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企业文化企业凝聚力论文提纲 企业文化和企业凝聚力的开题报告 凝聚力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和凝聚力的参考文献

凝聚力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社会群体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提升策略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凝聚力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7

社会群体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提升策略,本文是关于凝聚力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视域和凝聚力和党组织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诸多新任务、新挑战.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把关不严、管理不精、教育不深,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政治素养不高、组织纪律不强[1],难以真正“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也背离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党员发展精神.如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升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现实困境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是党组织吸引大学生党员聚集于组织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使每一名大学生党员能够自觉地把组织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组织目标发展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对组织赋予的身份怀有强烈的角色认同,对组织规定的行为要求自愿遵循,目前,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理想信念弱化

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改革过程中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我党事业经久不衰的重要思想法宝.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加速过程中,西方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泛滥,造成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理想信念多元化,部分青年方向感迷失,甚至部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弱化,奋斗和动力不足.

(二)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弱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灵魂和立党之本,随着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机制由社会经济层面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不断蔓延,部分大学生党员在组织中功利倾向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组织纯粹、和谐与互助的基础,分散了组织的凝聚力.

二、社会群体理论分析

社会群体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正如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所言“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人的行为绝大多数是群体性行为.群体成员的行为无不受到群体文化、群体规范、群体特性的影响和支配[2].

(一)互助与互争

任何群体都有互助与互争的双重本质.互助是群体的内向本质,是由人类生存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只有群体内部互助才能形成强大的群体力量,战胜自然灾害、战胜其他群体的攻击,因此,互助是超越个人意志的群体属性.互争是群体的外向本质,基于维护本群体利益与外群体竞争而产生,具有不同等级、程度的多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内向本质可能外化,外向本质也会内化,出现群体间的互助与群体内的互争.群体内部互助是发挥和增进群体凝聚力的关键,而群体内部互争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群体凝聚力,因此,提升群体凝聚力可以不断扩大群体内向本质外化,缩小群体外向本质外化,让合作、共享成为群体关系的主要特征.

(二)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根据成员互动关系特征,社会群体可以划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于1909年提出,最初库利将那些在少数人之间有亲密持久关系特征的群体定义为初级群体,如家庭、邻里、同辈群体等.后来,社会学者将正式组织中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也视为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具有关系亲密、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合作等特征.初级群体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是人们最初生存、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环境,是个人走入社会的*与桥梁.次级群体是以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群体,如工厂、机关、学校、军队、公司等.次级群体秉持理性原则,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具有非个人性、非情感性、非直接性、强规范性、强结构性的特征,群体内具有高度分工、科层结构,群体成员规模较大.加入次级群体是个人社会活动能力增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的标志[3].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区别在于:(1)从形成途径看,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后者是基于社会某种需要,按照社会契约人为加以组织;(2)从活动参与性质看,前者个性可以自然展示,情感可以充分投入,后者重视角色富有的责任与义务,轻视情感;(3)从成员互动看,前者没有明确的规范约束,个人活动余地较大,后者中成员互动按照严格的规章进行,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规章制度越多;(4)从成员之间的关系看,前者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有浓厚的感彩,后者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一种公事公办的业缘关系;(5)从功能上看,前者的功能是综合性的,后者则往往是单一的、专门化的.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主要为个人与群体的心理距离与利益关系、群体内部成员互动与组织结构.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角色多重、直接而频繁、深入而自由,更容易发挥满足情感需要、减轻心理压力、防止人性异化的正功能,往往群体凝聚力较高[4].因此,提升群体凝聚力可以通过推动组织由典型次级群体发展为兼具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特色的社会群体来完成.

三、加强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对策

(一)促使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由次级群体发展为兼具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特色

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富有的强烈次级群体特点,具有严格的群体规范和科层结构,富有多重角色和情感链接的人际交往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群体凝聚力的提升.因此,可以通过培育初级群体特色,来促使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由典型的次级群体发展为兼具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特色,达到提升群体凝聚力的目标,例如,可通过建立党务工作站,立足学生支部、社团、公寓开展党员教育管理,优化个人与组织的心理互动、组织内部的关系结构、组织外部的聚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党员的目标自觉、规范内化、角色认同、一致行为,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二)凝聚党组织与党员的“心理契约”

深挖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群体心理特征,推动党员与党组织双向成就机制的形成,即党组织成为党员价值、态度、生活方式的主要来源;个体党员互动,增进党组织的群体活力、发展规范、巩固结构.关键在于,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内部“心理契约”的形成[5],这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动态性、责任性、互动性的关系,党组织深知党员的实际需求与发展愿望,并在制度规范的界限内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党员坚决拥护党组织的纲领、遵守章程、履行义务、执行决定、严守纪律,为党组织的发展全力奉献.

(三)探索党员GEC团体辅导工作坊

GEC团体工作模式的基本假设为,不同阶段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具有差异性,同一阶段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共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党员的实际问题,开展符合其需求的团体辅导.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开展成长小组(Growth Group),针对正式党员开展增能小组(Empowerment Group),针对学生党员干部开展青年领袖小组(Cadre Group),引导学生党员在团体中建立深刻的情感链接与广泛的资源共享网络,在一致性与互补性原则的影响下,增强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切实提升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6].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强调,要让每一名党员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7],其关键不仅在于从严从实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也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形成学生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切实提升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在引领优良班风、校风、学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参考文献:[1]组织部.组织部 中

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 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

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307/

xxgk_154012.html.[2]朱力.社会学原理:第一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3:111-133.[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146-166.[4][美]戴维·波普诺;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出版社,1999:135.[5]Schein,E.H.Organization Psychology[M].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1980:2-5.[6]常雅慧.GEC大学生小组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社会

工作:学术版,2011,(10).[7]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

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

展新局面[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

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此文总结,此文是关于视域和凝聚力和党组织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凝聚力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凝聚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存在内在契合的逻辑关系,并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出了内在的要求 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

2、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大学生考试违规行为致因分析与规避路径 摘要针对“碎片化治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这一问题,基于问卷调查,从学生自身行为、监考教师行为、教务部门行为、任课教师行为方面,对大学生考试状况展开分析,并基.

3、 辅导员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浅述 陈杰朱骥洪张鹏刘小龙陈星宇/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摘要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 高校中的辅导员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需要进行自我的准确定位 以实际工作责任心的提升.

4、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 ■杨迎春1李小平2/1 邵阳学院;2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党的建设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回应,鉴于全面从严治党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

5、 二语习得理论视域下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实证 摘要本研究结合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以二语习得的社会认知主义视角和二语习得的动态模式为理论基础,以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自主发展的相互关系为视角,综合二语习得、语言教育学、语言统计学、认知心.

6、 从交往到仪式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的古希腊竞技史 摘要首先剖析记忆作为社会参考框架下的理论,具体展示在文化记忆层面上探讨体育的新视角 继而从记忆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壁画到史诗的古希腊竞技记忆方式从易逝、混沌的交往记忆到整体凝聚的仪式记忆的传承 正是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