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军事思想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论文 孔子哲学思想论文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题目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思想品德小论文1000字

有关思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乡村教育思想比较与基于梁漱溟和晏阳初的思想视角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思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2

乡村教育思想比较与基于梁漱溟和晏阳初的思想视角,该文是思想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晏阳初和梁漱溟和思想视角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摘 要]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应运而生.梁漱溟与晏阳初两人的乡村教育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两人乡村教育思想的比较,总结出了教育目标要适合农村及农民自身发展的需求,学者应深入农村调查,探索适合农村发展教育模式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梁漱溟;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比较;启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52

1梁漱溟与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1.1相同的思想出发点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国民党的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频繁的战乱和自然灾害更使得广大农民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以梁漱溟和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教育家认识到从西方搬来的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在中国农村的尝试是失败的,西方教育制度不能被农民普遍接受,只有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教育体系才能解决中国农村教育的诸多弊端.他们都认为中国问题的实质不是经济和政治问题,而是文化和教育问题.[1]他们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试图通过乡村教育的方式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1.2相同的结局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梁漱溟、晏阳初领导的乡村教育实践运动被迫中止,并没有达到通过教育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目的.

梁漱溟和晏阳初思想的本质是教育救国.他们作为教育救国者,虽然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未认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找到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的发展,而是把中国的问题片面地归结于教育上,寄希望于教育来救国,这注定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

2梁漱溟与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2.1理论基础不同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念源于他的中西结合,即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西方文明的融合.他认为世界文化发展有三条不同的路向:第一路向以西方文化为代表,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第二路向以中国文化为代表,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基本精神;第三路向则以印度文化为代表,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这三种文化无所谓好坏,只不过是走的路向不同而已.[2]基于这一观点,梁漱溟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一切政治、经济问题都源于文化的失调.对此,救济的途径就是进行乡村建设,即开展乡村教育.最典型的就是创办乡农学校,同时乡农学校也是梁漱溟重视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体现,乡农学校的校长、常务校董、学众相当于乡约中的约长、值约和约众.梁漱溟使乡农学校成为一个集教育、政治、自卫训练等功能于一身的“政教合一”的集合体.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详见下表.

晏阳初乡村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民本政治观.他坚信,充斥着文盲的国家是无法与发达的文明国家相抗衡的.因此,他认为,应当发展乡村教育,挖掘当时中国三亿农民的潜力,开发中国三亿农民的大脑,使他们能够完成自我改造和带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再加上晏阳初与梁漱溟不同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二人思想的差异.晏阳初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在受基督教的洗礼后,在香港大学深造期间,他明确地认识到发展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后在法国为中国劳工服务时,感受到中国贫民因文化水平有限而地位低下的厄运,于是毅然回国,以民为本,将贫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相结合,进行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实践.

2.2乡村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

梁漱溟和晏阳初由于理论基础的差异,在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梁漱溟认为实施乡村教育就在于乡村建设运动,而晏阳初则坚持“除文盲、做新民”的宗旨.

2.2.1梁漱溟——乡村建设

在梁漱溟看来,中国当时正处于社会改造时期,我们所谈的乡村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社会教育和民众教育.“此民众教育或社会教育,即乡村建设”.[3]他认为乡村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国眼前的几个大问题.第一是农村腐败问题,正如梁漱溟所说:“我们的乡约有这个好处,尤其是我们补充改造后的乡约,标题很大,我们的标题是创造新文化,我们是发大愿;这样才能整顿了乡村,才能治了病,若开头就说治病,反倒治不好病.”第二是匪患问题.乡农组织是本着乡约的意思,把人生向上、大家相亲相爱的意思提起来,再用乡农学校的方式,把教育的意思提起来,这个时候,即使有武力,也应该少许多危险.“让社会自身发挥作用,慢慢地从小范围扩大起来,解决社会自身的问题,最没有毛病.”[4]我们将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逐渐地辗转循环而解决,仿佛生长一般,慢慢成熟就是解决.造端果得其正(乡村组织是造端),开展果有其道(经济进步是开展之道),顺着这个方向自然会走往理想社会.

2.2.2晏阳初——除文盲,做新民

晏阳初认为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根本上都是由“人”而生,“发生问题的是‘人’,解决问题的也是‘人’,故遇着有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其障碍不在问题的本身,而在惹出此问题的人,所以当时中华四万万民众共有的各种问题,欲从根本上求解决的方法,还非从四万万民众身上去求不可.”[5] 在晏阳初看来,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人本身,因此,他主张通过平民教育运动来将四万万民众培养成有知识力、有生产力、有健康力和有团结力的兼备的新民.晏阳初说:“它对于民族的衰老,要培养它的新生命;对于民族的堕落,要振拔它的新人格;对于民族的涣散,要促成它的新团结、新组织.”[6] 他要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农村教育与文化网络体系,来提高中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构建能有力抵抗民族危机的新型社会.

3梁漱溟、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启示

3.1教育目标要适合农村及农民自身发展的需求

虽然梁漱溟与晏阳初根据自身对农村社会的认识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教育目标,但他们都认识到了乡村社会日益贫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适合乡村社会的教育,教育内容严重脱离了农民的实际生活.学校教育更偏向城市化,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为城市输送人才,这种教育不适用农村,不能满足农民的发展需求.因此,他们在办学过程中注意教育与农民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以为农村培养人才为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对改变我国农村教育应试性、城市化的教育目标极具启示意义.

我们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单一应试性、唯城市性的教育目标,就无从谈起教育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的农村教育应是面向农村的,我们应以培养在思想感情上热爱农村、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上能适应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为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服务者.要立足于农村发展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农民所接受的教育与农村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要注意各地区的地域差异和特色产业,使教育内容适应现阶段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避免单一应试性、唯城市性的教育目标与农村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的脱节使青年不能尽快适应农村的生产和经营而造成的劳动力的巨大浪费.

3.2学者应深入农村调查,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教育模式的经验与教训

梁漱溟与晏阳初在乡村教育实践中都倡导知识分子下乡,了解农民的真正需要,进而改变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们走向偏僻的乡村,与农民打成一片,通过深入调研探索出了不同的乡村教育发展模式,不管结果如何,他们为农民谋福利的动机是纯洁的,他们献身于农村和农村教育的精神是可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现阶段,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是在城市中研究乡村教育,不了解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不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这样闭门造车创造的教育理论内容空洞无物,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致使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落后性.在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指导下,我们过分重视以升学为基础的评价机制,一味地强调教育的统一性与计划性,忽略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农村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支撑,但长久以来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结构形成的巨大差距是有目共睹的.在市场经济下,人们求利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普遍,很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而让生活在城市、习惯城市生活的知识分子深入农村过艰苦的生活也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造成了农村人才紧缺与城市人才拥挤的矛盾现象.针对以上的困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知识分子向农村流动,比如正在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等,通过精神引导与利益激励相结合,为农村引进优秀的人才,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知识分子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先贤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当然要谋求农村教育的发展出路,知识分子下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体制,深入调研,探索出适合农村发展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理论研究者从城市中走出来,从书房中走出来,深入教育改革的第一线,务实求真地进行理论创新活动,打破城乡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农村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萌,王小丁.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比较[J].教书育人,2009(21).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21.

[3]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五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436.

[4]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37:260.

[5]宋恩荣.晏阳初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14-115.

[6]宋恩荣.晏阳初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294.

[基金项目]青岛市社科规划中心项目(项目编号:QDSKL150708);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项目编号:15CX04084B);2016年部属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0425052).

[作者简介]石梦琪(1994—),女,山东东营人,本科,从事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法学系法学双学位学生.

点评:本文论述了关于晏阳初和梁漱溟和思想视角方面的思想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基于晏阳初思想对农村学前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贵州大扶贫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7B178)成果” 摘要晏阳初是20世纪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的伟大践行者 其教育思想形成.

2、 祖父梁漱溟:家族带来的最大受用是宽放 “主动让孩子瞎撞”祖父梁漱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想可以用两个字宽放 他从不会强加干涉子女后人的决定,而是让我们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 我从小和祖父一起生活 祖父一直吃素,所以口味.

3、 重审现代政治思想史中的梁漱溟思想困境与其当代 张 城 作者简介张城,党校文史部讲师(北京100091) 摘 要当代中国正在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政治改革,这关键在于新政治习惯之养成,任重而道远,此时研究梁漱溟关于培养新政治习惯的思想极具现实意义 .

4、 中西之别:晏阳初和梁漱溟乡村教育差异的本质 摘要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乡村建设中,晏阳初与梁漱溟皆以教育入手,但二人的教育思想却具有鲜明的差异 晏阳初的教育立足于现代民本政治观,思想更趋向于西式,而梁漱溟以儒家思想为导向,更重视.

5、 幼儿运动体育教育思想与其应用探析 摘要幼儿体育教育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具有关键性意义 现阶段,国内幼儿体育教学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加上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幼儿年龄段是个体发展的.

6、 祖父梁漱溟:宽放信任,育人以德 梁漱溟,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曾被美国汉学家艾恺称作“最后一位儒家” 梁漱溟一生育有两子,给孩子取名培宽、培恕,因.