知道,以儒释道三教为思想渊源的中国文化,共通的一点就是明心见性,我们要明了自己的心性,这个心性就是本性,也就是你自己的本质.而书法最直接,所以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汉代的蔡邕也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这恰恰是中国书画在技术、在材料工具上让它能诞生出这样一门艺术的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的工具不是那个硬的扁平笔,我们是圆锥形的毛笔,弹性很强,可以画出细如游丝一样的线条,还可以画出很刚劲很粗犷的线条及侧锋,所以可以有无限的丰富的线条表达.

西方人认为我们是徒手线,其实我们的书法就是经过规约化的徒手线.我们对点画的要求,比如所谓“永字八法”,八种方向,八种点画形态,就是规约.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心性的差别,每个人的手、眼以及对笔的操控能力和感受的不同,就可以写出一人一面、一时一样的字或者画,所以书法是最跟生命吻合的一种艺术.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但如果你不了解书法,你总是不能真正谈到中国画的特别关要之处,这也是我今天谈这个题目最朴素、最原初的立论动机所在.我注意到西方的艺术家、史论家、汉学家尤其在近百余年来不断研究中国画,关注中国画,西方的博物馆也不断在*和关注中国的传统艺术.但是我认为他们对中国书法的认知总是有他的客观局限,哪怕是大理论家也有局限,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对汉字的深广背景的理解.“骨法用笔”这个概念是从书法来的,而骨法用笔又与我们对人物的品藻相关联.

前面说了,黄山谷说“书画以韵为主”,宋代的范温在《潜溪诗眼》里说“不俗之谓韵”,不俗这个概念就抽象了,“韵者美之极”.他又说“潇洒之谓韵”,“有余不尽之谓韵”.他举了个例子,就是说我们在撞钟的时候,那个钟声的余响叫韵,韵这个字就是含有余意.引用到绘画里,它就是当“我”这个元气一动,当“我”这个最根本的气机一动,由此而延展出来的那种情象、笔墨,由此而派生的那个笔,都是韵.所以石涛在画论里说“一画”,就是第一个一笔,它既是形而上的,又是形而下.他说千笔万笔复归于一笔,那个千笔万笔就是韵,但最后怎么样呢?复归于一笔的时候就又回到了那个道,回到了开始的一.所以由一到万,由万又回到一,这是东西方哲学都关注的一个主题.

那么,书法是怎么样呢?从第一笔开始就决定第二笔,由道生一的那个“一”,从第一个笔就决定了这一个字怎么写,一行怎么写,这一篇怎么写.它是准则,写到最后必须笔性一致,笔姿也必须是变化之中还要统一.点画的形态必须要有统一和谐之美,但是要有丰富变化之美,这又回到一了,所以这个时候的一是“大一”,开始那是个“小一”,但是这个“大一”包含着那个“小一”,就像哲学的普遍性包含着哲学的特殊性.我们的宇宙元气论认为,我们都是天地之子、元气之子,大家都是秉承着天地宇宙元气而生的,当然是经过你父母的躯体,借父母的躯体而育的.所以是天地化育,父母养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秉承着天地不同养育的天地之气,形成了每个人自己的气质,是个性,是自我,但是它可以视为是宇宙元气一个小小的存在.如果用大海来比喻的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一滴水,但是这一滴水映现着宇宙元气.所以佛学所说的“同体大悲”也是这个意思.“万物皆备于我”,这是儒家的思想,我也就是万物,我也就是宇宙,所以像陆九渊、王阳明他们说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也是在这样的佛学、道学思想的借鉴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家的一个思想.所谓的小我,其实就是宇宙大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所以韵这个东西,是气质运行,是气质流布,是气质运动,是气质演化,是元气之演化.中国人非常重视人的性命修养,也就是要养气,儒家所谓“读书养气”,道家是所谓修炼,炼气、最本质的是你的这一团气.

注:主讲人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该文为讲座部分录音整理摘 要.

责任编辑:刘光

该文点评:此文为适合气韵生动和骨法和用笔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卸骨之法 卸骨之法乃是武林中一大绝技,究其手法有捏、卸、推、揉…… 捏法即用拇指及中、食二指,捏握欲卸之关节,用手上之巧劲使其骨骼脱臼,是为捏法 卸法则用掌、指、拳攒打骨缝与衔接之处,使关节骨骼脱臼,是为卸法 .

2、 基于中华05骨龄计分法的6l9岁男性骨龄图谱标准片的研制 朱翔宇摘要国际上认可的骨龄评定方法是计分法和图谱法,判读者多将两种方法综合使用,以提高准确性 我国体育行业所使用的国家标准中华05只有计分法,没有图谱法 从丰富中华05骨龄评价标准的角度出发,试图基于.

3、 雄浑和谐气韵生动郑军里写意人物画美学 郑军里是当代广西美术界中国人物画的领军人物 郑军里于20世纪50年代末出身于南宁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系瑶族人,自幼受酷爱书法的父亲影响,喜好写字画画 1977年恢复高考后,郑军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

4、 《公共图书馆法》视角下馆员惰性情绪管理和激励策略* 摘要结合公共图书馆法的要求,从馆员待遇的提高、馆内文化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提出了加强馆员惰性情绪管理与激励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法惰性情绪管理激励分类号G251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满意度 (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河南郑州 450001)关键词满意度;高校图书馆;层次分析法;权重摘 要文章以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满意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专家访谈的方式,针对当前用户的满意度情况进行.

6、 移动阅读服务质量测评基于ANP-模糊综合评价法 摘要为探索移动阅读服务质量要素的优势和差异,引导移动阅读市场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水平,构建移动阅读服务质量多维度评价体系,文章采用网络分析法(ANP)对评价体系重要性进行评估,然后以掌阅iReader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