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曹丕典论论文翻译 关于曹操的论文题目 关于曹操形象的开题报告 曹操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写曹操好还是李煜好 曹操参考文献 曹操和建安文学的影响论文提纲

曹操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跟从求才三令看曹操的人才观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曹操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9

从求才三令看曹操的人才观,本文是曹操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跟曹操和求才三令和人才观类论文范文文献.

段爽园

【摘 要】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征战不断,曹操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赤壁之战失败以后曹操三次下令求才,招揽了一大批“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为其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改变了东汉时期以门第作为标准来选拔人才的方法,采用“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的用人政策,而“求才三令”作为其选拔人才的举措,影响也十分深远.

【关键词】曹操求才三令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影响

一、“求才三令”的颁布

东汉时期,朝廷在选用人才上,重视道德品行和门第出身,较大程度上忽略一个人的真才实学,这种情况直至东汉末年才得以改观.曹操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察觉各路诸侯之争实质是人才之争,这种认识加深了他对人才的渴望.因此,在人才选用方面,曹操摒弃了两汉的选官制度,重新确立了人才审核标准,实施“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1]这在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上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而曹操的“求才三令”正是“唯才是举”政策的深刻体现.

赤壁之战的失败,使得曹操更加意识到人才在军事、内政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曹操颁布了第一道求才令.其中写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2]在这道求才令中,曹操第一次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才标准.这道求才令是曹操用人思想的最初体现.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根据第一道求才令的实施情况,曹操颁布了第二道求才令.对那些在选拔人才方面有顽固思想的官员进行了训斥.在求才令颁布之后,这些官员仍然按照以前的选官标准选用人才,导致求才令收效甚微.因此,曹操在第二道求才令中指出:“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2]并再一次明确了“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

由于第二道求才令逐见成效,曹操在建安二十二年(217)颁布了第三道求才令,即《举贤勿拘品格令》.其中提到:“昔伊挚、傅说出于,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侮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2]通过这三道求才令也能看出曹操的人才观.

二、“求才三令”所见曹操的人才观

曹操在选拔人才方面并不拘泥儒家传统道德规范,而是注重实际才干.只要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曹操都会给予官职,并且重用他们,实现了由“勿拘偏短”向“勿拘品行”的转变.对于曹操“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刘大杰在《魏晋思想论》中这样评价:“于是儒家培植了几百年的*观念与道德哲学,被他这几个命令摧毁得精光.东汉末年读书人的一点气节,也被他摧毁得精光了.”[3]这一评价虽指出曹操“唯才是举”的人才观破坏了当时文人的道德规范及品行标注,但从当时社会状况来看,曹操的这一人才观具有开创性意义.而曹操的人才观主要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一)唯才是举

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采用察举征辟制,察举征辟制在汉高祖时开始设立使用,在文、景两帝时期又对其进行增加补充,基本定型于汉武帝时期.这一制度在之后又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在东汉时期更为尤甚.汉代的察举征辟制是一种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按照重德行的标准来选拔贤能,一级一级的推荐给朝廷.在贤能被举荐的过程中,取士有四大标准:“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4]这种标准也反映了在两汉时期,向朝廷举荐的必是高风亮节之辈,其能力如何并不重要.

这种情况在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并未有任何改变.而曹魏则在用人制度上则摒弃了两汉时期的做法,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究其根本是源于曹操较为前卫的人才观念.

首先,曹操选用的人才从属与曹门之下,并非为朝廷服务.尽管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所颁布的三道求才令并未以皇帝的名义颁布,其宗旨也并不是匡扶汉室.

其次,曹操只注重才能,不拘泥气节、*、观念等道德准则.如陈琳曾写檄文笔伐曹操,并在檄文中对曹操百般侮辱.但曹操俘获陈琳后,只是略加训斥随后收为己用.[5]这说明曹操在选用人才时“唯才是举”.

最后,察举征辟制度本身的严重弊端,以及当时的社会现状,使曹操意识到“唯才是举”选官制度的必要性和先进性.自从汉武帝正式把察举征辟制确立下来之后,以儒家的道德标准选拔官吏,这使西汉官僚体系得到了发展,官吏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选拔官吏的范围也得到了扩大.察举征辟制打破了以往的贵族选举制度,这些现实意义我们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自从东汉以来,察举征辟制在实施的过程中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察举征辟制没有把德和才得具体标准划分出来.二是察举征辟制的选官标准是以德选官,它在名义上是由皇帝掌握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掌握实权的却是地方官吏.所以在汉朝末年随着皇帝权力的削弱,一些高管权贵把察举征辟制作为自己网络人才的工具,而以德选官这个标准却如同虚设.所以,王震亚说:曹操“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正是对两汉重视德行的人才观念的颠覆.[6]

(二)不拘一格

首先,曹操对人才的选用不拘泥于其出身.曹操所颁布的三道求才令其核心都是一个“才”字.曹操认为取胜之道取决于人才的多少,曹魏政权的人才资源取之不尽的重要原因就源于曹操这一思想观念.[7]曹操自起兵之际,羽翼渐丰,所用之人大多来自他敌.如张辽原是吕布手下,而荀彧、郭嘉、许攸等都曾为袁绍服务;贾诩则曾是张绣的谋士等.

其次,曹操知人善任、善用人谋.例如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曹操在解白马之围、坚守官渡、出击乌巢的行动中听取了许攸、荀彧、贾诩的意见,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恰恰反映了曹操善于听取谋士的意见,用人不疑、不拘一格,而这些都是“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关键之处.[8]曹操在求才令中指出不论“被褐怀玉”、“盗嫂受金”的人,只要有才能,应当适当忽略他们在德行方面的缺点,而应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充分发挥特长,并在擅长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曹操以自己独到的人才观念,改善了两汉以来以徳选官的弊端,转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招揽了大批人才,充分发挥了各路人才的作用,为其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曹操人才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一)曹操人才观形成的原因

第一,许昌的政治优势,使曹操获得了征召天下人才的便利.公元196年曹操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易中天认为,曹操的这一做法重新树立了东汉王权在政治上的神圣性,也使曹操招揽人才,增强个人权威更加具有合法化.[9]以朝廷名义招揽人才,力图兴复汉室的人才便会欣然而至,虽然有些人并不满曹操为人,但是爱与君臣名份,也只得接受召命.曹操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网罗人才,不仅可以名正言顺地征召自己辖区的人才,还能假以皇帝名义吸纳对手方的人才,如华歆、王朗等人原是江北孙氏的部属,曹操以朝廷之名加以征召,实而为自己所用.曹操在招揽人才方面拥有较强合法性,这是吴、蜀两国所不具备的,同时曹操还创造了适合人才发展的政治环境,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二,曹操的家世也对曹操人才观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曹操年幼时被大宦官曹腾收为养子,受其祖父余光,曹操二十岁就出任京城洛阳北部校尉.曹操虽为宦官养子,但其家庭教育良好,对他以后采取政策以及对豪强和名士所采取的立场和态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此可见,曹操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不仅仅是出于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还由于自己的卑微身世,使他充分体会到传统习惯意识对人才的贬斥与压制.曹操决心做一个习惯意识的挑战者、反叛者.曹操的“求才三令”,重才甚于重徳,曹操把一个人是否有才干,作为任用与否的唯一标准.

(二)曹操人才观的影响

曹操人才观影响有二.其一,曹操颁布的“求才三令”,引用历史故事,文字简明易懂,在“求才三令”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才观核心是“唯才是举”,曹操运用自己独到的人才观念,转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求才三令”颁布的目的是把沉淀在士大夫心中的传统儒学思想摧毁掉,为其后代在代汉建魏的道路上扫除了思想障碍.

其二,“求才三令”所体现出来的人才观是进步的.曹操从一兵一卒抓起,从一官一吏用起,将长江以北的混乱局面扭转过来,实现了大半个中国的统一.这不仅与曹操足智多谋的才能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不拘一格的人才观.

总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曹操“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是具有创造性和先进性的,曹操所招揽的“治国用兵之术”之人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础.曹操对人才的重视和使用在今天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杜伟曹操人才观解析[J].西北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2):39.

[2]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32,43,49.

[3]刘大杰魏晋思想论[M].长沙:岳麓书社,2010:47.

[4]陈长琦汉代察举制度略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102.

[5]宿岿岚曹操人才观新论[J].辽宁师专学报,2006(6):24.

[6]王震亚论汉代的察举制度[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4):67.

[7]韩松岭论曹操的人才观[J].呼伦贝尔教育学院学报,2006(4).

[8]沙金曹操传[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121.

[9]易中天品三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16.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作者简介:段爽园(1994-),女,汉族,河南虞城人,在读研究生,湘潭大学,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该文评论,本文论述了适合曹操和求才三令和人才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曹操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曹操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衮雪﹄曹操玩文字游戏? 在陕西汉中博物馆,有一组著名的镇馆之宝——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汉魏十三品摩崖刻石 它们原镌于褒斜道南端的石门内外的崖壁上,后因修建水库,于1970年凿迁.

2、 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其生命主题得以普遍表现 曹操作为这个时期的主要文人之一,他的诗歌中也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 他的诗歌,或是一首首空前绝后的大挽歌,或是喟叹年岁老迈,表达政治理想,本文从曹操.

3、 秦皇岛,《北戴河》词和曹操 我第一次知道北戴河这个地方,应该是六十年代的事 那时候的课文里有不少伟人的文章,比如“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师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

4、 张飞和曹操其实是亲戚 曹操和张飞是三国时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然而最近却有研究人员提出这两个分处不同阵营的死对头竟然是亲戚!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研究后认为,曹操和张飞的亲戚关系是通过夏侯渊一家.

5、 论曹操生平和性格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文/董群群 通讯作者/高春燕摘要曹操作为我国历史上争议较大,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其一生十分精彩传奇 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也非常高,为历代文人所称赞,并对后世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 曹操起伏跌宕具有传.

6、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吕可昕/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摘要曹操是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当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个性和处事方法具有多面性的特点 本文从乱世的奸雄、治世的能臣以及汉室的逆贼这几个方面出发,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