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信息技术期刊 信息技术杂志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大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信息技术期末论文摘要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网 信息技术自考论文致谢 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信息技术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双主体三融合:一体化构建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养模式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信息技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5

双主体三融合:一体化构建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养模式,该文是关于信息技术开题报告范文与一体化和中职和主体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谢 爱 明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无锡 214191)

摘 要: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 当前, 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方面还没有一个高效、 系统的操作模式.从基层学校可操作的角度, 以陶行知的 “终生教育” 和 “教学做合一” 思想为指导, 探索构建 “双主体三融合” 的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模式.

关键词: 中职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双主体三融合

基金项目: 无锡市陶研会 “十二五” 规划课题 “基于 ‘三通两平台’ 背景下的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模式研究 — —以锡山中专机电专业为例” (项目编号: XTC052) ; 江苏省职教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养提升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项目编号: 2013179) ; 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立项课题 “中职校精品课程与专业团队协同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 D/2013/03/045)

作者简介: 谢爱明, 男, 高级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师教育、 学生德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7747 (2018) 10-0009-06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不少地方、 行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资源开发、 人员技术培训和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对于有效扩大、 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职业教育资源, 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1]

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最活跃地区, 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围绕建网、 建库、 建队伍、建机制, 以 “三通两平台” (宽带网络校校通、 数字资源班班通、 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为抓手,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 创新学习方式、 提升管理水平, 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到85%以上, 形成与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不断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因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近年来, 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 取得积极成效, 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 标准不全、 模式单一、 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

因此, 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增强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 强化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 信息分析、 信息加工、 信息利用等能力, 是实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之关键, 是落实国家、 省、 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 “双主体三融合” 一体化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模式的构建

具体如何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对于基层学校师资管理者而言, 还缺乏一个系统的、 有效的、 易操作模式.笔者在参与课题“基于 ‘三通两平台’ 背景下的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模式研究” 、 课题 “中职校精品课程与专业团队协同发展研究” 研究时, 与课题组成员一起探索构建了 “双主体三融合” 的一体化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模式, 具体如图1所示.

在研究初期, 专家建议的研究重点是, 探索构建 “团队合作+平台研修+校本研修+项目开发+阶段考核” 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及提升模式.

课题组调研分析了 “教师团队、 创壹平台、 校本研修” 三要素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得出这三要素是作为校级层面在实际培养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过程中实施的途径和手段, 而 “阶段考核” 则是学校层面为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工作取得实效而采取的激励手段, 所以在课题开题论证时提出的 “团队合作+平台研修+校本研修+项目开发+阶段考核”模式中的 “团队合作、 平台研修、 校本研修、 阶段考核” , 归类为学校作为管理者的责任主体应该承担的工作, 认为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过程中, “学校是管理和实施的主体、 教师是个体发展的需求主体” .而 “项目研修” 则拓展为 “校内基地仿真+信息技术项目参与+大专院校专家指导” , 这三要素是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支撑.基于这样的思考, 课题组探索构建了 “双主体三融合” 的一体化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模式.

(一) 学校主体, 积极承担起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管理者的角色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队伍质量是决定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师在学校中是学校管理的对象, 同时, 又是管理的主体.学校应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 结构合理、 能适应教学及科研需要的教师队伍, 积极创设条件, 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具体如图2所示.

1.制定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制度、 以教学团队建设促教师成长氛围形成.学校应该根据本校、本地区教师实际情况, 制定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提升规划, 以此来促进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明确教师专业成长的权利和义务, 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学校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需求成立相应教师发展团队, 充分发挥教研组、 骨干教师的 “传、 帮、带” 的作用, 以此来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思想认识.学校近三年每年组建的教师团队均达75个以上, 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的团队至少15个以上, 每年年终均对各教师团队年度开展工作进行考核, 由系部和学校分两级组织,考核等第分优秀、 合格与不合格, 最终成果评为优秀的不超20%.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过程跟踪管理落在实处.教师作为鲜活的个体, 难免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中出现惰性、 成长方向出现迷茫, 作为教师的管理主体单位 — —学校, 就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 建立专门处室和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教师业务成长过程的跟踪管理, 尤其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长的记载. (1) 坚持全程参与, 注重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过程材料收集.学校负责教师成长考核的部门要全程参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提升, 阶段性的收集教师成长记录, 对相关材料及时验章记载, 根据过程管理中发现的不足和取得的经验, 及时的通报或者反馈相关教师本人.2014年, 学校安排90位教师参加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提升巡讲培训; 2015年, 安排15位教师参加相关教师信息应用能力培训; 2016年, 安排近30人参加相关微课制作培训.连续三年安排教师参加专项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2) 坚持客观性, 注意定性和定量的考评结合, 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的正面引导功能.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最好在以职责完成、 义务履行为基本内容的量化考核之外增加发展性评价模式.我们要依据质和量相统一的原则,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进行分析, 尽量做到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适当增加考核内容, 注重对市精品课程资源库项目和微课资源建设项目的奖励力度, 以引导鼓励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校2014~2015年成功创建市精品资源库项目共三项, 2015年, 成功创建市级10项微课资源, 其中 “游标卡尺测量要领” 于2016年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微课设计二等奖.

3.关注结果考核、 注重成果转化.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成效评价, 要建立奖惩制度, 要关注周期内的结果考核, 但不能一棍子打死, 对于培养和提升明显的教师, 要及时关注其成长经历和经验, 及时加以总结和理论提高, 为其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提供可借鉴的实例.学校加强对精品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 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播室和微课资源.

4.加强硬件建设, 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提供物质保障.学校在财力许可下, 按照信息化职业院校三年行动建设标准, 在校园网络建设、 计算机软硬件投入、 精品课程资源库、 微课资源库等方面确保投入, 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提供必要而充分的资金和物质保障,学校累计投入资金数百万元.

(二) 教师主体, 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是自己终身发展的需求

教师作为专业的教学人员, 与其他职业一样,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随着教学工作经历的延续、 经验的积累、 知识的更新及自身不断对教学规律的认知和反思, 就越发会认识自身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上存在的不足, 只有经历成长过程中的反思, 教师才能逐渐达到专业上成熟, 这也是当代教育名师成长的一个必由之路.而当前, 在少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身上还存在认识不足, 存在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的思想.施明香研究表明, 当前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 固步自封, 不思进取.如何转变观念, 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水平, 是所有中职教师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课题组认为, 广大中职教师应该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按照陶行知终生教育理念为指引, 自我具有强烈的提升意识, 根绝不思进取的思想, 变社会变化、 家长需求、 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外部压力为自身成长、 不断前行的动力, 努力践行 “善于学习、 恒于研究、 勤于反思、 勇于实践” 的思想, 具体如图3所示.

1.培养自我教育提升意识.大教育家柏拉图说: “凡是自动的才是动的初始. ” 一个人如果不能认识人的素质提升是一个自我不断更新、 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 这个人就不会有持续的发展与进步.作为中职教师, 只有实施专业的自我教育活动, 才能逐步提升从事中职教育的专业技能, 才能逐步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中职教育工作者.

2.培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理想.专业教育理想是教师对所从事的专业的价值、 意义深刻理解基础上, 对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当前,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在家长和社会中的认同度仍然不高, 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家长的认同度更为低下, 但是从国家政府层面对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政策支持、 财政支持是越来越多, 学生学费减免全面实施, 所以职业教育的前景肯定是越来越光明.

3.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精神.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需要内在的精神动力, 只有当教师自身对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内在的追求, 教师才会具备相应的专业精神动力.而当前极少数中职教师工作不积极, 思想懈怠, 关键缺乏作为中职教师的专业精神, 甚至仅仅把中职教师这份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只有真正激发起中职教师的专业精神, 发扬他们的专业精神, 才能促使中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才能促使教师自发的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上进行提升, 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运用.

4.增强自我反思与总结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于不断地觉醒、 批判与解放,只有不断地看到不足, 不断的了解剖析 “真我” , 才能认识到信息技术进步的现状和自身存在的差距.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就是中职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中职教师只有焕发出自身生命活力, 才能为自己描绘出真实的形象, 才能明晰自己成长的道路,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三) 校内基地—信息技术项目—大专院校深度融合 (见图4) , 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养和提升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1.充分发挥校内信息技术实训基地仿真企业效能, 为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提供就近培训资源.校内实训基地是集教学、 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 是针对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在学校内设立的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 使学校的教学与生产、 课程与岗位 “近距离” 接触.当前, 所有的职业院校均具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服务中心或信息技术实训中心, 充分发挥校内基地的就近效能, 服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学校建有现代计算机实训中心, 为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近几年, 财政投入达五百万以上. (1) 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提供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 为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提供助力, 学校的计算机实训中心完全具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硬环境. (2)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承接社会的信息技术培养任务, 可以为教师提供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学习与操作, 使教师的教学业务更能贴近信息技术企业现实. (3) 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功能可以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 提供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参考, 可以融入国内外最新的信息技术.

2.最大化实现教师信息技术项目参与, 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提供真实的培训资源和外部驱动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 不仅需要政府、 学校、 社会的政策压力,也不仅需要教师成长的内动力驱使, 更需要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融于实实在在的项目中, 通过目标引领、 任务驱动、 提供项目平台, 让教师切实感受、 亲自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利处, 使教师变被动为主动、 变压力为动力, 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

学校开展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项目主要有: 无锡市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 无锡市职业院校微课资源库建设; 信息商贸系电商平台开发与运行; 锡山中专、 机电工程系及信息商贸系微信公众号开发及维护; 学校各系部、 中心、 处室网站维护.这些项目均由学校的教师负责建设与维护. (1) 信息项目需要完备的信息技术支撑,为教师提供真实的操作环境和要求.学校根据信息化发展需要, 为教师创设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信息化大赛、 微课资源建设、 慕课资源库建设等项目, 让教师只有到一线去体验,才能真正了解信息技术的动态信息, 了解自己信息化水平的目前状况, 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积累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需要的实践操作技术和实践经验. (2) 项目需要具备一个团队, 通过骨干带动, 可以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提供指导, 担任教师的信息技术指导师傅.只有教师在骨干师傅的指导下, 踏踏实实的参与项目实践,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切实的得到提升. (3) 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大赛、 微课资源建设、 慕课资源库建设等项目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 有的甚至代表了非常先进的水平和发展方向, 作为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要求才能紧跟社会发展需求.

教师深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项目锻炼的过程, 不仅是提高实践操作技术的过程, 而且也是进一步掌握理论的过程.教师通过项目锻炼, 可以避免纸上谈兵, 以丰富、 详实的实践案例充实课堂, 及时反映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 使课堂教学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3.大专院校具备专业理论优势、 掌握信息技术前沿优势, 可以助力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素养、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能力培养和提升.大专院校是具有最新的学科动态、 掌握最新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高层次理论水平的专家、 教授等的集聚地, 他们长期从事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育人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们的研究不断丰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前沿理论.同时,大专院校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料、 实验设备, 可以为广大中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发展需求, 积极主动安排近百名教师参与省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每年还安排教师参加区远程培训.

三、 结论

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中, 我们要以陶行知的 “终生教育” 和 “教学做合一” 思想为指导, 充分发挥校内信息技术实训基地、 信息技术实践项目和大专院校的三者的作用,注重相互联系与协调发展, 促进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快速提升.

此文总结,这是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一体化和中职和主体相关信息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构建活动式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 玉林市福绵高级中学陈琼【摘要】如何在高中所占比例小的课堂中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本文从“制作网页”的“活动式”课堂来进行探讨,包括游戏引导,创设气氛;.

2、 智慧教育时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动因、困境与出路 郭兆红1,2(1 新乡医学院 发展规划处,河南 新乡 453003;2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智慧教育时代背景下,国家政策引导、教育资源公平化需求、信息技术推动….

3、 校企双主体动态下构建融入职业管理要素的课题体系 陈世文王乐王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摘要在校企合作研究背景下,以校企资源协同为基础,根据行业需求梳理学生管理目标对应的职业管理要素,创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对提高学生教.

4、 校企协同双主体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与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然而,目前的校企合作仍停留在以职业院校为主、企业较少参与的模式中,这种模式存在校企双主体功能缺失、融合形式单一、自主性较差、相关制度不完善、.

5、 高中信息技术集约型课堂构建策略探微 摘要集约型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手段进行全面优化 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集约型课堂,教师要整合三维目标,设置集约型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调控,推进集约.

6、 融合:雨课堂赋能构建《品牌广告设计》智慧课堂 一、引言从视频桥里我们看到学生们应用信息技术在人手一机的状态下,基于有明确任务的项目学习,既有自主探究,又有团队协作,虚拟实验室、3D打印机……高新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快速实现一个桥梁模型,最后团队之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