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城市建设理论杂志社 城市问题期刊 城市建设理论期刊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杂志社 城市品牌形象文化论文 城市形象设计参考文献 城市形象建构文献综述 区域和城市经济期刊 品牌形象参考文献 城市防汛开题报告

城市形象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和纪录片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敦煌》《河西走廊》《对望-丝路新旅程》为例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城市形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7

纪录片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敦煌》《河西走廊》《对望-丝路新旅程》为例,本文是城市形象有关论文范文例文和对望和《敦煌》和《河西走廊》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摘 要】纪录片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它是一种真实基础上的文本构建,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在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强大舞台下,把纪录片推向,丰富多彩的纪录片类型又定义和重新定义了纪录片的概念,从而更好地起到塑造和传播的这一特性.同时也促进着社会的演变,将城市形象、文化传播、政治传达推向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

【关键词】影视艺术;文化传播;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088-03

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性的传播媒介,对于文化扩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纪录片《河西走廊》《敦煌》《对望-丝路新旅程》,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客观和主观的再现和表现来创作丝路,在大量具有真实影像的基础上,结合吸纳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历史为基础,采用以人说史的叙事方式,用记录的手段跨越时空的构想,贯穿古今,紧系中外,借助于文化传播意识形态,构建互动的交流对话空间,塑造积极正面的形象,重新挖掘这座两千多年的沙漠宝库,将河西走廊以及西域的历史人文展现,将古老的建筑、绘画、宗教等文明进行传播.用独特的艺术展现了丝绸之路上这颗耀眼的明珠.在新的时代格局下“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形成,追随古代历史丝绸之路的步伐,主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积极的对接和融合,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传播和沿线城市的友好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真正能量.

一、见证历史主宰当下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在他所著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14年,位于中国的中亚南部、西部和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这条亚欧经济贸易文化交流道路,称作“丝绸之路”.在此之后,德国史学家赫尔曼早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最新研究的文物考古资料,更进一步把丝绸之路蔓延到地中海西岸以及小亚细亚,明确了丝绸之路的基本范围,即在中国的历史上它经由中亚通向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经济贸易通道,因大批量名贵的中国丝绸和丝织品经此往西传送,因此称作“丝绸之路”.至此,这条连接三大文明的交通流线有了一个形象而贴切的名称.通过连接,这条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互相沟通发展经济贸易,加强文化交流,将各国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以及动植物的生产技术,进行不断借鉴和融合.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步,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故此也形成了河西走廊独特的区位价值,成为古丝绸路的黄金地段.河西走廊展现着华夏文明的辉煌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瑰宝被保存下来,在汉代,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建立的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河西四郡设置,对连接东西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汉朝的统一.

在纪录片《河西走廊》第三集驿站中,运用影像史料生动立体的讲述了河西四郡的重要性.影片的文本素材自然依赖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典籍的呈现,运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将原本单一、枯燥、静态的文字历史转变为有趣、动态、多维度的画面历史.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解影片所传递的信息.通过记录片来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历史的河西四郡让天山南北的农业诸国,巴尔喀什湖一代的吴孙国连接成抗击匈奴的战队,同时切割游牧的匈奴同羌族的联系,各农业诸国归服汉朝,并入汉朝的版图,壮大了汉朝的实力,匈奴实力的削减消弱了对汉朝的影响.也将中原农业带和天山以南农业区连接起来发展新型的农业带.对于东方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便利.

纪录片《河西走廊》在重现历史繁荣的同时,以城市空间为背景,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如今河西四郡的发展面貌.通过对历史文化传统展现,经济支柱命脉的发展,城市标志建立来塑造城市形象以及文化精神.例如:河西四郡之一,“武威”,武威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由东而西步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历史上曾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道.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荟萃,曾经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在这样独特的地理风貌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展现了一幅奇光异彩的画面.文物古迹颇为繁多,有6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540多处省级文物保护点,目前为止,4.7万多件馆藏文物.突出的代表作品有“铜奔马”,1983年10月,在众多的珍贵文物中,“铜奔马”摘得桂冠,国家旅游局将它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除此之外,还有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西夏碑;以及被称为石窟鼻祖的天梯上石窟,建于北凉时期;号称“陇右之冠”的武威文庙,建于明正统四年;元太子阔端和西藏佛教领导人萨班会晤的百塔寺遗址;壮观朴实的丝路名刹海藏寺;佛教胜地鸠摩罗什寺塔;历经千年的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沙井子文物遗址和古长城遗址,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不论是对丝路文化精神的传承,历史思感的传递,还是人文精神的塑造,纪录片《河西走廊》作为一种影视文化形式,从文化的角度来传播河西走廊的历史,运用城市符号进行形象塑造.作为一种传播渠道,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当今城市的发展规模广泛扩散.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对人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中国的,世界的

美国著名学者海登·怀特认为:“没有任何历史记载所见证的特定事件系列构成一个明显完成了的完备的故事.我们并没有生活在故事中,即便我们是通过回顾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故事的形式,来给生活赋予意义.”纪录片《敦煌》正如是海登·怀特所说的那样,现代人虽没有生活在历史的故事当中,但通过纪录片将众多的历史片段重新构建起来,将那些令人眩目的历史碎片,在大量真实历史资料和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上重新拼贴出来,另外利用科技手段将现实影像资料与过去历史画面进行精神上的对接,用真人饰演历史人物的电影技法进行情景再现,全面展现了敦煌的魅力.

在纪录片《敦煌》中,敦煌故事的开始建立在对敦煌的发现者、研究者,开拓者身上,不同的人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包括学者、和尚、道士、画家、舞者、探险者,从他们身上我们对敦煌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是他们的故事揭开了藏经洞的秘密,了解了敦煌人民的民俗生活场景,婚丧嫁娶,以及丝绸之路上各国的贸易往来.又从每个大面块细分使观众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中,了解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的产生,也多层次反映了历史事件、民俗生活、学术研究、宗教信仰等.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看历史的方式,从注重个案出发,探索背后的历史空间.充分展现了一副敦煌的全景图.

在第六集《敦煌彩塑》讲述了敦煌彩塑制作工匠的故事,以展示经典彩塑为主要内容,以唐代为背景,主人公通过师傅的讲解、亲身体验对彩塑的制作流程,从寻访原材料产地开始,将寻找的原材料进行古今对比,同时也讲解了泥土的制作流程,颜料的取材制作流程等.对彩塑也进行分类讲解展示,对比每个时期彩塑的代表作,分析说明各时期彩塑的不同特点.最后对彩塑进行细节展示,例如菩萨的手、服饰等利用镜头给予特写,中间还讲述了有趣的故事.一幕幕都展现敦煌彩塑的朴实壮观,美轮美奂.

除了彩塑外,在第八集《舞梦敦煌》展现了舞蹈的艺术风采,其中英娘弹奏琵琶的舞姿呈现出了敦煌舞蹈S型的特点,模仿的是来自莫高窟112窟的一尊反弹琵琶的技乐菩萨.当代舞者提取了石窟内各个菩萨舞姿的特点,将其组编成一段段动人的舞蹈,这些婀娜多姿的身姿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怀念大唐的一个经典符号.也对窟内破损的壁画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复原,将敦煌壁画上的人物、着装、神态赋予生命,丰富绚丽敦煌壁画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随着对敦煌舞的深入研究,专家学者概括提出“敦煌舞派”的学术分类,也已成为表现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形式.

影视历史给观众提了一个了解过去的窗口,用特殊的角度和方法去探索这座辉煌的历史宝城,它的重要之处不在于它所讲述的事实的真实性,而在于选择讲述事实的方式.纪录片《敦煌》充当了传统和历史的桥梁,通过对敦煌文化的传播,敦煌形象的树立,这个在全球民族最具特色的城市,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让这座中国的历史名城以国际化趋势,走向世界.

三、走向未来的通道

随着丝路的不断发展,横跨亚欧大陆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在规模和种类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断的给各国输送和创造着财福.紧扣当下正火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社会热点,纪录片《对望-丝路新旅程》以“共建、共享、共赢、共荣”为主题,讲述了贸易、交通、投资领域的合作带给沿线人民带来的生活变迁,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开拓者、进取者的故事,推动欧亚大陆地缘经济发展,记录这个时生的巨大改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商人带着他们的货物穿梭在中国和欧洲之间,沿线地区的生活发生着一点点的变化.当年,在这条四千公里的道路上,人们只用简单有限的交通运输工具,走完这艰难的旅途.时间漫长,路途遥远,新鲜食物容易变质,无法运输.满足生活需要的农产品也无法走向远方.在纪录片第二集中讲述了安纳托利亚中部地区土耳其文化,六百多个天然洞穴,原本是藏身之处,如今却有了意想不到的用途,因位于地底下的原因,冬暖夏凉,将它作为储藏室,正是这样土耳其出口三分之一的水果,开始了前往欧洲和亚洲的旅途,用洞穴储藏柠檬、将水果保质期延长,大大增加了柠檬的出口量,现代丝绸之路贸易得以增长,赛拉尔那样的农民获得了更多的货物订单,用勤奋面对新的机遇.

位于吐鲁番的坎儿井,荒漠地区特殊的水利系统,让干旱的吐鲁番萌发了生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坎儿井灌溉出了丝绸之路茂盛的绿洲,随着灌溉系统的出现,受到了现代化的威胁和挑战,如果现在按水库、渠道、机电井随便开发,再过十年坎儿井就会枯竭,当传统与现代遭遇了碰撞,我们该如何选择?

吉尔吉斯斯坦,一个人口六百万的国家,农业生产占用了这个国家几乎一半的劳动力,出口产品的百分之二十是水果和农产品,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地,正试图成为现代丝绸之路上中亚食品的交易中心,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克服一个严峻的挑战——电力系统的缺乏,国家电力系统所能依靠的水电站,陈旧落后,电力短缺,频繁停电,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通过改造基础设施,重新参与现代丝绸之路竞争.

越来越多的商业往来,推动着技术的进步,给丝绸之路沿线古老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来自中国的周旭峰将西班牙的红酒引入中国,优质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赋予西班牙红酒独有的特性,通过阿波洛尼加尔货运站将红酒运入中国,两国文化得到传递,贸易得到发展;厨师杰克将东西方的口味融为一体,将法国菜的元素和中国比较传统腐乳相结合,打造出一种适合中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不同文化在这里交汇,我们对食物有了更新的认识,这条正在被复苏的丝绸之路也重新定义着我们的饮食习惯.

记录片《对望—丝路新旅程》运用进行时态的记录,普通人追求梦想的行动和心路被真实展现出来.故事鲜活动人,视角独特新颖,宝贵的遗产与多样的文明被勤劳的人们记录了下来,这是国内首部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阐释话题和创作对象的中外合作记录片,展现了在新的时代格局下,贸易、交通、投资领域的成功合作带给沿线人民的生活变化.以全景式记录重现丝绸之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四、结语

通过纪录片这种特殊的影视文化,从根本就是把特定的历史面貌和城市文化形象相互结合在一起,再选择具有代表城市形象的事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表达和创新文化的传播渠道.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标志作为宣传城市形象的基础对象,用解说词来对城市文化进行解剖,对城市的历史和现代的发展进行比较.同时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进行交流,这也成为展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手段.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和了解丝路文化带给世界的发展,通过对这条历史悠久的中西文明交流要道的记录,是我们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纪录片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具有反映社会引导生活的功能,创作者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创作出更多更具有影响力的纪录片.

参考文献:

[1]范少言等著.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10.

[2]陈凌.丝绸之路的古城[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

[3]柴建虹.丝绸之路与敦煌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张晓嫣.纪录之美——对纪录片的一些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2).

[5]晨光.1989—2009年电视纪录片美学形态及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

[6]刘远军.电视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J].新闻研究导刊.2010(01).

此文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城市形象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对望和《敦煌》和《河西走廊》相关城市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媒体报道和广州城市形象传播 摘要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是我国的一线大都市 广州市对于自身的形象是通过全方位、多方面的媒体报道传播来进行塑造的 广州市政府在进行城市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它是媒体报道的&ld.

2、 核心议题下的城市形象国际化传播以2019中国沈阳全球发布为例 由沈阳市委宣传部、海外媒体交流联谊会主办,沈阳市政府新闻办、沈阳市网信办、凤凰网辽宁频道、沈阳凤之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沈阳全力打造东北亚四个中心”—&mdas.

3、 医疗媒介形象的重构和传播以纪录片《人间世》为例 2017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健康”一词共出现351次 在十九大报告中,一系列有关“健康中国&r.

4、 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全运会吉祥物形象塑造和传播 □刘闻捷〓谢韶荣〓仓诗建【摘要】全运会是全国范围内的运动盛会,每一届全运会的主题中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 全运会吉祥物则是全运会主题内涵的可视化载体,通过全运会吉祥物的形象塑造和传播,可以达.

5、 城市形象传播中的新媒体运用策略 摘要城市是一个多元的综合体,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是政府、媒体、团体组织和每个公民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 在媒体环境日趋变化,网络数字媒体日益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情况下,城市形象传播开始借助新媒体出现新的转向.

6、 城市记忆和影视形象建构以文化南京城市形象为例 1960年,美国城市学专家凯文·林奇(KevinLynch) 在其专著城市意象中首次提出现代意义中的“城市形象” (TheImageoftheCity)概念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