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教学方法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论文方法有哪些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论文对儿童蛙泳教学方法试验 新疆小学双语教学方法的关于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论文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参考文献 关于教学方法的毕业论文

教学方法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激发学习动机,培育科学精神对博物馆课程教学方法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教学方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9

激发学习动机,培育科学精神对博物馆课程教学方法,该文是教学方法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学习动机和科学精神和博物馆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摘 要博物馆课程的开发面临两个重要问题:(1)课程设计中的教育目的;(2)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上海博物馆的经验,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博物馆应当充分利用实物资料,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并采取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学习动机课程设计

0 引言

近年来, 面向学校开发的课程已经成为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形式.这些课程不仅扩展了博物馆的表现内容,而且加深了对蕴含在博物馆展览、藏品中文化、科学的知识阐释,是对博物馆资源的“活化”,因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由于博物馆课程的主要受众是中小学生, 尤其以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为主, 这也是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儿童学习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契机.虽然博物馆对儿童学习问题的探讨刚刚起步, 但从博物馆课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经总结归纳可上升为博物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除了平常的教育活动之外, 博物馆应当开发一系列课程,使自身的展示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下面就以上海博物馆为例,谈谈我眼中的博物馆课程,希望借此引起大家对儿童教育的关注.

1 博物馆的教育目标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 教育是人类传承经验特有的一种活动, 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它包含传递知识、提升能力、塑造价值观三大要素.其中,传递知识是教育的基础,这里的知识指经过高度的系统化概括的专业知识,比如语文、数学等.二是提升受教育者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指处理生活当中各种事物的方法, 比如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三是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符合社会规范的正确价值观, 这里的价值观指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传统观念,以及跨越文化的普世价值.当代教育思潮中, 尤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目炫,在中小学乃至大学阶段, 欲穷尽所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可能的.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要比以往多得多, 因此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提升学习能力成了第一选择.

科学精神是人类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是长期以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 也是人类之所以不断进步的基础.美国科学界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特征: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去寻求答案;尊重实证:思路开阔,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批判地思考: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灵活性: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对变化世界敏感: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

1985年, 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 启动了一项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2061计划”(Project<2061).这项计划的制定者假借哈雷彗星再次临近地球的时间节点2061年,希望使美国当今的儿童在接受了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教育之后,适应21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从而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该计划实现得如何?笔者未考察过美国的学校,因而不得其详.但我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Air<and<Space<Museum) 观摩了一堂关于人类对飞行器探索历程的课程, 其教学思路让我充分理解了科学精神的含义.

这门课程由一位志愿者讲授, 讲课地点为博物馆展厅,讲课形式为看实物、讲知识和现场讨论.首先进行事实叙述.在20 世纪初,人们为了飞上蓝天,尝试了多种方法,主要有三:(1)扑翼机.模仿鸟类或昆虫,借助翅膀飞起来,但是失败了.因为人类的体重所限,想要飞起来就必须有一个巨大的翅膀,而扇动如此大的翅膀需要非常发达的肌肉, 达不到这个条件的结果就只能是摔下去.(2)飞艇.受热气球的启发,人们发明了飞艇.后来,在飞艇上安装了推进和控制的装置,使得其更易于驾驶,可高昂的造价和过低的速度依旧让人却步.(3)固定翼飞机.美国的莱特兄弟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 发明了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并依靠自身动力向前推动的飞行器.固定翼飞机经由“飞行者一号”至“飞行者三号”,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能够自由飞行,并且完全可以操纵的飞机.

接着,展开讨论.在介绍了飞行器的发展历程之后,话题一转,教师抛出几个问题:衡量一种飞行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扑翼机、飞艇在当时的失败,是否意味着这些飞行方法都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的我们能否让它们起死回生,走出别样的道路呢? 然后,教师拿出20 世纪30 年代至70 年代的飞艇模型.学生们发现,在解决了材料、动力和充填气体的安全性等问题后,飞艇重获新生.的确,飞艇大而笨,速度也慢,但其载重量大,还可垂直起降;留空时间长,能长时间悬停或缓慢行进;燃料消耗低,噪音小,污染小.如果用于影视拍摄、悬吊重物、森林救火以及娱乐观光等特殊场合,飞艇的缺点反而转化成了固定翼飞机所不具备的优点.

最后,进行总结.经过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失败和成功, 所有事物的优点和缺点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相互转化.科学地认识问题,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博物馆的教育思想与“2061计划”的培养目标是高度契合的.博物馆课程并非简单地传授知识,尤其不能给出固定的、唯一的结论,而是提供一种理性的思考方法.对于历史研究而言,无论基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田野实证或是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许多研究成果仍然只是研究者的假说,而不是绝对的真理.事实上,这些研究成果很有可能会被一个小小的考古发现所证伪.我想,对于自然科学而言,道理同样如此.

中国博物馆也十分重视对教育目标的探究.在中国的教育中,历来认为教育不是教人“成器”,而是“成人”“成事”, 因此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叙述一个事实、传递某种知识是必要的,但不应当止步于此.博物馆教育其实是有层次的,由“具体的知识”到“学习的方法”,再到“科学态度”“人文精神”.对于历史人文类博物馆,除了介绍文物本身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和意义之外,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自然科学类博物馆,除了介绍展项背后的科学原理,还要重视对科学态度的培养.所以,博物馆教育要有远大的目标,这样才是有意义的.

2" 激发博物馆学习的动机

对于学生来说,博物馆课程并非必修课程,虽然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是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其效果并不能立刻显现在应试、升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断巩固学习兴趣? 其一,博物馆课程必须具备博物馆的特点, 其教学方法应当明显地区别于学校课程;其二,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实物性是博物馆教育的独特价值.博物馆中的物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有些属于人类活动的证据,包含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有些属于自然发展的标本,包含着宇宙、地球和生命的基本规律;还有些则是科技进步的凝聚,包含着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这些材料的陈列、展览,其目的都是供人们观察、思考,或者操作、体验.虽然当代博物馆重的“物”的概念已经大大拓展,但通过“格物”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博物馆课程要尽可能地引进“物”,这既符合学习者的思维定式,也能有效地激发探究的愿望.

此外,在亲子课程中,家长不只是陪伴孩子读书的保护人,而是要与教师、孩子共同介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如图1所示,以家庭形式共同完成一个历史年表作为课程作业, 把所学的知识都放到这个漫长的列表中去, 并将当时的生活场景描绘出来.这样,博物馆中的亲子课程就没有变成一场热闹非凡的娱乐活动,依然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

3" 博物馆亲子系列课程———“人类进步的足迹”

目前, 上海博物馆有着数十门生动有趣的亲子课程,由拥有多年考古、文博、艺术教育经验的教师带队,以多样化的视角切入馆藏,透物见史、知往鉴来,窥视旧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我们与过去的温存关联.同时也让父母与孩子一起,享受博物馆里的美好时光,在与文物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对每个人来说,博物馆不该是一生只光顾一次的景点,而是可以终生学习的场所.

对此,笔者特别开设了一门系列课程———“人类进步的足迹”,包括“人类的起源”“农业革命”“文字和金属”“丝绸之路”等部分.如图2所示,我化身为“郭爷爷”,博采从古至今的文化知识典型,为小朋友们构建世界的纵横框架,并提供认识世界的新思路.在课程设计上循序渐进,由具体知识的阐释,逐层上升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农业革命”为例,其主要内容是:人类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两百多万年的进化后,终于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两种生活方式.农业革命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将野生的植物驯化为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将野生的动物驯化为家养的牲畜.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形成了聚落,有的聚落发展成了现代的城镇.陶器伴随着定居生活成为普遍使用的一种生活用具.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类获得稳定而丰富的食物来源,人口大幅增长,并出现了商品交换.

为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并帮助他们从观察中了解农业革命,这门课程准备了大量实物.如图3所示,第一类是植物及其种子,如狗尾巴草、粟的植株,以及粟、水稻的种子等;第二类是根据文物仿制的陶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半坡陶埙,以及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舞蹈纹盆等.

课程从观察开始,先来看第一类实物.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在哪里见过这些植物?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然后,请学生比较狗尾巴草、粟的植株以及粟、水稻的种子之间的异同.在采集经济的时代,人们付出了巨大代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道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更重要的是,人们意识到植物的种子可以种植,如果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优秀”的种子种下,就可以长成符合人类需要的植物.

课程挑选的粟,即由狗尾巴草培育而来.狗尾巴草的适生性强,耐旱耐贫瘠,在中国遍地皆是.在远古时代, 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常常将其充作食物.他们利用植物遗传与变异的性状,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选种培育, 最终完成了由狗尾巴草到粟这一伟大的过程.中国作为粟的起源地,在距今6$000~$7$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陕西半坡、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等遗址均有出土的粟粒遗存.进入历史时期,商、周的中心区域是黄河流域,粟更是作为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养育了中华民族.

接下来是对第二类实物的观察与思考.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陶器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经过了火的高温焙烧,从而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那么如果把它打碎,陶片会不会像泥土一样,遇水化作泥浆? 陶器的用途又有哪些?

之后进行操作体验活动,主要包括两个项目:(1)打水实验,直观感受先民的智慧.活动时,我们在课堂上放置一只盛水的透明塑料盒, 让孩子们轮番用小口尖底瓶打水.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典型水器,为泥质红陶,小口、细颈、深腹、尖底,腹部置一对环形器耳以供穿绳.因为其底尖容易入水,入水后又由于浮力的原因能自动横起灌水.灌水后,瓶的重心降低,可保持瓶身的稳定.加之口小,搬运时水不易溢出.小口尖底瓶综合运用了水的浮力和器物的重心, 表明当时人们对力学原理已经有了朴素的认识.

(2)器物赏析,思考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彩陶舞蹈纹盆是在青海大通发现的马家窑文化器物.其内壁绘有三组舞蹈者的形象,舞蹈者手拉手,均朝一个方向甩动辫子,体现了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纹饰造型简练明快,笔法酣畅老道.当盆中盛水时, 水盆好似平静的池塘, 盆中的人与“池” 中的倒影相映成趣.这时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从这件器物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在陶器上会有那么精彩的绘画呢? 画中的人又是为何而舞? 当时的人们极为熟练地掌握了陶器制作的技巧.对于他们来说,陶器不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而且是表达生活情趣的艺术品.古人的绘画水平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即使放在今天也毫不逊色.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已经出现,器物的制作者可能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专职的工匠甚至艺术家.原始社会的舞蹈具有表现喜悦、庆祝丰收、欢庆胜利以及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等多种功能.对此,学生们纷纷惊叹于古人的创造力.

最后, 教师组织大家共同讨论一个永远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这门课之所以定名为“农业革命”,是因为人类培育了新的作物,农业因此兴起,由采集经济变成生产经济.农业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大多来自农作物, 而供肉食的动物也要靠农作物饲养.然而,农业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其对土地的开垦和水利的建设以及随人口增长出现的聚落改变了地球上的环境地貌和生态结构, 野生动植物逐渐丧失了生存的基础, 引发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4" 结语

博物馆人应该站在“教育”的高度上,积极投身于教育的实践,由此提升对博物馆课程的认识,并使之成为博物馆教育理论建设的资源.博物馆课程虽然只是博物馆教育的一个部分, 但必须明确其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位置.在馆校关系上,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而是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即观察、思考和体验.

总而言之,对于儿童来说,博物馆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开放空间.博物馆不能拒绝儿童,而要对儿童充满爱护之心.博物馆课程要把教育的过程转化成学习的过程,并注重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强化和巩固这种动机.我们相信,博物馆不只是一个严肃的殿堂,更是一个适合冥想、适合观赏、适合思辨、适合创造、适合生活的精神家园!

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学习动机和科学精神和博物馆方面的教学方法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学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厚植优势背景下高职院校文科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厚植发展优势”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文科学生,应当“厚植文化发展优势” 如何厚植文化发展优势高职院校文科学生如能多了解自然科学,更多.

2、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维语文教学水平 (喀什市第八小学 新疆 喀什 844000)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

3、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一、以恰当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力是开启心灵的门户,只有引起注意才能产生意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职业学校的学生经常对贴近职业的工作任务感兴趣,因此在新的.

4、 依据人格结构培养工匠精神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两点体会 依据人格结构培养工匠精神——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两点体会文刘益銮职业指导课程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公共课之一 如何充分利用职业指导课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笔者认为,根据学生实际,学校职业指.

5、 简析瑜伽走进高中女生体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瑜伽概述瑜伽运动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印度,他是由体位法、调息、冥想、音乐和熏香……多部分组成 开始是人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姿势,结合肌肉紧张和松弛的方式来进行锻炼,这就是“体位法”.

6、 电子类生专业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 摘要学习动机的激发有助于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 针对电子类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了教师如何从课程设计、多媒体运用以及考核方法改进……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对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