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文学评论期刊 商业评论杂志 文艺评论杂志 文学评论杂志 外国文学评论期刊 教育评论杂志 法学评论投稿 论诉题评论文化大革命 商业评论杂志订阅 文学评论方向的学年论文 评论文章写得好 北大商业评论杂志

评论相关论文如何写 跟由历代书家评论看徐铉的书学传承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评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5

由历代书家评论看徐铉的书学传承,本文是关于评论类论文范文例文跟徐铉和书家和历代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篆书在秦朝经历高峰期之后,便逐渐进入了低谷.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文字伴随人类的发展,新字体代替旧字体,便捷实用更为时人所接受.然而,作为传统书法 “开创者”的篆书,仍有其不朽的历史意义.于是,世后每个朝代,都有人举起篆书的旗帜,追慕古贤,继承古法.在唐代,有自称“直斯翁后一人”的李阳冰;在宋代,亦有自谓“得师于天人之际”的徐铉.徐铉在唐宋交替之际的书学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徐铉;评论;书学;传承

小篆自秦丞相李斯改大篆书以来,经过汉魏的演变发展和唐代李阳冰的复古,到了宋朝,又掀起了一次复古.这个中的主要代表书家有徐铉、徐锴兄弟,及郭忠恕、释梦英、王文秉、句中正等人.而徐铉正是这个时期起到承前启后的一位人物.

铉敏于文,精于字学,尤善篆书、八分,上追秦汉,楷模李斯,篆法精熟奇绝,点画有法.曾奉诏校订《说文解字》,以匡正天下字学.与其弟徐锴均以墨翰名世,世有“二徐”之称.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可想,徐铉在宋代已声明甚隆,影响可见.

徐铉在传承古学方面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校对《说文解字》;二是传《峄山碑》摹本流传于今世.这两项活动对后世篆书影响较为深远,可以说是在社会动荡不安、创新尚无方向之际,为继承传统、保存经典的一种努力.

一、匡扶说文,续写经典

徐铉在开封的学术活动是曾奉宋太宗之命,参加了几项修、编、校重要典籍的工作.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命徐铉与汤悦等同修《江表事迹》(后名《江南录》),这是一部南唐史著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命徐铉与句中正同校《说文解字》,同年完成.

徐铉以他卓越的古文字学造诣,完成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这是我国古代首次以名义对《说文解字》进行校注.新的《说文解字》校注本订正了以前流传中的一些讹误,并进行了注疏,在正文中新补19个小篆,把经典相传和时俗通用的402个小篆附录在《说文》的正文后面,以补充《说文》所收字数的不足.它以的名义颁行,为宋代及以后的人们使用和研究《说文解字》打下了基础.该校注本徐铉的出力最大,他为该本写了序言,世称“大徐本”为后世奉为正本;而徐锴在南唐时所著之《说文解字系传》被称为“小徐本”,这是徐铉兄弟对中国古文字学的杰出贡献.

徐铉不但是杰出的古文字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小篆书法是继秦代李斯、唐代李阳冰之后又一座高峰,在中国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传峄山碑,得斯翁法

对徐铉书学传承的探究,必须从其传世作品和历代书家评论来具体分析.

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九引《续书断》:

自阳冰之后,篆法中绝,而铉于危难之间能存其法,虽骨力稍歉,然亦精纯奇绝.及入朝见《峄山刻石》摹本,自谓得师于天人之际,遂臻绝妙.

由此可见朱长文对于徐铉的评价还是非常到位的,首先是肯定了徐铉在宋代的篆书中的地位,其次说到徐铉篆书骨力稍欠但有法,他得《峄山碑》古摹本,对李斯篆法的继承也有一定有道理.

宋《宣和书谱》卷二有:

识者谓自阳冰之后,续篆法者惟铉而已.

这句话和朱长文意思大致相同,直接肯定了继李阳冰以来惟徐铉能够续存篆法.

《宋史》卷四四一有载:

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书亦工.”

这句话提到了三点,首先徐铉精小学,这直接说明了其文字学的功底很深;好李斯小篆说明徐铉继承了李斯的篆书;书亦工更能说明徐铉对古法继承后篆书还是比较传统的,和朱长文说徐铉篆书有法的观点一致.

宋黄庭坚《跋湘帖群公书》云:

鼎臣笔实而宇画劲,亦似其文章;至于篆则气质高古,与李阳冰并驱争先.

山谷对徐铉的评价似乎更高,说到徐铉笔实和沈括评价徐铉中锋行笔大致一个意思,而山谷说的是徐铉的书法和文章也有相同之处.这表明徐铉文章和书法在宋代地位都是很高的.还提到了徐铉篆书气质高古,这应该是继承了李斯篆书的缘故,所以徐铉的篆书可以和李阳冰并驱争先也不无道理.

陶宗仪《书史会要》中称其:

留心隶书,尤善篆与八分,识者谓自李阳冰之后续篆法者,惟铉而已.人跋其书,以谓笔实而字画劲,亦似其文章.至于篆籀,气质高古,几与阳冰并驰争先.又谓铉书映日视之,中心有一缕浓墨,至屈折处亦然,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耳.

元代陶宗仪这段话是把宋人对徐铉的评价做了个总结.说辞虽无新意,但由此可见是对宋人评价徐铉的认可.

至于徐铉所擅长的篆书究竟如何?亦需要进一步详考.

欧阳修认为徐铉的篆书笔法颇少力,且不如与其同时期的王文秉:“文秉在江南,篆书远过徐铉,而铉以文学名重当时,文秉人罕知者.”学者皆云:“铉笔虽未工而有字学,一点一画皆有法也.

小篆自李阳冰后未见工者.文秉,江南人,其字画之精远过徐铉.而中朝之士不知文秉,但称徐常侍者,铉以文章有重名于当时故也.

提出少力与未工为徐铉篆书的缺点,唯一可称赞的就是有法.显然欧阳修对徐铉篆书不是十分欣赏,也不认为他的篆书足以继承李阳冰,能受到时人的称赞只是因为他的文名与风采.欧阳修的这个评价在朱长文《墨池编》被保存下来,但在《宣和书谱》中就产生变化,大家开始将徐铉视为北宋篆书的代表书家.

由于徐铉投降宋朝,做了贰臣,因人及书,常受到后世的批评.如《许真人井铭》册后面钱坫跋云:“‘西’字以汉隶作篆,‘泉’字上非白,下为水,不知所由来.此公以二臣事宋,心迹不恭,宜校定《说文》,谬悠外史.坫并记.”在这里,钱坫无疑使借题发挥.但凭心而论,徐铉篆书和字学在北宋时,堪称一流.

朱长文引《续书断》将他归入“妙品”,并云:尤善篆、八分,精于字学.盖自阳冰之后,篆法中,而骑省于危乱之间,能存其法.归遇真主,字学复兴,其为功岂浅哉!初虽患骨力歉阳冰,然其精熟,点画皆有法.及入朝,见《峄山》摹本,自谓得师于天人之际,搜求旧迹,焚掷尽,较其所得,可以及妙.

特别是他尝被诏刊定许慎《说文解字》,更是功莫大焉,其篆书也被后人认为是继承了斯、冰后一人.留心隶书,尝患字画汩以俗学,乃以隶字录《说文》,如蝇头大,累数万言,以训后学.尤善篆与八分,识者谓自阳冰之后,续篆法者惟铉而已.在江左日,书犹未工,及归于我朝,见李斯《峄山》字摹本,自谓冥契,乃搜求旧字,焚掷略尽,悟昨非而今是耳.

三、唐风遗韵,尚意先河

篆书之外,徐铉另有行书手札墨迹一通,著录于清宫《石渠宝笈》初编,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私诚帖》是徐铉行书的唯一代表,其书格有唐风遗韵,开宋人尚意之先河.

张葱玉先生曾评其:

笔势沉着,犹是唐人矩矱.

徐邦达先生亦谓其:

书法厚润浑穆,李建中与之近似,可见一时风气.

由此可见徐铉还是很崇尚唐代书风的,字里行间有唐韵遗风,同时期的李建中格调也类似,这代表了当时的书学风气.全篇结构平稳,但又不掉趣味,书风含蓄天然,开宋人尚意书风的先河.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中所咏“行押徐铉体绝工,江南书格继唐风”二句之下,更以注文详论之:

大徐简札墨迹,数百年所传,惟《贵藩》一帖.其帖曾入《石渠宝笈》,而《三希堂》、《墨妙轩》俱未摹勒,不知其故.今屡见复印件,笔致犹是唐人格调,札尾具名处作一花押.不见此札,不知大徐墨迹之真面目,亦不知唐代书风,与时递嬗;至宋而变,其变如何也.

徐铉以善小篆著名,行书仅见此一件.然其肥厚风貌,可观五代宋初的时代书风.笔致仍然继承了唐人格调,可见徐铉在行书方面继承也是崇古的.宋初书学整体水平不高,徐铉虽不以擅行草书著名,但是因为其文字学和文学方面的名声,使得他的书法在当时成为士大夫宝藏的对象.

元陆友仁《研北杂志》卷上:

张洎素与徐铉厚善,因议事不协,遂絶,然手写铉文章,访求其笔札,藏箧笥,甚于珍玩.

张洎素与徐铉绝交后,仍然访求其笔札,由此可以看出徐铉的书法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当然这也与宋初皇帝对他的重视有关.

其行书作品传世亦极少,从其《私诚帖》上看,其书有晋、唐之风,笔力劲健,既厚重又潇洒,所反映的基本是继承晚唐以来趋于肥厚的面貌.

此帖所表现的丰厚书风,与稍晚的李建中接近,应该都与颜真卿一脉相承,同属当时的时代书风.南唐李煜曾表示过自己的笔法源自颜真卿,且也*颜真卿亲书的拨镫法墨迹,故与李煜关系亲近的徐铉必然免不了受到影响.除颜真卿外,用笔上也可稍见《集王圣教序》的遗韵,这与晚唐以来盛行的院体书风有关,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提到:

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诿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今观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书苑》之说信然.近世翰林侍书辈多学此碑,学弗能至,了无高韵,因自目其书为院体由唐吴通微昆弟已有斯目,故今士大夫玩此者少,然学者弗至自俗耳,碑中字未尝俗也.

指出从《集王圣教序》衍生出的院体书风,一直从晚唐延续到北宋.徐铉书法中这两个部分可以说是受到时代风尚所影响,与文献所载的状况相当一致.

此札在书法质量上虽非第一流,但在书史上的位置相当重要,保存了五代到北宋这段时期的文人书写面貌.《太宗实录》中载:

尝夜召书学葛湍,问:“徐铉草书如何”?湍曰:“铉留心籀篆不闻草圣”.上曰:“铉尝见朕书否”?湍曰:“臣僚非诏赐,无由得观”.上喜,于轴中出御草书二纸,曰:“壹以赐汝,壹以赐铉”.

可知徐铉以篆书为主,并未致力于行草的书写,故此作或许可用来衡量当时一般文人的书写水平.

然而,就徐铉所处的时代而言,他的行草尺牍似乎也相当具有*价值,还纷纷为当时的士大夫所珍藏.这间接暗示出当时整体的书学水平并不髙,这种不济的状况一直延续到欧阳修时代,他提出:

唐末干戈之乱,儒学文章扫地而尽.宋兴百年之间,雄文硕儒比肩而出,独字学久而不振,未能比踪唐之人,余每以为恨.强调入宋后,所有的文化都欣欣向荣,唯独书学依然不振,因而感叹“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徐铉在书法艺术的表现上虽非独领,但作为该时期的代表书迹也弥足珍贵,可以忠实反映当时的书学状况与时代风尚.其在传统基础上的继承,也更加说明了其崇古的书学思想.另外,其传摹《峄山碑》和校对《说文解字》对后世书学传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3-15.

[2]徐邦达.《私诚帖》.《古书画过眼要录》.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105.

[3]何炎泉.徐铉及其私诚帖,选自《大观---台北故宫书画特展》.

[4]金传道.《徐铉家世考》.载《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5期,2001年10月.

结束语:这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徐铉和书家和历代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评论本科毕业论文评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巫蛊之祸性质再论戾太子废立之议徐艺书 徐艺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摘 要本文认为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并非以更换太子为目的,应是为了巩固和保护太子才对卫氏外戚集团进行了打压和消灭 文章分别从&.

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夜读林则徐《致潘芸阁河帅书》 鲁迅先生说,书信是作者“自己简洁的注释”(孔令境当代文人尺牍钞·序) 书信是写给特定对象的文字,表达意见,以求交流,故不尚空谈,亦极少华丽的修饰辞藻,更客观真实地.

3、 近代闽籍台侨书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泉州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近代闽籍台侨书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10 摘 要台湾书法作为中国书法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大陆书法发展一脉相承,自明郑时期始,特别是近代以来至.

4、 由人复天晚清书家对中和之境和实践 摘 要“由人复天”一词出自刘熙载书概,体现了儒家有为思想,表现书家对规拟自然,建立秩序,从而对实现理想的艺术之美的追求,其标准与皈依是儒家“中和”之美,.

5、 家有书虫 雨凡因为工作调动……原因,我们先后搬了六次家,盆盆罐罐扔了不少,甚至连沙发、电视机这样的大件都送了人 但有一样却越搬越多,那就是我们家的好朋友——书,搬一次家,多几箱书 家里没.

6、 阅读的人文情怀和学理以徐雁的《书来话多》《书来话长》为中心 摘要文章比较徐雁的书来话多书来话长两部读书随笔集,解析其读物选材、文风学风、人文哲思……特点,探讨阅读的情怀与学理之间的关系,呈现当代书评、阅读研究及阅读推广的丰富样貌 关键词 阅读的人文阅读的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