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论文 有关语义语法的参考文献 论文语法修改 英语论文语法检测软件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题目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语法

语法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却语法化与其机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语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4

却语法化与其机制,本文是语法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语法和机制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 王敏

(河套学院 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30)

[摘 要]“却”从上古的动词发展到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其语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现代汉语中的诸多用法产生了影响.在历史演变的视野中考察“却”的不断演变、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其语义演化机制和原因.

[关键词]却;语义;演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8)03-0049-05

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8.03.009

“却”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主要用作副词.先秦、两汉时期“却”主要用作动词,后来逐步产生了副词、连词、介词和助词的用法.伴随着词类的变化,其语义也不断产生新的用法,尤其是副词和助词,均有十几个义项.到了现代汉语,“却”只用作副词,其他用法都消失了,并且副词义项也骤减.“语言共时的变异现象是历史演变过程的反映,如果共时研究的目标不仅是描写语言现象,还要解释语言现象,那就不能不把共时研究跟历时研究结合起来.”[1]本文将用语法化方法研究“却”的演变和发展,为共时的使用做好分析和解释工作.

一、“却”语义的历时演化

根据语义虚化的不同程度,我们将“却”的演化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实词虚化,动词“倒退”虚化为“重复”义和“转折”义.

二是主观化,“转折”义主观化为“竟然”义.

(一)动词“却”

在汉语史中,“却”最初用作动词,《说文解字》释为:“卻,节欲也.”《说文通训定声》:“退也.”“却”的本义是“退”“倒退”.

(1)御布对席,赞启会,却于敦南,对敦于北.(《仪礼》)

(2)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战国策》)

(3)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农战》)

动词“却”出现的句法环境主要是“却+NP”,“却”与NP构成动宾结构,NP多为表示倒退的处所或对象.从本义又引申出“返回”、“拒绝”、“除去”等义.因为“拒绝”和“除去”义与本节讨论内容无关,故以下主要介绍“返回”义.

(5)三年不见家,却望冰河阔.(《全唐诗》)

(6)天梵僧佛陀波利来到此处,雨泪遥礼台山,感得大圣化这老人,约令却回天竺取佛顶之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此时,“却”的意向图示为:

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

1.原域到目标域发生一次运动,再由目标域到原域发生二次运动.

2.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运动方向互逆,运动可以反复.

3.运动距离可以等值,也可以不等值.

当“却”表示“返回”义时,运动的来回距离是等值的;当运动距离是不等值的,即:只发出动作,但结果不同时,就表示“退”义.

(二)“重复”义副词“却”

当表示“反复”义的动词“却”句法位置和语义基础发生变化时,产生了表示“重复”义的副词“却”.

当动词“却”后面的连接成分变为VP而不是NP时,典型的支配关系受到动摇,再加上语义的泛化,从而由动词演变为副词.

当运动的来回距离是等值时,是“同一动作的反复”,如果进一步泛化为一般意义的“重复”,再加上句法位置的变化,动词就会变为副词,“返回”义会变为“重复”义.

(7)百川尚有西流日,一老曾无却少时.(段克己《鹧鸪天·青阳峡对酒》)

(8)应不得却归长安.(《唐太宗入冥记》)

(9)及将有沙苑之役,弼又请先除内贼,却讨外寇.(《杜弼传》)

(10)待到重逢却说,巴山夜雨.(张炎《三诛媚·苍潭枯海》)

在例(7)中,“却”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后面连接名词性宾语,“却”的意义为“返回”.

在例(8)中,“却归”连用,“却”仍然是动词,与后面的动词“归”同义连用,表示“返回”义.但是,由于“归”的动作义更加明显,所以在连动结构中,更加凸显的是“归”,这就为动词“却”的虚化提供的句法环境.可以看作副词“然后再”解释.同前例相比动词性更弱,由于句法位置的特殊性——位于另一动词之前,相应地副词性用法增强,例(9)中,“先”与“却”在此句中对应使用,此时,“却”正处在虚化的过程中.

在例(10)中,“却”与“待”相对应,“却”已完全虚化,相当于“再”,“却 VP”也已完成了由连动向状中的转化过程.

“却”的副词演化从先秦萌芽一直到六朝才完成,其间经历了动词——动词/副词——副词的过程.六朝时期的“却”已经是成熟的副词了.

(11)于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三国志裴注》)

(12)却后五日,狗夜走归.(《搜神后记》)

(三)“转折”义副词“却”

“转折”义也是动词“却”句能的改变与语义虚化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当“由目标域到源域”的概念特征被隐含,而凸显“方向、位置改变”时,“转折”义便产生.

(13)却之为不恭.(《孟子·万章下》)

(14)王者不却众庶.(李斯《谏逐客书》)

在例(13)(14)中,“却”的意义为“拒绝”、“推辞”,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方向上的相反”由具体的“空间方向”投射到抽象的“行为方向”上.此时的“却”是动词,因为出现的格式 “却+NP”,“却”还是句中的谓语.

唐代以前,“转折”义副词“却”的用例很少.

(15)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三国志》)

到唐代,“转折”义副词“却”曾一度繁荣.

(16)此是不解事仆射,却将牒来.(《隋唐嘉话》)

(17)便共使同到坊内;总管等拟领,别有专知官不肯,所以不作领状,却到县中,长官判:权在大善寺安置.(《入唐求法》)

(18)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拾得诗》)

到了明清时期,“转折”义副词“却”用法已逐渐成熟,用例也明显增多,奠定了其常用虚词地位.

(19)老者看见门前系着一匹好马,却无鞍辔,问及缘由,行者备细说了一遍.(吴承恩《西游记》)

(20)不知怎的门户都开了,却不曾失了物件.(施耐庵《水浒传》)

(四)“竟然”义副词“却”的演成

“竟然”义副词“却”是在表示前后分句在事理逻辑上存在相反关系的“转折”义“却”在推理机制的作用下完成的.事理逻辑的相关通常容易使人感到意外,因此,也容易沾染出语气词的用法.在反问和感叹中表现尤为突出.再如:

(21)朱武道:“哥哥便再此做寨主,却不快乐?”(施耐庵《水浒传》)

(22)他却是这种人!(曹雪芹《红楼梦》)

随着元明清时期“却”的“转折”义的广泛使用,“却”的语气用法大量出现,又因这些语气都含有“反预期”,即表示与自己的预期不同,是超常态的表现.例(22)中,“他”与说话人心中的“预设”相对立,意味着不是好人.

二、“却”演变发展的机制

(一)语义变化

1.隐喻.“却”的“重复”义和“转折”义由动词“却”由于隐喻机制而产生.

(23)天梵僧佛陀波利来到此处,雨泪遥礼台山,感得大圣化这老人,约令却来天竺取佛顶之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24)候秋凉却来睡觉.(吴承恩《西游记》)

例(23)中的“却”位于动词“来”的前面,因为“天竺”是处所,“却”可以理解为动词“返回”;又因为处在动词“来”前,也可以解作副词“再、又”,这时“却”属于过渡阶段,既可以看作动词,又可以看作副词.例(24)中的“却”也位于动词“来”的前面,但是它必须理解为表示重复的副词“又”,因为 “睡觉”不是“返回”的处所,不能作“返回”的宾语.由于人们一般认为“再次睡觉”与“返回到原来的处所”相似,“却”的意象——图式结构由空间域投射到了时间域,属于隐喻用法.

再来看隐喻机制怎样作用于“转折”义的产生,例如:

(25)幸喜是月望之后,天气虽然黑了,东方却早一轮明月.(《七侠五义(上)》)

常理或前文内容抽象的事理

图2

如果抽象的事理在逻辑上与常理或前文所述内容相反,具体的“行为动作方向相反”通过人们的认知作用就隐喻为“事理相反”,凸显 “方向相反”,“返回”由空间域投射到认知域,于是“转折”义副词“却”就产生了.

2.语义的范畴化.在副词“却”语义系统中,“重复”义、“转折”义和动词“却”的语义联系性更高,“竟然”义更加虚化,因此,这种象似性是内部成员之间的关联度,“却”内部成员的共同特征不太一致,有的关联度多一些,有的少一些,也就是说,“却”语义系统范畴化的过程基于原型的范畴化.

图3

(二)句法结构和重新分析

实词虚化必须在特定的句法结构中进行,这就是说,特定的句法结构是实词语法化的诱因.与其他副词的产生路径是一样的,副词“却”的产生过程,发生在连动结构中.如果“却”直接带体词性宾语,如例(3)“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时“却”是句子结构的核心部分,“却”只能是动词,其动作性较强.

但是,如果它处于“却+VP(+NP)”的连动结构中,如例(10)“待到重逢却说,巴山夜雨.(张炎《三诛媚·苍潭枯海》)”它不是句中唯一的动词,由于前一动词与所支配宾语的位置较远,根据距离象似原则,后一动词在语义上就与宾语更加密切,形成动宾关系.而前一动词只能再次作用于整个动宾结构,语义上也就是修饰限定作用,经过重新分析,具有状语的功能,形成副词用法.例如:

(26)陛下若答得,即却归长安;若答不得,应不及再归生路.(《唐太宗入冥记》)

例(26)中,“却”与“归”都具有“返回”的意思,可以是联合关系,但句中是同“再归”对举的,更应分析为状中关系.其重新分析为:

却 归长 安1却归长安2

联合状中

动宾动宾

(三)语境影响

当一个词的演变受到大于单句的环境的影响,称之为“语境影响”.表“意外”义的副词“却”来源于 “反预期”,当经常处于意外的情况当中,“却”就会吸收语境中的意外语义特征,从而其本身也具有意外的语气色彩,并语法化为语气副词,虚化程度更强.同时感叹句和反问句也会加强其“反预期”语义.

(27)这几个都是久惯做公的,四清六居的人,却怎地也不晓事!(施耐庵《水浒传》)

(28)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李商隐《富平少侯》)

本文旨在厘清“却”的语义发展历程,为其语义由实到虚建立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图,并找寻语法化的机制,认为由于语义变化、句法结构的特点和重新分析、语境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促成了“却”一步步由动词到副词的变化.

【 参 考 文 献 】

[1]方光焘.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7.

[3]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4).

[4]董淑慧.谈“却”字三项副词用法的演成及其与几个相关副词的平行发展[J].汉语学习,1996(4) .

[5]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6]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7]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J].当代语言学,1998(3).

[8]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9]史锡尧.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4).

[10]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J].中国语文,2000(1).

[12]吴.汉语动词介词化动因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5).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Its Mechani of the Semantic of “Que (却)”

Wang M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tao College, Bayannur, Inner Mongolia, 015000;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Que(却)” developed to a common used adverb in the modern Chinese from a verb in early ancient Chinese, the great changes he taken place in its semantics, it he great influent to many usages of the modern Chines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al inspection, this paper he observed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ue(却)”, and on that basis to explore the mechani and reasons of semantic evolution.

Key words: Que (却);semantic;evolution;mechani

Jun. 2018Vol.38 No.3

语文学刊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2018年6月第38卷 第3期

[作者简介] 金蒙,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现代汉语语法.

此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语法和机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语法本科毕业论文语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和机制探析 王 庆摘 要“来”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使用频率很高,用法错综复杂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对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概数助词“来”的形成和发展.

2、 足的语法化分析 一、“足”的释义1 1“足”的本义“足”的本义是指人的“脚”,许慎说文解字中对“足&rdqu.

3、 万般的语法化 摘 要“般”作为唐五代新兴的集合量词可与数词搭配构成数量短语,“万般”由此产生 本文在探讨了“万般”词汇化过程的基础上,发现了&.

4、 从礼貌请求到嘲讽拒绝:上海话帮帮忙的语法化 摘 要表示礼貌请求的“帮帮忙”在上海话中经历了语法化,衍生了诸如“别添乱”“别瞎扯”“你拉倒吧”……嘲讽.

5、 回来与其语法化过程 “回来”被很多语言学家认定为动词,但是在生活中,笔者发现“回来”作为副词也被大家所广泛使用,尤其是运用在口语中 前人在对“回头”.

6、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业务机制 崔顺爱1 刘 霆1王柏弟2(1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北京100089)(2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摘要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一种集约化、智能化社会管理方式,这种方式以信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