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有关浅析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孙过庭《书谱》用笔与审美效果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浅析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1

孙过庭《书谱》用笔与审美效果,本文是关于浅析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和孙过庭和《书谱》和审美效果类论文范文集.

摘 要:草书是一种表现力与抒情性很强的线条艺术.草书书写时追求随性与畅达.探究《书谱》中的书法思想,在遵循古法之上,不断地随着时代改变而创新;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我们学习书法具有借鉴意义.孙过庭的书法也学习、继承了“二王”的风格.线条是草书形体结构最基本的书写语言.它具有质感、节奏感、力感,成为了寄情笔墨的载体.只有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地下功夫书写,才会逐渐提升线条的美感.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书法;审美效果

一 、孙过庭书法概述

(一)《书谱》的书法思想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字过庭.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胸怀大志,廉洁无私,尤擅草书.在他命运多舛的一生中,未得善终,却专注心血于《书谱》.《书谱》堪称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巨大的理论著作.孙过庭在楷、行、草等方面都有研究,但其草书最为著名.其中,他的传世之作《书谱》影响深远、成就颇高.

首先,《书谱》以骈体文的形式书写,文辞优雅简洁,层层递进的论述方式突出了孙过庭心思缜密的独到见解.其中,孙过庭总结了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是“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认为古人书法以“质朴”为风尚,今人书法则是妍美的格调,至于到底应遵循怎样的风格,应崇尚古法,但也要不忘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创新,这才是学习书法最本质的.文中还指出了草书与真书的关系“草不兼真”与“真不通草”,认为学习草书要兼学真书的笔意,辨证地去学习,虽然草书行笔速度较快,但还是要具备真书的意态功夫才能写出草书的神韵.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创作时的状态会受到自己的心情、思绪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五乖五合”说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解释,只有“五合”一起具备,才能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书写中,形成自己的理想书写状态.孙过庭不仅在书法论述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就连全篇的用笔书写风格都翰意盎然.纵览全篇,笔法精妙,行笔自然,章法错落有致,形体结构生动灵巧,整体笔触圆润,使人无不为之钦佩.风格特点可分为三大部分:开篇的几段章法布局整齐统一,干净清丽,笔法规矩,沉着稳当;中间几段开始字距与行距之间逐渐紧密,笔画牵连,出现明显的粗细变化以及鲜明的大字,神采飞动;到了最后,势态放开,笔下生风,书写畅快,没有了很严谨的笔法,扬扬洒洒,进入到了忘我的书写境界.《书谱》是孙过庭书法理论与书法实践相结合的完美之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书法学习者都受益匪浅.

(二)孙过庭草书对“二王”的继承

“二王”是东晋时期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书风特点用笔细腻,笔势遒美健秀,注重技法,享有“书圣”的美誉.其子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博采众长,尤善草书,名声不亚于王羲之.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可见孙过庭推崇二王书法的程度,虽说其草书师承二王,但并非泥古,而是深得笔法的真谛,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譬如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十七帖》,整体风格中正古朴,用笔平和凝练,行距较字距大,气息相连,折笔明显.而《书谱》宗法二王,“孙过庭的美学取向,是兼通中和的”.我们知道,在二王的书法中,王羲之的书风要比王献之古质一些,但孙过庭主张古质与妍美并用.《书谱》具有与《十七帖》相似的笔法、章法与意态.笔者在临习两个帖时,感觉《书谱》更易上手,其结字妍美,用笔方面比王字更加轻松自在,以中锋为主流,章法灵活多变,气息自然洒脱,行距字距、笔画粗细、字形大小等俱有和谐意趣.王的“之”字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用笔起、收、顿的势态,给人一种硬朗、严谨的审美效果;相反,孙过庭的“之”字形态妍婉,运笔灵活,没有刻意的去表现笔锋,都是藏匿在行笔中的,且每一个“之”皆形态丰富,极具变化.

从《书谱》的艺术价值及其历史地位可以看出,孙过庭不仅仅只是深得二王的笔意,更重要的是学书的刻苦钻研和博采众长,因此,我们在继承前人古法的同时还要具有不断创新的学书精神.

二、有关《书谱》线条的几种美感

美感是当人接触到一定的美好事物时由内心所产生的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它是一种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的主观意识,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在书法艺术的审美当中,线条的美成为了书法艺术之美的象征.草书是线条表现最丰富的字体,其中的审美元素会使更多的人去关注它,也决定了草书在今后的发展远景.美的线条,需要体现其质感、力感、节奏感等一些复杂的表现力,为了清楚地了解它们,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线条的质感

首先,质感是衡量书法线条质量好坏的一种感觉.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往往第一眼望过去的就是线条质感.对于草书线条的质感,我们通常以墨色的浓淡、笔划的枯湿以及方圆的结合来表现,它是呈现在读者眼前最直观的审美感受,也是线条当中最重要的感觉之一.

用笔.“使转”是草书书写时常用的笔法.孙过庭《书谱》中就有“草以使转为形质”的说法,如果用不好使转的笔法,它将是缺少生气的灵动体.然而,我们在书写草书时,难免会漫不经心、平铺直划,这样就缺失了其中的内涵.运笔速度一定要慢,草书并不是一味地图快.如果速度过快则会造成线条平直无力,应快中求稳.

用墨.草书的用墨要比其他书体更讲究,因为线条的丰富性,在用墨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飞白”是草书中特殊的笔法,是由于墨色的淡化而产生的干枯线条,通过偶尔使用飞白来加强整体线条的多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飞白的运用不当就会造成本末倒置的影响,反而会降低线条的质感.为了避免整篇线条用浓墨书写的沉闷感,我们往往会转换为干枯的线条,使其达到自然和谐的状态.

(二)线条的节奏感

节奏感是人们生活中、社会自然中出现的有规律变化的一种感受.节奏感是线条美的灵魂,它赋予了书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表达,而草书线条的节奏表达尤为鲜明.

1.字形与结构

由于篆、隶、楷字形结体最为规范,讲究尺幅的横成行,竖成列,一种端正、庄重的气息,其字形大小整齐划一.如果从字形上明显感受书法的节奏感,要数草书的字形,为了充分表达不同的韵律,字形的大小要有不同的变化,或是细微的变化,抑或是在一行字里字形明显的放大,明显的缩小,犹如一篇平缓的乐章里从高亢的曲调中突降平缓,字形或扁、或方、或长、或短,参差错落,以自然和谐的状态呈现出来.

虽然草法简省了汉字繁杂的结构,但越是笔画少,结构越要注意节奏美.一般来说,应根据作品的布局具体运用.结构简,线条宜粗,增加它的充实感;结构繁,线条宜细,增添其清晰明丽之感.结体时应充分考虑线条的疏密,灵活掌握结构的疏密排列,避免整篇当中求同,创造出跳跃的结体节奏.

2.“提按”的控制

“提按”是体现线条节奏感的重要手段.通览孙过庭《书谱》,其中丰富的提按变化让人应接不暇.正所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即使是起笔、顿挫中极小甚微的变化都有它的节奏,何况草书的书写速度较快,锋毫需要怎样的控制值得深思.因此,提则轻,按则重,没有轻重变化的线条,粗细一致,平铺直叙,反而违背了草书的节奏变化美.由于草书结构的变化具有自由性,所以我们在书写创作时应在不背离汉字造型美的基础上,多尝试结构组合的变化.

(三)线条的力感

力感是人手对毛笔作用于线条所产生的一种力度.力是存在于线条当中的运动能量.没有力也就没有了筋骨,线条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感.历代书法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力感在书法中的重要性:东晋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徐浩《论书》中“筋骨不立,肉何所附?”以及形容书法线条如“屋漏痕”“锥画沙”,可见在书家的笔下赋有骨力美感的线条才是认可的,因此,“力度”是我们书法创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审美范畴.

1.速度变化

行笔当中,“迟”与“疾”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多次实践得出,有迟有疾,迟疾相互转化的运笔才会产生骨力美.《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审美语境篇》在论书法之力美的文章中这样形容“迟”与“疾”:“书法中的‘迟’与‘疾’就是‘塑’与‘画’的结合,雕塑的‘塑’是精雕,绘画的‘画’是写意.”想来也是,线条中需要表现力度时要像雕刻一样每一个细节都要运用骨力,小到起笔、提按、转折等都是关键.

2.“绞转”笔法

“绞转”是书写线条时转动毛笔所形成的锥面运动的笔法,它由篆书笔法而来,魏晋时期多运用,但随着唐楷的出现,笔法的演变趋势,“提按”逐渐占据了“绞转”笔法的主导地位,草书中的“绞转”笔法能通过毛笔的运动使线条劲健有力,每一个“转”笔处都将为下一笔带来骨力.因为篆书是训练“绞转”笔法很好的方式,结合篆书线条用到的力量,且可锻炼线质,之后联系草书笔法再加上一定的速度会有很大提高.“绞转”所产生的力的表现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可以在孙过庭的《书谱》中发现大量的绞转笔法:如以“子”字为偏旁所运用到的不同“绞转”,通过旋转毛笔调整笔锋快速有力而出.

结语

对于“草书涉及的笔法”问题,笔者只是对其中重要的几点分析了自己的想法,来阐释在笔法中体现的草书美感.有关草书线条所表达的美感除了文中提到的还有立体感、生命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不断地学习.

根据目前的书法发展来看,草书的艺术审美地位将会逐渐增高,它的造型艺术很大程度符合大众审美的标准,它是作者释放心情、陶冶情操的艺术对象.由于草书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人们追求与探索的道路也是更加曲折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刻苦钻研、不怕困难的学书精神.

作者简介:杨姗姗,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该文总结: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孙过庭和《书谱》和审美效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浅析本科毕业论文浅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章敏 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他现存的九千三百多首诗,大都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鉴赏陆游的诗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知人论世&.

2、 从《书谱》的制式论证其书法风格的形成 亓汉友书谱有一特殊的现象,就是在许多字中的笔道上有一突变点,使得线条在行笔过程中突然由粗变细,或者是线条戛然而止 而且这一突变点在同一直线上,非常有规律(图1) 启功先生在1964年的孙过庭考.

3、 《中国书法全集24孙过庭张旭怀素》 本卷为中国书法全集24·孙过庭张旭怀素,收录了唐代草书名家孙过庭、张旭、怀素的众多传世作品,另附李怀琳、贺知章、李白、高闲、彦脩……文人名士的书作 卷首由刘正成、朱关田、韩玉涛、赵生泉所.

4、 世道沧桑英雄奇观人性嬗变论《异镇》对抗战剧的审美突破 肖 俊摘要2015年抗战剧异镇以抗战背景下的异镇居民的传奇人生为审美观照对象,通过抗战时期民间社会生态样本的独特展示,塑造了一个充满血性真情的英雄奇观群像 创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的世道沧桑、世态人.

5、 历史隐痛的体解和桂西农人魂灵的塑型孙向学长篇小说《落尘》细读 一落尘①原先不叫落尘,原先起名二傻 饶是同样的内容,两个名字给人的感受却大不一样,也可以说开启了两个维度、两种空间 也许这要感谢作者,是作者提供的文本信息过于丰富,任意开启一个窗口,就能呈现一种不一样.

6、 阅读的人文情怀和学理以徐雁的《书来话多》《书来话长》为中心 摘要文章比较徐雁的书来话多书来话长两部读书随笔集,解析其读物选材、文风学风、人文哲思……特点,探讨阅读的情怀与学理之间的关系,呈现当代书评、阅读研究及阅读推广的丰富样貌 关键词 阅读的人文阅读的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