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杂志 新课程投稿 新课程编辑部 新课程刊物 新课程导学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论文 小学新课程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论文 新课程是不是正规刊物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 新课程改革和实践杂志

关于新课程本科论文范文 和从新课程三维目标谈课程的本质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新课程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3

从新课程三维目标谈课程的本质,该文是关于新课程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新课程和目标谈课程和本质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c.2018.08.043

摘 要笔者从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视角,对课程本质进行再认识,衡量关于课程本质的学科知识观、经验观、育人指南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课程的本质就是来培养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指南.

关键词课程本质三维目标新课程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Essence from the Three -di原mensional Goal of the New Curriculum // Ma Ying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goal of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basic education—knowledge andskills, processes and methods, emo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thewriter re-understands the essence of the curriculum and measuresthe subject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guidance of the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reform, the essence of the curriculum starting from thethree-dimensional goal of the new curriculum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of students.

Key words curriculum essence;three-dimensional goal;newcurriculum

欲谈课程的本质,就自然而然想到“课程是什么”.由于不同时期教育的价值取向、哲学观、基本理念不同,因而无论是课程的定义还是其本质亦有所不同.课程本质没有得到一个比较大一统的观点,笔者认为除了价值取向、哲学观或教育理念的不同之外,还有课程目标的因素.课程目标在每个时期都不同并有其特定的代表,因此课程本质在每个时期也不同也有其特定的代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将从这三维目标为切入点,探讨课程本质.

1 多元的课程本质观

1.1 学科知识观

此观点把课程作为学科的同义语而被理解和运用,即课程是学科内容、学科知识,在教育教学中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发展.根据此观点,课程的本身即是学科的知识,它包含了学科中的内容、体系、结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学习基本经验.例如,中国古代的“六艺”,中世纪欧洲的“七艺”.[1]斯宾塞在最早采用“课程”一词时,把课程理解为具体学科内容,即是根据课程的学科角度来探讨其影响.这种课程观影响着中国和西方的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直到20 世纪30 年代后,才有所改变.

1.2 经验观

课程本质的经验观受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把课程作为“经验”来进行理解,既包含了人类已有文化间接经验,也包含了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亲历经验.这里的“经验”不仅仅是学知识,而且是学生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更含有亲历、体验的意思,经验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并且更注重学生学的角度.[2]当然这个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运用智慧的过程.卢梭在《爱弥儿》这本书中,也同样强调了经验的作用,人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3 育人指南观

这种课程本质观的观点主要是我国学者廖哲勋所提出的,这是基于多年的基础教育实践改革所把握的新的课程本质.这种观点认为课程是在一定培养目标指引下,由系列化的课程目标、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主动发展的指南.[3“] 育人指南”具有三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为学习者明确了其成长目标;其二是给教育者指引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蓝图;其三是反映了课程当前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这一观点中认为课程本质是在当前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把抽象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际,使教育目标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在此观点中,课程的本质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师的行为指导,重视课程对教师学生的影响,使得教育中学生、教师、课程有机结合到一起.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的三维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的课程改革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调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4]这里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形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教育中教师应根据三维目标,充分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3 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对几种课程本质观的衡量

每一种课程本质都有其独特的我们无法否认的优点,每一种优点也有其出现和存在的历史性原因.根据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的三维目标,笔者对几种课程本质进行简单衡量.

3.1 学科知识观的衡量

这种课程本质观曾在中外近代教育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在20 世纪50-80 年代初期,这种课程本质在促进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从新课程三维目标角度来看,这种观点显然强调了知识与技能,把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科目或学科.教学中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但这种课程本质重视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如今课程改革已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课程本质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却重视不够.分学科的设置无形地将知识割裂开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知识人为地将之分为各个科目,把综合的知识进行肢解,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易于从某一学科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考虑不全面.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知识是否被接受,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3.2 经验观的衡量

针对学科观的不足而出现的经验观,它超越了传统观念中只重视教师教的课程,而转向了学生.因此可以说用经验界定课程胜过用知识界定课程, 因为经验可赋予课程较丰富的内涵, 含有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之意.从新课程三维目标角度来看,这种观点更加强调过程与方法,注重让学生亲历体会,学习在经验中产生,不但使得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印象深刻,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但这种观点也不免让人问起这样两个问题: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这样学行得通吗?这样会指引学生正确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吗?在知识的宝库中,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学习系统的知识,单单依靠亲身体验是很难做到的,对于日益增长的知识更是难以加难,而且有很多知识并不是能够还原为直接经验的.另外在这种课程当中,各个学生的经历也是有所不同,对待事物的价值观也是有所不同,而且学生对他本人所直接经验的东西有很多是不能够理解的,因此说每个学生的经验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是值得商榷的.在这种课程本质之下,去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成为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恐怕是很难实现的.

3.3 育人指南观的衡量

这一观点乘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应时而生.首先,这种观点以培养学生为目标,无论是在课程设计方面,还是在课程的实施方面,都从学生角度出发,把学生置于课程中的重心地位.这样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思考,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到思考与探索的过程,而且可以真正领悟到自己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方法,并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这种观点以三维目标为指引,以当代中小学课程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切入点而提出,使课程真正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素质的指南,特别是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素养得到主动的发展.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快速掌握前人留下的优秀文化,发展健康的情感价值观,而且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体会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懂得“学”的问题,让老师体会“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学会方法,学懂情感.再次,这种观点以建构主义观点为基础.这种观点不但要求在课程中要学习的系统间接经验要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紧密联系,并且在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中,将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与新知识动态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德、智、体、美等方面受到全面、深刻、有效的发展.可以说这不仅反映了课程在学校活动中的地位,而且再次以学生为主,让其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这种观点若想完全实现,在课程的实施中则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态度,教师较高的教育职业素质,学校的高度配合,社会的大力支持.

4 思考

有的人指出既然是“本质”,就应该是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应该像事物的本质一样,应该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为大家所公认的本质,但是课程的本质却恰恰相反.因此很多人提出质疑:这些课程的本质是真正的本质吗?笔者认为:虽说本质应体现出的是最根本的东西,但课程的本质却有其特殊性.首先,课程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因此其不乏带有一定的历史性、人为性和主观性;其次,课程因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一定随时代的背景、哲学取向的不同而不同,就像远古时期人们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当今人们对于人的理解有所不同.再次,各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情况有所不同,培养人的标准和目标也有所区别,所以课程的本质定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课程的本质就是来培养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指南.

该文汇总: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新课程和目标谈课程和本质方面的新课程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新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数学知识内涵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也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在教师系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师生共同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整体地建构意义,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 作为数学教师要.

2、 关注课堂动态落实三维目标 安徽宁国市梅林学校(242300)朱铁军摘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案也随之变化,其中三维目标的教学方法适应社会潮流,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三维目标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列为学习目标,它能够改变.

3、 四维目标教学大有可为 内容摘要针对三维目标实行并不乐观,教学目标含糊,教学过程的随意性……现象,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知、思、诗、技“4i目标教学” “4i目标教学”分层.

4、 整合三维目标,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摘 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价值和目标 但是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很容易把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5、 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 王哲河1,2,李达辉1,陈作聪1,3(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2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教务处,海南 三亚 572022;3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人事处,海南 三亚.

6、 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法课程改革 摘要本论文将探索师范院校如何着眼核心素养,培养优秀的英语教师,如何为未来的英语教师赋能,为英语专业教学法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师范院校英语教师的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核心素养师范院校教学法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