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计量经济学论文题目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论文 计量经济学eviews论文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文献计量学 工具计量论文 计量论文英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发表等级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学报投稿 计量经济学论文快速发表

计量分析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博硕士论文计量分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计量分析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4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博硕士论文计量分析,本文是关于计量分析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新兴产业和计量和论文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博硕士论文计量分析*

魏瑞斌

(1.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摘 要:文章在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采集了1359篇博硕士论文,对其时间和作者所在机构进行统计,对其中的361篇博硕论文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从2010年开始,这个领域的博硕士论文有一个快速增长,2014年开始在数量上趋于平缓.作者所在机构呈现为一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状态.研究主题涉及到产业发展、产业政策、产业人才、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内容分析;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09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Master Thesis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ublished time and the institutions of 1359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master theses and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361.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umber increased rapidly from 2010 to 2013 and has become steady since 2014. The institu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authors was partly concentrated and partly dispersed. The research subject includ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olicy, industry professionals,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so on.

Key word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master thesis; content analysis; bibliometric analysis

1 引言

自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兴产业当作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复兴的突破口,看成抢占新一轮国际经济制高点和主导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产业.面对危机,我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构想,并将其作为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方向[1].这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现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分别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3].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4].该决定从8个方面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确立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5].该规划的核心是制定了每个产业的发展路线图,并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国内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也高度关注.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主题检索,截至2016年10月26日,一共有11336篇论文,其中大多是2010年之后发表的.冯春林[6]、张一强[7]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纪建强和黄朝峰[8]、王友转[9]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这些成果对我国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其参考文献和分析数据主要以期刊论文为主.本文将其中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学位论文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相对于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的篇幅更长,其研究内容更加系统和深入.这类研究成果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该数据源收录了1984年至今,全国432家博士培养单位和711 家硕士培养单位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收录内容涵盖了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10].笔者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1359篇,其中篇名中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论文有361篇.

2.2

数据处理

笔者首先采集了论文的题名、作者等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汇总;其次,在361篇博硕士论文的题名中以人工方式抽取了一些词语,根据其内容对博硕士论文进行了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对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第三,为了能够充分反映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笔者构建了“研究主题-时间”的2模网络,并借助Ucinet对其进行了可视化.通过异质网络图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研究主题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不同机构在不同时间所研究的主题.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博硕士论文数量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从中发现:国内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在2010-2013年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2014年开始下降.2016年的数据不完整,不能反映全年的情况(见图1).快速增长与国家先后出台的相关政策有较强的关联性.下降原因不一定是这方面的研究在减少,更多是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者关注的内容深入到了具体的产业,而不再是从宏观层面对该领域的研究.题名中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论文数量占总体论文的比例最高只有27%左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见图2).从博硕士论文的数量年度分布、博士论文的数量年度分布、硕士论文的数量年度分布三个视角来看,论文数量在年度分布上整体趋势表现一致(见图1、图3、图4).其中,博士论文的数量和硕士论文在2013年都达到了一个最高点,前者数量大约是后者数量的五分之一.

2010年之前只有两篇论文,分别是暨南大学王旭东[11](2001年)的《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和吴楠[12](2008年)的《生物产业竞争力与中国的战略对策研究》.前者研究中涉及了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环保产业,后者则是围绕生物产业的研究.两篇论文中虽然没有使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的规范术语,但其研究内容与后来国家提出的战略性新新兴产业的思路有一定的吻合度,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这也反映出博士论文的选题能够较为快速地关注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选题内容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3.2

论文作者机构分析

在1359篇相关论文中,博士论文有185篇,约占总体的13.6%;硕士论文1174篇,约占86.4%.博士论文涉及的培养机构有71个,硕士论文涉及的培养机构有250个.这些培养机构主要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党校系统三大类型.其中科研院所(10个)29篇;党校系统(5个)7篇;高等院校(235个)1323篇,约占总体的97%.这反映出这些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分布在高等院校,与我国博士和硕士培养机构数量的分布相一致.在高等院校当中,综合性大学(61个)538篇,每所高校平均8.8篇;理工类高校(27个)419篇,每所高校平均4.7篇;财经类高校209篇,每所高校平均7.7篇;它们约占到总体的86%.另外,师范类高校(26个)99篇;农林类高校(16个)37篇,其它5种类型高校的论文数量都在10篇以下.这反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分布呈现出一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特点.一方面,研究人员分布较为广泛,涉及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的高校;另一方面又主要集中在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和财经类高校.

本文将发文数量在15篇及以上的博士、硕士培养机构筛选出来(见表1).这24个培养机构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和论文总数分别为91篇、476篇和567篇,分别占到了49.1%、40.5%和41.7%.其中吉林大学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和论文总数都是最多的;华南理工大学主要是硕士论文数量较多;东北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数量

基本是1:3的比例.排在第5位的安徽大学,只有1篇博士论文,其余30篇全部是硕士论文.

3.3

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的主题检索可以保证检索词出现在“题名”、“关键词”和“摘 要”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全率,但检准率并不理想.如的博士论文《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财政政策研究》一文只是在其第七章中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讨论了省级产业扶持专项资金问题;曾世宏的博士论文《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 其摘 要中提及,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自增强”机制实现的政策设计是为了提高中国传统农业和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似的论文虽然出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字眼,但其研究重点内容并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博硕士论文的研究主题,本文的主题分析是以“题名”中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博士和硕士论文为研究对象,其中博士论文36篇,硕士论文325篇.

3.3.1 博士论文研究主题

根据每篇博士论文的题名和内容摘 要等信息,笔者确定了每篇论文的研究主题.博士论文的篇幅较长,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系统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研究主题-时间”的2模网络(见图5),并借助Ucinet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相对较为分散,少量论文关注了同一个研究主题.结合每篇博士论文的内容,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产业培育、产业选择、产业布局、产业成长、产业创新等多个方面.此类研究数量最多,共18篇,占总体的50 %.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等特点.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政府推动的.各级政府对于它的发展不仅出台了包括财政、税收、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相关政策,还提供了科技支撑机制等.这方面的研究有7篇,约占总体的19%,涉及到产业发展的不同类型的相关政策.如张洁[13]和付大军[14]分别以河北和北京为研究对象,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其余5篇没有明确的地域属性,是宏观层面的研究.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是投入较大,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一些领域.它的顺利发展离不开金融领域的大力支持.在国务院关于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这方面的博士论文有6篇,它们对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融资模式、融资效率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一篇是从开放性金融的视角,以珠三角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的.

(4)其它方面.还有5篇博士论文分别围绕“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整合、产业的技术系统与创新载体、产业技术跨能力和竞争力、产业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生产性服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这类研究虽然数量较少,但其研究的视角和内容相对有一定的创新性.

3.3.2 硕士论文研究主题

统计发现,题名中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硕士论文共有325篇,其研究内容比博士论文更加丰富.笔者列出了其中出现较多的主题词(见表2).可以看出,其中,“产业”、“创新”和“政务”等关键词或包含这些关键词的词语较多,产业发展、产业选择、产业人才、技术创新、政府补贴、财政政策、金融支持则是出现较多的研究主题.从表2中的主题词可以看出,这些硕士论文研究的内容更加全面,涉及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侧面.

与博士论文研究相比,硕士论文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即研究者对特定区域的研究数量更多.6篇论文以长三角、京津冀和西部地区为研究范围.97篇论文研究范围涉及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5篇以上的有安徽、广东、黑龙江、吉林、江西、河北、湖南、江苏、辽宁和山东.省会城市包括沈阳、武汉、长沙、长春和合肥,其它城市如大连、东莞、惠州、嘉兴、南通、齐齐哈尔、泉州、蚌埠和章丘.这种研究范围的具体化,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研

究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问题.这类研究更具体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

4 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的研究具有以下3个特点:

(1)论文数量在经历一个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阶段.以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时间节点,2011-2013年,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的数量都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2014年之后,论文数量缓慢下降.国内这个领域博硕士论文的绝对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论文数量的增量在放缓.

(2)研究机构在数量上形成了一定规模,空间上分布较为分散,但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从论文作者分布的情况看,研究机构的数量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其中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高校和财经类高校的产出较多.这种作者机构的分布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关注的领域有关,同时表明该方面研究的广泛性.

(3)论文选题从宏观向中观和微观深入,研究内容从关注产业本身向产业相关领域渗透.从前面论文选题的分析看,这个博士论文的选题相对较为宏观;硕士论文选题则相对微观和具体.从研究内容看,最初关注较多的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培育、产业布局等;后续的研究关注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政策支持等问题;最近两年的研究则开始关注它与科技创新、协同创新和绩效评价等主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它们逐渐成为研究者新的关注.

我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政府推动的,政府主要是营造一个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对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推动,但企业才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发展的主体.从这些研究成果看,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还较少.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其中,关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用人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也很缺乏.

参考文献:

[1] 陈喜乐,曾海燕,任婧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综述[J].未来与发展,2011(11):12-15.

[2] 万钢.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求是,2010(1):28-30.

[3] 温家宝主持召开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EB/OL].[2016-10-24].http://paper.ce.cn/rb/html/2009-09/23/

content_81708.htm.

[4]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EB/OL].[2016-10-24].http://www.gov.cn/zwgk/2010-10/18/content_11724848.htm.

[5]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6-10-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2-07/20/content_3623.htm.

[6] 冯春林.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11(1):110-112.

[7] 张玉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研究的述评[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58-63.

[8] 纪建强,黄朝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探索,2013(12):9-11,135.

[9] 王友转.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J].科技视界,2015(13):39-40.

[10] 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简介[EB/OL].[2016-10-24].http://epub.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等于CDMD.

[11] 王旭东.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D].广州:暨南大学,2001.

[12] 吴楠. 生物产业竞争力与中国的战略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3] 付大军.面向两化融合的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14] 张洁.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政策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魏瑞斌(1973-),男,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科学计量学、信息组织与检索.

本文点评,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新兴产业和计量和论文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计量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计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论战咯性新兴产业的成本费用粘生与其驱动因素 摘要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运行的基石,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关注的重点 关于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采用全行业样本或者制造业样本,鲜有以新兴产业数据为样本的研究 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2、 经济转型照亮新兴产业 川财证券策略分析师邓利军关注中期布局机会首选绩优蓝筹在川财证券分析师邓利军看来,二季度经济维持平稳、小幅回落态势 目前,出口结构多元化且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速更快使得贸易战背景下,出口短期仍维持一定增速;.

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县域之路 张家勇(肥东县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1600)摘 要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是加快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县域经济与省、市经济而言,它的传统产业所占比例较大,资源统筹范围十分有.

4、 风险投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北京市为例 何砚1,郑又源2(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北京 100101;2 西安电子科学技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摘要文章从理论上阐述风险投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入手,结.

5、 搭乘人工智能快车新兴产业成市场大蛋糕 有人把当今时代称为“智能时代”,从这句话中透露出来的是人们对于智能的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甚至一些产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智能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

6、 新兴产业的机会在哪儿? 文 梁信军未来新兴的产业或者机会在哪作者从B2F、B2G、B2B 三个领域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同时,作者强调了移动互联网是中国最具有全球战略竞争力的行业,要拥抱移动互联网,否则一定会后悔 关于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